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方第四卷所治如下∶治霍亂諸方治中惡諸方治食毒諸方治中蠱毒諸方治吐下血鼻衄尿血諸方治發(fā)黃患淋諸方上六件
[卷第四] 治霍亂諸方
霍亂吐痢,心煩,亂發(fā)湯主之方。
亂發(fā)(一枚,如鴨子大,燒令焦)人參(一兩)吳茱萸(一升)甘草(一兩,炙)上四味,切,以水三升,酒二升,煮取二升,絞去滓,溫服五合。忌海藻、菘菜。
治霍亂吐痢,已服理中及四順湯不解者,以竹葉湯方。
竹葉(一虎口,寸切之)小麥(一升)生姜(十兩)甘草(一兩,炙)人參(一兩)附子(一兩,炮)肉桂(二兩)當(dāng)歸(二兩)芍藥(一兩)白術(shù)(三兩)橘皮(二兩)上十一味,以水一斗半,先煮小麥、竹葉,取八升汁,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吐痢后腹?jié)M,加濃樸二兩,炙;上氣,加吳茱萸半升,瘥。理中、四順則大熱,熱毒霍亂宜竹葉湯。忌生蔥、海藻、菘菜、豬肉、桃李、雀肉等。
霍亂吐痢而汗出,小便復(fù)利,或下利清谷,里外無熱,脈微欲絕,或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逆,四逆加豬膽湯主之方。
甘草(二兩,炙)干姜(半兩,炮)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豬膽汁(半合)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四合,溫分再服。無豬膽,以羊膽代之。強(qiáng)人可與大附子一枚,干姜加至三兩。若吐之后,吸吸少氣者,及下而腹?jié)M者,加人參一兩,諸藥皆減為一兩。如證者,亦宜與理厥人參湯佳。忌海藻、菘菜、豬肉。
四順湯,與前治同,常用此方。
人參(三兩,一方二兩)干姜(三兩,一方一兩)甘草(三兩,一方一兩,炙)附子(二兩,《范汪方》用一兩)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溫分三服。轉(zhuǎn)筋肉冷,汗出嘔噦者良。忌海藻、菘菜、豬肉。《范汪方》云∶利甚者加龍骨二兩炒。
白丸,治霍亂嘔吐及暴痢良方。
半夏(三兩,洗)附子(四兩,炮)干姜(四兩,炮)人參(三兩)桔梗(二兩)上五味,作散,臨病和之,若吐痢不止者,以苦酒和之,飲服二丸如梧子,不瘥復(fù)服,耐藥者加之以意,下者以蜜和丸亦得。忌豬羊肉、餳。
理中湯,治霍亂吐下,脹滿,食不消,心腹痛方。
人參(三兩)白術(shù)(三兩)甘草(三兩,炙)干姜(三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絞去滓,溫分三服。不瘥,頻進(jìn)兩三劑。遠(yuǎn)行防霍亂,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散服方寸匕,酒服亦得。若轉(zhuǎn)筋者,加石膏三兩。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治心腹暴痛,及宿食不消,或宿冷煩滿,成霍亂方。
作鹽湯三升,使極咸,熱飲一二升,刺吐,令宿食盡,不吐復(fù)服,吐訖復(fù)飲,三吐乃佳,須凈乃止,勝諸湯丸。
霍亂腹疼吐下方。
取桃葉,冬天用皮,絞取汁,一服一杯,立愈。亦可濃煮,飲三升。
治霍亂腹痛,脹滿短氣,不得吐下,灸不效者,熱伏心臟中,煩悶郁郁者方。
可取白粉,水和如糜汁,傾之頓飲一升許,即吐者便愈。不吐者刺吐之。永不吐者,皆危也。無粉者,折秫米取汁。
治霍亂洞下腹痛方。
以艾一把,以水三升,煮得一升,頓服之良。
霍亂臍上筑者,腎氣動(dòng)也,先治氣,理中湯去術(shù)加桂。凡方加術(shù)者,以內(nèi)虛也;加桂者,恐作奔豚也,理中湯方。
人參(三兩)甘草(三兩,炙)白術(shù)(三兩)干姜(三兩,炮)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夜一。若臍上筑者,腎氣動(dòng)也,去術(shù)加桂心四兩;吐多者,去術(shù)加生姜三兩;若下多者,復(fù)用術(shù),悸者加茯苓二兩;若病先時(shí)渴喜得水者,加術(shù)合前成四兩半;若腹中痛者,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若惡寒者,加干姜合前成四兩半;若腹?jié)M者,去術(shù)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六片。服湯后一食頃,飲熱粥一升許,汗微出自溫,勿發(fā)揭衣被也。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霍亂臍上筑者,以吐多故也,若吐多者,理中湯主之,如前法加減。霍亂四逆,吐少嘔多者,附子粳米湯主之方。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六片)半夏(半升,洗,完用)甘草(一兩,炙)大棗(十枚,擘)粳米(半升)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米熟,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忌羊肉、豬肉、海藻、菘菜、餳。
霍亂卒吐下不禁,脈暴數(shù)者,人參湯主之方。
人參(二兩)茯苓(二兩)葛根(二兩)橘皮(二兩)麥門冬(去心,二兩,)甘草(二兩,炙)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絞去滓,溫分三服。忌海藻、菘菜、酢物。
