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亨。小利貞。
遁月卦辟未。陰長陽消。小人道長。君子道消。遁者退也。避也。當(dāng)陰盛之時。勢須退避。否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矣。故曰遁亨。蓋以行止論。潔身退隱。否所謂儉德避難也。無所謂亨。而以禍福論。防微慮遠(yuǎn)。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優(yōu)游事外。亨莫亨于是矣。故傳日適而亨也。陽大陰小。小利貞者。謂宜貞定也。傳曰浸而長。謂陰方長。長則消陽。故利于靜。不利于動也。
象曰。遁亨。通而亨也。剛當(dāng)位而應(yīng)。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通之時義大矣哉。
五當(dāng)位。二有應(yīng)。故曰剛當(dāng)位而應(yīng)。然而不能不適者。時不可也。故曰與時行。遁太早則有過情之譏。如嚴(yán)光是也。太晚則不能適。沉溺于小人之中。而不能免。如劉歆是也。行而宜之之謂義。故夫子極嘆時義之大。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遠(yuǎn)小人。不惡而嚴(yán)。
凡卦皆合上下卦以立名。乾健艮止。皆無退義。然而遁者。以乾與艮先后天皆居西北也。西北者幽潛無用之地。太玄謂曰冥。冥者明之藏也。故曰遁。乾為君子。遠(yuǎn)遁在外。故曰遠(yuǎn)小人。五應(yīng)二。故曰不惡。然以有阻隔故。絕難為與。故曰不惡而嚴(yán)。蓋外不與絕。內(nèi)實(shí)遠(yuǎn)之也。
初六。通尾。厲。勿用有攸往。
爻象初為尾。初往應(yīng)四。則為同性之二所阻。危厲之道也。勿往則免矣。
象曰。遁尾之厲。不往何災(zāi)也。
艮為止。在艮宜靜。勿用有攸往。則無災(zāi)矣。
六二。執(zhí)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
艮為牛。無妄六三或系之牛是也。二居中。故曰黃牛。易林既濟(jì)之艮云。伺候牛羊。同人之無妄云。負(fù)牛上山。皆以艮為牛。艮為皮革。執(zhí)持也止也。艮手為執(zhí)。言二得中正。宜貞定自持。如牛革之固。莫能勝我而說去也。仍小利貞之怡(右下日)也。說脫同。
象曰。執(zhí)用黃牛。固態(tài)也。
巽為志。牛革者至固之物。持志如是。貞定極矣。故曰固志。固則不動。不動則不消陽。
九三。系遁。有疾厲。畜臣妾。吉。
巽為繩。故曰系。艮止故曰秒遁。言系戀而不即遁也。巽為疾。三無應(yīng)。往遇敵。故有疾厲。然下有重陰。承順于三。畜臣妾則吉。艮為臣妾也。巽疾象。詳履卦象傳注。艮臣象亦本易林。易林決(無左)之坎云。君臣擾憂??仓胸臭拚?。震為君。艮為臣。故曰君臣擾憂。又兌之艮云。臣圍其君。亦以艮為臣。蓋艮為憧為仆。故為妾。臣與仆古不分。故為臣。由是知蹇六二曰。王臣塞蹇。小過六二曰。遇其巨。易原以艮為臣也。
象曰。系遭之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廣韻。憊贏困也。陸績云。大事謂天下之政。潛道之世。但可居家。畜養(yǎng)臣妾。不可治國之大事。
九四。好道。君子吉。小人否。
虞翻曰。否乾為好為君子。陰稱小人。按四與初有應(yīng)。好適者。外不與小人絕。當(dāng)?shù)溁嘉葱沃畷r。從容而遁也。然知幾其神。惟君子能之。若小人則系戀而不去也。故曰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否不也。小人不肯退。不退則兇咎至矣。九五。嘉道。貞吉。乾為嘉。五居中當(dāng)位。下有應(yīng)與。大必適也。乃識微慮遠(yuǎn)。及此嘉時而遁焉。故曰貞吉。象曰。嘉遁貞吉。以王志也。五應(yīng)在二。二互巽。巽為伏。故為心志。虞翻用卦變謂四與初巳易位。三已變成坎。上來之三。成坎為志。夫圣人觀象系辭。其所用象。乃在三變之后。迂曲如此。使后學(xué)鳥從測之哉。上丸。肥通。無不利。子夏傳釋肥為饒?jiān)!S莘郧癁榉?。皆非。后漢張衡傳。注引淮南九師訓(xùn)云。飛而能適。吉孰大焉。易林需之遁云。去如飛鴻。節(jié)之道云。奮翅鼓翼。王弼云。曾(左矢)繳不能及。并皆讀為飛。朱芹引姚寬西溪叢語云。肥古作琶。琶蜚同字。是肥即蜚。蜚即飛也。蓋上九居極上。高飛遠(yuǎn)引。無有阻隔。故無不利。而乾為行。故為飛。乾九五飛龍?jiān)谔焓且?。象曰。肥遁無不利。無所疑也。上九逍遙世外。故無所疑。大壯。利貞。雜卦云。大壯則止。序卦云。物不可以終壯。故授之以晉。晉者進(jìn)也。是亦訓(xùn)為止。故與進(jìn)對文。太玄擬為格。格阻也。亦止也。又?jǐn)M為夷。夷傷也。故馬虞訓(xùn)壯為傷。吳先生曰。傷則必止。二義相因。按說卦震為蕃。蕃有閉義。詩四國于蕃。箋云蕃屏也。周禮大司徒蕃樂。杜子春讀蕃為藩。謂藩閉樂器而不用。是蕃與藩通。大壯之所以為止者。以震藩屏閉在前也。四不應(yīng)初。二三遇敵。下陽全為四所格阻。故日曰貞。言利于貞定不動也。即止也。不止則傷。四五兩爻是也。鄭王謂為強(qiáng)盛。然注莫古于十翼。莫精于太玄。皆不如是言。疑非易本旨。象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大地之情可見矣。