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子韓非列傳

白話史記 作者:漢·史馬遷


  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掌管藏書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向老子請教周禮。

  老子說“:你所說的,那些人的骨頭都已腐爛了,只有他們的言論還存在。

  再說君子生得其時便駕車出仕,生不逢時則如蓬蒿隨風(fēng)飄行。

  我曾聽說,好的商人深藏財貨,如同空虛無物;君子具有高尚品德,容貌謙虛如同愚鈍無知。

  拋棄您的驕傲之氣與過多的欲望,除去您的做作之色與過大的志向,這些都無益于您自身的修養(yǎng)。

  我所能告訴您的,也就是如此而已?!笨鬃与x去后,對弟子們說:“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我知道它能跑。

  能跑的可以用網(wǎng)捕,能游的可以用線釣,能飛的可以用箭射。

  至于龍我就不知如何相處了,它乘御風(fēng)云而直上九天。

  我今日見到老子,他難道就是龍嗎?”老子修治道德,他的學(xué)問以自隱無名為宗旨。

  他居于周都很久,眼見周室衰微,于是便離周而去。

  到達散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說“:您將要隱居了,一定要為我著書?!庇谑抢献泳椭鴷舷缕U述道德之意,共五千字,然后離去,誰也不知道他的下落。

  有人說,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著書十五篇,闡述道家的作用,與孔子同時代等等。

  據(jù)說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歲,也有人說他活了二百多歲,因為他修道養(yǎng)性而長壽。

  從孔子死之后一百二十九年,史書記載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時說“:開始秦與周合在一起,合五百年便分離,分離七十年而有霸王出現(xiàn)。”有人說太史儋即是老子,有人說不是,世人也不知哪種說法正確。

