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祖父杜果,在北周、隋朝之際有名望。杜如晦年輕時才能出眾、性格豪爽,喜歡讀書,以風(fēng)流儒雅自詡,有臨難不茍的氣節(jié),能當(dāng)機(jī)立斷。隋朝大業(yè)年間(605~617),參加吏部量才授官的考核,侍郎高孝基對他的才華感到驚異,說:“您當(dāng)有國家棟梁的才能,望保持美德?!蔽嗡麨殇骊栁?,后棄官而去。
高祖李淵平定京城后,秦王李世民選拔杜如晦為王府兵曹參軍,后改任陜州總管府長史。此時幕府的眾多僚屬調(diào)出遷升,秦王為此憂慮。房玄齡說:“調(diào)離的人雖多,并不足惜,如晦才是輔佐君王之才。大王若始終掌管藩鎮(zhèn),尚無關(guān)系;若要治理天下,舍棄如晦沒有共建功業(yè)的人?!鼻赝蹙虻卣f:“不是先生指明,我?guī)缀跏ニ?!”于是奏請朝廷將杜如晦留在幕府。杜隨秦王征戰(zhàn),常常參與軍事機(jī)密。當(dāng)時政多變故,杜如晦裁決處理事情毫無滯留,同僚一致公認(rèn)他的才干,無人見出他才能的限度。提升他為陜東道大行臺司勛郎中,封為建平縣男,兼文學(xué)館學(xué)士。天策府建立后,他任郎中。秦王立為皇太子后,他被授職左庶子,升為兵部尚書,晉封為蔡國公,食邑三千戶,另有益州食邑一千三百戶。
不久,任檢校郎中,代理吏部尚書,總領(lǐng)東宮禁軍,晉位為尚書右仆射,仍兼任吏部職務(wù)。
杜如晦與房玄齡共掌朝政,舉薦賢能之士,降級使用不賢者,都各得其職,當(dāng)時的浩然正氣令人歸心甚深。監(jiān)察御史陳師合呈獻(xiàn)《拔士論》,稱一個人不可統(tǒng)管數(shù)職,暗中諷喻杜如晦等人。太宗李世民說:“玄齡、如晦不是以有功舊臣的身份提拔的,僅因其才能參與治理天下,師合想以此離間我們君臣嗎?”將陳師合貶官至嶺表。
日久之后,杜如晦因病辭職,太宗詔令給他原俸祿在家養(yǎng)病,派來給他治病、探望的人絡(luò)繹不絕。到病危時,太宗詔令皇太子前去問候,并親自到他家。杜如晦逝世時,四十六歲。太宗哭喪時極其悲痛,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銜。安葬時,加司空銜,謚號“成”。并親筆手詔虞世南撰文刻于石碑,以便記載君主痛悼臣子之意。
某日,太宗吃瓜,瓜味甜美,便留下一半祭奠杜如晦。太宗曾賜給房玄齡黃銀帶,說:“如晦與您一同輔佐我,而今我只見公一人?!便粶I下說“:相傳鬼神畏懼黃銀?!绷砣↑S銀帶,讓房玄齡送去杜家。后來太宗忽然夢見杜如晦像平素一樣,次日講給房玄齡聽,派他帶著皇帝的膳食前往祭奠。到杜如晦一周年的喪祭日,太宗派宮中女官慰問杜如晦的妻室子女,封地、官宅、官銜、補(bǔ)助亦不取消,皇帝對他家的恩惠禮遇絲毫不減。后來詔令功臣可以世襲,又追贈他密州刺史銜,封地改至萊。
在他任宰相時,天下剛剛平定,臺閣制度、憲令法度,全由房、杜二人討論決定。每次在太宗的處所商議政事,房玄齡必定說“:非如晦來不能籌劃。”等杜如晦來到,又盡都采用房玄齡的計謀。因為杜如晦長于決斷,而房玄齡善于謀,兩人彼此十分了解,因此能夠同心合謀,以輔助太宗。當(dāng)時人們談到良相,必定房、杜并稱。
高祖李淵平定京城后,秦王李世民選拔杜如晦為王府兵曹參軍,后改任陜州總管府長史。此時幕府的眾多僚屬調(diào)出遷升,秦王為此憂慮。房玄齡說:“調(diào)離的人雖多,并不足惜,如晦才是輔佐君王之才。大王若始終掌管藩鎮(zhèn),尚無關(guān)系;若要治理天下,舍棄如晦沒有共建功業(yè)的人?!鼻赝蹙虻卣f:“不是先生指明,我?guī)缀跏ニ?!”于是奏請朝廷將杜如晦留在幕府。杜隨秦王征戰(zhàn),常常參與軍事機(jī)密。當(dāng)時政多變故,杜如晦裁決處理事情毫無滯留,同僚一致公認(rèn)他的才干,無人見出他才能的限度。提升他為陜東道大行臺司勛郎中,封為建平縣男,兼文學(xué)館學(xué)士。天策府建立后,他任郎中。秦王立為皇太子后,他被授職左庶子,升為兵部尚書,晉封為蔡國公,食邑三千戶,另有益州食邑一千三百戶。
不久,任檢校郎中,代理吏部尚書,總領(lǐng)東宮禁軍,晉位為尚書右仆射,仍兼任吏部職務(wù)。
杜如晦與房玄齡共掌朝政,舉薦賢能之士,降級使用不賢者,都各得其職,當(dāng)時的浩然正氣令人歸心甚深。監(jiān)察御史陳師合呈獻(xiàn)《拔士論》,稱一個人不可統(tǒng)管數(shù)職,暗中諷喻杜如晦等人。太宗李世民說:“玄齡、如晦不是以有功舊臣的身份提拔的,僅因其才能參與治理天下,師合想以此離間我們君臣嗎?”將陳師合貶官至嶺表。
日久之后,杜如晦因病辭職,太宗詔令給他原俸祿在家養(yǎng)病,派來給他治病、探望的人絡(luò)繹不絕。到病危時,太宗詔令皇太子前去問候,并親自到他家。杜如晦逝世時,四十六歲。太宗哭喪時極其悲痛,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銜。安葬時,加司空銜,謚號“成”。并親筆手詔虞世南撰文刻于石碑,以便記載君主痛悼臣子之意。
某日,太宗吃瓜,瓜味甜美,便留下一半祭奠杜如晦。太宗曾賜給房玄齡黃銀帶,說:“如晦與您一同輔佐我,而今我只見公一人?!便粶I下說“:相傳鬼神畏懼黃銀?!绷砣↑S銀帶,讓房玄齡送去杜家。后來太宗忽然夢見杜如晦像平素一樣,次日講給房玄齡聽,派他帶著皇帝的膳食前往祭奠。到杜如晦一周年的喪祭日,太宗派宮中女官慰問杜如晦的妻室子女,封地、官宅、官銜、補(bǔ)助亦不取消,皇帝對他家的恩惠禮遇絲毫不減。后來詔令功臣可以世襲,又追贈他密州刺史銜,封地改至萊。
在他任宰相時,天下剛剛平定,臺閣制度、憲令法度,全由房、杜二人討論決定。每次在太宗的處所商議政事,房玄齡必定說“:非如晦來不能籌劃。”等杜如晦來到,又盡都采用房玄齡的計謀。因為杜如晦長于決斷,而房玄齡善于謀,兩人彼此十分了解,因此能夠同心合謀,以輔助太宗。當(dāng)時人們談到良相,必定房、杜并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