扶老理中散,并作丸,長服亦得,治羸老冷氣惡心,食飲不化,腹虛滿,拘急短氣,及霍亂吐逆,四肢厥冷,心煩,氣悶,流汗,悉主之方。
人參(五兩)干姜(六兩)白術(shù)(五兩)麥門冬(六兩,去心)附子(三兩,炮)茯苓(三兩)甘草(五兩,炙)上七味,作散,臨病煮取三合,白湯飲和方寸匕。一服不效又服。常將蜜丸酒服,如梧子二十丸。忌海藻、菘菜、豬肉、桃李、雀肉、大醋。
治干嘔逆噦,手足厥冷,橘皮湯方。
橘皮(四兩)生姜(半斤)凡二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一服一升,湯下咽即愈。
霍亂多寒,手足寒厥,脈絕,茱萸四逆湯主之方。
吳茱萸(二升)當(dāng)歸(三兩)芍藥(二兩)桂心(四兩)細(xì)辛(二兩)生姜(半斤)通草(二兩)甘草(二兩)凡八物,以水四升,清酒四升,合煮取三升,分四服。
治霍亂,或引飲,飲輒干嘔方。
生姜五兩,以水五升,煮令得二升半,分再服,良。
又方煮高良姜飲之,大佳。
治霍亂煩渴者方。
粢米汁泔,飲數(shù)升,立瘥。
又方取新汲冷水飲之。
治中熱,暴下利,霍亂變熱,心煩脈數(shù)者方。
飲新出井水一升,立愈。飲多益善。此治,是胃中多熱者也。無熱者,慎之,不可與也。
薺湯,治先有石熱,因霍亂吐下,服諸熱藥,吐下得止,因空虛,仍變煩,手足熱,口燥,欲得水,吐逆迷悶,脈急數(shù)者,及時(shí)行熱病后,毒未盡,因霍亂吐下,仍發(fā)熱煩悶,胸心欲破裂者方。
薺(二兩)人參(二兩)濃樸(二兩)知母(二兩)栝蔞(二兩)葛根(二兩)枳實(shí)(芩(二兩)甘草(二兩)凡十四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五服。
治霍亂煩擾,未得吐下方。
煮香薷汁濃,熱飲之。
霍亂吐下,汗出肉冷轉(zhuǎn)筋,嘔逆煩悶,欲得冷水者方。
可與濃樸、葛根飲,進(jìn)沾喉中而已。慎勿與米飲及粥,但與此單行飲,以代米飲水漿也。
又方取藿香一把,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立愈。
又方煮青木香汁飲,至佳。
若霍亂注痢不止,而轉(zhuǎn)筋入腹欲死者方。
生姜三兩,搗破,以酒一升,煮三四沸,頓服之。
霍亂轉(zhuǎn)筋入腹,不可奈何方。
極咸作鹽湯,于槽中暖漬之,則瘥。
又方以醋煮青布,之腳膝,冷復(fù)易之又方蓼一把,去兩頭,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
治霍亂轉(zhuǎn)筋方。
可以白煮粉,及熱洗之。
治霍亂嘔,氣厥不得喘息,豉湯方。
豉(一升)半夏(一兩,洗)生姜(二兩)人參(一兩)柴胡(一兩)甘草(一兩,炙)上六物,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溫服七合,忌羊肉、餳、海藻、菘菜等。
治卒道中得霍亂,無有方藥,氣息危急,醫(yī)視舍去,皆云必死,治之方。
蘆蓬茸一大把,煮令味濃,頓服二升則瘥。已用有效。食中魚蟹毒者,服之尤良。
治霍亂,諸藥不能治,亂發(fā)湯方。
亂發(fā)(握如雞子,熬令焦)小蒜(十四枚)附子(一兩,炮)甘草(三兩,炙)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忌豬肉、海藻、菘菜。
凡霍亂,醫(yī)所不治方。
童女月衣,合血燒,酒服方寸匕,秘方。湯藥灸周不瘥,服之立愈。
[卷第四] 治中惡諸方
治中惡,心痛,胸脅痛,喘急湯方。
桃東行枝白皮(一虎口,)真珠(一兩,研)梔子仁(十四枚)生姜(二兩)當(dāng)歸桂心(各三兩)附子(一兩,炮)香豉(五合)吳茱萸(五合)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納真珠,分二服。忌豬肉、生蔥、生血物。
五疰湯,主卒中賊風(fēng)、遁尸、鬼邪,心腹刺痛,大腹急方。
大黃(三兩,別漬)甘草(二兩,炙)烏頭(十枚,炮,削皮)生姜(半斤)桂心(四兩)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烏頭別納蜜中煎,令得一升,投著湯中,去滓,分服三合。如人行三十里又一服,日三。不知,可至四合。王尹威數(shù)用之。忌海藻、菘菜、豬肉、生蔥。
大巖蜜湯,治中風(fēng),身如角弓反張,并主卒心腹絞痛方。
茯苓芎當(dāng)歸甘草(各一兩,炙)桂心(二兩半)梔子(十四枚,擘)吳茱萸(三兩)細(xì)辛干姜干地黃(各二兩)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相去如行十里頃。若痛甚者,加羊脂三兩,當(dāng)歸、芍藥、人參各一兩,心腹脹滿堅(jiān)急者,加大黃三兩。忌酢、生蔥、生菜、海藻、菘菜、蕪荑等。
又大巖蜜湯,治中惡,腹中絞痛,并飛尸遁疰,發(fā)作無時(shí),發(fā)則搶心,脹滿,脅下如刀錐刺,并主少陰傷寒方。
甘草(炙)干黃細(xì)辛干姜當(dāng)歸羊脂(青羊脂更勝)桂心茯苓吳茱萸芍藥(各一兩)梔子(十五枚,擘)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脂,溫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蕪荑、酢物。
[卷第四] 治食毒諸方
食飲養(yǎng)小至長,甚難逆迕,致變甚速,豈可不慎!治諸食中毒者,唯黃龍湯及屎汁無不治也,飲馬尿汁亦良。
治人食菜及果子,中蛇毒方。
大豆,末,以酒漬,取汁半升服之。
又方以雞血和真鐵精,吞如梧子大一丸。
治食魚中毒方。
煮橘皮,涼飲之,佳。
食魚中毒,冬瓜汁最驗(yàn)。
又方舂馬鞭草,飲汁一升,即消去。
又方生姜葉亦佳。
治食魚及生肉,住胸膈中不化,吐之不出,便成癥方。