大謂乾。乾在下為四所格。故曰大者壯也。蓋剛宜靜。剛而動必多阻格。釋壯之故也。利貞者。貞定。乾象傳云。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天地之情。本如是也。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震為履。震履乾。即卑履尊。非禮甚矣。陸績曰。君子見卑履尊。終必消除。故以為戒。大象每相反為義。此其一也。初九。壯于趾。征兇。有年初應(yīng)在四。四震為趾。乃四亦陽。初失應(yīng)。故壯于趾。言趾有所阻格也。又二三亦陽。陽遇陽則窒。故征兇。有二說文有不宜有也。春秋傳日月有食之是也。依說文。有孚者。謂不宜于有也。即不孚也。正與象辭孚窮之義合也。象曰。壯于趾。其孚窮也。初得敵。無應(yīng)。故孚窮。九二。貞吉。二得中。故貞吉。與下貞歷為對文。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二承乘皆陽。得敵。似不吉。然而言者。以位中也。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歷。羝羊觸藩。贏其角。三應(yīng)在上。小人謂上六。君子謂三。乃上六欲應(yīng)三。而為五所格。故用壯。三欲應(yīng)上。而為四所格。故用罔。目無也。言三上皆失其用也。故卜問歷。中爻互兌。故曰羊。四震為藩。贏纏繞也。三在下卦之上。于交象為角。羝羊觸藩。贏其角者。言三欲上升。為九四所阻格。若羝羊以角觸藩而不能決。角反為藩所困也。荀爽以五為角。五為角。則藩已決矣。胡有贏象哉。震藩象。易林乾之豐云。藩屏周衛(wèi)。同人之師云。藩屏湯武。皆以震為藩。而藩與蕃通。說卦震為蕃。即易林所本也。
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罔猶否也。
九四。貞吉?;谕?。藩決不贏。壯于大典之復(fù)(左車)。
四前監(jiān)重陰利往。故貞吉無悔。故藩決不贏。震為輿。為復(fù)(左車)。象曰尚往。是四往五也。四往五。震象毀。而兌為毀折。故曰壯于大輿之復(fù)(左車)。蓋卦以止為義。藩決則進(jìn)。進(jìn)則有傷。五爻喪羊相因而至矣。虞翻因不知復(fù)(左車)象。氦復(fù)(左車)為腹。非。
象曰。藩決不贏。尚往也。尚往言上進(jìn)居五。
六五。喪羊于易。無悔。
兌為羊。兌毀折故喪羊。易。釋文云。陸作場。謂疆場也。古文往往如是。說文場田畔也。詩小雅。疆場有瓜。喪羊于場。言喪羊于田畔也。諸家作難易解。不辭甚矣。惟場象無有詳者。按震為阪。說文阪坡也。山協(xié)也。詩小雅。瞻彼阪田。場既為田畔。疑仍震象也。然雖喪羊。下有應(yīng)得中。亦無悔也。
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dāng)也。位不當(dāng)。釋喪羊之故也。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艱則吉。
卦全體兌象。故仍曰抵羊。上欲應(yīng)三。而為五所格。五亦陰得故。三之藩在四。上之藩在五。故退欲來三。為藩所阻。進(jìn)欲前往。而道已窮。故不能退不能遂。巽為利。巽伏故無攸利。然上當(dāng)位有應(yīng)。艱貞自守。終吉也。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釋文云。詳審也。審慎也。言不能退不能遂之故。咎在不慎審于始而妄動也。鄭虞王肅王弼皆釋詳為善。于義亦通。三上為正應(yīng)。終必和合。故曰咎不長。
晉??岛钣缅a馬蕃庶。晝?nèi)杖印?br />
離出地居五。南面響明而治。故曰晉。晉進(jìn)也。四諸侯??得酪病4笠?。禮祭統(tǒng)??抵芄?。康猶褒大也。易林隨之恒云。實(shí)沉參虛。封為康侯。康侯略如大侯。為諸侯之美稱。猶詩之言齊侯。言平王也。坎為馬。坤亦為馬??矠楸?。坤亦為眾。故曰用錫馬蕃庶。艮為手故曰錫。錫予也。言康侯恭順。來賓于王。錫賁眾多。雜卦。晉晝也。艮為手。數(shù)三。離為晝。故曰晝?nèi)杖?。侯果曰。大行人職曰。諸公三晌三問三勞。諸侯三響再問再勞。于男三晌一問一勞。即天子三接諸侯之禮也。晝?nèi)杖?。即一晝?nèi)]也。
象曰。晉。進(jìn)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jìn)而上行。是以康候用錫馬蕃庶。晝?nèi)杖右病?br />
明出地上謂離。順謂坤。柔進(jìn)而上行謂五。進(jìn)居地上。得君位也。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出地上。自然顯著德不求明而自明。故學(xué)易之君子。取法乎此。以自昭明德。言明德在已。自然昭朗。視能進(jìn)與否耳。茍進(jìn)而上行。未有不顯著者。昭正義云。周氏等作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同孚 裕無咎。
初陰。二三亦陰。得敵。故進(jìn)而見摧。有應(yīng)故貞吉。然初雖應(yīng)四。以為二三所隔。應(yīng)之甚難。故曰罔孚。裕緩也。言初與四終為正應(yīng)。緩以俟之。則無咎也。與屯六二。十年乃字義同也。舊解皆不知得敵之理。虞翻以失位詁摧如。以罔罟詁罔孚。遂歧誤百出矣。
