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大,只須稍讀幾本近代天文學的書,便不難想像。當你在夜間仰視天空,雖見萬千星座,密布四圍。但那些星與星間距離之遼闊,是夠可驚人的。群星之在太空,恰應似大海上幾點帆船,或幾只鷗鳥。我們盡可說,宇宙間是空虛遠超過了真實。雖則那些星群光芒四射,燦爛耀人,但我們也可說,宇宙間是黑暗遠超過了光明。
在宇宙間有太陽,在太陽系里有地球,在地球上萬物中有了生命,在生命里有人類,人類在整個宇宙間的地位,實在太渺小了。譬如在大黑深夜,無邊的曠野里有著一點微光,最多只照見了他近旁尺寸之地,稍遠則全是漆黑,全是不可知。人類生命歷程中所發(fā)出的這一點微光,譬喻得更恰當些,應該如螢火般,螢雖飛著前進,他的光則照耀在后面尾梢頭。人類的知識,也只能知道已然的,憑此一些對于已然的知識與記憶,來奔向前程,奔向此無窮不可知之將來。
你若太過注意到自然界去,正如行人在大黑深夜的曠野里,老把眼睛張望到無邊的深黑中去,將會使你恐怖,使你惶惑。但有些人又太過看重他個人的生命,當知個人的生命依然是一個自然,一樣的虛空勝過真實,黑暗勝過光明,一樣在無邊深黑中。人類的心智,則偏要在虛空中覓真實,黑暗中尋光明,那只有在人類大群已往歷史文化的累積里面去尋覓。這些經(jīng)人類大群已往歷史所累積著的文化遺產(chǎn),我們稱之曰人文,用來與自然對立。這是真實的,光明的,但這些也只是螢尾梢頭的一點微光。
人類已往生活中所積累的一些歷史文化遺產(chǎn),如何得與整個大自然界長宙廣宇相抗衡,相并立。但就人而論,也只有這樣,這是所謂人本位的意見。在中國傳統(tǒng)見解里,自然界稱為天,人文界稱為人,中國人一面用人文來對抗天然,高抬人文來和天然并立,但一面卻主張?zhí)烊撕弦蝗砸p方調(diào)和融通,既不讓自然來吞滅人文,也不想用人文來戰(zhàn)勝自然。
道家也有天人不相勝的理論,(見《莊子》)但道家太看輕歷史文化的群業(yè),一個個的個人,只能說他天的分數(shù)多,人的分數(shù)少,一面是謷乎大哉,另一面又是渺乎小哉,如何能天人不相勝呢。所以荀子要說莊子知有天而不知人,但荀子主張人類性惡,這也沒有真認識人類歷史文化群業(yè)的真相。你若一個人一個人分析看,則人類確有種種缺點,種種罪惡。因為一個個的人也不過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已。但你若會通人類大群歷史文化之總體而觀之,則人世間一切的善,何一非人類群業(yè)之所造,又如何說人性是惡呢?西方耶教思想,也正為單注意在一個個的個人身上,沒有把眼光注射到大群歷史文化之積業(yè)上去,因此也要主張人類性惡,說人生與罪惡俱來,如此則終不免要抹殺人生復歸自然。佛教也有同樣傾向,要之不看重歷史文化之大群業(yè),則勢必對人生發(fā)生悲觀,他們只歷指著一個個的個人生活來立論,他們卻不肯轉移目光,在人類大群歷史文化的無限積業(yè)上著想。近世西方思想,由他們中世紀的耶教教義中解放,重新回復到古代的希臘觀念,一面積極肯定了人生,但一面還是太重視個人,結果人文學趕不上自然學,唯物思想泛濫橫溢,有心人依然要回頭乞靈于中世紀的宗教,來補救目前的病痛。就人事論人事,此后的出路,恐只有沖淡個人主義,轉眼到歷史文化的大共業(yè)上,來重提中國傳統(tǒng)天人合一的老觀念。
在宇宙間有太陽,在太陽系里有地球,在地球上萬物中有了生命,在生命里有人類,人類在整個宇宙間的地位,實在太渺小了。譬如在大黑深夜,無邊的曠野里有著一點微光,最多只照見了他近旁尺寸之地,稍遠則全是漆黑,全是不可知。人類生命歷程中所發(fā)出的這一點微光,譬喻得更恰當些,應該如螢火般,螢雖飛著前進,他的光則照耀在后面尾梢頭。人類的知識,也只能知道已然的,憑此一些對于已然的知識與記憶,來奔向前程,奔向此無窮不可知之將來。
你若太過注意到自然界去,正如行人在大黑深夜的曠野里,老把眼睛張望到無邊的深黑中去,將會使你恐怖,使你惶惑。但有些人又太過看重他個人的生命,當知個人的生命依然是一個自然,一樣的虛空勝過真實,黑暗勝過光明,一樣在無邊深黑中。人類的心智,則偏要在虛空中覓真實,黑暗中尋光明,那只有在人類大群已往歷史文化的累積里面去尋覓。這些經(jīng)人類大群已往歷史所累積著的文化遺產(chǎn),我們稱之曰人文,用來與自然對立。這是真實的,光明的,但這些也只是螢尾梢頭的一點微光。
人類已往生活中所積累的一些歷史文化遺產(chǎn),如何得與整個大自然界長宙廣宇相抗衡,相并立。但就人而論,也只有這樣,這是所謂人本位的意見。在中國傳統(tǒng)見解里,自然界稱為天,人文界稱為人,中國人一面用人文來對抗天然,高抬人文來和天然并立,但一面卻主張?zhí)烊撕弦蝗砸p方調(diào)和融通,既不讓自然來吞滅人文,也不想用人文來戰(zhàn)勝自然。
道家也有天人不相勝的理論,(見《莊子》)但道家太看輕歷史文化的群業(yè),一個個的個人,只能說他天的分數(shù)多,人的分數(shù)少,一面是謷乎大哉,另一面又是渺乎小哉,如何能天人不相勝呢。所以荀子要說莊子知有天而不知人,但荀子主張人類性惡,這也沒有真認識人類歷史文化群業(yè)的真相。你若一個人一個人分析看,則人類確有種種缺點,種種罪惡。因為一個個的人也不過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已。但你若會通人類大群歷史文化之總體而觀之,則人世間一切的善,何一非人類群業(yè)之所造,又如何說人性是惡呢?西方耶教思想,也正為單注意在一個個的個人身上,沒有把眼光注射到大群歷史文化之積業(yè)上去,因此也要主張人類性惡,說人生與罪惡俱來,如此則終不免要抹殺人生復歸自然。佛教也有同樣傾向,要之不看重歷史文化之大群業(yè),則勢必對人生發(fā)生悲觀,他們只歷指著一個個的個人生活來立論,他們卻不肯轉移目光,在人類大群歷史文化的無限積業(yè)上著想。近世西方思想,由他們中世紀的耶教教義中解放,重新回復到古代的希臘觀念,一面積極肯定了人生,但一面還是太重視個人,結果人文學趕不上自然學,唯物思想泛濫橫溢,有心人依然要回頭乞靈于中世紀的宗教,來補救目前的病痛。就人事論人事,此后的出路,恐只有沖淡個人主義,轉眼到歷史文化的大共業(yè)上,來重提中國傳統(tǒng)天人合一的老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