正文

居官日省錄卷之四

居官日省錄 作者:清·覺羅烏爾通阿


申報 批駁 察監(jiān)獄 察班房 祥刑 勸民息訟 ○申報 凡申上之文。有詳。有稟。有驗。有呈。其類不一。州縣職司民牧。申報之件。難以枚舉。無論巨細。均為上司所寓目。最宜慎重。如事未明顯。未可冒昧稟陳。案須酌議。不可獨出己見。即如命盜之件。或不能速結(jié)。詳請展限。或難以懸定。先報供情。此等申文。切不可說煞。須含蓄以留地步。庶將來結(jié)案。不致大費周章。又如疑似之案。須知歸注有歸注則專一而無兩歧之病。所謂律猶珠也。案猶龍也。左盤右旋??偛浑x一定之準。余如催科交代水旱災征。以及戶婚田土。一應申詳之件。概可舉一反三。要之。不外乎慎。昔人有言。無憑據(jù)不入詳。有疑心不下筆。誠至論也。 事跡 格言 △事跡 壬寅歲?!觥纯谟ⅰ狄姆附?。鎮(zhèn)江某令。聞流言■〈口英〉夷竄入內(nèi)江。未經(jīng)訪確。率行張皇具稟。迨大府飛檄各營。云集防堵。詎夷船并未入境。遂致以冒昧褫職。事見邸抄。直隸某令。稟憲飭辦土兵。因系大邑。應設士兵百名。某令議捐廉。每兵日給口糧銀三錢。詎核計總數(shù)。歲需巨萬。稟上。致督憲以該令廉額未及千金。何能捐助。明系虛捏申飭。 又有父子。同官直隸者。父某奉辦橋道大差。因已系現(xiàn)任邑令。請以子某候補通判代已上差。稟已發(fā)矣。適友人自遠來。某令談及此事。力勸之追回原稟。否則幾被嚴譴矣。 又某令將例非系桿徒犯。因其屢次脫逃。詳請系帶鐵桿。上憲以違例申飭。 又某令因獄囚猝時病斃。越日始令禁卒補具病狀。迨后申報犯病。誤將病狀日期。作為犯病日期。致與犯斃之日。先后倒置。經(jīng)上憲察出。以人犯先死后病批飭。 △格言 凡人命大案。極宜慎重。不可輕報。又不可遲報。輕報則事難挽回。遲報則上司行查。俱有未便。但于報文內(nèi)語意松圓。虛虛含照。如告謀殺人命。雖所據(jù)狀詞云然。但事尚未經(jīng)確審。豈能說煞。上司亦不據(jù)駁斥。迨勢不能已。然后將謀殺故殺情由敘招詳覆。亦不為晚。何則。鬬殺止于繯首。即有余人。不過依共毆擬罪。謀殺則造意者斬。加功者絞。余亦杖流不且罪及多人□。如告刼殺人命亦然。凡刼殺即同盜論。不分首從皆斬。但查所失無多。不過隨手稍帶。意原不在得財。須婉諭苦主。一死巳堪泄忿。何須傷害多人。即或不從。律例內(nèi)謀而已行。人贓見獲者。方與強盜同辟。若贓無見獲。不盡法嚴追。又安能虛坐一概論死乎。所謂初報詳文內(nèi)語意松圓。不要說煞者。正謂將來結(jié)案輕重之退步耳。此古人為罪囚閣筆求生之意。亦仁人君子之所樂為也。 凡申報以初文為據(jù)。最宜慎重。如盜情只據(jù)報呈淡淡數(shù)語。不可太實。人數(shù)不可報多。難以捕獲結(jié)案。即報呈中大盜刼殺。明火執(zhí)仗。盜黨多人。罄刼一空字樣。在事主不過刀筆套子。卻于報盜輕用不得。在事主亦宜詳酌。如傷人未中要害。不致折損殘廢。約畧數(shù)日可愈者。不報傷人亦可。如失物無多。人數(shù)亦少便不宜報大盜。此種似非積賊。將來猶望可矜。不致駢首受戮也。 夫詳文者。詳言其事而申之上臺者也。貴在源委清楚。詞意明切。而陳以可否之義。靜候憲裁。其大者不過刑名錢谷地方利弊之事。如言刑名。應寬者。則據(jù)其實可矜恤之情。應嚴者。則舉其法無可宥之狀。如言錢谷。應追者。則舉其侵吞逋抗之奸。應免者。則舉其艱難窮困之苦。至于利所當興。則舉其所以利民者何在。弊所當革。則舉其所以害民者何存。總宜事理透徹。出之委曲詳盡。使閱之誦之。其可喜可怒可泣可悲之情。不覺其油然而動。勃然而生。則雖欲不從吾言。以為可否得乎。夫詳文亦有司之要務。且詳之其行與否。均關(guān)有司體面。故事非不得已。亦不可輕易動詳。 申上之文。曰驗。曰詳。曰稟。驗止立案。詳必批回。然惟府批由內(nèi)署核辦。自道以上。皆經(jīng)承擬批。上官有無暇寓目者。稟則無不親閱。遇有情節(jié)繁瑣。不便入詳。及不必詳辦之事。非稟不可。宜措詞委曲。敘事顯明。上官閱之。自然依允。凡留意人才之上官。往往于稟揭審視疏密。雖報雨請安各稟。亦不可不慎。蒙頭蓋面之文。土飯塵羹之語。最易取厭。盡汰為佳。 定例徒罪以上通詳。杖枷等罪。均聽州縣發(fā)落。所以歸簡易也。多一重衙門。便多一重費用。百姓何能堪此。故尋常戶婚田土細事。總以速結(jié)為美。勿聽書辦簧鼓。輕率詳報。 不惟小案不宜申報也。即奉上官準理事件。惟牽涉書役。必須解勘。其余民間細故。如兩造投案求訊。自不妨錄供詳結(jié)。以省跋涉。至兩造吁息。則倫紀贓盜而外。俱可取結(jié)詳銷。亦息事愛民之一端也。 ○批駁 申報之件。不容忽略矣。若案已審定具詳。而屢奉批駁。須識上官用意。正欲案情確當。批駁一次則其中罅漏又明辨一次。愈駁愈細。其本應更正者無論已。即原詳業(yè)已確當。又經(jīng)一駁之后。重加縷晰詳報。使案情無隙可攻。豈非極善。往往批駁之語。或顯示其意于言中?;螂[露其意于言外。或意欲從寬而故作緊語?;蛟斠焕?。而引他例以駁。奉文之下??傄思毿牟炖怼U遄萌f妥。剴切陳覆。若胸無定見。隨波逐流。觀望上官之意旨。摹擬舊時之比樣。顢頇了事?;蛴腥嗣讣R源速O誤。永無救正挽回之望。誰任其咎哉。 事跡 格言 △事跡 薛簡肅判刑部。故事州郡之獄。有法可疑情可憫者。許上請。然法寺多舉駁。則官吏當不應奏之罪。簡肅奏天圣三年。天下斷大辟二千四百三十六。豈無法可疑。情可憫者。而州郡無所奏請。蓋畏罪也。請自今不應奏者勿罪。自是奏讞者歲減千人。 薛文清公瑄。為大理少卿。會有武弁病死。其妾有色。王振侄王山欲娶之。妻持不可。妾乃誣告妻毒殺其夫。鞫問已誣服。公辯其冤。屢駁還之。都御史王文諂事振。譖之。振嗾御史劾公受賄。故出人死罪。請廷鞫。竟坐公死罪。公怡然曰。辯冤獲咎。死無愧焉。在獄讀易自娛。至復奏將決。家人乞代死。大臣有申救者。得免死放歸田里。 △格言 凡命盜巨案。勢惡情兇。罪名重大者。州邑每幾經(jīng)解審。各憲必幾經(jīng)駁詰。何也。蓋因人命至重。不厭精詳。稍有疏虞。非枉即縱。關(guān)系匪輕。且一經(jīng)部駁。則失出失入。例議綦嚴。原于慎重讞獄之中。仍庽周全屬吏之意也。嘗見各憲駁文。反復根詰。層層挑剔。不啻吹毛求疵。正以駁之苛。欲覆之力耳。若在下者但憑紙上之寬嚴。不察措意之輕重。懼違憲見。妄自更翻。使上游竊笑其無知。