象曰。晉如摧如。獨(dú)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也。
初陰遇陰得敵。故曰獨(dú)行。有應(yīng)故曰正未受命者。言初居勿用之位。尚未膺官守之命也。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二無應(yīng)。進(jìn)遇坎??矠閼n。故曰愁如。貞吉者。卜問吉也。介虞九家皆訓(xùn)為大。坤為母。伏乾為大為福為王。故曰受茲介福于其王母。王母謂二。言二雖不宜于進(jìn)。然得中為坤本位。必受此大福也。舊解謂王母指六五。六五亦陰。焉能福二。故夫陰遇陰陽遇陽。敵應(yīng)之理不明。說易無不誤也。
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言二所以受茲大福者。以得此中正之位也。若六五則中而不正。各家因曰王母疑非五莫能當(dāng)。豈知下坤方為母,伏乾故曰王母。易林此例甚多也。
六三。眾允悔亡。
施氏于升初六允升。讀作允(a:左上山左下卒)。就允(a)進(jìn)也。此允字當(dāng)與之同。故吳澄亦讀作眾允(a)。眾斯允(a)者眾進(jìn)。坤為眾。言群陰并進(jìn)而承陽也。故曰悔亡。虞翻詁允為信。朱子從之。與象傳上行之義不合。
象曰。眾克之志。上行也。坎為志。上行謂進(jìn)而承陽。即釋允(a)義??梢娛┳x合也。
九四。晉如鼠。貞厲。
釋文子夏傳作碩鼠。云五技鼠也。古蓋音同通用。艮為鼠。為穴??矠楸I。鼠居穴中。伺隙盜竊。晝伏夜動。四失位。前臨夷主。下?lián)砣f民。而坎為隱伏。為畏怯。欲進(jìn)居五??窒旅裆?。欲下應(yīng)初。又恐失五位。進(jìn)退周章。有類于碩鼠。故貞厲也。
象曰。碩鼠貞厲。位不當(dāng)也。位不當(dāng)。即謂不中不正。
六五?;谕觥J傅梦鹦?。往吉。無不利。
六五得尊位。晌明而治。故侮亡。矢輔嗣作失。茲從孟馬荀虞鄭王肅諸家。坎為矢。五坎體。是得矢也??矠樾?。得矢為用。故勿恤。承陽故往吉。坎矢象。噬嗑九四云得金矢。以坎為失也。易林常用。乃至漢末竟失傳。
象曰。矢得勿恤。往有慶也。
往遇陽。故曰往有慶。虞翻強(qiáng)命五變得乾為有慶。豈知六五上下皆乾陽。五居其中。往承陽故有慶。若五變?yōu)殛?。往遇陽得敵。尚能有慶哉。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
爻例上為角。故曰晉其角。坤為邑。離上九云。王用出征。有嘉折首。是離有征伐象。蓋離為甲兵。故維用代色。然下應(yīng)柔爻。故必振厲方吉元咎。以不全吉。故貞吝。
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離為光明。至上光將熄矣。夫王道大光。則無用征伐。用征伐必未光也。
明夷。利艱貞。
鄭云。夷傷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人地。明則傷矣。按二至四互坎。故曰艱。坤安故曰貞。利艱貞者。言當(dāng)明夷之世。宜以艱苦貞定自守也。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內(nèi)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nèi)難而能正其志?;右灾?br />
離文明。坤柔順。離內(nèi)坤外。故曰內(nèi)文明而外柔順。坎為難。故曰以蒙大難。坤為文。震為王。故曰文王。文王國羌里。幾經(jīng)艱難。而后出之。故日以蒙大難。坤為黑。坎為隱伏。明伏地下。故曰晦其明??苍谙?。故曰內(nèi)難??矠橹緸檎?。故曰內(nèi)難而能正其志。震為子為箕。故曰箕子。易林賁之屯云。章甫薦履?;友鹂瘛R酝驼馂榛右?。箕子紂請父。故曰內(nèi)難。紂囚箕子?;友鹂駷榕??;廾鞑挥?。僅以身免。故曰箕子以之。以用也。易凡于人名地名。無不從象生。除焦延壽外。無知此者。震箕象形。易林屢用。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坤為眾。震為君子。蒞眾謂三也。用晦而明。言君子處明夷之世。仍自昭明德也。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此與師六五義同也。辭在五而象全在應(yīng)。初應(yīng)在四。四體震。震為飛為翼。坤為下。故曰垂其翼。震為君子。為行。數(shù)三。離日故曰三日。震為口為食。坤閉。故三日不食。震為往。為主人。為言。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蓋初雖應(yīng)四。而為三所阻格。故飛則不能高。行則不得食。凡有所往。而為主人所惡。責(zé)讓不安。左傳僖十五年。晉筮遇歸妹之睽曰。西鄰責(zé)言。以歸妹上震為責(zé)言也。震言外向。與我相背。故曰賁言。茲曰有言。與責(zé)言義同也。易林同人之坎云。喜其羽翼。飛上喬木。以坎中爻震為鼓為飛。為羽翼。又易林蒙之艮云。。攫飯把肉。以就口食。以艮中爻震為口為食也。易頤象曰。自求口實(shí)。以頤下震為口食也。乃震飛震翼震口之象皆失傳。舊解皆以屬之離。離在地下。且為初爻。胡能飛哉。若食象益茫然不知所指。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初潛龍勿用。況當(dāng)明夷之世。方自晦之不暇。當(dāng)然不得祿食也。
