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奉旨訊問曾靜口供二十四條 二、大清國里考生增多,如何說是文人趨下,無恥奔競呢?

大義覺迷錄 作者:清·愛新覺羅胤禛


  【原文】

  問曾靜:旨意問你,所著逆書《知新錄》內(nèi)云“永興童生應(yīng)縣試者二千四五百人,應(yīng)道試者有二千人,何曾是今文風極盛,蓋緣風俗日趨日下,無恥的多,所以奔競成習(xí)”等語。從來以人材之眾多,征國家培養(yǎng)教育之功。是以《兔》之詩,言化行俗美,賢才眾多,未聞以人文日盛為風俗趨下者。且士人求名進取,有志觀光,亦其本分當然。今曾靜謂為無恥奔競。試問曾靜,伊既以應(yīng)試為無恥,則自己不該應(yīng)試,何以從前名列青衿?考試多年,及考居劣等,方不出來應(yīng)試。曾靜自問,為有恥安靜之人乎?為無恥奔競之人乎?著伊自評品。

  曾靜供:這種狂悖說話,大病總坐于看輕舉子,所以顛倒悖謬,竟至于此。當年之意,蓋謂國家隆重師儒,養(yǎng)育人材,開此科舉,以為士子榮進之階,典至重大。讀書均當仰體朝廷之意。亦須看此為至尊至貴之路,必敦行勵節(jié),有廉有恥,經(jīng)義明曉,文理通達,然后從此應(yīng)試上進,方不負朝廷取士之意。若文理全未通,經(jīng)義全未解,行誼毫不加修,而唯日以應(yīng)舉應(yīng)試為榮。豈不是以至重至貴之路,而反為爭名奪利之場!所以狂悖,遂有此說。豈知我生之初應(yīng)試少者,因明末喪亂之后,百姓流離困苦,不得安業(yè)讀書所致。到后來蒙世祖章皇帝休養(yǎng)生息,圣祖仁皇帝至德流洽,仁漸義摩,所以盛朝人材蔚起,迥不同于先明,是這個緣故。如何當年不???至于彌天重犯當身自問,從前未睹天日,狂妄喪心,看得一切皆不入眼,到今日得圣化,一洗從前謬妄,因翻思向之所知所行,直與禽獸無異,狗彘不如,更有何人行堪問,只有愧死無地耳。

  【譯文】

  問曾靜:皇上旨意問你,你所寫作的叛逆書籍《知新錄》里有“永興縣的童生參加縣里考試的,有二千四五百人,參加道里考試的有二千人,哪里是如今文風極盛行的現(xiàn)象,主要緣故是世情風俗日趨低下,不知廉恥的人太多了,所以為了名利而奔走爭競成了一種習(xí)尚了”等言語。歷來都是以人才之眾多,來驗證國家的培養(yǎng)教育之功績。《詩經(jīng)》中的《兔》一詩,講的是國家昌盛使教化實行,風俗美好,賢明而有才能的人就眾多,卻未曾聽說過禮教文化傳布使人事興盛為風俗趨下的說法。并且,讀書人追求進取功名,有志于參加考試,熟悉考場情況,也是他們的本分當然之事。如今曾靜認為這是不知羞恥而奔走爭競名利的行為。試問曾靜,你既然以參加科舉考試為無恥,則自己就不應(yīng)該參加考試,為什么卻考中了秀才,以后科試多年,直等到考試成績低劣,才不出來參加科考。曾靜你問問自己,你是個有恥辱之心,安于清靜之人呢?還是個不知羞恥,奔走爭競名利之徒呢?讓你自己給自己下個評論。

  曾靜供:這種狂妄背理的語言,大的差錯就是由于輕看了參加應(yīng)試的讀書人,所以顛倒事理,言行荒謬,竟然到了如此地步。當年我說此話的真實意思,是說國家十分重視教育,為培育人材,開設(shè)此科舉考試為讀書人榮升進取的階梯,是極為重大的典章制度。讀書人都應(yīng)當仰望體念朝廷的意圖,也應(yīng)當把科舉考試視為很重要很崇高的進取之路。必然要使自己的行為敦厚、謹守節(jié)操,有廉潔的志向,存知恥辱的心胸,懂得經(jīng)書的義理,文章的條理通達順暢,然后從此就可參加科考,以求上進,才能不辜負朝廷開科取士的本意。如果文章的條理沒有全部通達,經(jīng)書的義旨沒有全部理解,品行道義絲毫不加以修省,而整日以參加科舉考試為榮耀,豈不是將很重要很崇高的仕取之路,轉(zhuǎn)而變成了爭名奪利的場所!所以我才狂妄背理說了這些話。怎知道我年少時,參加考試的人少,是因為明末喪亂以后,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不能夠安心讀書所造成的。到了后來,蒙受世祖章皇帝實行休養(yǎng)生息之策,圣祖仁皇帝高尚品德傳遞廣布,仁政義德逐漸浸潤推行,所以興盛之朝,人材薈萃輩出,迥然不同先前的明朝,就是這個原因。為什么當年沒認識到這些呢?對于我這個彌天重罪的犯人,捫心自問,從前沒看到天地日月之大,狂妄自傲,喪盡理智,看一切現(xiàn)象都不順眼。直到今日得到皇上圣諭開導(dǎo)教化,才一洗從前的錯誤和荒謬。因此反轉(zhuǎn)回來思忖以往的所有言行,真是與禽獸一樣,豬狗都不如,又能禁得起何人的詢問!只有羞愧而死,無地容身罷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