而案情愈致紕繆。何如悉心體會之為得耶。倘詞意未易窺測。不妨親謁上憲。面陳請示?;蛞蚴】じL遠。姑先具由稟明。俟其批示如何。再行遵辦。則未有不當者耳。 廷尉。天子之理刑。推官。一府之廷尉也。端典刑讞。民命攸關(guān)。若明知小民之冤。或委之上人之主持?;蛭肮僦畬彾?。失入失出。全無確見。殊不知我知而不辯。即我之罪矣。故古之循吏。嘗有壓于上司偏見。竟以去就爭之。即彼之冤仍不申。而我之心已無憾。夫仁者且不難因一囚棄一官。今竟有以人命供己之喜怒。且以媚人之喜怒者。其忍心害理為何如也。 殺人以媚人者。意不過謂雷霆之下??钟胁粶y。懼以身為之繼耳。然徐有功狄梁公。俱以辯冤獲罪。瀕危不死。而希旨羅織者。往往災及其身。死生有命。安可中立祈免。即不幸死于救人。與死于殺人之報。孰得孰失。當知所自處矣。 劉肅字才卿。定興二年。有盜內(nèi)帑官羅及珠者。連系貨珠牙儈及庫吏十一人。刑部議置極刑。肅曰。盜無正犯。殺之冤。金主大怒。有近侍夜見肅具道其意。肅曰。辯析冤獄。我職也。惜一已而殺數(shù)十人可乎。明日詣省辯愈力。金主悟。囚得不死。肅后官中書令。封邢國公。殷棠川曰。冤獄之平反也。恐觸怒上官。見忌僚佐。知而不問。欲言而不敢者多矣。況犯人主之怒。事關(guān)內(nèi)帑。未可以恒律爭者乎。肅獨執(zhí)法辯析。不愛一身之死?;钍嗳酥?。雖抗主威。違部議。弗恤也。不亦難乎。世蓋有悅下吏附己。不欲屢駁以形其短。憚成案之更。慮始劾者。銜我而見中于他日曰吾負百姓耳吁此又不仁之甚者也。 孫沂水先生云。駁審一節(jié)。上臺原為死生嚴出入也。乃問官不免泄泄。一經(jīng)批駁。沈閣多年。設皆重辟。即瘐死無辭。乃一招之中。有徒有杖。以正犯未結(jié)。每致余犯監(jiān)斃。干和孰甚。即令保候而數(shù)數(shù)勾提。頻頻解審。其磨累已徹骨矣。愚以為駁問招詳。宜勒限刻期審結(jié)。如情輕罪犯。應配應杖。鞫問允孚。果與正犯無關(guān)者。先行摘發(fā)。其大辟不妨另招報奪。庶分輕重之衡。以明上下之服。株連可省。所全者不既多乎。蓋謹于始則疑獄不生。斷于終則滯獄一洗。是亦清訟之大端也。 ○察監(jiān)獄 監(jiān)獄為至苦不堪之地。禁卒牢頭。為殘忍很毒之人。罪人茍入其中。非買命有錢。未有不受異樣凌虐者。夏月暑濕。冬月寒凍。尤易斃命?;蛟环侵胤覆蝗?。死何足惜。不思其中亦有受冤被陷之人。亦有親屬累及之人?;蛳底汾E。或應遣戍。并非本身故犯。而遭此慘酷。忍乎否乎。夫仁政澤及枯骨。而況屬生人。死囚尚欲求生。而況非重罪。是故宜用察之之法。彼案可結(jié)則早結(jié)。應釋應配。早離一日囹圄。少受一日痛楚。其余在系之囚。隨時檢點。毋令禁卒牢頭。任意肆虐。盛夏隆冬。尤當加意。譬猶千年幽谷。忽受陽光。生機暢遂。于本官心地。培養(yǎng)無數(shù)祥和。上帝好生。萬物并育。此中大有至理。不獨積德云云也。 事跡 格言 △事跡 張慶汴人。為省司獄。好誦佛經(jīng)。矜慎自持。日親掃獄舍。暑月尤勤。每戒其徒曰。人罹于法。甚屬可矜。況我輩以司獄為職。若不加矜恤。則罪人何所倚賴。飲食湯藥臥具必加精潔。囚有受枉者。為之緩詞請釋。獄中多獲保全。一日妻病將歿。夢白衣人語之曰。汝夫陰德大。子孫當有興者。汝且歸。病遂得愈。明年生子亨。官至左藏副使。慶年八十二無疾而終。亨六子皆顯。 趙清獻公出察青州。每念一人入獄。十人罷業(yè)。株連波及。更屬無辜。且獄中夏有疫癘濕蒸。冬有皸皴凍裂。或以小罪經(jīng)年桎梏?;蛞暂p系迫就死亡。獄卒囚長。需索凌辱。尤屬可痛。令人飛吊各縣監(jiān)簿。馬上查勘。以獄囚之多寡。定有司之賢否。行之期年。州縣屬吏。無敢妄系一人者。終公之身。不獨富貴莫比。即死后亦復成神云。 范純?nèi)手獞c州。見獄中罪人皆滿。公曰。何不令人保取在外。判司曰。此輩鼠竊狗偷。釋之必復累官府矣。公曰。然則何如曰疾斃獄中。是亦除害一法。公蹙然曰。法不當死在位者必欲殺之。豈理耶。盡呼至庭下。戒之曰。爾輩為惡不悛。在位者不肯放汝。懼為民害。復累官府。汝等若能改過。我便放汝。眾叩頭曰。敢不佩教。遂釋。之歡呼而出。是歲犯法者。減往歲之半。 孫一謙為南部司獄。舊例重囚米日一升。率為獄卒攘去。又散飯時強弱不均。至有不得食者。囚初入獄。獄卒驅(qū)穢地。索錢不得。不與燥地。不通飲食。一謙嚴禁之。自定一秤。秤米計飯。日以卯巳時。持秤按籍。以次分結(jié)其食甚均。見囚衣敝。時為澣補。獄卒無敢橫索一錢者。 梁階平相國父。官刑部司獄。向詣獄者。司獄官輒有所索。梁獨屏不受。督獄卒潔蠲惟謹。一切可以方便者。多方調(diào)護之。二十年如一日。擢刑部主事。卒后。相國大魁天下。官至大學士。人謂陰德所致。 眉州刺史申貴。殘虐聚斂。諭獄吏令贓徒引富民為黨。以納其賄。嘗指獄門曰。此吾家錢窟。被訴下獄。謫維州司戶。至犀浦賜死。民皆相賀。 李若水為淮南司理。有刼賊五人事敗系獄。且言曾與僧人自成為黨。既而五人已就戮。而僧方追獲。僧言實未嘗為盜。若水堅執(zhí)盜語為實。夜以濕紙糊僧口鼻。壓以土囊。須臾臍腹皆裂而卒。月余獄吏李能。無故大呌曰。和尚。不干我事。特司理驅(qū)使耳。言訖而卒。明日推司劉元。亦暴卒。又明日。若水苦小腹絞痛。號呼而卒。又明日。知軍孫誥。判官趙禹。亦皆暴卒。未幾若水一門殆無遺類。 尹賞為長安令。修治長安獄。穿地方深各數(shù)丈。以大石覆其口。名為虎穴。收囚內(nèi)穴中。百人為輩覆以大石。數(shù)日一發(fā)視。皆相枕籍死。人之無良。殘忍至是。 富陽獄吏凌華貴。相貌非常。有相者曰。當為上將。然凌性酷暴。常逞威逼勒囚犯。重索賄賂。后夢至一公府。主者命鑿易其骨。隨有鬼卒劈其腦。凌醒后猶覺甚痛。未幾死。 △格言 犯人入獄。性命懸于獄卒之手。所謂生死須臾。呼天莫應者也。其致死之由。有獄卒索詐不遂。買命無錢。而百般凌虐以死者。有共案諸人。欲要犯身亡。希圖易結(jié)。因而致死者。有仇家買囑。隨機取便。謀害以死者。有婪官利其贓私。致之死而滅口者。有神奸巨蠹??制湫颐摗6⑷〔〕收?。夫獄卒仇家諸人。草管人命。固憲典所不容矣。至于婪官攫取家貲。而又戕其性命。是何異于刼財殺人之盜哉。故司牧者。宜時加查察。禁絕斃端。毋令此輩作劊子手也。若獄犯三日前未聞報病。而倉卒云亡者。必系獄卒謀害。務嚴究同牢眾犯。并驗尸傷。申憲究擬。以申冥屈。而儆兇風。