六二。明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釋文云。股。馬王肅作般。孫堂云。般盤之省。漢碑盤字常作股。股常作般。然則馬王雖作般。義仍作股。漢時般股通用不分也?;フ馂樽?。巽為股。巽伏不見。故曰夷于左股。三震為馬。拯。鄭云承也。子夏傳作升。仍音承。用拯馬壯吉者。言二承三。三陽。故壯吉也。舊解獨(dú)惠棟謂馬謂三。而謂三升二故壯。則又非。承者順。謂陰順陽。象釋曰順。即釋拯義也。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則者法也。陰以陽為則。順以則。謂陰順陽。釋拯馬之義也。乃舊解皆不知其所謂。故愈說愈晦。豈知象以解經(jīng)。順即謂拯也。
九三。明夷于南。句狩。句得其大首。不可疾。句貞。
三遇坤。坤為夜為黑。震為南。左傳成十六年。晉筮遇復(fù)曰。南國戚(左足)。 以坤為國。震為南也。三南遇坤。故曰明夷于南。震為狩為大。坎為首為獲。故曰得其大首。言得其渠率也。詩大雅吳天疾威。傳。疾猶急也。不可疾。言雖得其大首。不可持之過急也。貞謂宜安定也。疾與貞相對為義。舊讀疾貞連文。九家謂不可疾正。最為害理。獨(dú)項(xiàng)氏玩辭。以貞自為句。與經(jīng)義合。又舊讀以南狩連文。義亦不協(xié)。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陽遇陰故大有得。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震為左。坤為腹。為門庭。為心。四坤體。故曰人于左腹。坤閣故曰獲明珍之心于出門庭。震為出。言行至四人坤。悉明夷之故。正在于是也。四當(dāng)位有應(yīng)。故無吉兇。坤心之象。益九五云。有孚惠心。心調(diào)二。二坤體也。又益九五象云。大得志。志亦謂坤。故易林需之否云。志如死灰。以坤為死為志。人第知坎為心志。不知坤亦為心志。故易辭多誤解。
象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坤為心意。故曰獲心意。舊解多以三升五成坎為心意。穿鑿無理。不可從。
六五?;又饕?。利貞。
震為箕子已見前。據(jù)易林。此箕子則孩子也。決(左無)之中孚云。道路不通。孩子心饋。以中孚互震為孩子。又家人之龔云。孩子貪餌。以伏震為孩子。又損之大畜云。嬰兒孩子。未有知識。以大畜上艮為嬰兒?;フ馂楹⒆?。凡易林取象。無不本之易。易他處無孩子象也。宋吳械韻補(bǔ)云。古亥字音喜亦音其。按亥字既讀為其。則其字亦必讀為亥?;茨献訒r則訓(xùn)。a (?)萁隧火。高誘注。萁讀為該備之該。即a(?) 該燧火也。真既讀為該。于是亥孩刻亥(上草)。與其箕常通用。書微子。我舊云刻子。論衡作我舊云孩子。孩子謂紂。言久知其愚蒙昏饋(左 )也。是應(yīng)為孩子。而作刻子。墨子非攻篇。紂播棄黎老。賊誅孩子。是孩子即箕子。古之所謂誅。不盡是殺。賊誅孩子。即幽囚箕子也。是應(yīng)為箕子。而作孩子。故此處六五之箕子。漢趙賓又作亥(上草)茲。夫墨子以孩子作箕子。則明夷六五之箕子。易林作孩子。正與墨子合。與論衡同。孩子皆謂紂也。孩箕刻亥(上草)。皆非訛字。以音同古通用。猶盤桓之盤?;蜃鞅P。作盤(下木)。作般。皆非訛字也。易林云。嬰兒孩子。未有知識。釋孩子之義也。六五天子位。孩子之明夷。謂紂昏蒙。惟其指紂。故象傳推及于文王箕子。不然。象傳之箕子。胡以無一異讀哉。故易林垢(左女)之明夷云。西戎為疾。幽君去室。明夷六五君位。坤黑。故曰幽君??矠槭摇A逶诳餐?。故曰幽君去室。幽君即釋孩子之義。又困之明夷。邃態(tài)作云。蒙覆大臣。坤為云。亦釋昏蒙之義。又京房易傳明夷云。君暗臣明。不可止。君暗謂六五。臣明謂六二。亦以五為君。不以為紂臣。又象傳曰。孩子之貞。明不可息也。貞正也。言孩子居天子之正位。天子一日萬幾。故明不可息。若箕子已晦其明矣。有何不可息。古今釋者千百家。于此語未有能通者。蓋文王與微子。不欲明斥紂。故以孩子為代名。猶麥秀歌之謂狡童也。觀墨子以箕子為孩子。則此之箕子。亦為孩子。易林之讀。獨(dú)得其真。自孩箕音同通用之義弗明。竟作紂臣矣。豈知孩子即謂紂。與微子之孩子同。彼夫趙賓作亥(上草)茲。劉向荀爽作亥(上草)滋。蜀才作其子。王弼作其茲。惠棟作亥子。雖與象傳義不合。然皆知作紂臣之必非。乃孔疏不從王注。而從馬融。竟作紂臣解。疏已。五本君位。馬融作紂臣解。亦知其不安。而以箕子演疇。有君德為解。益可證易林以孩子為紂之精。五承乘皆陰。下又無應(yīng)。故曰利貞。謂宜艱貞自守不妄動也。
象曰?;又?。明不可息也。
五為天子。天子一日萬幾。明息則政亂矣。故曰明不可息。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明夷之初為晉。晉日在地上而為晝。故曰初登于天。乃晉覆成明夷。日在地下而為夜。故曰后人于地。人地故晦而不明。卦正如彼。覆則如此。此文王示序卦之義也。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后入于地。失則也。
坤為國。震卦數(shù)四。故曰四國。則謂三。上為四五所格。不能應(yīng)三。故曰失則。此則字與六二順以則。謙六四不違則義同。皆謂陽。舊解皆不知失則之故何在。泛說之。非。
