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遵字景嚴,洪皓的次子。在兒時就端正莊重如同成年人。隨從老師學習文化,不因為天時寒暑而中止。父親滯留北方沙漠,母親去世,洪遵孺慕敬愛母親,抱母號哭。安葬之后,兄弟便住在廟中學習文化,夜枕書籍不解衣安寢。由于父親之故被蔭補為承務(wù)郎,同兄長洪適同時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中首名,被賜為進士出身。高宗因洪皓出使遠方,擢升他為秘書省正字。宋建立以來,考中博學宏詞科便入館任職,從洪遵開始。宰相秦檜兒子秦火喜任長官,談笑之間提拔罷免官屬,洪遵恬然自處不肯依附他,因此兩年沒有升遷。
洪皓南歸,同朝廷議論不同,被逐出朝廷。洪遵于是請求外任,任常、婺、越三州通判。紹興二十五年(1155),湯思退推薦他,又入朝任正字。八月,兼權(quán)直學士院。湯鵬舉任御史臺長官,秘密推薦洪遵為御史。正當要下令時父親去世消息傳來。二十八年(1158),免除服喪,奉詔入對,極力陳述父親冤枉,說“:先父與龔王壽同時出使,龔王壽是在劉豫手下出任官職,因為肆意殺害兵官被劉豫誅殺,而秦檜追贈他節(jié)旄,擢用他的兒子。先父拒絕金朝的任命,滯留十五年才得以歸來,反而被流放到南方嶺外,臣兄弟也被屏棄在外。秦檜不分忠逆竟到了這種地步?!备咦谠敿毜馗嬖V了他洪皓被誹謗的情況,并且說:“你再次進入三館,曾主持詔令,今天讓你修起居注?!庇谑侨蚊麨槠鹁由崛?。
洪遵上奏請求將經(jīng)筵官的任免和封章進對、宴會賜予、講讀問答等事,匯編成一書,名字叫作《邇英記注》。此后乾道年間又有《祥曦殿記注》,實際上是從洪遵開始的。又乘當面問對之機,論述鑄錢的利害得失,皇帝嘉獎采納了他的意見。遷任起居郎兼樞密院都承旨。原來的制度,修注官、經(jīng)筵官允許留身奏事,而近來沒有這樣的事例。洪遵上奏請求恢復舊制,并說起居注已有十五年沒有修撰,請求除現(xiàn)修月進外,每月帶修,皇帝都聽從了他。
紹興二十九年(1159),任中書舍人。殿前偏將輔逵轉(zhuǎn)任防御使,王綱轉(zhuǎn)任團練使,洪遵說:“近來規(guī)定管軍官十年才能一遷,現(xiàn)在兩人任期不滿,怎么能得此官職?”當時勛臣子孫大都超越等級位居臺省,洪遵極力論說請求明令禁止。高宗說“:正立法,從今以后功臣子孫可以序遷至侍從,并令久任在京宮觀。”洪遵說“:侍從,是朝廷高級官職,如不是磨勘階官,怎么有遷序之制?”回家后又上奏說“:今內(nèi)外將領(lǐng)不少于二十人,如果用序遷,不出十年,宮廷次對的官職都能得到。太祖開國功臣子孫官職不過各司,只有曹彬的兒子曹琮、曹瑋由于自己奮斗得到功名,于是成為節(jié)度使,當初沒有聽說有遞遷侍從的例子。今天詔旨一下,使肅穆清閑顯要的機構(gòu)都充滿將帥子孫,不是昭示天下的好辦法,希望收回前面的詔令?!庇终f:“瑞昌、興國之間茶商失業(yè),聚集為盜賊。希望張貼布告曉諭他們,允許他們悔過自新,愿意充軍的填刺充軍,愿意種田的放歸?!被实鄱紲试S了他的奏議。
