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元禎傳

白話明史 作者:清·張廷玉 等


  張元禎,字廷祥,南昌人。五歲能作詩,寧靖王召見,為他起名元徵。巡撫韓雍很器重他,稱之為:“吉祥之人。”于是改名為元禎??贾刑祉?biāo)哪?1460)進(jìn)士,為庶吉士,授編修職。

  憲宗即位,張元禎上疏請憲宗為英宗守三年之喪,憲宗不理。這年五月,他又上疏陳述三件事:“一、勤講學(xué)。希望不分寒暑,所講的必須切合修德理政的實際,不必對歷代的衰亂亡國及忌憚之事隱諱。講學(xué)完畢,要凝神靜思,與自己身心及朝政的處理情況相驗證。講官,要由大臣秉公推舉剛直正派的人擔(dān)任,不論官職大小。二、公開處理政務(wù)。請陛下每天去文華殿,午前聽講官講學(xué),午后處理政務(wù)。對所有奏章,命令諸臣詳細(xì)討論,當(dāng)面陳述可否,陛下親臨決斷是非。閑暇時則召五品以下官,任意詢問有關(guān)時事的得失與利弊,使下面的情況得以盡數(shù)傳達(dá)上來。三、廣用賢。請命給事中、御史分別陳述兩京朝官是否稱職。如有未提到的,也允許在京的五品官指明陳述,以此決定官員的升降。又令上述官員一起推薦有道德名望的人,以代替免職者空缺的職位,那樣大臣都可得到適宜的人任職。于是再令他們將所轄郡縣官吏的考核情況呈報上來,作為內(nèi)閣、吏部升降官員的依據(jù)。從朝廷內(nèi)外大臣中選拔剛正不阿、又敢于直言的推舉為御史,而不顧及其言談舉止、官職、出身。但是推薦諫官的事不宜委托給朝臣,以防朝臣害怕諫官剛直,而推薦阿諛奉承者充數(shù),被舉薦的人對其懷有感恩之情,就不敢直接指責(zé)他的不是。因為古時大臣是不舉薦御史的?!笔栉某噬希驗樗f之事多,難以實行而止。參予撰寫《英宗實錄》,因與執(zhí)政者意見不合,稱病回家,研究性命之學(xué)。前后二十年,朝內(nèi)外官員紛紛舉薦他,他都不赴任。

  弘治初年,孝宗召張元禎撰寫《憲宗實錄》,升為左贊善。他上言道“:人君不以推行王道為信念,就不是大有作為的君主。陛下養(yǎng)德東宮時就已經(jīng)具有大有作為的希望。近來陛下卻頗推崇異端,寵愛親近的人,以此蠱惑圣心;追求財利,沉迷于玩樂,以此荒廢圣心;開權(quán)貴幸臣之門,堵塞言路,以此愚昧圣心。這樣就不能有大的作為。希望安定圣志,專心圣學(xué),廣增圣智?!笔栉那昂蠊灿嬋f言,孝宗接納了。《憲宗實錄》完成,元禎升南京侍講學(xué)士,因母親年老需要贍養(yǎng)而回家。過了很久,朝廷召元禎任《會典》副總裁。到京就升為學(xué)士,擔(dān)任御前講席的講官,孝宗對他很欽佩。元禎外貌清逸消瘦,身長比一般人矮,孝宗特地為他準(zhǔn)備矮小的桌子使用。幾個月后,因母親去世而離去。服喪期滿,升南京太常卿。不久,因朝廷編撰《通鑒纂要》,又召元禎為副總裁。以原先的官職兼任學(xué)士,同時掌管詹事府。孝宗晚年德行更有長進(jìn)。元禎就要求御前講席增講《太極圖》、《通書》、《西銘》等書。孝宗立刻取來看,并高興地說:“天生此人,以啟發(fā)朕心。”準(zhǔn)備重用元禎,不久孝宗去世。

  武宗即位,提升元禎為吏部左侍郎兼學(xué)士,進(jìn)入東閣,專門主管官吏受封的敕書。元禎向來名望很高。退隱居家很長時間,晚年才又出仕。館閣中的人全是他的后輩,見元禎的言語議論、神情姿態(tài),認(rèn)為不切實情,大多訕笑他。又因爭名位互相傾軋,因此毀謗元禎的話到處流傳,言官紛紛上奏章彈劾元禎。元禎接連七次上疏要求退休。劉健極力主張挽留他。劉健走后,元禎也去世。天啟初年,追贈謚號文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