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第二

小品方 作者:


  要方第二卷所治如下∶治頭面風(論雜風狀)諸方治喉痛(喉痹)諸方治暴厥似風諸方(待考)治中風喑不隨痛腫諸方治狂妄噤痙諸方治腳弱諸方上六件

  [卷第二] 治頭面風(論雜風狀)諸方

  說曰∶風者,四時五行之氣也,分布八方,順十二月,終三百六十日。各以時從其鄉(xiāng)來為正風,在天地為五行,在人為五臟之氣也。萬物生成之所順,非毒厲之氣也。人當觸之過,不勝其氣,乃病之耳,雖病然有自瘥者也,加治則易愈。其風非時至者,則為毒風也,不治則不能自瘥焉。今則列其證如下∶春甲乙木,東方清風,傷之者為肝風,入頭頸肝俞中。為病多汗,惡風,喜怒,兩脅痛,惡血在內(nèi),飲食不下,肢節(jié)時腫,顏色蒼,泄,嗌干鼽衄。

  夏丙丁火,南方湯風,傷之者為心風,入胸脅腑臟心俞中。為病多汗,惡風,憔悴,喜悲,顏色赤,洞泄清谷。

  仲夏戊己土,同南方湯風,傷之者為脾風,入背脊脾俞中。為病多汗,惡風,肌肉痛,身體怠惰,四去不欲動,不嗜食,顏色黃,因人虛實之變。陽氣有余,陰氣不足者,則內(nèi)外生熱,在中者令人喜饑。若陽氣不足,陰氣有余者,則內(nèi)如有寒從中出,腸鳴而痛。

  秋庚辛金,西方?jīng)鲲L,傷之者為肺風,入肩背肺俞中。為病多汗,惡風,寒熱,咳動肩背,顏色白,霈然病瘧,晝瘥夕甚。

  冬壬癸水,北方寒風,傷之者為腎風,入腰股四肢腎俞中。為病多汗,惡風,腰脊骨肩背頸項痛,不能久立,便出曲難不利,陰痹,按之不得小便,腹脹,面龐然有澤,腫,時眩,顏上四時正氣之風,平人當觸之過,得病證候如此。

  四時風總名∶春九十日清風,夏九十日湯風,秋九十日涼風,冬九十日寒風,其氣分布八方,亦各異名也。太一之神,隨節(jié)居其鄉(xiāng)各四十五日,風云皆應(yīng)之。今列其風名如下∶東北方艮之氣,立春王,為條風,一名兇風,王四十五日。

  東方震之氣,春分王,為明庶風,一名嬰兒風,王四十五日。

  東南方巽之氣,立夏王,為清明風,一名弱風,王四十五日。

  南方離之氣,夏至王,為景風,一名大弱風,王二十七日,合仲夏也。

  仲夏中央之氣,主立八方之氣,戊己王十八日,合夏至合四十五日,風名同。

  西南方坤之氣,立秋王,為涼風,一名謀風,王四十五日。

  西方兌之氣,秋分王,為閶闔風,一名剛風,王四十五日。

  西北方干之氣,立冬王,為不周之風,一名折風,王四十五日。

  北方坎之氣,冬至王,為廣莫風,一名大剛風,王四十五日。

  上八方之風,各從其鄉(xiāng)來,主長養(yǎng)萬物,民眾少死病也。

  八方風不從其鄉(xiāng)來,而從沖后來者,為虛邪,賊害萬物,則民眾多死病也。故圣人說避邪如避矢也。邪者,風也。今人壽夭多病,是不知避邪也。為病證候如下∶兇風之氣內(nèi)舍大腸中,外在脅腋骨下四肢節(jié)解中,書本遺其病證,今無也。

  嬰兒風為病,令人筋紉濕。其氣內(nèi)舍肝中,外在筋中。

  弱風為病,令人體重。其氣內(nèi)舍胃中,外在肉中。

  大弱風為病,令人發(fā)熱。其氣內(nèi)舍心中,外在脈中。

  謀風為病,令人弱,四肢緩弱也。其氣內(nèi)舍脾中,外在肌中。

  剛風為病,令人燥,燥者枯燥瘦瘠也。其氣內(nèi)舍肺中,外在皮中。

  折風為病,則因人,脈絕時而泄利,脈閉時則結(jié)不通,喜暴死也。其氣內(nèi)舍小腸中,外在右手太陽中。

  大剛風為病,令人寒,寒者患冷,不能自溫也。其氣內(nèi)舍腎中,外在骨中、脊膂筋中也。

  上八風,從其沖后來者,為病如此。

  新食竟取風為胃風,其狀惡風,頸多汗,膈下塞不通,食飲不下,脹滿,形瘦,腹大,失衣因醉起風為漏風,其狀惡風,多汗,少氣,口干渴,近衣則身熱如火燒,臨食則汗流如雨,骨節(jié)解惰,不欲自營。