如遇有呈報犯病應即親往查驗。撥醫(yī)診視。不許扶同冒結(jié)以破其奸謀。則惡卒知儆。不敢妄報病呈。而傾人性命矣。 在獄諸囚。全憑衣食充饑蔽體。本籍有家屬親戚。猶可照應。若遠處無人之犯。何以仰資。州縣遇有囚糧。犯眾未必足給。若囚糧全無。須多方措置。或僚佐共捐。或詞訟罰贖。務令每日衣食不缺。方為安妥。如值嚴冬則為之備草薦棉襖。雪天早凍則為之煮姜湯熱粥。如資用不敷。廣為勸助紳衿富庶。諒亦樂輸??傊顚倬热?。不必過為拘謹。若能獨力勉行。不更快乎。恭遇萬壽元旦令節(jié)。量賞酒食。俾獄底余生。獲沾恩育。皆系牧民長官應為之事。未可視為此輩惡人。死固宜爾。而以斯言為迂闊也。婦人實犯死罪。例應一體收禁。雖獄中設有女監(jiān)。而防范最宜嚴密。早間放風。應諄飭禁卒穩(wěn)婆拘管出入。不許男犯近前。晚須監(jiān)門鎖閉。不許與男犯通奸??智纛^縱淫爭鬧。致生他變也。至罪非實犯應死及實發(fā)駐防之婦女。斷不可輕送監(jiān)中。恐被諸犯輕薄?;虮焕晤^獄卒調(diào)戲。不惟婦女從此臉厚無恥。即貞端自守者。終身行檢難以自明。歸而妯娌嘲談。親黨竊笑。兼之夫主嫌疑。一旦含恨自縊。則無辜陷人于死者誰乎。仁人君子。不可不慮及于此耳。 獄中人多氣雜。且地方逼隘。穢氣熏蒸。最易致生疾病。若一經(jīng)傳染。枕藉接踵。甚為可憫。務令火夫獄卒。掃除潔凈。不許堆積獄中。冬月三日一次。夏月逐日一次。其糞道須令時通。不得壅塞。杻鎖刑具。勤加滌拭各監(jiān)坐臥之處。亦常為掃除干凈。宜照會捕官。嚴飭刑胥。親身督責看視。違者。禁卒刑書一并重責。 陳繼儒曰。罪人之苦。牢獄為最。其中雜穢疫痢之苦。暑月為最仁人君子。體上帝好生之心。暑月無得濫受詞。無得枉羈候。常遣人掃囹圄。滌枷杻。不時吊監(jiān)簿查囚數(shù)。以自察其治狀。務使眼前火坑。化作逍遙世界。此只在當權(quán)者。念頭動。舌頭動。筆頭動。一霎時間耳。而鬼神已鑒之矣。 囹圄之設。雖曰禁錮罪人。圣王體悉周至。亦無所不用其愛也。殘忍之吏。憑勢作威?;蛑聊喽\首截筋拉脅懸發(fā)熏目備極楚虐。晝禁其食。夜禁其寐。暑疫蒸染。寒凍僵積。而莫之矜惻。諉曰。凡入獄者舉非良民。困苦之者教民重犯法耳。嗟乎。豈其然乎。赤子無知入井。非赤子罪也。不又有任情故禁。久系遺亡者乎。陰德獲報。昭顯不誣。司獄事者??梢澡b矣。 李笠翁云。婦人非犯重辟。不得輕易收監(jiān)。此情此理。夫人而知之也。然亦有知其不可而偶一為之。不能終守此戒者。以知其淺而不知其深。計其今而不計其后也。問以不可收監(jiān)之故。則曰此中男婦雜處。嫌疑不別。況牢吏獄卒。半屬鰥夫。老犯宿囚。多年不近女色。置烈火于干柴之上。委玉石于青蠅之叢。未有不遭焚涅者。愚曰不然。羞惡之心。是人皆有。施強暴于眾人屬目之地。不待貞者而后拒之。久則難保無虞。旋羈旋釋者。未必盡有失節(jié)之事。所可念者。婦人幽系一宵。則終身不能自白。無論鄉(xiāng)鄰共訾。里巷交傳。指為不潔之婦。即至親如父母。恩愛若良人。亦難深信其無他。而公姑妯娌。又可知已。此種不白之羞。雖有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湔洗。常見有婦人犯罪。不死于拘攣桎梏之時。而死于羞慚悔恨之后者。職此之由。奉勸為民上者。皆當以此存心。一念稍寬。保全幾許節(jié)操。一時偶刻。玷辱無限聲名。此陰施陽報中極大關(guān)頭。萬勿視為細事。婦人有必不可寬之罪。勢必系之獄者。惟謀殺親夫。毆殺舅姑二項。亦必審實定案而后納之。此外即有重罪。非著穩(wěn)婆看守。即發(fā)親屬?;???偭罘ǘ染V常。并行不悖而已矣。 夫圜扉之設。原因重囚法無可赦。情不足矜。求其生而不得。故羈之縲紲中。若罪無大故。犯該徒罪以下者。概不得置之于監(jiān)。其收禁者。雖案情較重。然累月經(jīng)年。覆盆莫照。牢頭禁卒。又從而殘毒之。其罪本無死法。惟一落獄中。遂絕生機。夏則暑濕。冬則寒冷。因而疾病死者多矣。圣朝加意欽恤。夏則薙發(fā)。各給囚衣。導和消沴。至仁莫大于此。無如搏擊之吏。以苛刻而甘殘忍。阘茸之官。以廢弛而滋沈滯。或恣作刑威?;蚬嗜肴俗?。或正犯在逃。逮其親屬?;蝈X糧逋負。蔓及族人?;蛞缘众H細事監(jiān)追?;蛞詣莺莱仕褪战??;蚵犙靡壑_報株連?;蛉巫糍E之需索濫系。嗟哉。此種冤獄。言之慘惻。為牧宰者。除人命強盜照舊牢固外。有追贓已完。軍罪遣戍。徒罪發(fā)配。應當發(fā)落者。即詳請定地發(fā)落。其中有留養(yǎng)。速行查辦詳請。為民父母者。當無所不存惻隱也。 ○察班房 差役私設班館。羈押無辜。久矣例禁綦嚴。各州縣悉除此弊矣。然有例不收禁之罪。又有須候添傳質(zhì)證再訊之案。有訊詳候示之案。而其人斷不可取保者。因著各班隸役。分司看管。此亦慎重案件中。寓簡便之方。免得差喚票催又生枝節(jié)。即舊時倉房之法。不過暫系數(shù)日而已。然而事關(guān)差役。流弊叢生。居官者覺察不周。即不免私立下處。或借名歇店。將傳到人證。輒先私自羈押。多方索詐。任意凌虐。一日不飽其貪囊。即一日不行稟到。以致案懸莫結(jié)。拖累平民。甚有因勒索不遂。釀成人命。累及本官。種種弊端。殊難屈指。故設立班房應于衙署頭二門內(nèi)。在本官出入經(jīng)行之處。不第便于稽查。亦省疏縱之虞。尤宜不時親往察看。有無短少凌辱等弊。如有在押染患病癥。即訊明犯事原案。若無關(guān)緊要??梢葬尫耪?。立子開釋。否則亦取具本城的保。保出調(diào)養(yǎng)。俟病痊送案。如此詳慎矜恤。庶不致貽害矣。 事跡 格言 △事跡 唐彪曰。罪有重輕。故設羈候之所。用以禁輕罪之人。此厯朝善制也。有都御史因艱于得子。欲行善事。奏請廢天下羈候之所。詔從其請。其意欲寬釋輕罪也。不知輕罪無羈候之所。則必禁之于獄中矣。某邑羈候所塌壞。官府將輕罪者。輒交皂快帶歸家中。鎖吊系打。需索銀錢。為民大害。好善之紳士。力請于縣尹。乃得復。今又因此請而廢去。令輕罪非入獄中。即受皂快荼毒噫彼欲行善事。而豈知適以造大惡乎。甚矣舉事之不可不慎也。 楊自懲為縣吏。家貧不受饋遺。見獄中囚乏食。必多方濟之。一日有新囚數(shù)人待哺。家復缺米。給囚則家無食。自顧則囚乏糧。謀之婦。婦曰。囚從何來。曰自杭來。菜色可憫。婦因撤已之米。煮粥以食囚。后生二子守陳守址。景泰間俱為名臣。 △格言 押犯不同獄犯。例無囚糧囚衣之給。為民上者。理宜一體矜恤?;蛴诖婀e欵?;蚓咕枇I辦。施舍口糧。冬則草薦棉衣。夏則涼席藥餌。每至歲暮清厘。擇其無關(guān)緊要。以及有結(jié)實可靠之保人。即予?;刈錃q。俾快天倫之敘。則慈母神君。行當頌遍茆檐也。 學治說曰。管押之名。律所不著。乃萬不得已而用之。隨押隨記。大概賊盜之待質(zhì)者最多。審定則重者禁。輕者保。無干者省釋。立予銷除。其命案牽連。應實時詰正取保。勢不能速結(jié)者。至四五日斷不可不為完結(jié)。至若詞訟案件。自可保候覆訊。不宜差押。故政之累民。莫如管押。且干系甚重。或賊押而捕縱行竊?;蛎憾鴳掷圯p生。至訟案押而招搖撞騙。百弊錯出。雖向有班房。夜間官須親驗。以防賄縱。數(shù)年前禁革班房名目。令原差押帶私家。更難稽察。似不如仍押公所為妥。蓋役之貪狡者。命案訟案。及非正盜正賊。藉諭押以恣勒索。每系之穢污不堪處所。暑令熏蒸。寒令凍餓。至保釋而病死者不少。故非萬不得已者。斷不可押。既押須親自查驗。并設自記之簿。俾免經(jīng)旬累月?;蛴羞z忘。使民受大害也。 ○祥刑 蓮池大師祥刑要語原敘 呂叔簡祥刑要語 事跡 格言 △蓮池大師祥刑要語原敘 有大長者呂叔簡氏。作祥刑要語垂戒當官。鄒南皋先生。刊石以廣其傳。洞悉隱微。諄切懇苦。子三復之。合掌起敬。竊嘆筮仕之初。刑人未慣。乍而臨之。必有驚傷慘戚之情焉。今日習之。明日習之。撻人如擊土石矣。又習之。殺人如刈草菅矣。嗟乎。一芒觸而膚栗。片發(fā)拔而色變。己之身。人之身。疾疴痛癢。寧有二乎。況人生一受刑杖。即為終身瑕玷。無論當下妻孥聚泣。情實可傷。即傳之子若孫。亦尚覺恥懸眉頰。飲恨椎心。奉勸世之臨民者。茍可矜憐。何苦妄作威福。逞其殘毒耶。人有恒言。刑官無后。誠守是戒。吾知其必有后而蕃且昌也。否則晚年落寞。身后蕭條。天道循環(huán)。如寒暑之迭運。不爽毫厘。尚其凜之。 △呂叔簡祥刑要語 不打五條 禁打三條 莫輕打六條 勿就打五條 且緩打五條 莫又打三條 應打不打三條 憐不打三條 不可打三條 不打五條 老不打 幼不打 病不打 衣食不給不打 人打我不打 老不打。 其血氣既衰。打必致命。 幼不打 其血氣未全。打必致命。 病不打。 血氣未平復。打則病劇必死。 衣食不給不打。 如乞兒窮漢。饑寒切身。打后無人將養(yǎng)必死。 人打我不打。 或與人鬬歐而來?;虮粍e官巳打重。又行加打。倘致傷命。則惡名獨歸于我。 禁打三條 禁重杖打 禁作法打 禁佐貳非刑打 禁重杖打。 五刑輕重。律有定式。大杖一。足當中杖三。小杖五。若用輕杖。即多加數(shù)杖。亦不傷生。且我見責之數(shù)多。怒亦息而杖可巳。若重杖只見數(shù)少。而不知其人巳負重傷矣。 禁作法打。 皂隸求索不遂。或受冤對買囑。每重打腿灣。致筋斷骨傷。或只打一塊。用力極重。而打聲不響。謂之悶頭板。又謂之縮頭板。皆致瘀血脹悶攻心?;钑炗馈9时徽戎?。復自令人開刀。放去惡血。痛楚萬狀。炎天甚至蛆出。夫同一被刑。而死生異者。貧富不同也。嗟哉。貧者何辜。而令其受此。 禁佐貳非刑打。 夾棍重刑。不許佐貳首領(lǐng)各衙私置。即正官亦止備以候不常之用。各官遇不得巳而用。赴堂稟請。蓋正官猶有忖量。而佐貳首領(lǐng)。將勢要送來百姓。私衙任意酷打。替人出氣。正官不知。最可痛恨。 莫輕打六條 生員莫輕打 監(jiān)生莫輕打 童生莫輕打 婦人莫輕打 舊族名門子弟莫輕打 上司差人莫輕打 生員莫輕打。 干系諸生體面。有事。輕則行學戒飭。重則申憲究治。即巳奉院道革除。而非干逆?zhèn)悂y常大罪。亦宜候上司正法。 監(jiān)生莫輕打。 從生員援例者。固曾讀孔圣書。不得輕慢。即系民間俊秀。須念富家有體面。茍非大犯。切勿輕加刑責。況衙門人役。視監(jiān)生為奇貨。即使秉公發(fā)放。費巳不貲。何不省其苦費以為作福計。乃為兇惡之徒作生涯乎。戒之□之。 童生莫輕打。 童生即與齊民等犯。若非重罪。姑且試之。文理不通。不妨撲責。若通則可以作養(yǎng)。蓋此輩最易變化。安知不因此發(fā)憤。一朝顯達。后有會期。即論目前。亦實有不忍加刑者。長才暫屈。入泮猶難如登天。正宜垂憫。豈可作威。 婦人莫輕打。 羞愧輕生。因人恥笑。必自殞命。 舊族名門子弟莫輕打。 詩禮之家??N紳之裔。若一受官刑。則同類不齒。鄉(xiāng)閭非笑。使彼無面目做好人。況先世功德。亦或有可推念者。即有所犯。須寬一分。須開一法。 上司差人莫輕打。 非惜此輩。投鼠忌器。打雖理直。亦損上司體面。有犯宜詳書犯狀。密申上司。彼自有處。若畏勢含忍。則又阘茸非體矣。 勿就打五條 人急勿就打 人忿勿就打 人醉勿就打 人隨行遠路勿就打 人犯遠路擒來勿就打 人急勿就打。 彼方急迫無聊。打則適速其死。 人忿勿就打。 愚民執(zhí)迷。方以理直自負。打則其憤愈甚。死亦不服。氣逆?zhèn)摹R子跉屆?。宜多方譬喻。待其自知理虧。雖打不怨。 人醉勿就打。 沉醉之人。不知天地。豈曉禮法。打亦不覺痛楚。倘醉語侵官。亦失體統(tǒng)。宜暫取保押。酒醒懲戒。 人隨行遠路勿就打。 被打之人。若在家自能將息遠路隨行。風霜跋涉。無妻子在側(cè)。無枕席可安。又要跟上程途。每多致命。即隨行遠路方回。亦勿就責。姑記之。俟來日懲治。未為晚也 人犯遠路擒來勿就打。 捉拏?cè)朔浮倪h路跑來。六脈奔騰。血氣撓亂。即乘怒用刑。血逆攻心。致死甚易。待其喘定后用刑。 且緩打五條 我怒且緩打 我醉且緩打 我病且緩打 我見不真且緩打 我見不能處分且緩打 我怒且緩打。 有怒不遷。大賢者事。盛怒之下。刑必失中。待己氣平。徐加責問。試于怒定之后。詳觀怒時之刑。未有不過者。 我醉且緩打。 酒能令人氣暴心粗。刑必不當。即當。人亦有議。宜檢點強制之。 我病且緩打。 病中用刑。常帶火性。不惟施之不當。亦恐用刑致怒。人己俱損 我見不真且緩打。 事纔入手。未見是非。遽爾用刑。倘細審本情。與刑不對。其曲在乙。先巳刑甲。知甲為直。又復刑乙。不獨甲刑為冤。即乙刑亦不知儆。旁觀烱烱。何以自處。 我見不能處分且緩打。 遇有難處之事難犯之人。必先慮其所終。作何結(jié)局。方好加刑。若浮氣粗心。先就刑責倘終難了結(jié)。反費區(qū)處。 莫又打三條 巳桚莫又打 已夾莫又打 要枷莫又打 巳桚莫又打。 語云。十指連肝心。桚重之人血方奔心。又復用刑。心慌血入。必致?lián)p命。