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簡,字敬甫。他聰明而又苦學,博通經(jīng)史。大定十九年(1179)考中第一名進士,被任命為應奉翰林文字。因母親去世而服喪,葬母于益都,閉門讀書,沒有人能夠見到他。服喪期滿,恢復原職。金章宗即位后,轉(zhuǎn)任修撰,進讀上奏朝廷的奏疏等,代太常博士。夏國派使者前來慰問,準備在皇帝去世的靈殿舉行祭祀。張行簡說:“他是被派來訪問的,不是專祭的使者,不能這樣。”朝廷商議準備廣賜給高麗物品。張行簡說“:近時我國派使者前去報喪,他們因一些小事加以阻攔,況且出言不遜,必須等移問的文書答復之后,再廣賜不遲?!蓖絾慰藢幷J為他說得對,對他十分器重。又轉(zhuǎn)任翰林修撰,和路伯達一同進讀上奏的疏文。累遷至禮部郎中。
司天臺劉道用修改了新歷法進上朝廷,皇帝下詔讓學士院重新確定歷法的名稱。張行簡上奏說,請再校正和測驗一段時間,等以后月食時計算得沒有差錯,然后再賜給歷名?;实墼t令翰林侍講學士黨懷英等人再行校正。黨懷英等校定劉道用上奏的新歷:明昌三年不設閏月,就將閏月作為三月;二年十二月十四日,金星和木星都在危十三度的地方,而劉道用的歷法是在十三日,相差一天;三年四月十六日夜里發(fā)生月食,新歷計算的時刻和實際月食時刻不同。劉道用沒有考察和檢驗古今的記載,也沒有經(jīng)過事實的驗證,輕率進上朝廷,不能使用。劉道用被判了一年徒刑先關押后被贖出,任長行的彭徽等四人各被責打八十杖后罷免。
群臣多次請皇帝上尊號,章宗不答應。當準備下詔書頒布天下時,張行簡上奏說“:往年饑民遺棄子女,有的送給人家收養(yǎng),后來朝廷下詔讓官府為他們收養(yǎng)或贖回,有的其父母衣食稍微充裕之后,就又去領認,官府也就判還給他們。從此之后,災荒年景,孩子流亡于道路之上,沒有人肯去收養(yǎng),許多人因而餓死和病死于溝壑之中。我見近代發(fā)布的救災詔書,上面都寫上‘以后不得復取’的字樣,如今請仍依照施行。”皇帝贊同他的話,令中書省照辦。過了許久,張行簡又兼同修國史,又改為禮部侍郎、提點司天臺,直學士、同修國史如故。
張行簡進言說“:唐朝制度,仆射、宰相上任時,百官通班祝賀,仆射、宰相降階答拜。國朝的皇太子在正月初一、生日時,三師、三公、宰相以下官員同班前往拜見祝賀,皇太子站立接受拜賀然后答拜。而現(xiàn)今尚書省正副主官上任之日,分為六品以下官員排為一班拱手祝賀,正副官員坐而答禮;左右司郎中五品官員上堂拱手祝賀,正副官員也是坐著答禮。我認為身體坐著舉手答禮,近于坐下接受祝賀。這樣,正副官員接受祝賀的禮儀,比皇太子還隆重,恐怕于理不妥。區(qū)別事情的大小,這是禮儀方面的重要問題,請讓宰執(zhí)官員上任之時,令三品以下官員同班祝賀,宰執(zhí)官員起立,依照見三品官的儀式拱手答拜。”皇帝說:“這種事情怎么不早些加以區(qū)分和糾正呢?或者是都省擅作主張的,卿所論極是?!睆埿泻喕卮鹫f“:禮部曾經(jīng)參考古今的禮儀,擬定了各種儀式,但省廷不肯聽從,便更改以后上奏了。”皇帝將張行簡的意見交尚書省商議,于是照他辦法實行了。所以宰執(zhí)們上任之日,三品以下官員一起向他祝賀,宰執(zhí)們起立答拜的禮節(jié),是從這時開始實行的。