濃樸(二兩)大黃(一兩)凡二物,以酒二升,煮得一升,盡服之,立消。
食魚中毒,面腫煩亂,及食鱸魚肝中毒欲死方。
銼蘆根,舂取汁,多飲乃良。并治蟹毒。
中鮐魚毒方。
燒魚皮水服之,無見皮壞刀裝取之。一名鮫魚皮。食諸鮑魚中毒亦用之。
治食六畜肉中毒方。
取其畜干屎末,水服佳。
若自死六畜毒方。
水服黃柏末方寸匕。
食六畜鳥獸方。
頭垢一錢匕,起死人。
又方飲豉汁數(shù)升良。
治食野菜、諸脯肉、馬肝、馬肉毒方。
以頭垢棗核大,含之咽汁,能起死人,或曰白湯下亦可。
中萵苣毒、中諸藥毒、犬傷人,并飲生姜汁即解。
[卷第四] 治中蠱毒諸方
治中蠱毒諸方。人有養(yǎng)畜蠱毒以病患,凡診法∶中蠱狀,令人心腹切痛,如有物嚙,或吐下血,不即治之,食人五臟,盡即死矣。欲知是蠱與非,當(dāng)令病患唾水,沉者是,浮者非也。
治蠱方。
鼓皮(廣五寸,長一尺)薔薇根(五寸,如足拇指大,細(xì)切)上二味,以水一升,清酒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當(dāng)下蠱,即愈。
又方土瓜根,大如拇指,長三寸,切,以酒半升,漬一宿,一服當(dāng)吐下。
又方皂莢三挺,長一尺者,炙,去皮子,美酒一升,漬一宿,去滓,頓服。
又方取薺根,搗為末,以飲服方寸匕。
治蠱方。
櫸樹皮(廣五寸,長一尺)蘆薇根(五寸,如人足父指大者)凡二物,切,以水一升,清酒三升,煮取一升,頓服,當(dāng)下蠱。
治中蠱毒,吐血、或下血,皆如爛肝方。
根(三兩)荷根(三兩)上二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頓服即愈。又當(dāng)自知蠱主姓名。
又方巴豆(一枚,去皮心,熬)豉(三粒)釜底墨(方寸匕)上三味,搗,分作三丸,飲下一丸,須臾當(dāng)下蠱毒。不下更服一丸。
治中蠱吐血方。
苦瓠一枚,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當(dāng)吐蠱,如蝦蟆蝌蚪之類??囵?,可臨時(shí)量用之。
又方雄黃(研)釜月下黃土獺犴(炙,各如棗)斑蝥(十四枚,去足翅,熬)上四味,搗末,以酪漿服之,分為三四服,則吐蝦蟆。
治中蠱,心痛,吐血,欲死方。
鹽一升,淳苦酒一升,煮令消和,一服立吐,蠱毒出。已用良驗(yàn)。
治蠱毒,腹痛,注下赤血,躑躅散方。
羊躑躅干姜藜蘆(熬)附子(炮)巴豆(去皮心,熬)野葛皮肉桂丹砂(研)雄黃(研)蜈蚣(炙,各一分)上十味,搗為散,以水服一刀圭。不知,加一粟米。忌豬肉、蘆筍、生血物、生蔥、貍?cè)狻?br />
治蠱下血欲死方。
薔薇根(銼,一升)牛膝(五株)連翹子(一升)蠟(一彈子許)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即愈。
治諸蠱,大便下血,日數(shù)十行方。
巴豆(二七枚,去心皮,熬)藜蘆(炙)附子(炮)芫青(去足翅,熬)礬石(各二分,上五味,搗下篩,別研巴豆如膏,和相得,以綿裹一大豆許,內(nèi)下部中,日二三,愈。
忌豬肉、蘆筍、貍?cè)狻?br />
治蠱已食下部,肚盡腸穿者。
取長股蝦蟆青背一枚,雞骨一分,燒為灰,合納下部,令深入。
治時(shí)歲蠱注,毒下,諸湯煎不能治,欲死者方。
干姜(二兩)附子(二兩,炮)黃連(二兩)礬石(二兩)凡四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亦可以飲服。
又方黃連(一分)面(二分)凡二物,冶末,蜜丸,水服如梧子。
雄黃丸,治蠱注,四肢浮腫,肌膚消索,咳逆,腹大如水狀,漏泄,死后注易家人方。
一名蠱脹方。
雄黃(研)巴豆(去心皮,熬)莽草(炙)鬼臼(各四分)蜈蚣(三枚,炙)上五味,搗篩為末,蜜和,更搗三千杵,藥成,密器封之,勿令泄氣。宿勿食,服如小豆一丸,不知加一丸。當(dāng)先下清水,蟲長數(shù)寸,及下蛇,或如壞雞子,或白如膏,下訖后,作蔥豉粥,鴨羹補(bǔ)之。忌生魚、生菜、豬肉、蘆筍、冷水。暖食將養(yǎng)也。
治飲中蠱毒,令人腹內(nèi)堅(jiān)痛,面目青黃,淋露骨立,病變無常方。
豬肝一具,蜜一升,共煎之令熟,分為二十服,秘方。
又方取棗木心,銼得一斛,著釜中淹之,令上有三寸水,煮取二斗,澄取清,微火煎得五升,宿勿食,旦服五合,則吐蠱毒出。
治蠱似蛔方。
雄黃(研)麝香(研)上二味,各如大豆許,取生羊肺如指大,以刀開,取雄黃等末,以肺裹吞之。
治有人食新變魚取飽中毒,病心腹痛,心下堅(jiān),發(fā)熱煩冤,欲得水沃身,動(dòng)搖如魚得水狀,有人診病云是蠱,家云野中相承無此毒,不作蠱治之,遂死。
[卷第四] 治吐下血鼻衄尿血諸方
治吐血方。
用東向荷根,搗絞取汁一二升,頓服立愈。
亦治蛄毒痔血,婦人腰腹痛,大起后出清血也。
治吐血、汗血,大小便血,竹茹湯方。
竹茹(二升)甘草(六分)當(dāng)歸(六分)芎(六分)黃芩(六分)桂心(一兩)術(shù)(一兩)人參(一兩)芍藥(一兩)凡九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
治汗出如水漿,及汗血、衄血、吐血、小便血殆死,都梁香散方。
都梁香(二兩)紫菀(一兩)桂肉(一兩)人參(一兩)生竹茹(一兩)肉蓯蓉(一兩)干地黃(二兩)凡七物,冶篩,以水服方寸匕。
治吐血內(nèi)崩,上氣,而色如土方。
干姜、阿膠各(二兩)艾(一把)上四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納馬通汁一升,煮取一升,頓服。
治下血,連歲不愈方。
黃連(半斤)上一味,搗末,以雞子白和為餅子,微火炙令黃黑,復(fù)搗篩,飲服方寸匕,日三,有效。
下清血,痿黃失色,醫(yī)不能治者,皆瘥。忌豬肉。
諸下血者,先見血后見便,此為遠(yuǎn)血,宜服黃土湯;若先見便,后見血,此是近血,宜服赤小豆散。