常見人受桚者。每遇風雨之夕。呌楚不寧。為傷骨故也。嗟乎。均是皮肉。何忍至此。 已夾莫又打。 夾棍重刑。人所難受。四肢血脈奔逸潰亂。又加刑責。豈有不死。且夾棍不列五刑。安可輕用。即使不死。一受夾棍。將成廢疾。何堪又隨之以打乎。切宜念之。 要枷莫又打。 先打后枷。屈伸不便。瘡潰難調(diào)。足以致命。待放枷時。責之未晚。 應打不打三條 尊長應打為與卑幼訟不打 百姓應打為與衙門人訟不打 工役鋪行應打為修私衙或買辦自用物不打 小事用夾棍甚于打宜禁 夜間用刑甚于打宜禁 濫禁淹禁甚于打宜禁 尊長應打。為與卑幼訟不打。 常見尊長與卑幼訟。官亦分曲直用刑。不知卑幼訟尊長。尊長準自首。卑幼問干名犯義。遇有此等。即尊長萬分不是。亦宜寬恕。即有言語觸官。亦不宜用刑。恐人疑為因卑幼而刑尊長也。大關(guān)倫理世教。 百姓應打。為與衙門人訟不打 即衙門人理直。百姓亦宜從寬。否則我有護衙門人之名后即衙門人理屈。百姓亦不敢告矣。 工役鋪行應打。為修私衙或買辦自用物不打。 即其人十分可惡。亦姑恕之。否則人有辭不服。而我之用刑。亦欠光明正大。 小事用夾棍甚于打宜禁。 刑具中惟夾棍最重。愛民及明白官長。經(jīng)年不輕用。必是強盜窩主謀殺。供質(zhì)巳確。不認贓。不報同伙。真盜等項。本犯的系情真。即至死不枉。方可一用。即諸疑獄不得不用者。止可畧用恐嚇。令其實吐。或稍試輒放。勿令撦滿。至若戶婚田產(chǎn)。斷不可用。 夜間用刑甚于打宜禁。 問理必須白日以辯情偽。夜間用刑?;蛴黾膊≠又恕;蛴袙冻鹗苜V用刑之人。或懼同謀發(fā)露。欲其滅口之人。不及審察詳視。致故為加重。斃人性命。切宜痛戒。 濫禁淹禁甚于打宜禁。 獄禁重囚。徒罪以上。方行拘系。故淹禁律文甚嚴乃有受人囑托。追債追租。聽信左右挾仇枉陷佐貳輒送倉鋪。又甚至索賄不得。勒求分上不得。扃閉黑獄牢頭禁子索詐不休。號呼罔聞。饑餓瘟疫。遂成冤鬼。為民父母祖父母者。忍令至是哉。印官宜不時稽查。以絕此弊。 憐不打三條 盛寒酷暑憐不打 佳辰令節(jié)憐不打 人方傷心憐不打 盛寒酷暑憐不打。 寒暑之極。擁氈圍爐。散發(fā)披襟。猶不能堪。此時豈宜用刑。蓋彼方墮指裂膚。爍筋蒸骨而復被刑。未有不死者。 佳辰令節(jié)憐不打。 八節(jié)行刑。太上所忌。時值佳令。人人喜慶。如三元五臘或父母與已身生辰。及誕子嫁娶一切吉事。此時宜曲體人愿。頤養(yǎng)天和。即有違犯。當憐而恕之。 人方傷心憐不打。 問理時。如知其人或新喪父母妻子。彼哀泣傷心。正值不幸。再加刑責。鮮不喪生。即有應刑宜姑恕之。夫刑者。圣人無可奈何之法。以濟德之窮者也。原從悲愍心流出。用之者。當不以犯法為怒。不以得情為喜。蓋怒則覺彼罪應受。絕無矜憐。喜則謂我見甚真。惟知痛快。古云。刑官無后。不可不慎也。此刑戒一書。呂叔簡從鐵床火坑邊。行清涼之劑。不惟造福。即是修心。蓋用刑之心。其發(fā)如火。其流若波。宜常存此心。以調(diào)伏之。不見吾貴民賤。不知此德彼怨。即是圣賢根器。我愿居官者。各留心自戒。而旁觀者亦直口戒人。則世道人心之厚幸矣今以愚意又妄增不可打三條。以俟仁人君子鑒誨焉。 不可打三條 祈禱晴雨期內(nèi)不可打 殘廢篤疾不可打 孕婦不可打 祈禱晴雨期內(nèi)。不可打。 地方旱澇愆期。皆守土者必有慚德。穹蒼降戒。正宜洗心悔過。感格天心。豈可于祈禱期內(nèi)。妄施刑責。 殘廢篤疾。不可打。 憐其形穢。矜不成人。命己垂危。受傷即死。 孕婦不可打。 念其身懷六甲。打則恐致墮胎。 △事跡 張歐為廷尉。專以誠處官。官屬亦不敢大欺。每上具獄事。有隙可生者生之。不得已則為涕泣面對而封之。武帝時擢御史大夫。 郭躬字仲孫。父宏。習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宏為決曹掾。斷獄至三十年。用法平恕。為宏所決者。退無怨情。郡內(nèi)比之東海于公。年九十五卒。躬少傳父業(yè)。后拜廷尉。家世掌法。務在寬平。決獄斷刑。多所矜恕。乃條諸重文。可從輕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為令。子孫至公者一人。廷尉七人。侯三人。剌史二千石侍中郎將者。二十余人。 劉曠平鄉(xiāng)令。民有訟者。輒諭以大義。不加刑。期年風俗一變。囹圄生草。庭可張羅。及去。吏民無少長。泣送百里外。 武后屢興大獄。徐有功數(shù)犯顏爭之。前后活數(shù)千百家。誣構(gòu)者。皆為平反。嘗爭李行褒不應族。周興奏有功故出反囚。當斬。后僅免其官。尋起為侍御史。辭曰。臣不能枉升下法。必死是官矣。后固授之。因言豫王妃母龐氏不應斬。薛季昶奏有功阿黨當絞。令史以白有功嘆曰。豈我獨死。諸人永不死耶。揜扉熟寢。后召謂曰。卿比按獄失出何多。對曰。失出人臣之小過。好生圣人之大德。后默然。龐氏得減死有功坐除名。凡以議獄故。三坐大辟。泰然不憂。赦之亦不喜。后益重之。擢殿中侍御史。當時語曰。遇來侯必死。遇徐杜必生。杜即景儉也既而周興。來俊臣。索元禮。侯思止。諸酷吏。相繼誅滅。而有功榮顯善終。卒贈都督。杜景儉官至宰相。其禍福不爽如此。開元初。竇?,{等。請以己官讓有功子惀。以報德。詔擢惀恭陵令。孫商登進士。至太保封公 嚴譔事則天為詳審使。立心仁厚。平活八百人。原宥千余家。后拜散騎常侍。子尹鳳翔三世皆壽八十五。 蔡確坐詩語。譏訕。議者欲重其罪。范忠宣獨于簾前。開陳圣朝宜務寬厚不可以語言文字之間。曖昧不明之過。誅竄大臣。王博文。為政平恕。嘗謂其子曰。吾生平?jīng)Q罪。至流刑未嘗不陰擇善水士處。屠太宰滽每注選至煙瘴地。停筆久之曰吾嘗經(jīng)其地。官多以瘴死。必擇宜其風土者。因奏著為令。此真仁人之用心也。 邢寬字用大。祖父皆為法司。每為囚求寬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jīng)。人皆感之。后生寬登第。廷試初擬孫曰恭第一。上謂曰恭暴字也。及見邢寬二字甚喜。擢第一。丹書其名。當時咸稱其祖父寬仁所致云。 范純?nèi)室宥嗷菡:鬄閳?zhí)政。其子道經(jīng)河南。少憩村店。有翁從家出。注視其子曰。明公容類丞相。乃其家子乎。曰然。翁不語入具冠帶出拜。謂其子曰。昔丞相尹洛。某年四十二。平生粗知守分。偶意外爭鬬。事至官。得杖罪。吏引某褰裳行刑。丞相召某前問曰吾察爾非惡人。