議論者要恢復鄱陽永平、永豐兩監(jiān)鼓鑄,詔令給、舍等有關(guān)部門商議,洪遵說“:唐代有鼓鑄使,本朝有時以漕臣兼領(lǐng),有時分道設(shè)使,由三司管理。自南渡以后,設(shè)置都大提點,官屬太多,動輒為害州縣。中間急忙廢罷,又沒有一定之規(guī),當初委托轉(zhuǎn)運使,又委托提刑,又委托郡守管理,號令不一,鼓鑄日益減少。我私下認為以恢復鼓監(jiān)為便?!?br />
紹興三十年(1160)正月,任吏部侍郎。過去選官到府曹改秩,官吏依靠手中權(quán)力買賣官職,絲毫不中意,必然巧生各種關(guān)節(jié)阻礙,必須賄賂得到滿足為止。洪遵明確約定,如果大體上沒有缺點,應先行后審,薦員也應有定額,而舉薦的人卻賣權(quán)弄奸,巧為周章,有的同時一章而分為兩牘,有的應當推薦五人而動輒超越十人,有的應當舉薦為職官而詭任京官,有的身系常調(diào)而妄稱職司,有的東西分曹而交錯攙補,有的已被復奪而指稱事故,件析枚數(shù),請求凡像這樣的一律彈劾。舊制,官員退休保任子弟授予官職,隨所在地區(qū)審查后即授予官職。這時,聽從言者請求,必令到原籍州縣審核奏請。洪遵說“:士大夫有到粵、蜀任官,數(shù)千里外,不幸死去。臨終辭去官職,家屬返回故里已十分艱難,現(xiàn)在又因此齟齬,反復拖延,是公開給惡吏提供方便?!庇谑峭V谷砸琅f制。
平江、湖、秀三州發(fā)生水災,沒辦法交納秋賦,有關(guān)部門下令交納小麥。洪遵說“:麥價不在半價之下,民眾如此困苦,怎么能以夏稅當作秋稅,將一衍生為二,使他們背井離鄉(xiāng)流落溝壑之中呢?希望酌量取其一半,而遭水災的全部免除?!苯鸪瘉硭魅〗{陽郭小的、安化劉孝恭等二百家,洪遵以為蜀朝的李特事件可作為借鑒,希望以根集不足為由,拖延時間回報金朝。遷任翰林學士兼吏部尚書。王澈彈劾湯思退罷相位時,洪遵草擬的制詞中沒有貶語,汪澈以此上奏。洪遵于是請求解除職務(wù),以徽猷閣直學士的身份提舉太平興國宮。
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命令尚書蘇保衡從海路窺視兩浙,朝廷命浙西總管李寶率兵抵御。李寶駐兵平江,守將李翊同李寶素來不和,朝廷議論因洪遵曾經(jīng)推薦李寶,于是命令洪遵知平江。等到李寶率領(lǐng)水軍直搗膠西,凡是物資糧餉、器械、舟船等都是洪遵供應,李寶戰(zhàn)勝歸來,洪遵給予的幫助最多。高宗到金陵,禁衛(wèi)士兵索求無厭,其他州郡隨時供給也不滿足。到達吳郡,士兵相互警告說:“洪內(nèi)翰在此,你不能像過去那樣?!痹瓉?,朝廷顧忌商船被金軍得到,全部拘留到官府,以后沒有歸還,沿海州縣巨艦全部集中以及召募的水手、民兵,都羈留不得離開。洪遵通過面奏論說,將船只交還商人,水手聽其自便,吳郡人都感激他。