赤小豆散方。
赤小豆(三升,熬)當(dāng)歸(三兩)凡二物,冶篩,服方寸匕,日三。
黃土湯方灶中黃土(半升,綿裹)甘草(三兩,炙)干姜(二兩)黃芩(一兩)阿膠(三兩,炙)干地黃(五兩,一方三兩)凡六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斷血諸方所云∶下血者,其從腹里出者,悉為下血也。有痔病,血從孔邊出者,別尋痔方。
治鼻衄血出數(shù)斗,眩冒,劇者不知人方。
干姜屑,龍骨末,吹之即止。
又方取亂發(fā)五兩,燒之冶末,取如棗核,著筒頭,吹著鼻孔中。不止,益末吹之,并服方寸匕,日三,甚者夜二。
又方未龍骨為散,著葦筒中,吹鼻孔中即斷??鄰亩鲆嗫纱抵?。
又治鼻衄積年,夜臥起,而肩頭有凝血數(shù)升,眾治不瘥方。
舂葉,絞取汁,日飲三升,不過四五飲愈,神良。
治小便血,菟絲丸方。
菟絲子蒲黃干地黃白芷荊實(shí)葵子敗醬當(dāng)歸茯苓芎(各二兩)上十味,合搗為末,以白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二丸,日三服。不知,加至五六丸。
劉洪方。已效,常服。忌酢物、蕪荑。
生地黃湯,治小便血方。
生地黃(半斤)柏葉(一把)黃芩(二兩)膠(二兩)甘草(二兩)凡五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絞去滓,納膠令烊,取二升半,分三服。
[卷第四] 治發(fā)黃患淋諸方
黃膽,麻黃醇酒湯主之方。
麻黃(一大把,去節(jié),綿裹)上一味,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頓服盡?!豆帕罘健吩啤脗疅岢霰?,發(fā)黃疸,宜汗之則愈。冬月用酒,春宜用水煮之,良。
治黃膽,身目皆黃,皮膚曲塵出,三物茵陳蒿湯方。
茵陳蒿(一把)梔子(二十四枚,擘)石膏(一斤,完者)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以猛火燒石膏,令正赤,投湯中,沸定取清汁,適寒溫服一升。自覆令汗出周身,遍以溫粉粉之則愈。若不汗,更服一升,汗出乃愈也。
凡人無故,忽然振寒,便發(fā)黃,皮膚黃曲塵出,小便赤少,大便時(shí)閉,氣力無異,食飲不妨,已服諸湯,余熱不除,久黃者,苦參散方。
苦參(一兩)黃連(一兩)葶藶子(熬)瓜蒂黃芩黃柏大黃(各一兩)上一味,搗為散,飲服方寸匕,當(dāng)大吐,吐者日一服,不吐日二,亦得下,服藥五日知,可消息,不知更服。忌豬肉、冷水。
黃家腹?jié)M,小便不利而赤,身汗出者,表和里實(shí)也,宜下之,大黃黃柏皮梔子硝石湯方。
大黃(四分)黃柏(四兩)肥梔子(十五枚,擘)硝石(四兩,末)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三物,得二升半,去滓,納硝石更煎取一升,先食頓服盡。
黃家日晡發(fā)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小腹?jié)M,身體盡黃,額上反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大便必黑,腹臚脹滿如水狀,大便黑溏者,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jié)M者難治,硝石礬石散主之方。
硝石(熬黃)礬石(燒令汁盡)上二味,等分,搗,絹篩,以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重衣覆取汗,病隨大小便去,小便正黃,大便正黑也。大麥則須是無皮麥者。
治黃膽之為病,日晡所發(fā)熱惡寒,小腹急,體黃,額黑,大便黑溏泄,足下熱,此為女勞也,腹?jié)M者難治方。
滑石(五兩,碎研)石膏(五兩,研)上二味,為散,以大麥粥汁服方寸匕,日三,小便極利則瘥。
地膚湯,治下焦諸結(jié)熱,小便赤黃,數(shù)起出少,大痛或便血者,溫病后余熱,及霍亂后當(dāng)風(fēng)取熱,過度飲酒房勞,及步行冒熱,冷凍飲料逐熱,熱結(jié)下焦及散石熱動(dòng)關(guān)格,少腹堅(jiān),胞脹如斗大,諸淋服之即通方。
地膚草(三兩)知母豬苓(去皮)瞿麥黃芩升麻通草(各二兩)海藻(一兩)葵子(一升)枳實(shí)(二兩,炙)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大小行皆閉者,加大黃三兩;婦人房勞,腎中有熱,小便難不利,腹?jié)M痛,脈沉細(xì)者,加豬腎一具。
治淋,榆皮湯方。
榆皮(半斤)滑石(二兩,一方一兩)黃芩(一兩,一方二兩)甘草(炙)瞿麥(各二兩)葵子(一升)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旦服。忌海藻、菘菜。
治石淋方。
取附船底苔,大如鴨子,以一區(qū)半水煮取一區(qū),一服一升,日三。
治石淋方。
浮石取滿一手,搗為末,以水三升,苦酒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溫服一升,不過再三服,石即便出。
治石淋神方。
車前子二升,以絹囊盛,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盡服之。日移一丈。石子當(dāng)出,宿不食,飲之良。
又方生莖葉,合搗取汁,服一升,日三。
小便不通及關(guān)格方。
取生土根,搗取汁,以少水解之于筒中,吹納下部即通,秘方。
治小便閉方。
豉半升,水四升,煮一沸,去滓,一服立愈,通。
治小便不通方。
熬鹽令熱,納囊中,以熨少腹上。
卒小便不通及胞轉(zhuǎn)方。