膚體無傷。何為至此。某以情告。丞相曰。爾當自新。免罰放出。非特某得為完人。此鄉(xiāng)化之。至今無爭鬬者。 馬默字處厚。知登州。先是沙門島流配罪人。制有定額。官給糧止三百人。每溢額。則取其人投海中默上疏。朝廷既貸其生矣。又投之海中。非朝廷本意。今后如溢額。乞選年深者仍移至內(nèi)地。聽其自便。神宗深然之。即詔可。著為定制。自是全活甚眾。一日默坐堂上。忽昏困如夢中。見一神人。左右挾一男一女至前。大呼曰。我自東岳來。圣帝有命。奉天符。馬默本無嗣。以移沙門島罪人事。上帝命賜男女各一。后果生男女二。卒年八十。贈太保。 周敦頤初在南安。年甚少。有囚法不當死。轉(zhuǎn)運使王逵欲殺之。敦頤爭之不得。太息曰。殺人媚人。吾不為也。委告身欲去。逵為感動。囚得減死。 何比干字少卿。為汝陰獄吏。每逢節(jié)日。哀懇縣令。自重減輕。自輕減免。全活甚多。后為丹陽縣尉。設法矜恤有罪之人。獄無冤囚。民皆稱為何父。一日有老媼至門曰君家世有陰德。君又治獄平恕。上天特賜神策。以厚君之子孫。因舉策授之。凡九百余葉曰子孫佩印綬者當如此數(shù)。累世榮貴。悉如媼言。 翁愈祥為縣令。究心祥刑便覽一書。聽訟必以日。見其老少肥瘠。輕重施刑。入夜必持炬燭熟視。然后加刑。民咸德之。后擢銓部。 陳軒字符輿。未第時。夢一官府。前有兩高門。門各金書扁額。一曰左丞陳軒。一曰右丞黃履。后履官果至右丞。軒止龍圖閣直學士。軒暮年語諸子曰。吾起自白屋。平生不作欺心事。今夢不與位符。自思昔守杭時。有達官以一老兵送府欲杖之。此兵年過七十不應杖。意欲令贖。達官再四不聽。遂呼入行杖。即死杖下。至今二十年。恒以自尤。違法狥情。殺人招譴。宜其不登顯位。汝等戒之。 新呂呂光洵之父豪于鄉(xiāng)。縣令曹祥杖之。后改行為善士。祥太倉人也。光洵后為御史。巡按三吳。行部至太倉。祥不自安。光洵曰。非君吾父安得悔過。蓋載恩十余年如一日也。留竟夕乃去。夫祥為循吏。固不待言。若呂之父子不念怨。又不諱其事。賢于人遠矣。昔王沂公暮年。子嗣不蕃。謂人曰。予行已不媿。但一事有恨。予初守鄆州。為監(jiān)司所輕。后秉政。陰遷本官畧無寧歲。不意死于道路。想必以此受報也噫沂公且不免以此受報。況他人乎。 漢武帝時。王溫舒。為河內(nèi)守。殘虐刻酷。甫下車捕郡中豪滑。株連至二千余家。上書請大者族。小者死。帝可其奏。論決之日。血流十余里漢制立春后不復行刑。溫舒頓足嘆曰。嗟乎。使今冬得展一月。吾事足矣。 梁統(tǒng)重刑疏曰。元帝輕除死刑三十四事。哀帝輕除死刑八十一事。自是人輕犯法。輕刑之作。反生大患。請更定律。按統(tǒng)是疏。帝雖不聽。而統(tǒng)之苛虐。神人共憤。其子松竦死皆非命。而冀。卒滅族。 北齊張思和。很戾性成。論斷囚獄。無論真假輕重。必被以枷杻棰楚。囚人見之奪魄。名曰生羅剎。其妻四孕。生子皆著肉枷。手足連絆而死。后思和左遷。坐事受杖。死時手足如紐斷者。 來俊臣。萬國俊等??嶙餍叹摺S卸ò倜}。突地吼。死豬愁。求破家。反是實。等名號?;虻箲沂P其首?;蛞源坠啾恰;蛞澡F圈篐其首。而加楔。至有腦裂髓出者。嗟乎。誰非父母骨血之軀。乳哺提攜??制洳粔邸6艘怨┵\臣之碎磔。死亡之日。至不得比鳥獸之刀俎。猶得以頃刻畢命也。不亦傷哉。 宋王韶為將。自以殺人過多。心常不安。或曰。為朝廷用兵殺人。何異行船拉殺螺蚌。奚罪之有。韶終不能釋然。復問刁景純。純曰。且問公自心上打得過否。韶曰。何也曰若打得過。殺亦何妨。然果打得過時。公亦不問人矣。未幾韶得疾。輒以袖自障其面。左右問故曰我如何開得眼。眼前帶血人何如此多也。不久竟死。 袁州王參軍。嘗勘一盜。獄具而遇赦。王以盜罪重不可恕。乃先殺之而后宣赦。罷官至新喻邑。晚至僧院。忽見所殺盜曰我罪誠合死。然巳赦矣。君何故違王命而殺我。我今得請于所司矣。明日暴卒。 金壇于中丞相攸。得無錫華生為婿。告其女曰。吾二任都憲。厯十有七年。未嘗置人大辟。華生不患不富貴也?;季庸倩蚩潭?。及華登第。為江右司李。執(zhí)法凜如。三日而入重罪者三。其妻述父言告之。華曰。我為刑官。律如是。吾依律斷而已。若廢公法而市己私。非所以明職守也。后屢入人罪。屢勸輒以依律斷答之。華后生二子皆不肖。語其妻曰。生平未嘗欺公壤法。何生子如是。妻曰。此君之依律斷也。今于子孫貴顯。屢世。而華竟絕嗣。 御史周世科。巡按福建。周起家甚微。夤緣驟貴。性貪而酷。其刑具有火炕。碓磨?;钺?。鉤舌。割陰。倒掛。等名色。真地獄變相也。與前吏部愈揚壻周文學有讎。使人誣其謀逆。立籍其家。文學被誅。擄其女賞牧馬卒。書辦八人多助為虐。戊子五月。陳李二部堂。平建寧亂。至延平按其貪酷。立時拿執(zhí)。贓賄不可勝計。系至福州會審。觀者數(shù)萬人。助虐書辦皆同解。先世科至延平。檄南平縣備鐐肘百副。限三日內(nèi)完。方欲肆害嚇詐。未及用。部堂即取以刑世科及助虐諸人。恰如其數(shù)。疏劾世科炮烙諸刑。己丑正月。戮皷樓下。即世科活釘人處也。尸肉立啖盡。 李匡達性殘忍。一日不刑人。則慘然不樂。后以酷罷官。死于獄。其子復以不法事被誅。竟斬祀。 湖北某縣尹。剛愎自用。刑罰不遵定例。小民怨望。幕友或諫其不可。輒怒曰。吾豈不若刀筆吏耶。安用此死法為。故為之幕者多不合而散。未幾以酷聞。為廵按所劾。即下本縣獄死獄中。 宋國英東平人。以教習授潞城令。貪暴不仁。催科尤酷。斃杖下者狼藉于庭。徐白山適過之。見其橫。諷曰。為民父母。威焰固至此乎。宋揚揚作得意之詞曰諾不敢。官雖小。蒞任百日。誅五十八人矣。后半年方據(jù)案視事。忽瞪目而起。手足撓亂。似與人撐拒狀。自言曰。我罪當死。我罪當死。扶入署中。踰時尋卒。嗚呼。幸有陰曹兼攝陽政。不然。顛越貨多。則卓異聲起矣。流毒安窮哉。 丹陽令楊開。性暴橫。百姓受其荼毒。與楊詢交至厚。詢明知其非。不敢忤意。一切贊美而已。一日盛暑。開杖公吏及囚系者四十余人。內(nèi)二人巳斃杖下。詢猶稱其明允。后詢夢神責之曰。成楊開之惡者汝也。應與同坐。不數(shù)日惡疾而死。 △格言 洗心主人曰。八節(jié)之日。無論殺戮不宜。即鞭笞亦所不可。服官居家者。皆宜謹戒。八節(jié)謂四立二分二至也。人既犯罪。刑固其所當然。特以加之于八節(jié)之日。未免傷天地之和。而于心有所不忍耳禮仲春之月。天子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仲夏之月。挺重囚。