孝宗即位后,拜洪遵為翰林學士承旨兼侍讀。詔問宰執(zhí)、侍從、臺諫說“:敵人前來索要舊禮,聽從它則不忍屈服,不聽從則邊患不已。中原歸順的人源源不斷地前來,接納他們則東南地區(qū)財力不能補給,拒絕他們又斷絕他們向化歸順的希望。應當討論做出決定上報?!焙樽裢o事中金安節(jié)、中書舍人唐文若、超居郎周必大共同提出一項建議,大概是說:“不應當直接拒絕他們,也不能立即屈從答應,應當送給他們金繒數(shù)目如同以前一樣,或者允許歸還侵地如海、泗之類,那么金也可以此為借口前來商議了。”
主持隆興元年(1163)貢舉考試,任同知樞密院事。壽康殿長出十二枝金芝,同列官員議上表祝賀,洪遵引用李文靖上奏災異的故事勸止他們。推薦眉山的李燾、永嘉的鄭伯熊和林光朝,還沒有來得及任用,恰逢湯思退任左相,而右相張浚被罷免,御史周..論說洪遵越級升遷,上奏彈劾,孝宗急忙徙任他官。洪遵不安于新職,連續(xù)上章請求免職,最后同御史一同去職。這年七月,洪遵以端明殿學士的身份提舉太平興國宮。
乾道六年(1170),洪遵起知信州。徙知太平州。前任知州周..因為曾經(jīng)彈劾洪遵,聽說洪遵前來,不待交付印符就騎馬離開。洪遵追趕十里為他送行,噓寒問暖如同平時,說:“你是按職行事,我有什么埋怨?”聽說的人都認為洪遵品德十分高尚。圩田毀壞,民眾失業(yè),洪遵召集民眾修筑圩田共萬余。當時正值隆冬,洪遵親自深入到民眾間,載著酒飯親自慰問,恩意傾盡,民眾忘記勞苦。轉(zhuǎn)運使張松嫉妒他的功勞,妄奏圩田沒有毀壞,民眾也沒有遷徙,而是洪遵強迫圩戶修筑,并裁減募工錢米的一半。洪遵接連上章抗爭,甚至請求派大臣前來核查按視。于是將作少監(jiān)馬希言、監(jiān)察御史陳舉善遵命前來核查,他們同洪遵十分親近,廢黜張松之言,圩田遂成,共四百五十五處。張松沒有地方發(fā)泄怨憤,就另外修治溧水永豐圩,前來征調(diào)勞力、大米、樹木,數(shù)目很大。洪遵說“:本郡正當歉收之時,正應賑恤流離的民眾,勸分乞糴,如同自割股肉以充饑,自己都不夠吃,哪里還能讓他人吃飽呢?”堅持不從。
楚地大旱,旁縣賑濟的人沒有及早考慮,措施失當,有的得到米而沒辦法煮熟,有的全家饑餓而賑米不足。洪遵派出官員,隨遠近老壯的不同分別供給糧食,免除租稅的十分之九,又從江西買進糧食,得以活命的數(shù)以萬計。戍兵乘饑荒盜竊,結(jié)成團伙在外剽奪,洪遵將他們?nèi)烤胁稓w還其軍中。因此遭遇大災荒而境內(nèi)安然如故。轉(zhuǎn)知建康府、江東安撫使兼行宮留守。孝宗曉諭當制舍人范成大,褒獎他的政績,準許他入朝覲見。
當時虞允文當政,有北伐的志向。先調(diào)侍衛(wèi)馬軍出屯,其中在建康府的有五軍,全部攜帶家屬,計劃修筑營寨,差不多有萬灶。張松無能被罷免,特令洪遵同宰執(zhí)到選德殿奏事。洪遵上奏外官不敢尾隨兩府之后,希望等班退之后別引,皇帝不許。進資政殿學士后遣行。到建康即張貼布告,民眾苗米只能交納正品而不能交納次品,聽任民眾自己持斛丈量,主持谷倉的人不能輕重其手。遍行郊野測量立營扎寨之處,尋求不妨礙民居、不夷平冢墓的地方,經(jīng)過一年才找到。有一營卒醉酒,妄言動眾,將他斬首,在集市上分尸,全軍無人敢于喧嘩。有人白天入旗亭拿刀毀棄壚墓,械送獄中,快馬上奏沒有回報,統(tǒng)帥害怕遭到譴責,請求自己處治。孝宗大怒,罷免統(tǒng)帥,洪遵也被牽連貶去兩秩。不久,五座營寨建成,復任原官,仍任資政殿學士。淳熙元年(1174),提舉洞霄宮。十一月,去世,時年五十五歲,謚號“文安”。