張行簡又在和皇帝對問時,論及典章制度的故事是一門學問,請求在太常博士下面設置兩名檢閱官員,讓精通禮學但資歷較淺的人擔任,等資格比較深了就升為博士。又說“:現(xiàn)今雖然有國朝所編的《集禮》,可是有關食貨、官職、兵刑沿革等方面,都尚未成書,請求編成會要,以傳于后世。”承安五年(1200),他被升任侍講學士,同修國史、提點司天監(jiān)如故。
泰和二年(1202),他擔任了給宋朝國君生日祝壽的副使?;实壅僖娏苏雇觐佽?,告誡他:“你過境以后不要喝酒,各事聽從張行簡的?!庇謱埿泻喺f“:宋人行禮時,喜歡關注一些細節(jié)問題,如果有不合適的,都應加以糾正,凡是舊例有的不能不辦?!苯又终f“:我聽說以前派去的使者過淮河時,往往到中流,就在分界線爭渡船,這實在非禮,你自己事先告訴船工,并且對宋國使者說:‘兩國和好日久,不要爭論細節(jié)小事傷了大體。’多說幾遍,讓他們都知道我方意圖。”泰和四年,又下詔說:“每當奏事時,必須讓張行簡常在身邊?!?br />
泰和五年,群臣又上疏請皇帝上尊號,皇帝不答應,讓張行簡寫詔書做批答,同時又詢問他宋朝的范祖禹曾經(jīng)寫了《唐鑒》一文論述上尊號的事情。張行簡回答說“:司馬光也曾經(jīng)反對上尊號的事情,不過文章沒有范祖禹的言詞深刻,范認為臣子在皇帝活著的時候就給國君上謚號,頗令人想起傷感的事情?!被实壅f“:你就用范祖禹的意思加以回答,并且說,太祖雖然有尊號,太宗卻沒有接受過。”張行簡要求寫文詞時不拘泥于用對偶句式,引用范祖禹的一些看法來說明問題。皇帝答應了,這篇詔文寫得深刻而有雅意,是一篇很好的代言體文章。
后來,張行簡改任順天軍節(jié)度使。皇帝對張行簡說“:你過去沒有治理過民眾之事,如今前往保州,這里民情奸偽,難以一時揣測,怎樣治理比較合適?”張行簡回答說“:微臣遵奉法令,不敢違背,獄訟之事,以詳情細察,管好官吏,抑制豪強奸猾之徒,以安定為主,大概能有所成就吧!”皇帝說:“你到任半年或一年后,將所了解到的利害方面重要問題上奏?!睆埿泻喌奖V菀院?,上書奏說:“近些時候,收官田給軍隊所用,早已定過。有再來請求另外撥給的,也都按照要求給予,這事至今不停。但這些名為官田,其實是收取民田送給的,奪民與軍,只會開啟爭端。我所管轄的地方已撥給深澤縣田地三百余頃,但又來報告說水淹和沙堿地有三分之二,如果全部聽從,什么時候才能結(jié)束。我認為應當確定一個日期,不允許再求告為便?!被实蹖⒆鄷律袝∽h定,尚書省奏請:“如實有被水淹和因河岸崩塌不能耕種的,由本路和運司的佐官查驗,尚書省批給按察司復核無誤后,再行改撥。如沙堿地貧瘠,應當照已撥為定?!被实叟尽埃嚎梢??!?br />
泰和六年(1206),召回任禮部尚書,兼侍講、同修國史。秘書監(jiān)送上《太一新歷》,皇帝詔令張行簡校定。七年,皇帝派中使馮賢童送來一封封好口的御書給張行簡,信上說:“朕念及鎬、鄭二王違背天理,自遭災禍。草草葬于郊野,已歷多年,朕十分痛惜。想追改恢復原來爵位,備禮改葬。卿可詳細查閱唐貞觀年間追贈隱、巢,以及前代故事,密封奏聞。”又說“:我想讓石古乃在威州選擇地方埋葬,按時令進行祭奠,同時讓衛(wèi)王從幾個孩子中選一人立為鄭王的后嗣,認真祭祀。此事既已實行,以理必須下詔,你可草寫一封詔文,大體寫就后一起封好進上?!睆埿泻啽銓h朝淮南厲王劉長、楚王劉英、唐朝隱太子建成、巢剌王元吉、譙王重福的故事一起進奏,并寫好了詔書同進,于是加以施行。累遷至太子太保、翰林學士承旨,尚書、修史如故。