  老子,就是一位隱君子。

  老子之子名為宗,李宗是魏國的將軍,受封于段干。

  李宗之子名為注,李注之子名為宮,李宮的玄孫名為假,李假在史記漢文帝朝任職做官。

  而李假之子李解任膠西王劉..的太傅,因而就定居于齊地。

  世上學(xué)老子的人則貶絀儒學(xué),學(xué)儒的人也貶絀老子。

  “宗旨不同的人不通謀劃”,難道就是說這種情況的嗎?李耳講究我無為而民自化,我清靜而民自正。

  莊子是蒙地人氏,名為周。

  莊周曾經(jīng)做過蒙地漆園小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代。

  他的學(xué)識無所不窺,而宗旨歸本于老子的學(xué)說。

  所以他著書十余萬字,大多是寓言故事。

  所作《漁父》、《盜跖》、《月去篋》,都是用以詆毀孔子之徒,并闡明老子之術(shù)。

  《畏累虛》、《亢桑子》一類文章,都是空言而沒有事實。

  然而,他善于作文分析辭句,指稱事物切合情狀,用以攻擊駁斥儒家、墨家,即使是當世的積學(xué)之士也難以自行解免攻擊。

  他的文章汪洋辟闔,縱橫自恣,以適合自己的心意,所以從王公大人起都不能重用他。

  楚威王聽說莊周賢能,派遣使者以豐厚的禮物去迎接他,答應(yīng)聘他為國相。

  莊周笑著對使者說:“千金的確是重利,卿相的確是尊位。

  您難道沒見過祭祀天地的犧牛嗎?喂養(yǎng)它幾年,給它披上錦繡,將它牽入太廟。

  當此之時,它想做一頭孤獨的小豬活著,難道可以辦到嗎?您趕快離開,不要玷污我。

  我寧愿在污水溝里游戲自快,也不愿為國君所羈絆,終身不出仕,讓自己適意自快?!鄙瓴缓κ蔷┮厝耸浚瓰猷崌图壒賳T。

  學(xué)成刑名法術(shù)而求見韓昭侯,昭侯用他為國相。

  對內(nèi)修明政教,對外應(yīng)對諸侯,執(zhí)政十五年。

  直到申子去世,國家太平,軍隊強壯,沒有誰侵犯韓國。

  申子的學(xué)說本于黃老而以循名責(zé)實為主,著書二篇,稱為《申子》。

  韓非是韓國的貴族公子。

  他喜愛刑名法術(shù)之學(xué),而宗旨歸本于黃老。

  韓非為人有口吃的毛病,不善于說話,而善于著書。

  他與李斯都師事荀卿,李斯自以為不如韓非。

  韓非眼見韓國的削弱,多次上書諫勸韓王,韓王不能用韓非。

  于是韓非痛恨韓國治國不注重修明法令制度,掌握權(quán)勢以駕御臣下,富國強兵而尋求任用賢人,反而舉用浮夸淫說的蠹蟲而凌駕于建功求實者之上。

  他認為儒者用文辭擾亂法度,而俠者用武力違犯禁令。

  太平之時寵信沽名釣譽之人,危急之時使用披甲戴盔之士。

  現(xiàn)在供養(yǎng)的人并非使用的人,使用的人并非供養(yǎng)的人。

  悲嘆廉潔正直之士不為邪曲諂諛之臣所容,考察往古得失的變化,所以寫作了《孤憤》、《五蠹》、《內(nèi)外儲》、《說林》、《說難》凡十余萬字。

  韓非深知游說人主之難,所寫的《說難》文中說得很詳細,然而終于死于秦國,不能自脫于難。

  《說難》述說:一切游說的困難,不在于我的智慧用以說服人主有困難,不在于我的口才辯明我的意思有困難,也不在于毫無顧忌地充分表達意見有困難。

  一切游說的困難,就在于揣測游說對象的心理,用我的言辭去適應(yīng)他。

  游說的對象意在博取高尚的名聲,而用厚重的利益去游說他,游說者就會被視為品德低下而受到卑賤的待遇,必被遺棄疏遠。

  游說的對象意在貪圖厚重的利益,而用高尚的名聲去游說他,游說者就會被視為缺乏心計而脫離事物情理,必定不會被錄用。

  游說的對象實際上貪圖厚重的利益而表面上博取高尚的名聲,而用高尚的名聲去游說他,就會表面上錄用而實際上疏遠游說者;如果用厚重的利益去游說他,就會暗中采納游說者的意見而公開拋棄游說者。

  這些是游說者不可不知的。

  行事以守密而成功,言談以泄密而失敗。

  未必是游說者本身泄露,而言談中涉及君主所隱匿的事,這樣游說者就有危險。

  人君有過錯,而游說者用明白的語言和正確的議論推究其過錯的惡處,那么游說者就有危險。

  游說者還沒有得到人君的恩寵深信便盡其所知說出來,意見被采納實行而且有功效,而游說者卻并無功勞;如果意見行不通而且出現(xiàn)失敗,那么游說者就會受到懷疑,像這樣游說者就有危險。

  人君已有良策并想作為自己的功績,游說者參預(yù)其事,就有危險。

  人君公開進行某事,而自有別種目的,游說者參預(yù)而知其計,就有危險。

  強行勸說人君做不愿意做的事,盡力阻止人君使停止其不愿意停止的事,游說者就有危險。

  所以說,和君主議論地位高貴的人,就會被認為挑撥離間;和君主議論地位卑賤的人,就會被認為挾詐賣權(quán)。

  議論君主喜愛的人,就會被認為有所利用;議論君主憎惡的人,就會被認為有所試探。

  說辭簡略直接,就會被認為沒有才智而遭受屈辱;說辭鋪陳文華,就會被認為語言煩瑣而厭其久長。

  順從君主之意而陳言,就會被認為怯懦而不盡心;深思熟慮而廣泛陳言,就會被認為粗鄙而多倨傲。

  這些是游說的難處,游說者不可不知道。

  一切游說的要務(wù),在于懂得粉飾君主尊敬的對象,而掩飾君主避諱的事物。

  他自知謀劃得失,就不要用他的失誤去窮究;他自行勇作決斷,就不要用對立觀點去激怒;他自夸力量強大,就不要用為難之事去阻攔。

  規(guī)劃與君主的作為相同的其他之事,贊譽與君主的德行相同的其他之人,就粉飾而不貶損其事其人。

  有與君主同樣的過失,就公開粉飾說沒有過失。

  大忠之人不當面違逆,匡輔之辭不直接沖突,然后才盡量施展辯智。

  這就是親近之人不被懷疑,能盡其辭辯的困難。

  須得經(jīng)歷漫長的時間,而恩澤深厚之后,計慮深遠而不受懷疑,彼此爭議而不被怪罪,這才明白地計議利害而為之創(chuàng)建功業(yè),直接地指陳是非而為之修飾人品。