益其食。仲秋之月。雖命有司申嚴百刑。即繼之曰斬殺必當。于秋肅之中。仍寓春和之意焉。為民上者。當此節(jié)日。正宜撫候驚心。遵古帝同仁之念。全上天好生之心。寬刑解釋。方不愧民之父母。若忍心害理。恣意妄殺。則上干天和。下殘民命。安得無惡報乎。 刑者。圣王不得巳而用之。果屬情真罪實。亦當詳審而用。況濫及無辜乎。語云。天道好還。又曰。上帝好生。今且無論日后果報若何。即據(jù)審問鞠勘時。多少白頭黃發(fā)。皆跪伏哀號。呼我為天。稱我為爺。如何忍得與他做冤讎。動輒以三木相加耶。昔呂叔簡作刑戒有云。求生不得。然后殺之。求出不得。然后入之。天道好生。神明臨汝。一念慘酷。殃及后裔?;杳翚埗?。何至于是。人有恒言。誠能處處詳慎。則公門里面。盡好修行。是故刑及無辜者。不獨屈抑平民。固為干天之怒。即使果真有罪。而或以笞為杖。以杖為徒。亦受陰譴匪淺。書曰。功疑為重。罪疑為輕。古圣王深知此事。實犯天和故于秋肅之中。仍寓春溫之意。凡廉仁官長。皆當仰體此意。遇事必須息心靜氣。代為體貼一番。然后再定其罪。切不可察察為明。自矜予智。一字舛錯。貽禍不小。戒之慎之。 甔甔子。每教人養(yǎng)喜神。止庵子。每教人去殺機。是二言。學者之師也。 宣帝地節(jié)三年。廷尉史。路溫舒。上書曰。臣聞秦有十夫。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復生。絕者不可復屬。書曰。與其殺不辜。失不經(jīng)。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驅(qū)。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獄之道。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太平之未致。凡以此也。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棠緸槔羝诓粚?。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惟陛下省法制。寬刑罰。則太平之風可。興矣。上善其言。溫舒此書見聽于君。身名俱顯。厥子及孫。皆至牧守大官。仁者有后。不益信哉。 言行匯纂曰。官雖至尊。決不可以人之生命。佐己之喜怒。官雖至卑。決不可以己之生平。佐人之喜怒。 冒鸞寄弟書曰。蓋嘗痛夫世之酷吏。深文峻法以毒無辜。又有一種任喜怒為輕重。及通貨賂為出入者。雖差有不同。然皆逞志作威。得罪于天者也。又有一種小人。假此為恩仇報復計。尤堪痛恨每觀古君子之司刑者。欽恤一念。上通于天。吾幸列刑官。必法斯人。后分守建寧道。首請于按臣。釋追贓不赦者三十七人。按臣仍發(fā)千戶所防御。公曰。此輩面無人色。且有郎當不能跪立者。尚堪從役耶。即釋之。其為三十七人請命處。尤足破阿旨誣贓之弊。 張南軒曰。治獄所以不得其平者。葢有數(shù)說。貪吏受賄。枉法用刑。其罪無可論矣。即或矜智巧以為聰明。持姑息以容奸慝。上則視大官之趨向而重輕其手。下則惑胥吏之浮言而二三其心。不盡其情而以威怵之。不原其初而以法繩之。由是不得其平者多矣。無是數(shù)者之患。而存哀矜勿喜之意。其庶幾乎。 立法欲寬。寬則易避。守法欲嚴。嚴則難犯。若一立刻深科條。必有受其害者矣。視酷吏臨審暴虐者似微不同。然殺人以刃與政均也。原其意豈不以火烈民畏。懸崖鮮死。然其心巳為嗜殺所用矣。厯觀古來制酷刑及嚴犴狴者。必殃其身。不獨紀載爾爾也。 呂叔簡刑戒曰。有某官者。素酷暴。動輒行笞數(shù)十下。酸楚之聲震地。若罔聞者。有道人排闥入。直立廳事。嗔目而指之。某官大怒。呼左右極力笞之。忽后堂大呌。公子為鬼擊幾死。某官張皇。退堂入內(nèi)。則其子自言若有鬼神巨棰棰我。皮破肉爛。血漬雙股。痛不可忍。急遣人至廳。被笞人己失所在。乃號咷大哭。舉身自擲。頭面皆損噫彼道人者。其神人乎。孰無父母。人之子。己之子。均子也。奈何己子如珍。人子如草。于心安乎。 承平既久。盜賊潛生。為上者不知輯寧。往往厚誣平民。屠殺為功。而又軍無紀律??v其邀刼。至有賊梳兵篦之說。痛何如乎。夫民困于盜賊水火中。顛連望救。視王師不啻饑渴。又從而殲之?;蛞患覕?shù)口。駢首就戮。種種慘酷。未易殫述。嗟夫。一夫冤死。尚干天和。殺賊過多。猶促壽命。況以瘡痍之良民。吞聲就死。其冤抑必然動天。又何惑乎世之為將為兵者。多不良死哉。 ○勸民息訟 圣人云。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蓋言治民之道。不以聽訟為貴。而以無訟為貴也。然無訟之化不易幾。所恃者在勸民息訟而已。勸之如何曰訟起于爭。必先去其爭心。上者平情。次者能忍。以情而論。在彼未必全非。在我未必全是。況無深仇積怨。胡為好勝爭強。我之所欲勝。豈彼之所肯負乎。以此平情。其忿消矣。而何有于訟。以忍而言。彼為橫逆。從旁自有公論。何損于吾?;騽e有挑唆。無如息氣讓人。便宜自在。彼即受辱。吾豈不費錢乎。以此為忍其念止矣。而何至于訟。雖然。平情乃君子之行。能忍亦非澆俗所能。世風偷薄。囂競成習。三尺童子。皆有上人之心。一介匹夫。每多傲物之態(tài)。若徒用區(qū)區(qū)文告。日相勉導。彼以文告視之而巳。不若因其訟而默寓勸之之意為得也。夫兩造當前。枉者常負。直者常伸。而無情之辭不敢騁矣。訟師惡棍。嚴絕其竇。使奸無所施。而弱肉之食不敢萌矣。政尚清簡。雀角之微。親為諭釋。使和好如初。而恬讓之懷。油然動矣。于是強暴革心而向道。良善感化而興仁。將見德所被。比戶可封。又何訟獄之不為止息哉。故勸民之道。不在喻之以跡。而在感之于微。息訟之本。不在專求乎下。而在先謀乎上。為民牧者盍盡心焉。 事跡 格言 △事跡 陳實字仲弓。許人。嘗為太邱長。治以清靜稱。黨錮事起。實亦逮及??辉?。吾不就獄。眾無所恃。乃請囚。遇赦得出。里人有爭訟者。輒就曲直。退無怨言。每曰。寧為刑罰所加。無為陳君所短。年八十四卒。會葬者三萬余人。子紀諶克世其德。時號三君。每公府辟召。則一門之內(nèi)。羔雁成羣。見者嘆羨。 王烈字彥方。太原人。以孝義稱。里有爭訟者。將質(zhì)于烈?;蛑镣尽;蛲麖]而返。一盜牛者。主得之。盜請罪曰刑罰是甘。乞不使王彥方知也。 劉矩遷雍邱令。以禮讓化民。民有爭訟。矩引于前提耳訓告。