車前草一斤,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
[卷第四] 治霍亂諸方
霍亂吐痢,心煩,亂發(fā)湯主之方。
亂發(fā)(一枚,如鴨子大,燒令焦)人參(一兩)吳茱萸(一升)甘草(一兩,炙)上四味,切,以水三升,酒二升,煮取二升,絞去滓,溫服五合。忌海藻、菘菜。
治霍亂吐痢,已服理中及四順湯不解者,以竹葉湯方。
竹葉(一虎口,寸切之)小麥(一升)生姜(十兩)甘草(一兩,炙)人參(一兩)附子(一兩,炮)肉桂(二兩)當(dāng)歸(二兩)芍藥(一兩)白術(shù)(三兩)橘皮(二兩)上十一味,以水一斗半,先煮小麥、竹葉,取八升汁,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吐痢后腹?jié)M,加濃樸二兩,炙;上氣,加吳茱萸半升,瘥。理中、四順則大熱,熱毒霍亂宜竹葉湯。忌生蔥、海藻、菘菜、豬肉、桃李、雀肉等。
霍亂吐痢而汗出,小便復(fù)利,或下利清谷,里外無熱,脈微欲絕,或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逆,四逆加豬膽湯主之方。
甘草(二兩,炙)干姜(半兩,炮)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豬膽汁(半合)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四合,溫分再服。無豬膽,以羊膽代之。強(qiáng)人可與大附子一枚,干姜加至三兩。若吐之后,吸吸少氣者,及下而腹?jié)M者,加人參一兩,諸藥皆減為一兩。如證者,亦宜與理厥人參湯佳。忌海藻、菘菜、豬肉。
四順湯,與前治同,常用此方。
人參(三兩,一方二兩)干姜(三兩,一方一兩)甘草(三兩,一方一兩,炙)附子(二兩,《范汪方》用一兩)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溫分三服。轉(zhuǎn)筋肉冷,汗出嘔噦者良。忌海藻、菘菜、豬肉。《范汪方》云∶利甚者加龍骨二兩炒。
白丸,治霍亂嘔吐及暴痢良方。
半夏(三兩,洗)附子(四兩,炮)干姜(四兩,炮)人參(三兩)桔梗(二兩)上五味,作散,臨病和之,若吐痢不止者,以苦酒和之,飲服二丸如梧子,不瘥復(fù)服,耐藥者加之以意,下者以蜜和丸亦得。忌豬羊肉、餳。
理中湯,治霍亂吐下,脹滿,食不消,心腹痛方。
人參(三兩)白術(shù)(三兩)甘草(三兩,炙)干姜(三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絞去滓,溫分三服。不瘥,頻進(jìn)兩三劑。遠(yuǎn)行防霍亂,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散服方寸匕,酒服亦得。若轉(zhuǎn)筋者,加石膏三兩。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治心腹暴痛,及宿食不消,或宿冷煩滿,成霍亂方。
作鹽湯三升,使極咸,熱飲一二升,刺吐,令宿食盡,不吐復(fù)服,吐訖復(fù)飲,三吐乃佳,須凈乃止,勝諸湯丸。
霍亂腹疼吐下方。
取桃葉,冬天用皮,絞取汁,一服一杯,立愈。亦可濃煮,飲三升。
治霍亂腹痛,脹滿短氣,不得吐下,灸不效者,熱伏心臟中,煩悶郁郁者方。
可取白粉,水和如糜汁,傾之頓飲一升許,即吐者便愈。不吐者刺吐之。永不吐者,皆危也。無粉者,折秫米取汁。
治霍亂洞下腹痛方。
以艾一把,以水三升,煮得一升,頓服之良。
霍亂臍上筑者,腎氣動(dòng)也,先治氣,理中湯去術(shù)加桂。凡方加術(shù)者,以內(nèi)虛也;加桂者,恐作奔豚也,理中湯方。
人參(三兩)甘草(三兩,炙)白術(shù)(三兩)干姜(三兩,炮)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夜一。若臍上筑者,腎氣動(dòng)也,去術(shù)加桂心四兩;吐多者,去術(shù)加生姜三兩;若下多者,復(fù)用術(shù),悸者加茯苓二兩;若病先時(shí)渴喜得水者,加術(shù)合前成四兩半;若腹中痛者,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若惡寒者,加干姜合前成四兩半;若腹?jié)M者,去術(shù)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六片。服湯后一食頃,飲熱粥一升許,汗微出自溫,勿發(fā)揭衣被也。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霍亂臍上筑者,以吐多故也,若吐多者,理中湯主之,如前法加減。霍亂四逆,吐少嘔多者,附子粳米湯主之方。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六片)半夏(半升,洗,完用)甘草(一兩,炙)大棗(十枚,擘)粳米(半升)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米熟,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忌羊肉、豬肉、海藻、菘菜、餳。
霍亂卒吐下不禁,脈暴數(shù)者,人參湯主之方。
人參(二兩)茯苓(二兩)葛根(二兩)橘皮(二兩)麥門冬(去心,二兩,)甘草(二兩,炙)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絞去滓,溫分三服。忌海藻、菘菜、酢物。
扶老理中散,并作丸,長服亦得,治羸老冷氣惡心,食飲不化,腹虛滿,拘急短氣,及霍亂吐逆,四肢厥冷,心煩,氣悶,流汗,悉主之方。