遁月卦辟未。陰長陽消。小人道長。君子道消。遁者退也。避也。當(dāng)陰盛之時。勢須退避。否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矣。故曰遁亨。蓋以行止論。潔身退隱。否所謂儉德避難也。無所謂亨。而以禍福論。防微慮遠(yuǎn)。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優(yōu)游事外。亨莫亨于是矣。故傳日適而亨也。陽大陰小。小利貞者。謂宜貞定也。傳曰浸而長。謂陰方長。長則消陽。故利于靜。不利于動也。
象曰。遁亨。通而亨也。剛當(dāng)位而應(yīng)。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通之時義大矣哉。
五當(dāng)位。二有應(yīng)。故曰剛當(dāng)位而應(yīng)。然而不能不適者。時不可也。故曰與時行。遁太早則有過情之譏。如嚴(yán)光是也。太晚則不能適。沉溺于小人之中。而不能免。如劉歆是也。行而宜之之謂義。故夫子極嘆時義之大。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遠(yuǎn)小人。不惡而嚴(yán)。
凡卦皆合上下卦以立名。乾健艮止。皆無退義。然而遁者。以乾與艮先后天皆居西北也。西北者幽潛無用之地。太玄謂曰冥。冥者明之藏也。故曰遁。乾為君子。遠(yuǎn)遁在外。故曰遠(yuǎn)小人。五應(yīng)二。故曰不惡。然以有阻隔故。絕難為與。故曰不惡而嚴(yán)。蓋外不與絕。內(nèi)實(shí)遠(yuǎn)之也。
初六。通尾。厲。勿用有攸往。
爻象初為尾。初往應(yīng)四。則為同性之二所阻。危厲之道也。勿往則免矣。
象曰。遁尾之厲。不往何災(zāi)也。
艮為止。在艮宜靜。勿用有攸往。則無災(zāi)矣。
六二。執(zhí)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
艮為牛。無妄六三或系之牛是也。二居中。故曰黃牛。易林既濟(jì)之艮云。伺候牛羊。同人之無妄云。負(fù)牛上山。皆以艮為牛。艮為皮革。執(zhí)持也止也。艮手為執(zhí)。言二得中正。宜貞定自持。如牛革之固。莫能勝我而說去也。仍小利貞之怡(右下日)也。說脫同。
象曰。執(zhí)用黃牛。固態(tài)也。
巽為志。牛革者至固之物。持志如是。貞定極矣。故曰固志。固則不動。不動則不消陽。
九三。系遁。有疾厲。畜臣妾。吉。
巽為繩。故曰系。艮止故曰秒遁。言系戀而不即遁也。巽為疾。三無應(yīng)。往遇敵。故有疾厲。然下有重陰。承順于三。畜臣妾則吉。艮為臣妾也。巽疾象。詳履卦象傳注。艮臣象亦本易林。易林決(無左)之坎云。君臣擾憂??仓胸臭拚?。震為君。艮為臣。故曰君臣擾憂。又兌之艮云。臣圍其君。亦以艮為臣。蓋艮為憧為仆。故為妾。臣與仆古不分。故為臣。由是知蹇六二曰。王臣塞蹇。小過六二曰。遇其巨。易原以艮為臣也。
象曰。系遭之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廣韻。憊贏困也。陸績云。大事謂天下之政。潛道之世。但可居家。畜養(yǎng)臣妾。不可治國之大事。
九四。好道。君子吉。小人否。
虞翻曰。否乾為好為君子。陰稱小人。按四與初有應(yīng)。好適者。外不與小人絕。當(dāng)?shù)溁嘉葱沃畷r。從容而遁也。然知幾其神。惟君子能之。若小人則系戀而不去也。故曰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否不也。小人不肯退。不退則兇咎至矣。九五。嘉道。貞吉。乾為嘉。五居中當(dāng)位。下有應(yīng)與。大必適也。乃識微慮遠(yuǎn)。及此嘉時而遁焉。故曰貞吉。象曰。嘉遁貞吉。以王志也。五應(yīng)在二。二互巽。巽為伏。故為心志。虞翻用卦變謂四與初巳易位。三已變成坎。上來之三。成坎為志。夫圣人觀象系辭。其所用象。乃在三變之后。迂曲如此。使后學(xué)鳥從測之哉。上丸。肥通。無不利。子夏傳釋肥為饒?jiān)!S莘郧癁榉?。皆非。后漢張衡傳。注引淮南九師訓(xùn)云。飛而能適。吉孰大焉。易林需之遁云。去如飛鴻。節(jié)之道云。奮翅鼓翼。王弼云。曾(左矢)繳不能及。并皆讀為飛。朱芹引姚寬西溪叢語云。肥古作琶。琶蜚同字。是肥即蜚。蜚即飛也。蓋上九居極上。高飛遠(yuǎn)引。無有阻隔。故無不利。而乾為行。故為飛。乾九五飛龍?jiān)谔焓且?。象曰。肥遁無不利。無所疑也。上九逍遙世外。故無所疑。大壯。利貞。雜卦云。大壯則止。序卦云。物不可以終壯。故授之以晉。晉者進(jìn)也。是亦訓(xùn)為止。故與進(jìn)對文。太玄擬為格。格阻也。亦止也。又?jǐn)M為夷。夷傷也。故馬虞訓(xùn)壯為傷。吳先生曰。傷則必止。二義相因。按說卦震為蕃。蕃有閉義。詩四國于蕃。箋云蕃屏也。周禮大司徒蕃樂。杜子春讀蕃為藩。謂藩閉樂器而不用。是蕃與藩通。大壯之所以為止者。以震藩屏閉在前也。四不應(yīng)初。二三遇敵。下陽全為四所格阻。故日曰貞。言利于貞定不動也。即止也。不止則傷。四五兩爻是也。鄭王謂為強(qiáng)盛。然注莫古于十翼。莫精于太玄。皆不如是言。疑非易本旨。象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大地之情可見矣。大謂乾。乾在下為四所格。故曰大者壯也。蓋剛宜靜。