以為忿??扇???h衙不可入。使歸更尋思。訟者感之。 張萇年為汝南太守??と藙⒊缧值芊治黾屹Y。惟一牛爭不能決。訟于郡庭。萇年諭曰。汝曹當以一牛故致此爭競。脫有二牛。必不爭。乃以已牛一賜之。于是境中各相誠約。咸敦敬讓。 辛公義為岷州刺史。岷俗畏疫。一人病疫。合家避之。病者多死。公義命皆輿致廳事。設榻晝夜處其間。以俸祿具醫(yī)藥。病者既愈。召其親戚諭之曰。死生有命。豈能相染。若能染。吾死久矣。民感之。始相慈愛。風俗遂變。后遷并州剌史。凡訟事立決。有須禁者。公義即宿廳事。終不還閣曰。剌史無德。不能使民無訟。豈可禁人在獄。而安寢于家乎。后有訟者。父老諭之曰。何忍勞使君。訟者兩讓而止。 蘇瓊除清河太守。有百姓普明兄弟爭田。牽累至百人。瓊召普明兄弟諭之曰。天下難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田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淚。諸證莫不灑泣。普明兄弟叩頭。乞出外更思。遂還同居。和好如初。 畢構(gòu)為四川廉察。有兄弟爭財者。構(gòu)呼其兄弟三人以人乳食之。訟者感泣而止。又馬恭敏公作守。有兄弟老而爭產(chǎn)不休。公取庫中大鏡。令兄弟同照之。見面龐相似須發(fā)各皓然。悟而泣。交相讓而出。 王之麟初任刑部主事。慮囚淮揚。時張居正當國。持法峻。冬月獄無留辟。而之麟所論決僅三人。入為正郎。忽奉嚴旨立斬臨江守錢若賡。之麟持法力爭得緩死。出知撫州。撫俗好訟。之麟委婉開諭。其風漸衰。戊子歲大饑。崇仁饑民作亂。單騎撫平之。全活甚眾??と诵は耢胙伞?崔鐄。海門人。以稅金五百兩付镕工。工欺其無證而負焉。鐄變產(chǎn)以償。后王端毅公為守。廉得其狀。命之訟镕工。對曰。鐄家巳破。若訟之。是又破一家也。工聞而感愧。遂舉前金還之。子潤。孫昆。曾孫桐。相繼登第。 胡子遠之父。家饒財。常得錢引五十緡。皆偽也。家人欲訟之。胡曰。干仆巳死。豈忍使其孤對獄耶。或謂減其半價與人。尚可得二十余緡。胡不可曰。終當誤人。取而火之。其子孫大顯。 陳升之知漢陽。俗好藏親交尺牘。有訟則投公庭。據(jù)以推詰。升之曰。此告訐之習。不可使長也。遂嚴禁之。 △格言 胡師蘇云。事無大小以理為主。然理雖在我。所遇之人。愚者不知理。強者不循理。奸滑者舞文以亂理。則理又有難行處。便當審度事勢何如。從容處之。事小便含忍過去。寧我讓人可也。事大則質(zhì)之官府。告之親友。曲直分明。自然輸服。若恃我有理。悻悻生忿。直要盡力做到十分。不肯退步容忍。則愚者終不明。強者終不屈。奸者必百計求勝?;蛴欣矸蔁o理矣。古人謂事到七八分即巳。如張弓然。過滿則折。此亦處事之法。 詞訟到官。類是增撰。被毆曰殺。爭則曰刼。入人家謂行竊。侵界謂發(fā)尸。一人訴詞。必牽引其父兄子弟。甚至無涉之家。偶有宿憾。亦輒扯入。意謂未辯是非。且得追呼一擾。耗其錢物。辱其婦女。以泄憤耳。不知公門一入。吏卒禁呵。笞撲交加。巳不勝魂消氣沮。遂有畏懼刑系。覬覦早出。而妄自誣伏者。有吏務速了。強加拷訊。逼令招認者。有長官自恃巳見。妄行臆度。吏輩承順旨意者。嗚呼。一人坐獄。闔戶號啼。一罪爰成。妻孥典鬻。無知小民。其可輕涉訟庭乎。 世之殺人取財者。無如訟師權(quán)勢二種人耳。指富家為甘脆之資。借捏款為攫金之具。假命也。陷盜也。一有訟師播弄是非。于是勢家出而垂涎。衙胥因而下石。所謂以計殺。以筆殺。以舌殺者。更十倍于以挺殺。以刃殺以政殺者也。從來奸黨相習成風。而得以令終者。十無一焉。此不謂之殺人。直謂之自殺可耳。嗜利者其亦鑒及此乎。 俞硯如先生宰江寧。有勸息訟告示云。為勸民息訟。以安本業(yè)事。照得本業(yè)遂則民生厚。民生厚則風俗醇。然所以遂本業(yè)者。惟不輕構(gòu)訟一事。乃吃緊關(guān)頭。茲本縣下車伊始。職在親民。要知親民吃緊關(guān)頭。亦即在使民無訟。愿爾軍民人等。遵我誡諭。保爾身家。勿因微嫌小隙之難忍。而動思興訟。勿受奸徒刁棍之唆使。而輒駕虛詞。勿惹差役上門。而受無厭之誅求。勿惹刑責上身。而忍難堪之痛楚。勿舍家庭宴樂。反尋歇店之凄涼。勿拋閭里安閑。自討路途之跋涉。省訟師干證需索之錢。留衙門歇店使用之費。并力急公輸課。逍遙樂業(yè)于盛世之間。豈不至樂。茍或不慎。一字公門。九牛難拔。費盤纏。悞正事荒。時日。討煩惱。諸苦備嘗。雖悔何及。倘有事屬剝膚。萬不獲巳者。須遵本縣限期。進詞告理。惟人命強盜重情。方許不時呈報。至戶婚田土等情。雖經(jīng)告準。仍許親友解紛。使有訟者復歸無訟。是本縣之素志也。必不苛求。特此布告。 寡過錄云。勸息爭訟。此仁人長者為民惜身家惜性命之苦心也。每見文誥所頒。情詞愷惻。計慮周詳。真不啻垂涕泣而道之矣。然徒懸息訟之令。而不嚴反坐之條。則奸人之心。以為我之訟勝。固可以制人。負亦不至損己。何所憚而不試其長技乎。亦有神明宰官。審虛怒發(fā)。然始雖惡其無實。旋復憫其無知。亦僅薄責示懲。不皆依律重擬。則奸人之心。以為吾之訟。成固可以直尋。敗亦止于枉尺。何所憚而不幸其偶中乎。以故息訟之勸雖殷。好訟之風不改。亦徒勞慈父母之誨爾諄諄矣。惟如王湯谷先生按浙時示民云。前來赴告者。必要一字不虛。言言可質(zhì)。方可投遞。如所告人命。三命內(nèi)二命情實。一命情虛。自治二命以應抵之罪。必加一命以反坐之條。所告贓私。百兩內(nèi)。九十兩為真。十兩為假。自追九十兩巳得之贓。亦必坐十兩以虛誣之律。本院言不妄發(fā)。爾等務各三思。可巳則巳。萬勿輕舉一時。遺累后日。如此則有所勸于前而知感。復有所懲于后而知畏。庶幾乎。訟心可以革。訟庭可以閑矣。 學治臆說云。勤于聽斷善己。然有不必過分皂白??蓺w和睦者。則莫如親友之調(diào)處。蓋聽斷以法。而調(diào)處以情。法則涇渭不可不分。情則是非不妨稍借。理直者既通親友之情。義曲者可免公庭之法。調(diào)人之所以設于周官也?;蜃择婷鞑?。不準息銷。似非安人之道。又曰。士不自愛乃好干訟。官能愛之。未有不知媿奮者。愛之之道。先在導之于學。為月課。為季考。拔其尤者收之書院義學之中。鼓舞之。振興之。隆以禮貌。優(yōu)以獎賞。與干訟者榮辱迥殊。則士以對簿為恥。莫不砥厲廉隅。不獨文教之可以日盛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