洪皓南歸,同朝廷議論不同,被逐出朝廷。洪遵于是請求外任,任常、婺、越三州通判。紹興二十五年(1155),湯思退推薦他,又入朝任正字。八月,兼權(quán)直學士院。湯鵬舉任御史臺長官,秘密推薦洪遵為御史。正當要下令時父親去世消息傳來。二十八年(1158),免除服喪,奉詔入對,極力陳述父親冤枉,說“:先父與龔王壽同時出使,龔王壽是在劉豫手下出任官職,因為肆意殺害兵官被劉豫誅殺,而秦檜追贈他節(jié)旄,擢用他的兒子。先父拒絕金朝的任命,滯留十五年才得以歸來,反而被流放到南方嶺外,臣兄弟也被屏棄在外。秦檜不分忠逆竟到了這種地步?!备咦谠敿毜馗嬖V了他洪皓被誹謗的情況,并且說:“你再次進入三館,曾主持詔令,今天讓你修起居注?!庇谑侨蚊麨槠鹁由崛?。
洪遵上奏請求將經(jīng)筵官的任免和封章進對、宴會賜予、講讀問答等事,匯編成一書,名字叫作《邇英記注》。此后乾道年間又有《祥曦殿記注》,實際上是從洪遵開始的。又乘當面問對之機,論述鑄錢的利害得失,皇帝嘉獎采納了他的意見。遷任起居郎兼樞密院都承旨。原來的制度,修注官、經(jīng)筵官允許留身奏事,而近來沒有這樣的事例。洪遵上奏請求恢復舊制,并說起居注已有十五年沒有修撰,請求除現(xiàn)修月進外,每月帶修,皇帝都聽從了他。
紹興二十九年(1159),任中書舍人。殿前偏將輔逵轉(zhuǎn)任防御使,王綱轉(zhuǎn)任團練使,洪遵說:“近來規(guī)定管軍官十年才能一遷,現(xiàn)在兩人任期不滿,怎么能得此官職?”當時勛臣子孫大都超越等級位居臺省,洪遵極力論說請求明令禁止。高宗說“:正立法,從今以后功臣子孫可以序遷至侍從,并令久任在京宮觀。”洪遵說“:侍從,是朝廷高級官職,如不是磨勘階官,怎么有遷序之制?”回家后又上奏說“:今內(nèi)外將領(lǐng)不少于二十人,如果用序遷,不出十年,宮廷次對的官職都能得到。太祖開國功臣子孫官職不過各司,只有曹彬的兒子曹琮、曹瑋由于自己奮斗得到功名,于是成為節(jié)度使,當初沒有聽說有遞遷侍從的例子。今天詔旨一下,使肅穆清閑顯要的機構(gòu)都充滿將帥子孫,不是昭示天下的好辦法,希望收回前面的詔令?!庇终f:“瑞昌、興國之間茶商失業(yè),聚集為盜賊。希望張貼布告曉諭他們,允許他們悔過自新,愿意充軍的填刺充軍,愿意種田的放歸?!被实鄱紲试S了他的奏議。
議論者要恢復鄱陽永平、永豐兩監(jiān)鼓鑄,詔令給、舍等有關(guān)部門商議,洪遵說“:唐代有鼓鑄使,本朝有時以漕臣兼領(lǐng),有時分道設(shè)使,由三司管理。自南渡以后,設(shè)置都大提點,官屬太多,動輒為害州縣。中間急忙廢罷,又沒有一定之規(guī),當初委托轉(zhuǎn)運使,又委托提刑,又委托郡守管理,號令不一,鼓鑄日益減少。我私下認為以恢復鼓監(jiān)為便?!?br />