貞..初年,轉(zhuǎn)任太子太傅,他上書談論議和一事,大意說:“東??ず钤?jīng)派人來商定議和,因計較一些細節(jié),拖延不決。如今都城危急,怎能拒絕。臣愿陛下再加考慮,暫且包容荒垢,以救生靈。或者如同遼、宋,同為敵國,每歲送去幣帛,或二三年送一次。要選派忠誠干練的人員,前去議和,大概可以成功,這樣可以緩解目前困境?!碑敃r,百官們的議論,雖然有所差別,但大體以和為主。莊獻太子去世后,宮中不設師傅官員,張行簡被升為翰林承旨,二品,以示優(yōu)寵,其余所兼任職務如故。
三年七月,朝廷預備秋天防敵的器械,下令內(nèi)外官員不論服喪或退休在家的,都要預備弓箭。張行簡上書說:“弓箭不是通常使用之物,那些家境清貧以及中下級官員,服喪退休者,哪會有所規(guī)定的兵器。如今以軍期規(guī)定,只能修補殘破損壞的,以求應付命令而已,這和倉促制造出來的有何區(qū)別?如果在各州郡和猛安謀克人的家里收取,選擇優(yōu)良的購買下來,不夠的部分,讓有關部門按價購買,這樣就能不擾民而事情可以辦好?!弊筘┫嗥蜕⒍恕⑵秸抡赂哏?、盡忠、右丞相賈益謙也都說:“服喪和退休的人可以免去?!贝韰⒄豕耪摰律f“:官員們長期享有爵位俸祿,戰(zhàn)事興起以來,對國家沒有一點裨益,況且如今事情已確定并在實行中,再為更改,怎么取信于天下?”這次爭議結(jié)果,那些服喪和退休在家的官員因而得以免除。當年,張行簡去世,贈封銀青榮祿大夫,謚為文正。
張行簡品行端正,辦事細心謹慎,被皇帝所知遇。他從初入翰林院到太常寺、禮部,終身掌管貢舉官員的要職,縉紳們都以此為榮。他和弟弟張行信同居幾十年,沒有人說過閑話。所寫的文章有十五卷,《禮例纂》一百二十卷,有關會同、朝獻、..舉祭禮、喪葬等事,均有記錄,同時還有《清臺》、《皇華》、《戒嚴》、《為善》、《自公》等書,都收藏在家里。
司天臺劉道用修改了新歷法進上朝廷,皇帝下詔讓學士院重新確定歷法的名稱。張行簡上奏說,請再校正和測驗一段時間,等以后月食時計算得沒有差錯,然后再賜給歷名?;实墼t令翰林侍講學士黨懷英等人再行校正。黨懷英等校定劉道用上奏的新歷:明昌三年不設閏月,就將閏月作為三月;二年十二月十四日,金星和木星都在危十三度的地方,而劉道用的歷法是在十三日,相差一天;三年四月十六日夜里發(fā)生月食,新歷計算的時刻和實際月食時刻不同。劉道用沒有考察和檢驗古今的記載,也沒有經(jīng)過事實的驗證,輕率進上朝廷,不能使用。劉道用被判了一年徒刑先關押后被贖出,任長行的彭徽等四人各被責打八十杖后罷免。
群臣多次請皇帝上尊號,章宗不答應。當準備下詔書頒布天下時,張行簡上奏說“:往年饑民遺棄子女,有的送給人家收養(yǎng),后來朝廷下詔讓官府為他們收養(yǎng)或贖回,有的其父母衣食稍微充裕之后,就又去領認,官府也就判還給他們。從此之后,災荒年景,孩子流亡于道路之上,沒有人肯去收養(yǎng),許多人因而餓死和病死于溝壑之中。我見近代發(fā)布的救災詔書,上面都寫上‘以后不得復取’的字樣,如今請仍依照施行。”皇帝贊同他的話,令中書省照辦。過了許久,張行簡又兼同修國史,又改為禮部侍郎、提點司天臺,直學士、同修國史如故。