人參(五兩)干姜(六兩)白術(shù)(五兩)麥門冬(六兩,去心)附子(三兩,炮)茯苓(三兩)甘草(五兩,炙)上七味,作散,臨病煮取三合,白湯飲和方寸匕。一服不效又服。常將蜜丸酒服,如梧子二十丸。忌海藻、菘菜、豬肉、桃李、雀肉、大醋。
治干嘔逆噦,手足厥冷,橘皮湯方。
橘皮(四兩)生姜(半斤)凡二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一服一升,湯下咽即愈。
霍亂多寒,手足寒厥,脈絕,茱萸四逆湯主之方。
吳茱萸(二升)當(dāng)歸(三兩)芍藥(二兩)桂心(四兩)細(xì)辛(二兩)生姜(半斤)通草(二兩)甘草(二兩)凡八物,以水四升,清酒四升,合煮取三升,分四服。
治霍亂,或引飲,飲輒干嘔方。
生姜五兩,以水五升,煮令得二升半,分再服,良。
又方煮高良姜飲之,大佳。
治霍亂煩渴者方。
粢米汁泔,飲數(shù)升,立瘥。
又方取新汲冷水飲之。
治中熱,暴下利,霍亂變熱,心煩脈數(shù)者方。
飲新出井水一升,立愈。飲多益善。此治,是胃中多熱者也。無熱者,慎之,不可與也。
薺湯,治先有石熱,因霍亂吐下,服諸熱藥,吐下得止,因空虛,仍變煩,手足熱,口燥,欲得水,吐逆迷悶,脈急數(shù)者,及時(shí)行熱病后,毒未盡,因霍亂吐下,仍發(fā)熱煩悶,胸心欲破裂者方。
薺(二兩)人參(二兩)濃樸(二兩)知母(二兩)栝蔞(二兩)葛根(二兩)枳實(shí)(芩(二兩)甘草(二兩)凡十四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五服。
治霍亂煩擾,未得吐下方。
煮香薷汁濃,熱飲之。
霍亂吐下,汗出肉冷轉(zhuǎn)筋,嘔逆煩悶,欲得冷水者方。
可與濃樸、葛根飲,進(jìn)沾喉中而已。慎勿與米飲及粥,但與此單行飲,以代米飲水漿也。
又方取藿香一把,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立愈。
又方煮青木香汁飲,至佳。
若霍亂注痢不止,而轉(zhuǎn)筋入腹欲死者方。
生姜三兩,搗破,以酒一升,煮三四沸,頓服之。
霍亂轉(zhuǎn)筋入腹,不可奈何方。
極咸作鹽湯,于槽中暖漬之,則瘥。
又方以醋煮青布,之腳膝,冷復(fù)易之又方蓼一把,去兩頭,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
治霍亂轉(zhuǎn)筋方。
可以白煮粉,及熱洗之。
治霍亂嘔,氣厥不得喘息,豉湯方。
豉(一升)半夏(一兩,洗)生姜(二兩)人參(一兩)柴胡(一兩)甘草(一兩,炙)上六物,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溫服七合,忌羊肉、餳、海藻、菘菜等。
治卒道中得霍亂,無有方藥,氣息危急,醫(yī)視舍去,皆云必死,治之方。
蘆蓬茸一大把,煮令味濃,頓服二升則瘥。已用有效。食中魚蟹毒者,服之尤良。
治霍亂,諸藥不能治,亂發(fā)湯方。
亂發(fā)(握如雞子,熬令焦)小蒜(十四枚)附子(一兩,炮)甘草(三兩,炙)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忌豬肉、海藻、菘菜。
凡霍亂,醫(yī)所不治方。
童女月衣,合血燒,酒服方寸匕,秘方。湯藥灸周不瘥,服之立愈。
[卷第四] 治中惡諸方
治中惡,心痛,胸脅痛,喘急湯方。
桃東行枝白皮(一虎口,)真珠(一兩,研)梔子仁(十四枚)生姜(二兩)當(dāng)歸桂心(各三兩)附子(一兩,炮)香豉(五合)吳茱萸(五合)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納真珠,分二服。忌豬肉、生蔥、生血物。
五疰湯,主卒中賊風(fēng)、遁尸、鬼邪,心腹刺痛,大腹急方。
大黃(三兩,別漬)甘草(二兩,炙)烏頭(十枚,炮,削皮)生姜(半斤)桂心(四兩)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烏頭別納蜜中煎,令得一升,投著湯中,去滓,分服三合。如人行三十里又一服,日三。不知,可至四合。王尹威數(shù)用之。忌海藻、菘菜、豬肉、生蔥。
大巖蜜湯,治中風(fēng),身如角弓反張,并主卒心腹絞痛方。
茯苓芎當(dāng)歸甘草(各一兩,炙)桂心(二兩半)梔子(十四枚,擘)吳茱萸(三兩)細(xì)辛干姜干地黃(各二兩)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相去如行十里頃。若痛甚者,加羊脂三兩,當(dāng)歸、芍藥、人參各一兩,心腹脹滿堅(jiān)急者,加大黃三兩。忌酢、生蔥、生菜、海藻、菘菜、蕪荑等。
又大巖蜜湯,治中惡,腹中絞痛,并飛尸遁疰,發(fā)作無時(shí),發(fā)則搶心,脹滿,脅下如刀錐刺,并主少陰傷寒方。
甘草(炙)干黃細(xì)辛干姜當(dāng)歸羊脂(青羊脂更勝)桂心茯苓吳茱萸芍藥(各一兩)梔子(十五枚,擘)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脂,溫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蕪荑、酢物。
[卷第四] 治食毒諸方
食飲養(yǎng)小至長,甚難逆迕,致變甚速,豈可不慎!治諸食中毒者,唯黃龍湯及屎汁無不治也,飲馬尿汁亦良。
治人食菜及果子,中蛇毒方。
大豆,末,以酒漬,取汁半升服之。
又方以雞血和真鐵精,吞如梧子大一丸。
治食魚中毒方。
煮橘皮,涼飲之,佳。
食魚中毒,冬瓜汁最驗(yàn)。
又方舂馬鞭草,飲汁一升,即消去。
又方生姜葉亦佳。
治食魚及生肉,住胸膈中不化,吐之不出,便成癥方。
濃樸(二兩)大黃(一兩)凡二物,以酒二升,煮得一升,盡服之,立消。
食魚中毒,面腫煩亂,及食鱸魚肝中毒欲死方。