紹興三十年(1160)正月,任吏部侍郎。過去選官到府曹改秩,官吏依靠手中權(quán)力買賣官職,絲毫不中意,必然巧生各種關(guān)節(jié)阻礙,必須賄賂得到滿足為止。洪遵明確約定,如果大體上沒有缺點,應先行后審,薦員也應有定額,而舉薦的人卻賣權(quán)弄奸,巧為周章,有的同時一章而分為兩牘,有的應當推薦五人而動輒超越十人,有的應當舉薦為職官而詭任京官,有的身系常調(diào)而妄稱職司,有的東西分曹而交錯攙補,有的已被復奪而指稱事故,件析枚數(shù),請求凡像這樣的一律彈劾。舊制,官員退休保任子弟授予官職,隨所在地區(qū)審查后即授予官職。這時,聽從言者請求,必令到原籍州縣審核奏請。洪遵說“:士大夫有到粵、蜀任官,數(shù)千里外,不幸死去。臨終辭去官職,家屬返回故里已十分艱難,現(xiàn)在又因此齟齬,反復拖延,是公開給惡吏提供方便?!庇谑峭V谷砸琅f制。
平江、湖、秀三州發(fā)生水災,沒辦法交納秋賦,有關(guān)部門下令交納小麥。洪遵說“:麥價不在半價之下,民眾如此困苦,怎么能以夏稅當作秋稅,將一衍生為二,使他們背井離鄉(xiāng)流落溝壑之中呢?希望酌量取其一半,而遭水災的全部免除?!苯鸪瘉硭魅〗{陽郭小的、安化劉孝恭等二百家,洪遵以為蜀朝的李特事件可作為借鑒,希望以根集不足為由,拖延時間回報金朝。遷任翰林學士兼吏部尚書。王澈彈劾湯思退罷相位時,洪遵草擬的制詞中沒有貶語,汪澈以此上奏。洪遵于是請求解除職務(wù),以徽猷閣直學士的身份提舉太平興國宮。
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命令尚書蘇保衡從海路窺視兩浙,朝廷命浙西總管李寶率兵抵御。李寶駐兵平江,守將李翊同李寶素來不和,朝廷議論因洪遵曾經(jīng)推薦李寶,于是命令洪遵知平江。等到李寶率領(lǐng)水軍直搗膠西,凡是物資糧餉、器械、舟船等都是洪遵供應,李寶戰(zhàn)勝歸來,洪遵給予的幫助最多。高宗到金陵,禁衛(wèi)士兵索求無厭,其他州郡隨時供給也不滿足。到達吳郡,士兵相互警告說:“洪內(nèi)翰在此,你不能像過去那樣?!痹瓉?,朝廷顧忌商船被金軍得到,全部拘留到官府,以后沒有歸還,沿海州縣巨艦全部集中以及召募的水手、民兵,都羈留不得離開。洪遵通過面奏論說,將船只交還商人,水手聽其自便,吳郡人都感激他。
孝宗即位后,拜洪遵為翰林學士承旨兼侍讀。詔問宰執(zhí)、侍從、臺諫說“:敵人前來索要舊禮,聽從它則不忍屈服,不聽從則邊患不已。中原歸順的人源源不斷地前來,接納他們則東南地區(qū)財力不能補給,拒絕他們又斷絕他們向化歸順的希望。應當討論做出決定上報?!焙樽裢o事中金安節(jié)、中書舍人唐文若、超居郎周必大共同提出一項建議,大概是說:“不應當直接拒絕他們,也不能立即屈從答應,應當送給他們金繒數(shù)目如同以前一樣,或者允許歸還侵地如海、泗之類,那么金也可以此為借口前來商議了。”