剛而動必多阻格。釋壯之故也。利貞者。貞定。乾象傳云。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天地之情。本如是也。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震為履。震履乾。即卑履尊。非禮甚矣。陸績曰。君子見卑履尊。終必消除。故以為戒。大象每相反為義。此其一也。初九。壯于趾。征兇。有年初應(yīng)在四。四震為趾。乃四亦陽。初失應(yīng)。故壯于趾。言趾有所阻格也。又二三亦陽。陽遇陽則窒。故征兇。有二說文有不宜有也。春秋傳日月有食之是也。依說文。有孚者。謂不宜于有也。即不孚也。正與象辭孚窮之義合也。象曰。壯于趾。其孚窮也。初得敵。無應(yīng)。故孚窮。九二。貞吉。二得中。故貞吉。與下貞歷為對文。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二承乘皆陽。得敵。似不吉。然而言者。以位中也。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歷。羝羊觸藩。贏其角。三應(yīng)在上。小人謂上六。君子謂三。乃上六欲應(yīng)三。而為五所格。故用壯。三欲應(yīng)上。而為四所格。故用罔。目無也。言三上皆失其用也。故卜問歷。中爻互兌。故曰羊。四震為藩。贏纏繞也。三在下卦之上。于交象為角。羝羊觸藩。贏其角者。言三欲上升。為九四所阻格。若羝羊以角觸藩而不能決。角反為藩所困也。荀爽以五為角。五為角。則藩已決矣。胡有贏象哉。震藩象。易林乾之豐云。藩屏周衛(wèi)。同人之師云。藩屏湯武。皆以震為藩。而藩與蕃通。說卦震為蕃。即易林所本也。
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罔猶否也。
九四。貞吉?;谕?。藩決不贏。壯于大典之復(fù)(左車)。
四前監(jiān)重陰利往。故貞吉無悔。故藩決不贏。震為輿。為復(fù)(左車)。象曰尚往。是四往五也。四往五。震象毀。而兌為毀折。故曰壯于大輿之復(fù)(左車)。蓋卦以止為義。藩決則進(jìn)。進(jìn)則有傷。五爻喪羊相因而至矣。虞翻因不知復(fù)(左車)象。氦復(fù)(左車)為腹。非。
象曰。藩決不贏。尚往也。尚往言上進(jìn)居五。
六五。喪羊于易。無悔。
兌為羊。兌毀折故喪羊。易。釋文云。陸作場。謂疆場也。古文往往如是。說文場田畔也。詩小雅。疆場有瓜。喪羊于場。言喪羊于田畔也。諸家作難易解。不辭甚矣。惟場象無有詳者。按震為阪。說文阪坡也。山協(xié)也。詩小雅。瞻彼阪田。場既為田畔。疑仍震象也。然雖喪羊。下有應(yīng)得中。亦無悔也。
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dāng)也。位不當(dāng)。釋喪羊之故也。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艱則吉。
卦全體兌象。故仍曰抵羊。上欲應(yīng)三。而為五所格。五亦陰得故。三之藩在四。上之藩在五。故退欲來三。為藩所阻。進(jìn)欲前往。而道已窮。故不能退不能遂。巽為利。巽伏故無攸利。然上當(dāng)位有應(yīng)。艱貞自守。終吉也。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釋文云。詳審也。審慎也。言不能退不能遂之故。咎在不慎審于始而妄動也。鄭虞王肅王弼皆釋詳為善。于義亦通。三上為正應(yīng)。終必和合。故曰咎不長。
晉??岛钣缅a馬蕃庶。晝?nèi)杖印?br />
離出地居五。南面響明而治。故曰晉。晉進(jìn)也。四諸侯??得酪病4笠?。禮祭統(tǒng)??抵芄?。康猶褒大也。易林隨之恒云。實(shí)沉參虛。封為康侯。康侯略如大侯。為諸侯之美稱。猶詩之言齊侯。言平王也。坎為馬。坤亦為馬??矠楸?。坤亦為眾。故曰用錫馬蕃庶。艮為手故曰錫。錫予也。言康侯恭順。來賓于王。錫賁眾多。雜卦。晉晝也。艮為手。數(shù)三。離為晝。故曰晝?nèi)杖?。侯果曰。大行人職曰。諸公三晌三問三勞。諸侯三響再問再勞。于男三晌一問一勞。即天子三接諸侯之禮也。晝?nèi)杖?。即一晝?nèi)]也。
象曰。晉。進(jìn)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jìn)而上行。是以康候用錫馬蕃庶。晝?nèi)杖右病?br />
明出地上謂離。順謂坤。柔進(jìn)而上行謂五。進(jìn)居地上。得君位也。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出地上。自然顯著德不求明而自明。故學(xué)易之君子。取法乎此。以自昭明德。言明德在已。自然昭朗。視能進(jìn)與否耳。茍進(jìn)而上行。未有不顯著者。昭正義云。周氏等作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同孚 裕無咎。
初陰。二三亦陰。得敵。故進(jìn)而見摧。有應(yīng)故貞吉。然初雖應(yīng)四。以為二三所隔。應(yīng)之甚難。故曰罔孚。裕緩也。言初與四終為正應(yīng)。緩以俟之。則無咎也。與屯六二。十年乃字義同也。舊解皆不知得敵之理。虞翻以失位詁摧如。以罔罟詁罔孚。遂歧誤百出矣。