張行簡進言說“:唐朝制度,仆射、宰相上任時,百官通班祝賀,仆射、宰相降階答拜。國朝的皇太子在正月初一、生日時,三師、三公、宰相以下官員同班前往拜見祝賀,皇太子站立接受拜賀然后答拜。而現(xiàn)今尚書省正副主官上任之日,分為六品以下官員排為一班拱手祝賀,正副官員坐而答禮;左右司郎中五品官員上堂拱手祝賀,正副官員也是坐著答禮。我認為身體坐著舉手答禮,近于坐下接受祝賀。這樣,正副官員接受祝賀的禮儀,比皇太子還隆重,恐怕于理不妥。區(qū)別事情的大小,這是禮儀方面的重要問題,請讓宰執(zhí)官員上任之時,令三品以下官員同班祝賀,宰執(zhí)官員起立,依照見三品官的儀式拱手答拜。”皇帝說:“這種事情怎么不早些加以區(qū)分和糾正呢?或者是都省擅作主張的,卿所論極是?!睆埿泻喕卮鹫f“:禮部曾經(jīng)參考古今的禮儀,擬定了各種儀式,但省廷不肯聽從,便更改以后上奏了。”皇帝將張行簡的意見交尚書省商議,于是照他辦法實行了。所以宰執(zhí)們上任之日,三品以下官員一起向他祝賀,宰執(zhí)們起立答拜的禮節(jié),是從這時開始實行的。
張行簡又在和皇帝對問時,論及典章制度的故事是一門學問,請求在太常博士下面設置兩名檢閱官員,讓精通禮學但資歷較淺的人擔任,等資格比較深了就升為博士。又說“:現(xiàn)今雖然有國朝所編的《集禮》,可是有關食貨、官職、兵刑沿革等方面,都尚未成書,請求編成會要,以傳于后世。”承安五年(1200),他被升任侍講學士,同修國史、提點司天監(jiān)如故。
泰和二年(1202),他擔任了給宋朝國君生日祝壽的副使?;实壅僖娏苏雇觐佽?,告誡他:“你過境以后不要喝酒,各事聽從張行簡的?!庇謱埿泻喺f“:宋人行禮時,喜歡關注一些細節(jié)問題,如果有不合適的,都應加以糾正,凡是舊例有的不能不辦?!苯又终f“:我聽說以前派去的使者過淮河時,往往到中流,就在分界線爭渡船,這實在非禮,你自己事先告訴船工,并且對宋國使者說:‘兩國和好日久,不要爭論細節(jié)小事傷了大體。’多說幾遍,讓他們都知道我方意圖。”泰和四年,又下詔說:“每當奏事時,必須讓張行簡常在身邊?!?br />
泰和五年,群臣又上疏請皇帝上尊號,皇帝不答應,讓張行簡寫詔書做批答,同時又詢問他宋朝的范祖禹曾經(jīng)寫了《唐鑒》一文論述上尊號的事情。張行簡回答說“:司馬光也曾經(jīng)反對上尊號的事情,不過文章沒有范祖禹的言詞深刻,范認為臣子在皇帝活著的時候就給國君上謚號,頗令人想起傷感的事情?!被实壅f“:你就用范祖禹的意思加以回答,并且說,太祖雖然有尊號,太宗卻沒有接受過。”張行簡要求寫文詞時不拘泥于用對偶句式,引用范祖禹的一些看法來說明問題。皇帝答應了,這篇詔文寫得深刻而有雅意,是一篇很好的代言體文章。
后來,張行簡改任順天軍節(jié)度使。皇帝對張行簡說“:你過去沒有治理過民眾之事,如今前往保州,這里民情奸偽,難以一時揣測,怎樣治理比較合適?”張行簡回答說“:微臣遵奉法令,不敢違背,獄訟之事,以詳情細察,管好官吏,抑制豪強奸猾之徒,以安定為主,大概能有所成就吧!”皇帝說:“你到任半年或一年后,將所了解到的利害方面重要問題上奏?!睆埿泻喌奖V菀院?,上書奏說:“近些時候,收官田給軍隊所用,早已定過。有再來請求另外撥給的,也都按照要求給予,這事至今不停。