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孔思晦傳

白話元史 作者:明·宋濂等


  孔思晦字明道,孔子五十四世孫。資質(zhì)端重,性格沉默寡言,孩童時讀書已能通曉大義。稍長,拜導江張須立為師,講求義理,對詞章認為淺薄而不講求。家中貧困,親自耕種以自養(yǎng),即使嚴寒酷暑,學習也從不懈怠,遠近人家都爭著聘請他做子弟的老師。大德中游京師,祭酒耶律有尚想舉薦他,他以母老辭而歸。母臥病,親自為母親進送湯藥。居喪五天勺水不入口。

  至大年間,舉薦思晦任范陽儒學教諭。延..初年,調(diào)寧陽。以前兩縣的校官大概都因為收入微薄而不能堅守職責,可是思晦能儉省節(jié)約自養(yǎng),教養(yǎng)有法,學生都不忍心離開他。這時孔氏族人相互議論:思晦是嫡長子且賢德,應該承襲封爵,侍奉祠事。上報政府,但無結(jié)果。仁宗在位時,很崇尚儒道,有天問孔子的后裔現(xiàn)在是幾世了,承襲爵位的是誰?廷臣回答說“:未定?!钡塾H自拿出孔氏譜牒來看說“:應該承襲封爵位的是思晦,還懷疑什么?”特授中議大夫,襲封衍圣公,月俸由一百緡加到五百緡,并賜四品印。

  泰定三年(1326),山東廉訪副使王鵬南說“:承襲爵位,而官階只四品,與規(guī)格不相稱,也失去尊崇之意?!钡诙?,升嘉議大夫。至順二年(1331)改賜三品印。思晦因宗祀責任重大,經(jīng)常害怕不能勝任,每遇祭祀,一定恭敬謹慎。當初因戰(zhàn)爭廟遭毀壞,后來雖然經(jīng)過修復,但角樓圍墻未修完備,思晦竭力經(jīng)營,以恢復原來的面貌。金絲堂壞了,修復一新,祭器禮服一一整飭。又因尼山是孔圣人生長之地,原有廟,后遭毀壞,百姓冒犯耕種祭田已百年了,思晦恢復祭田,并請求設置“尼山書院”,列入學官,朝廷接受了這個建議。三氏學原有田三千畝,后被豪民霸占;“子思書院”原有經(jīng)營周轉(zhuǎn)的錢萬緡,借貸給百姓收取息錢,以供祭祀用,時間長了,都不交息錢,還要虧本錢,思晦都整理恢復原樣??鬃痈赣H過去封為齊國公。思晦對朝廷說“:宣圣封為王,而父親的爵位是公,希望能贊揚推重?!庇谑窃t加封圣父為啟圣王,圣母為啟圣王夫人。

  五代是思想混亂時代,儒家學說真?zhèn)坞y辨,有人冒稱宣圣的后代。思晦認為“:不早辨別真?zhèn)?,時間長了,更不清楚,他與我不共戴天,將他們也列于族內(nèi),而共同朝拜,可以嗎?”于是會集族人,考核典故斥責他們,以后又在石頭上重刻宗譜,孔氏族譜更加明確了。元統(tǒng)元年(1333)卒,享年六十七歲。至正中,朝廷加贈其官,賜謚號文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