象曰。晉如摧如。獨(dú)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也。
初陰遇陰得敵。故曰獨(dú)行。有應(yīng)故曰正未受命者。言初居勿用之位。尚未膺官守之命也。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二無應(yīng)。進(jìn)遇坎??矠閼n。故曰愁如。貞吉者。卜問吉也。介虞九家皆訓(xùn)為大。坤為母。伏乾為大為福為王。故曰受茲介福于其王母。王母謂二。言二雖不宜于進(jìn)。然得中為坤本位。必受此大福也。舊解謂王母指六五。六五亦陰。焉能福二。故夫陰遇陰陽遇陽。敵應(yīng)之理不明。說易無不誤也。
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言二所以受茲大福者。以得此中正之位也。若六五則中而不正。各家因曰王母疑非五莫能當(dāng)。豈知下坤方為母,伏乾故曰王母。易林此例甚多也。
六三。眾允悔亡。
施氏于升初六允升。讀作允(a:左上山左下卒)。就允(a)進(jìn)也。此允字當(dāng)與之同。故吳澄亦讀作眾允(a)。眾斯允(a)者眾進(jìn)。坤為眾。言群陰并進(jìn)而承陽也。故曰悔亡。虞翻詁允為信。朱子從之。與象傳上行之義不合。
象曰。眾克之志。上行也。坎為志。上行謂進(jìn)而承陽。即釋允(a)義??梢娛┳x合也。
九四。晉如鼠。貞厲。
釋文子夏傳作碩鼠。云五技鼠也。古蓋音同通用。艮為鼠。為穴??矠楸I。鼠居穴中。伺隙盜竊。晝伏夜動。四失位。前臨夷主。下?lián)砣f民。而坎為隱伏。為畏怯。欲進(jìn)居五??窒旅裆?。欲下應(yīng)初。又恐失五位。進(jìn)退周章。有類于碩鼠。故貞厲也。
象曰。碩鼠貞厲。位不當(dāng)也。位不當(dāng)。即謂不中不正。
六五?;谕觥J傅梦鹦?。往吉。無不利。
六五得尊位。晌明而治。故侮亡。矢輔嗣作失。茲從孟馬荀虞鄭王肅諸家。坎為矢。五坎體。是得矢也??矠樾?。得矢為用。故勿恤。承陽故往吉。坎矢象。噬嗑九四云得金矢。以坎為失也。易林常用。乃至漢末竟失傳。
象曰。矢得勿恤。往有慶也。
往遇陽。故曰往有慶。虞翻強(qiáng)命五變得乾為有慶。豈知六五上下皆乾陽。五居其中。往承陽故有慶。若五變?yōu)殛?。往遇陽得敵。尚能有慶哉。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
爻例上為角。故曰晉其角。坤為邑。離上九云。王用出征。有嘉折首。是離有征伐象。蓋離為甲兵。故維用代色。然下應(yīng)柔爻。故必振厲方吉元咎。以不全吉。故貞吝。
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離為光明。至上光將熄矣。夫王道大光。則無用征伐。用征伐必未光也。
明夷。利艱貞。
鄭云。夷傷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人地。明則傷矣。按二至四互坎。故曰艱。坤安故曰貞。利艱貞者。言當(dāng)明夷之世。宜以艱苦貞定自守也。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內(nèi)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nèi)難而能正其志?;右灾?br />
離文明。坤柔順。離內(nèi)坤外。故曰內(nèi)文明而外柔順。坎為難。故曰以蒙大難。坤為文。震為王。故曰文王。文王國羌里。幾經(jīng)艱難。而后出之。故日以蒙大難。坤為黑。坎為隱伏。明伏地下。故曰晦其明??苍谙?。故曰內(nèi)難??矠橹緸檎?。故曰內(nèi)難而能正其志。震為子為箕。故曰箕子。易林賁之屯云。章甫薦履?;友鹂瘛R酝驼馂榛右?。箕子紂請父。故曰內(nèi)難。紂囚箕子?;友鹂駷榕??;廾鞑挥?。僅以身免。故曰箕子以之。以用也。易凡于人名地名。無不從象生。除焦延壽外。無知此者。震箕象形。易林屢用。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坤為眾。震為君子。蒞眾謂三也。用晦而明。言君子處明夷之世。仍自昭明德也。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此與師六五義同也。辭在五而象全在應(yīng)。初應(yīng)在四。四體震。震為飛為翼。坤為下。故曰垂其翼。震為君子。為行。數(shù)三。離日故曰三日。震為口為食。坤閉。故三日不食。震為往。為主人。為言。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蓋初雖應(yīng)四。而為三所阻格。故飛則不能高。行則不得食。凡有所往。而為主人所惡。責(zé)讓不安。左傳僖十五年。晉筮遇歸妹之睽曰。西鄰責(zé)言。以歸妹上震為責(zé)言也。震言外向。與我相背。故曰賁言。茲曰有言。與責(zé)言義同也。易林同人之坎云。喜其羽翼。飛上喬木。以坎中爻震為鼓為飛。為羽翼。又易林蒙之艮云。。攫飯把肉。以就口食。以艮中爻震為口為食也。易頤象曰。自求口實(shí)。以頤下震為口食也。乃震飛震翼震口之象皆失傳。舊解皆以屬之離。離在地下。且為初爻。胡能飛哉。若食象益茫然不知所指。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初潛龍勿用。況當(dāng)明夷之世。方自晦之不暇。當(dāng)然不得祿食也。