  用這種態(tài)度彼此相待,這便是游說的成功。

  伊尹做庖廚,百里奚當俘虜,都是由一定的途徑來求見他們的君上。

  這兩位先生本來都是圣人,尚且不得不身執(zhí)賤役而經(jīng)歷世事如此卑污,那么智能之士也就不將這些看作恥辱了。

  宋國有個富人,因為天雨而墻壁崩壞。

  他的兒子說“:不修筑將會被盜?!逼溧従永险咭策@樣說。

  晚上果然丟失許多財物,這富人家很贊賞兒子的明智而懷疑鄰居老者。

  從前鄭武公想要攻打胡國,便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胡君為妻。

  于是詢問群臣說:“我想要用兵,哪個國家可以討伐?”關(guān)其思說:“胡國可以討伐?!编嵨涔銛貧㈥P(guān)其思,說:“胡國乃是兄弟之國,你說要攻伐它,是何居心?”胡君聽說此事,便以為鄭國與自己親善而不防備它。

  鄭人突然襲擊胡國,攻取了它。

  這兩位說話人,他們預(yù)知都很準確,然而重者被斬殺,輕者受懷疑。

  不是知道某種事情困難,而是處理所知道的史記事情很困難。

  從前彌子瑕受到衛(wèi)君的嬖寵。

  衛(wèi)國的法律規(guī)定,私下駕用君車的人罪至斷足。

  不久彌子瑕的母親得病,有人聽到此事,連夜前往告訴彌子瑕。

  彌子瑕就擅稱君命駕君車而出。

  衛(wèi)君聽說此事后稱贊他說:“孝順啊,為母親之故而犯斷足之罪!”彌子瑕與衛(wèi)君在果園里游玩,彌子瑕吃到一個甜桃,沒有吃完就獻給衛(wèi)君。

  衛(wèi)君說:“愛我啊,忘記自己的口而想著我!”等到彌子瑕顏色衰退而寵愛淡弛,終于得罪了衛(wèi)君。

  衛(wèi)君說:“此人曾經(jīng)擅稱我的命令駕我的車,又曾經(jīng)將吃剩的桃子給我吃?!睆涀予Φ牡滦信c當初本無變化,從前受稱贊而后來卻獲罪的原因,是衛(wèi)君的愛憎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

  所以,受到君主寵愛,便被看作聰明如意而更加親近;受到君主憎惡,便被視為罪有應(yīng)得而更加疏遠。

  因而勸諫游說之士不可以不詳察君主的愛憎之后再進行游說。

  龍本為蟲類,可以玩耍并可以騎。

  但它的咽喉下方有一尺來長的逆鱗,人要是觸動它,龍就必定殺人。

  人主也有逆鱗,游說人主而不觸動人主的逆鱗,就差不多了。

  有人將韓非之書傳到秦國。

  秦王見到《孤憤》、《五蠹》等書,說:“啊,寡人能見到此人與之交游,便死而無憾了!”李斯說“:這是韓非所著之書。”秦國因而急攻韓國。

  韓王當初不能任用韓非,到危急之時才派遣韓非出使秦國。

  秦王喜愛韓非,但并未信用。

  李斯、姚賈嫉妒他,詆毀他說“:韓非是韓國的貴族公子。

  現(xiàn)在大王要兼并諸侯,韓非終究要為韓國而不會為秦國盡力,這是人之常情。

  現(xiàn)在大王不任用他,讓他久留于秦而后回去,這乃是自遺禍患,不如因其過失以法律處死他?!鼻赝跽J為也是這樣,便將韓非交給司法官吏定罪。

  李斯派人給韓非送去毒藥,讓他自殺。

  韓非想要親自向秦王陳述是非,卻無法見到秦王。

  秦王后來悔悟,派人去赦免韓非,韓非已經(jīng)死去。

  申子、韓子都著書,留傳于后世,學(xué)者多有保存。

  我惟獨悲憫韓子著《說難》而不能自脫災(zāi)難。

  太史公說:老子所崇尚的道,虛無因循,以無所作為來順應(yīng)變化,所以他著書措辭微妙而難以理解。

  莊子擴散道德,放縱言論,宗旨也歸本于順應(yīng)自然。

  申子自我勉勵,施行于名實之辯。

  韓子引用繩墨,判斷事情,明辨是非,用法慘急深刻而絕少恩慈。

  數(shù)家皆源于道德宗旨,而老子最為深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