銼蘆根,舂取汁,多飲乃良。并治蟹毒。
中鮐魚毒方。
燒魚皮水服之,無見皮壞刀裝取之。一名鮫魚皮。食諸鮑魚中毒亦用之。
治食六畜肉中毒方。
取其畜干屎末,水服佳。
若自死六畜毒方。
水服黃柏末方寸匕。
食六畜鳥獸方。
頭垢一錢匕,起死人。
又方飲豉汁數(shù)升良。
治食野菜、諸脯肉、馬肝、馬肉毒方。
以頭垢棗核大,含之咽汁,能起死人,或曰白湯下亦可。
中萵苣毒、中諸藥毒、犬傷人,并飲生姜汁即解。
[卷第四] 治中蠱毒諸方
治中蠱毒諸方。人有養(yǎng)畜蠱毒以病患,凡診法∶中蠱狀,令人心腹切痛,如有物嚙,或吐下血,不即治之,食人五臟,盡即死矣。欲知是蠱與非,當(dāng)令病患唾水,沉者是,浮者非也。
治蠱方。
鼓皮(廣五寸,長一尺)薔薇根(五寸,如足拇指大,細(xì)切)上二味,以水一升,清酒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當(dāng)下蠱,即愈。
又方土瓜根,大如拇指,長三寸,切,以酒半升,漬一宿,一服當(dāng)吐下。
又方皂莢三挺,長一尺者,炙,去皮子,美酒一升,漬一宿,去滓,頓服。
又方取薺根,搗為末,以飲服方寸匕。
治蠱方。
櫸樹皮(廣五寸,長一尺)蘆薇根(五寸,如人足父指大者)凡二物,切,以水一升,清酒三升,煮取一升,頓服,當(dāng)下蠱。
治中蠱毒,吐血、或下血,皆如爛肝方。
根(三兩)荷根(三兩)上二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頓服即愈。又當(dāng)自知蠱主姓名。
又方巴豆(一枚,去皮心,熬)豉(三粒)釜底墨(方寸匕)上三味,搗,分作三丸,飲下一丸,須臾當(dāng)下蠱毒。不下更服一丸。
治中蠱吐血方。
苦瓠一枚,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當(dāng)吐蠱,如蝦蟆蝌蚪之類??囵?,可臨時(shí)量用之。
又方雄黃(研)釜月下黃土獺犴(炙,各如棗)斑蝥(十四枚,去足翅,熬)上四味,搗末,以酪漿服之,分為三四服,則吐蝦蟆。
治中蠱,心痛,吐血,欲死方。
鹽一升,淳苦酒一升,煮令消和,一服立吐,蠱毒出。已用良驗(yàn)。
治蠱毒,腹痛,注下赤血,躑躅散方。
羊躑躅干姜藜蘆(熬)附子(炮)巴豆(去皮心,熬)野葛皮肉桂丹砂(研)雄黃(研)蜈蚣(炙,各一分)上十味,搗為散,以水服一刀圭。不知,加一粟米。忌豬肉、蘆筍、生血物、生蔥、貍?cè)狻?br />
治蠱下血欲死方。
薔薇根(銼,一升)牛膝(五株)連翹子(一升)蠟(一彈子許)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即愈。
治諸蠱,大便下血,日數(shù)十行方。
巴豆(二七枚,去心皮,熬)藜蘆(炙)附子(炮)芫青(去足翅,熬)礬石(各二分,上五味,搗下篩,別研巴豆如膏,和相得,以綿裹一大豆許,內(nèi)下部中,日二三,愈。
忌豬肉、蘆筍、貍?cè)狻?br />
治蠱已食下部,肚盡腸穿者。
取長股蝦蟆青背一枚,雞骨一分,燒為灰,合納下部,令深入。
治時(shí)歲蠱注,毒下,諸湯煎不能治,欲死者方。
干姜(二兩)附子(二兩,炮)黃連(二兩)礬石(二兩)凡四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亦可以飲服。
又方黃連(一分)面(二分)凡二物,冶末,蜜丸,水服如梧子。
雄黃丸,治蠱注,四肢浮腫,肌膚消索,咳逆,腹大如水狀,漏泄,死后注易家人方。
一名蠱脹方。
雄黃(研)巴豆(去心皮,熬)莽草(炙)鬼臼(各四分)蜈蚣(三枚,炙)上五味,搗篩為末,蜜和,更搗三千杵,藥成,密器封之,勿令泄氣。宿勿食,服如小豆一丸,不知加一丸。當(dāng)先下清水,蟲長數(shù)寸,及下蛇,或如壞雞子,或白如膏,下訖后,作蔥豉粥,鴨羹補(bǔ)之。忌生魚、生菜、豬肉、蘆筍、冷水。暖食將養(yǎng)也。
治飲中蠱毒,令人腹內(nèi)堅(jiān)痛,面目青黃,淋露骨立,病變無常方。
豬肝一具,蜜一升,共煎之令熟,分為二十服,秘方。
又方取棗木心,銼得一斛,著釜中淹之,令上有三寸水,煮取二斗,澄取清,微火煎得五升,宿勿食,旦服五合,則吐蠱毒出。
治蠱似蛔方。
雄黃(研)麝香(研)上二味,各如大豆許,取生羊肺如指大,以刀開,取雄黃等末,以肺裹吞之。
治有人食新變魚取飽中毒,病心腹痛,心下堅(jiān),發(fā)熱煩冤,欲得水沃身,動(dòng)搖如魚得水狀,有人診病云是蠱,家云野中相承無此毒,不作蠱治之,遂死。
[卷第四] 治吐下血鼻衄尿血諸方
治吐血方。
用東向荷根,搗絞取汁一二升,頓服立愈。
亦治蛄毒痔血,婦人腰腹痛,大起后出清血也。
治吐血、汗血,大小便血,竹茹湯方。
竹茹(二升)甘草(六分)當(dāng)歸(六分)芎(六分)黃芩(六分)桂心(一兩)術(shù)(一兩)人參(一兩)芍藥(一兩)凡九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
治汗出如水漿,及汗血、衄血、吐血、小便血殆死,都梁香散方。
都梁香(二兩)紫菀(一兩)桂肉(一兩)人參(一兩)生竹茹(一兩)肉蓯蓉(一兩)干地黃(二兩)凡七物,冶篩,以水服方寸匕。
治吐血內(nèi)崩,上氣,而色如土方。
干姜、阿膠各(二兩)艾(一把)上四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納馬通汁一升,煮取一升,頓服。
治下血,連歲不愈方。
黃連(半斤)上一味,搗末,以雞子白和為餅子,微火炙令黃黑,復(fù)搗篩,飲服方寸匕,日三,有效。
下清血,痿黃失色,醫(yī)不能治者,皆瘥。忌豬肉。
諸下血者,先見血后見便,此為遠(yuǎn)血,宜服黃土湯;若先見便,后見血,此是近血,宜服赤小豆散。
赤小豆散方。
赤小豆(三升,熬)當(dāng)歸(三兩)凡二物,冶篩,服方寸匕,日三。