六二。明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釋文云。股。馬王肅作般。孫堂云。般盤之省。漢碑盤字常作股。股常作般。然則馬王雖作般。義仍作股。漢時般股通用不分也?;フ馂樽?。巽為股。巽伏不見。故曰夷于左股。三震為馬。拯。鄭云承也。子夏傳作升。仍音承。用拯馬壯吉者。言二承三。三陽。故壯吉也。舊解獨(dú)惠棟謂馬謂三。而謂三升二故壯。則又非。承者順。謂陰順陽。象釋曰順。即釋拯義也。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則者法也。陰以陽為則。順以則。謂陰順陽。釋拯馬之義也。乃舊解皆不知其所謂。故愈說愈晦。豈知象以解經(jīng)。順即謂拯也。
九三。明夷于南。句狩。句得其大首。不可疾。句貞。
三遇坤。坤為夜為黑。震為南。左傳成十六年。晉筮遇復(fù)曰。南國戚(左足)。 以坤為國。震為南也。三南遇坤。故曰明夷于南。震為狩為大。坎為首為獲。故曰得其大首。言得其渠率也。詩大雅吳天疾威。傳。疾猶急也。不可疾。言雖得其大首。不可持之過急也。貞謂宜安定也。疾與貞相對為義。舊讀疾貞連文。九家謂不可疾正。最為害理。獨(dú)項(xiàng)氏玩辭。以貞自為句。與經(jīng)義合。又舊讀以南狩連文。義亦不協(xié)。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陽遇陰故大有得。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震為左。坤為腹。為門庭。為心。四坤體。故曰人于左腹。坤閣故曰獲明珍之心于出門庭。震為出。言行至四人坤。悉明夷之故。正在于是也。四當(dāng)位有應(yīng)。故無吉兇。坤心之象。益九五云。有孚惠心。心調(diào)二。二坤體也。又益九五象云。大得志。志亦謂坤。故易林需之否云。志如死灰。以坤為死為志。人第知坎為心志。不知坤亦為心志。故易辭多誤解。
象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坤為心意。故曰獲心意。舊解多以三升五成坎為心意。穿鑿無理。不可從。
六五?;又饕?。利貞。
震為箕子已見前。據(jù)易林。此箕子則孩子也。決(左無)之中孚云。道路不通。孩子心饋。以中孚互震為孩子。又家人之龔云。孩子貪餌。以伏震為孩子。又損之大畜云。嬰兒孩子。未有知識。以大畜上艮為嬰兒?;フ馂楹⒆?。凡易林取象。無不本之易。易他處無孩子象也。宋吳械韻補(bǔ)云。古亥字音喜亦音其。按亥字既讀為其。則其字亦必讀為亥?;茨献訒r則訓(xùn)。a (?)萁隧火。高誘注。萁讀為該備之該。即a(?) 該燧火也。真既讀為該。于是亥孩刻亥(上草)。與其箕常通用。書微子。我舊云刻子。論衡作我舊云孩子。孩子謂紂。言久知其愚蒙昏饋(左 )也。是應(yīng)為孩子。而作刻子。墨子非攻篇。紂播棄黎老。賊誅孩子。是孩子即箕子。古之所謂誅。不盡是殺。賊誅孩子。即幽囚箕子也。是應(yīng)為箕子。而作孩子。故此處六五之箕子。漢趙賓又作亥(上草)茲。夫墨子以孩子作箕子。則明夷六五之箕子。易林作孩子。正與墨子合。與論衡同。孩子皆謂紂也。孩箕刻亥(上草)。皆非訛字。以音同古通用。猶盤桓之盤?;蜃鞅P。作盤(下木)。作般。皆非訛字也。易林云。嬰兒孩子。未有知識。釋孩子之義也。六五天子位。孩子之明夷。謂紂昏蒙。惟其指紂。故象傳推及于文王箕子。不然。象傳之箕子。胡以無一異讀哉。故易林垢(左女)之明夷云。西戎為疾。幽君去室。明夷六五君位。坤黑。故曰幽君??矠槭摇A逶诳餐?。故曰幽君去室。幽君即釋孩子之義。又困之明夷。邃態(tài)作云。蒙覆大臣。坤為云。亦釋昏蒙之義。又京房易傳明夷云。君暗臣明。不可止。君暗謂六五。臣明謂六二。亦以五為君。不以為紂臣。又象傳曰。孩子之貞。明不可息也。貞正也。言孩子居天子之正位。天子一日萬幾。故明不可息。若箕子已晦其明矣。有何不可息。古今釋者千百家。于此語未有能通者。蓋文王與微子。不欲明斥紂。故以孩子為代名。猶麥秀歌之謂狡童也。觀墨子以箕子為孩子。則此之箕子。亦為孩子。易林之讀。獨(dú)得其真。自孩箕音同通用之義弗明。竟作紂臣矣。豈知孩子即謂紂。與微子之孩子同。彼夫趙賓作亥(上草)茲。劉向荀爽作亥(上草)滋。蜀才作其子。王弼作其茲。惠棟作亥子。雖與象傳義不合。然皆知作紂臣之必非。乃孔疏不從王注。而從馬融。竟作紂臣解。疏已。五本君位。馬融作紂臣解。亦知其不安。而以箕子演疇。有君德為解。益可證易林以孩子為紂之精。五承乘皆陰。下又無應(yīng)。故曰利貞。謂宜艱貞自守不妄動也。
象曰?;又?。明不可息也。
五為天子。天子一日萬幾。明息則政亂矣。故曰明不可息。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明夷之初為晉。晉日在地上而為晝。故曰初登于天。乃晉覆成明夷。日在地下而為夜。故曰后人于地。人地故晦而不明。卦正如彼。覆則如此。此文王示序卦之義也。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后入于地。失則也。
坤為國。震卦數(shù)四。故曰四國。則謂三。上為四五所格。不能應(yīng)三。故曰失則。此則字與六二順以則。謙六四不違則義同。皆謂陽。舊解皆不知失則之故何在。泛說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