但這些名為官田,其實是收取民田送給的,奪民與軍,只會開啟爭端。我所管轄的地方已撥給深澤縣田地三百余頃,但又來報告說水淹和沙堿地有三分之二,如果全部聽從,什么時候才能結(jié)束。我認為應當確定一個日期,不允許再求告為便?!被实蹖⒆鄷律袝∽h定,尚書省奏請:“如實有被水淹和因河岸崩塌不能耕種的,由本路和運司的佐官查驗,尚書省批給按察司復核無誤后,再行改撥。如沙堿地貧瘠,應當照已撥為定?!被实叟尽埃嚎梢??!?br />
泰和六年(1206),召回任禮部尚書,兼侍講、同修國史。秘書監(jiān)送上《太一新歷》,皇帝詔令張行簡校定。七年,皇帝派中使馮賢童送來一封封好口的御書給張行簡,信上說:“朕念及鎬、鄭二王違背天理,自遭災禍。草草葬于郊野,已歷多年,朕十分痛惜。想追改恢復原來爵位,備禮改葬。卿可詳細查閱唐貞觀年間追贈隱、巢,以及前代故事,密封奏聞。”又說“:我想讓石古乃在威州選擇地方埋葬,按時令進行祭奠,同時讓衛(wèi)王從幾個孩子中選一人立為鄭王的后嗣,認真祭祀。此事既已實行,以理必須下詔,你可草寫一封詔文,大體寫就后一起封好進上?!睆埿泻啽銓h朝淮南厲王劉長、楚王劉英、唐朝隱太子建成、巢剌王元吉、譙王重福的故事一起進奏,并寫好了詔書同進,于是加以施行。累遷至太子太保、翰林學士承旨,尚書、修史如故。
貞..初年,轉(zhuǎn)任太子太傅,他上書談論議和一事,大意說:“東??ず钤?jīng)派人來商定議和,因計較一些細節(jié),拖延不決。如今都城危急,怎能拒絕。臣愿陛下再加考慮,暫且包容荒垢,以救生靈。或者如同遼、宋,同為敵國,每歲送去幣帛,或二三年送一次。要選派忠誠干練的人員,前去議和,大概可以成功,這樣可以緩解目前困境?!碑敃r,百官們的議論,雖然有所差別,但大體以和為主。莊獻太子去世后,宮中不設師傅官員,張行簡被升為翰林承旨,二品,以示優(yōu)寵,其余所兼任職務如故。
三年七月,朝廷預備秋天防敵的器械,下令內(nèi)外官員不論服喪或退休在家的,都要預備弓箭。張行簡上書說:“弓箭不是通常使用之物,那些家境清貧以及中下級官員,服喪退休者,哪會有所規(guī)定的兵器。如今以軍期規(guī)定,只能修補殘破損壞的,以求應付命令而已,這和倉促制造出來的有何區(qū)別?如果在各州郡和猛安謀克人的家里收取,選擇優(yōu)良的購買下來,不夠的部分,讓有關部門按價購買,這樣就能不擾民而事情可以辦好?!弊筘┫嗥蜕⒍恕⑵秸抡赂哏?、盡忠、右丞相賈益謙也都說:“服喪和退休的人可以免去?!贝韰⒄豕耪摰律f“:官員們長期享有爵位俸祿,戰(zhàn)事興起以來,對國家沒有一點裨益,況且如今事情已確定并在實行中,再為更改,怎么取信于天下?”這次爭議結(jié)果,那些服喪和退休在家的官員因而得以免除。當年,張行簡去世,贈封銀青榮祿大夫,謚為文正。
張行簡品行端正,辦事細心謹慎,被皇帝所知遇。他從初入翰林院到太常寺、禮部,終身掌管貢舉官員的要職,縉紳們都以此為榮。他和弟弟張行信同居幾十年,沒有人說過閑話。所寫的文章有十五卷,《禮例纂》一百二十卷,有關會同、朝獻、..舉祭禮、喪葬等事,均有記錄,同時還有《清臺》、《皇華》、《戒嚴》、《為善》、《自公》等書,都收藏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