  新沐浴竟取風為首風,其狀惡風,面多汗,頭痛。

  新房室竟取風為泄風,其狀惡風,汗流沾衣。

  勞風之為病,喜在肺,使人強上,惡風,寒戰(zhàn),目脫,涕唾出,候之三日中及五日中,不精明者是也。七八日則微有清黃膿涕如彈丸大,從口鼻中出為善也,若不出則傷肺。

  風者其氣喜行而數(shù)變,在人肌膚中,內(nèi)不得泄,外不得散,因人動靜乃變其性,其證如下∶有風遇寒則食不下,遇熱則肌肉消,寒熱。

  有風遇陽盛則不得汗,遇陰盛則汗自出。

  肥人有風,肌肉濃則難泄,喜為熱中目黃。

  瘦人有風,肌肉薄則恒外行,身中寒,目淚出。

  有風遇實則腠理閉,則內(nèi)伏,令人熱悶;若因熱食,汗欲通,腠理得開,其風自出,則覺肉中如針刺,步行運力欲汗,亦如此。

  有風遇虛,腠理開則外出,凄然如寒狀,覺身中有如水淋,時如竹管吹處。

  治口眼相引僻者方。

  以生鱉血涂之,以桑鉤鉤吻邊掛著耳也。血干復(fù)涂之,用白酒勝血。

  眼眶動,口唇動,偏,皆風入脈故也,急服小續(xù)命湯,摩神明膏。

  [卷第二] 治喉痛(喉痹)諸方

  治喉痹,卒不得語方。

  濃煮桂汁服一升,覆取汗。亦可末桂著舌下,大良。

  又方取炊甑蓽燒作屑,三指撮,少水服之,即效。

  又方濃煮大豆汁含之,無豆煮豉亦良。

  治喉痹者,喉里腫塞痹痛,水漿不下入,七八日即殺人,治之方。

  熬杏仁熟搗,蜜丸如彈子,含咽其汁,亦可搗杏仁末,帛裹含之。

  治喉中卒毒攻痛方。

  章陸根,切,炙令熱,隔布熨之,冷轉(zhuǎn)易,立愈??嗑茻岚痉蠛恚喁熀肀?。

  治喉諸病方。

  雞子一枚,破,以黃白攪,吞之瘥。

  [卷第二] 治中風喑不隨痛腫諸方

  小續(xù)命湯,治卒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惚惚,精神悶亂,諸風服之皆驗,不令人虛方。

  甘草(一兩)麻黃(一兩)防風(一兩半)防己(一兩)人參(一兩)黃芩(一兩)桂心(一兩)附子(一枚,大者,炮)芎(一兩)芍藥(一兩)生姜(五兩)上十一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服三四劑必佳。取汗隨人風輕重虛實也。有人腳弱服此方,至六七劑得瘥。有風疹家,天陰節(jié)變輒合之,可以防喑也。

  羌活湯,治中柔風,身體疼痛,四肢緩弱,欲作不隨方。

  羌活(三兩)桂肉(三兩)生姜(六兩)干地黃(三兩)葛根(三兩)芍藥(三兩)麻黃(二兩,去節(jié))甘草(二兩。)凡八物,以清酒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酒服五合,日三。

  治中風不語方。

  獨活一兩,酒二升,煎一升,大豆五合,炒有聲,以藥酒熱投,蓋之良久,酒服三合,未瘥再服。

  [卷第二] 治狂妄噤痙諸方

  遠志湯,治中風,心氣不定,驚悸,言語謬誤,恍恍惚惚,心中煩悶,耳鳴方。

  遠志(三兩,去心)茯苓(二兩)獨活(四兩)甘草(二兩)芍藥(三兩)當歸(二兩)桂黃(三兩)凡十二物,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服八合,人羸可服五合,日三夜一。

  張仲景三黃湯,治中風手足拘攣,百節(jié)疼煩,發(fā)作心亂,惡寒引日,不欲飲食,秘方。

  麻黃(五分,去節(jié))獨活(五分)細辛(一分)黃(二分)黃芩(三分)凡五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一服即小汗出,兩服大汗出,即愈。

  治卒發(fā)狂方。

  用其人著地,以冷水淋其面,終日淋之。

  [卷第二] 治腳弱諸方

  風毒中人,多不即覺,或因眾病乃覺也。其狀或有見食嘔吐、憎聞食臭,或有腹內(nèi)痛兼下,或胸中沖悸,不欲見光明,或精神昏憒,或喜妄語錯亂,或壯熱頭痛,或身酷冷、疼,或治轉(zhuǎn)筋方。

  以白醋煮粉,令一沸,因以洗足腓至足,立愈。

  脈浮大者,病在表;沉細者,病在里。其脈浮大緊駛者,三品之中最惡脈也。

  香港腳脈三種,以緩脈為輕,沉緊為次,洪數(shù)者為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