主持隆興元年(1163)貢舉考試,任同知樞密院事。壽康殿長出十二枝金芝,同列官員議上表祝賀,洪遵引用李文靖上奏災異的故事勸止他們。推薦眉山的李燾、永嘉的鄭伯熊和林光朝,還沒有來得及任用,恰逢湯思退任左相,而右相張浚被罷免,御史周..論說洪遵越級升遷,上奏彈劾,孝宗急忙徙任他官。洪遵不安于新職,連續(xù)上章請求免職,最后同御史一同去職。這年七月,洪遵以端明殿學士的身份提舉太平興國宮。
乾道六年(1170),洪遵起知信州。徙知太平州。前任知州周..因為曾經(jīng)彈劾洪遵,聽說洪遵前來,不待交付印符就騎馬離開。洪遵追趕十里為他送行,噓寒問暖如同平時,說:“你是按職行事,我有什么埋怨?”聽說的人都認為洪遵品德十分高尚。圩田毀壞,民眾失業(yè),洪遵召集民眾修筑圩田共萬余。當時正值隆冬,洪遵親自深入到民眾間,載著酒飯親自慰問,恩意傾盡,民眾忘記勞苦。轉(zhuǎn)運使張松嫉妒他的功勞,妄奏圩田沒有毀壞,民眾也沒有遷徙,而是洪遵強迫圩戶修筑,并裁減募工錢米的一半。洪遵接連上章抗爭,甚至請求派大臣前來核查按視。于是將作少監(jiān)馬希言、監(jiān)察御史陳舉善遵命前來核查,他們同洪遵十分親近,廢黜張松之言,圩田遂成,共四百五十五處。張松沒有地方發(fā)泄怨憤,就另外修治溧水永豐圩,前來征調(diào)勞力、大米、樹木,數(shù)目很大。洪遵說“:本郡正當歉收之時,正應賑恤流離的民眾,勸分乞糴,如同自割股肉以充饑,自己都不夠吃,哪里還能讓他人吃飽呢?”堅持不從。
楚地大旱,旁縣賑濟的人沒有及早考慮,措施失當,有的得到米而沒辦法煮熟,有的全家饑餓而賑米不足。洪遵派出官員,隨遠近老壯的不同分別供給糧食,免除租稅的十分之九,又從江西買進糧食,得以活命的數(shù)以萬計。戍兵乘饑荒盜竊,結(jié)成團伙在外剽奪,洪遵將他們?nèi)烤胁稓w還其軍中。因此遭遇大災荒而境內(nèi)安然如故。轉(zhuǎn)知建康府、江東安撫使兼行宮留守。孝宗曉諭當制舍人范成大,褒獎他的政績,準許他入朝覲見。
當時虞允文當政,有北伐的志向。先調(diào)侍衛(wèi)馬軍出屯,其中在建康府的有五軍,全部攜帶家屬,計劃修筑營寨,差不多有萬灶。張松無能被罷免,特令洪遵同宰執(zhí)到選德殿奏事。洪遵上奏外官不敢尾隨兩府之后,希望等班退之后別引,皇帝不許。進資政殿學士后遣行。到建康即張貼布告,民眾苗米只能交納正品而不能交納次品,聽任民眾自己持斛丈量,主持谷倉的人不能輕重其手。遍行郊野測量立營扎寨之處,尋求不妨礙民居、不夷平冢墓的地方,經(jīng)過一年才找到。有一營卒醉酒,妄言動眾,將他斬首,在集市上分尸,全軍無人敢于喧嘩。有人白天入旗亭拿刀毀棄壚墓,械送獄中,快馬上奏沒有回報,統(tǒng)帥害怕遭到譴責,請求自己處治。孝宗大怒,罷免統(tǒng)帥,洪遵也被牽連貶去兩秩。不久,五座營寨建成,復任原官,仍任資政殿學士。淳熙元年(1174),提舉洞霄宮。十一月,去世,時年五十五歲,謚號“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