黃土湯方灶中黃土(半升,綿裹)甘草(三兩,炙)干姜(二兩)黃芩(一兩)阿膠(三兩,炙)干地黃(五兩,一方三兩)凡六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斷血諸方所云∶下血者,其從腹里出者,悉為下血也。有痔病,血從孔邊出者,別尋痔方。
治鼻衄血出數(shù)斗,眩冒,劇者不知人方。
干姜屑,龍骨末,吹之即止。
又方取亂發(fā)五兩,燒之冶末,取如棗核,著筒頭,吹著鼻孔中。不止,益末吹之,并服方寸匕,日三,甚者夜二。
又方未龍骨為散,著葦筒中,吹鼻孔中即斷??鄰亩鲆嗫纱抵?。
又治鼻衄積年,夜臥起,而肩頭有凝血數(shù)升,眾治不瘥方。
舂葉,絞取汁,日飲三升,不過四五飲愈,神良。
治小便血,菟絲丸方。
菟絲子蒲黃干地黃白芷荊實(shí)葵子敗醬當(dāng)歸茯苓芎(各二兩)上十味,合搗為末,以白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二丸,日三服。不知,加至五六丸。
劉洪方。已效,常服。忌酢物、蕪荑。
生地黃湯,治小便血方。
生地黃(半斤)柏葉(一把)黃芩(二兩)膠(二兩)甘草(二兩)凡五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絞去滓,納膠令烊,取二升半,分三服。
[卷第四] 治發(fā)黃患淋諸方
黃膽,麻黃醇酒湯主之方。
麻黃(一大把,去節(jié),綿裹)上一味,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頓服盡?!豆帕罘健吩啤脗疅岢霰?,發(fā)黃疸,宜汗之則愈。冬月用酒,春宜用水煮之,良。
治黃膽,身目皆黃,皮膚曲塵出,三物茵陳蒿湯方。
茵陳蒿(一把)梔子(二十四枚,擘)石膏(一斤,完者)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以猛火燒石膏,令正赤,投湯中,沸定取清汁,適寒溫服一升。自覆令汗出周身,遍以溫粉粉之則愈。若不汗,更服一升,汗出乃愈也。
凡人無故,忽然振寒,便發(fā)黃,皮膚黃曲塵出,小便赤少,大便時(shí)閉,氣力無異,食飲不妨,已服諸湯,余熱不除,久黃者,苦參散方。
苦參(一兩)黃連(一兩)葶藶子(熬)瓜蒂黃芩黃柏大黃(各一兩)上一味,搗為散,飲服方寸匕,當(dāng)大吐,吐者日一服,不吐日二,亦得下,服藥五日知,可消息,不知更服。忌豬肉、冷水。
黃家腹?jié)M,小便不利而赤,身汗出者,表和里實(shí)也,宜下之,大黃黃柏皮梔子硝石湯方。
大黃(四分)黃柏(四兩)肥梔子(十五枚,擘)硝石(四兩,末)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三物,得二升半,去滓,納硝石更煎取一升,先食頓服盡。
黃家日晡發(fā)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小腹?jié)M,身體盡黃,額上反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大便必黑,腹臚脹滿如水狀,大便黑溏者,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jié)M者難治,硝石礬石散主之方。
硝石(熬黃)礬石(燒令汁盡)上二味,等分,搗,絹篩,以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重衣覆取汗,病隨大小便去,小便正黃,大便正黑也。大麥則須是無皮麥者。
治黃膽之為病,日晡所發(fā)熱惡寒,小腹急,體黃,額黑,大便黑溏泄,足下熱,此為女勞也,腹?jié)M者難治方。
滑石(五兩,碎研)石膏(五兩,研)上二味,為散,以大麥粥汁服方寸匕,日三,小便極利則瘥。
地膚湯,治下焦諸結(jié)熱,小便赤黃,數(shù)起出少,大痛或便血者,溫病后余熱,及霍亂后當(dāng)風(fēng)取熱,過度飲酒房勞,及步行冒熱,冷凍飲料逐熱,熱結(jié)下焦及散石熱動(dòng)關(guān)格,少腹堅(jiān),胞脹如斗大,諸淋服之即通方。
地膚草(三兩)知母豬苓(去皮)瞿麥黃芩升麻通草(各二兩)海藻(一兩)葵子(一升)枳實(shí)(二兩,炙)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大小行皆閉者,加大黃三兩;婦人房勞,腎中有熱,小便難不利,腹?jié)M痛,脈沉細(xì)者,加豬腎一具。
治淋,榆皮湯方。
榆皮(半斤)滑石(二兩,一方一兩)黃芩(一兩,一方二兩)甘草(炙)瞿麥(各二兩)葵子(一升)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旦服。忌海藻、菘菜。
治石淋方。
取附船底苔,大如鴨子,以一區(qū)半水煮取一區(qū),一服一升,日三。
治石淋方。
浮石取滿一手,搗為末,以水三升,苦酒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溫服一升,不過再三服,石即便出。
治石淋神方。
車前子二升,以絹囊盛,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盡服之。日移一丈。石子當(dāng)出,宿不食,飲之良。
又方生莖葉,合搗取汁,服一升,日三。
小便不通及關(guān)格方。
取生土根,搗取汁,以少水解之于筒中,吹納下部即通,秘方。
治小便閉方。
豉半升,水四升,煮一沸,去滓,一服立愈,通。
治小便不通方。
熬鹽令熱,納囊中,以熨少腹上。
卒小便不通及胞轉(zhuǎn)方。
車前草一斤,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