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 語》

經(jīng)書淺談 作者:楊伯峻 等


  一、《論語》的內容和成書年代

  《論語》是這樣一種書:它記載著孔子的言語行事,也記載著孔子少數(shù)學生的言語行事。我們要研究孔子和孔門弟子,它是首先應該讀的書。

  “論語”之名,最早見于《禮記·坊記》,足見它這書名在漢武帝以前便有了。為什么叫“論語”,其說不同,都不一定可靠,可以不去管它。兩漢人引《論語》,有稱“孔子曰”的,縱不是孔子的話,也稱“孔子曰”,似乎可以看出,漢人把《論語》等同于《孟子》、《荀子》、《墨子》,作為諸子的一種。漢人又把《論語》看為“傳”、“記”,如《漢書·揚雄傳贊》“傳莫大于《論語》”,以《論語》為“傳”的一種;《后漢書·趙咨傳》引其遺書,謂《記》又曰“喪與其易也,寧戚”,這是《論語·八佾篇》中的話。更可以知道漢人不把《論語》看作“經(jīng)”,而看做輔翼“經(jīng)書”的“傳”、“記”。漢人讀書用竹木簡編綴成冊,寫“經(jīng)”書,用長二尺四寸的策(漢尺,合今約55.92厘米,1959年甘肅武威所出土漢簡《儀禮》可為實物證明);若《論語》,據(jù)《論衡·正說篇》,便只用八寸為一尺的竹簡。由此也可以證明《論語》只是“傳”、“記”。

  《論語》書中記到了孔子晚年最年輕學生曾參的死,又記著曾參對魯國孟敬子一段對話(《泰伯篇》)?!熬础笔侵u號,當時人死了才給謚號。孟敬子肯定死在戰(zhàn)國初期,那么,《論語》的編輯成書大概在戰(zhàn)國初期,即公元前四百年左右。

  《論語》編纂成書雖在孔子死(公元前479年)后七十多年,但著筆或者較早,甚至也不是一人的筆墨,如《子罕篇》說:

  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br />
  “牢”是琴牢,自稱“牢曰”,可能是琴牢自己的筆記,為編輯《論語》者所采入。又如《憲問篇》: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做官拿俸祿);邦無道,谷,恥也?!?br />
  “憲”是原憲,也就是《雍也篇》的原意。這幾句,也很可能是原憲自己的筆記,為《論語》編纂人所采入。另外又如《子張篇》記“子夏之門人”和子張的問答,那一段話,不是子張學生所記,便是子夏學生所記。因此,我的看法是:《論語》是采輯孔門弟子或者再傳弟子有關筆墨,在戰(zhàn)國初期編纂而成的書。

  二、《論語》的作用

  孔子晚年就有極大的名聲,贏得當時各國的贊美。當時有人說他是“人民導師”(《論語·八佾》),魯國稱他為“國老”(《左傳·哀公十一年》)還有人認為他是“圣者”(《論語·子罕篇》)。死后,他的學生比他做日月,高得不可超越(《論語·子張篇》),說他“生得光榮,死得可惜”(同上)。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的確有豐功偉績。因此,《論語》一書從來就受到尊重。兩漢時兒童最初念書,是先讀識字課本,自秦統(tǒng)一前以至漢代,有各種識字課本,如《史籀篇》、《倉頡篇》、《凡將篇》、《急就篇》等,好比后代兒童讀《千字文》、《三字經(jīng)》、《百家姓》,其后改讀“人、手、足、刀、尺”一樣。識字完畢,便讀《論語》和《孝經(jīng)》?!墩撜Z》是讀書人必讀之書。不象“五經(jīng)”(《詩》、《書》、《易》、《禮》,《春秋》),可以不讀,也可以只通一經(jīng);能夠兼通幾種“經(jīng)書”的,便是了不得的儒者。以后的讀書人,可說無人不談《論語》。到南宋朱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集為《四書》,作《四書章句集注》,這四種更成為學習入門書。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舉行科舉,考試題目必須在《四書》之內,而且必須以朱熹的注解為根據(jù),一直經(jīng)過明朝,延到清代光緒二十七年(1901)才完全廢除以《四書》命題的“八股文”考試辦法?!墩撜Z》是《四書》的第一部,八股命題少不得《論語》,讀書人要做官,一般非經(jīng)過科舉不行,《四書》,尤其是《論語》,便成為讀書做官的敲門磚,如此經(jīng)過將近六百年,足見它影響之大且深。

  縱是科舉廢了,《論語》還是讀書人經(jīng)常誦讀的書。既不是敲門磚了,為什么這書還有不少人讀它呢?一則二千多年來便把它看成必讀書,舊的習慣勢力難以肅清;二則《論語》本身也有較為廣泛的用途和較大的價值,它是研究中國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的必讀書,所以直到今天,還是很重要的一部古籍。

  三、孔子和他的思想及貢獻

  孔子名丘,一說生于公元前551年(《公羊傳》和《谷梁傳》),一說生于公元前559年(《史記·孔子世家》);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七十二。

  他出生于宋國貴族,他曾祖防叔因避禍由宋逃到魯國,便成為魯國人。他父親名紇,字叔梁,做過魯國郰邑的地方長官??鬃映錾痪?,父親死了,家庭也貧困了,不得不做各種雜活,一則贍養(yǎng)寡母,一則自己生活。他做過倉庫保管員,也做過牲畜管理員,都很負責任(《孟子·萬章篇下》)。最后做到魯國的大司寇(《史記·孔子世家》),那是“卿”的高位了。他到處學習,不懂就問,所以見聞廣博。一生得意時少,失意時多,晚年便專門一面整理古籍,一面講學傳授學術。他是中國私人講學的第一人,也是傳播古代文化的第一人,中國古代文化的流傳以至后來的擴大和發(fā)展,不能不歸功于孔子。

  孔子的思想,淵源于殷商以及西周東周的社會思想潮流,更多地是接受了春秋時代一些思想家、政治家的言行,如鄭國的子產(chǎn),齊國的晏嬰等人。春秋時代重視“禮”,認為“禮”是“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孔子卻改以“仁”為核心,認為沒有“仁”,便談不上“禮”(《論語·八佾》)??鬃訉τ凇叭省庇懈鞣N定義,概括說起來是“愛人”(《論語·顏淵》)??鬃铀鶒鄣摹叭恕?,是包括各個階級、階層的人,是一切具有生命的人??鬃宇^腦里未必意識到階級的劃分和矛盾,但在階級社會里,有各種家庭出身、各種職業(yè)、受著不同待遇的人,這是客觀存在,任何人不能視而不見??鬃拥闹驹甘恰袄险甙仓笥研胖?,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而他所收留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出自下層,只有屈指可數(shù)的學生是出自上層。孔子自己也是沒落貴族,由此可見孔子心目中并不存在階級歧視。

  孔子自三十歲招收學生,一直到老,“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淪語.述而》),因此博得學生的無限愛戴。他死后,許多學生在他墓側結茅屋居住,有的住三年,相傳子貢住了六年。他早期的學生,如子路、冉有、子貢,跟著他奔走四方,為救世而斗爭。他晚期的學生,如子游、子夏、子張、曾參,便接受他講學帶徒的衣缽。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播,他晚期學生也作了一定的貢獻。

  孔子自己說他研究《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莊子.天運篇》)。從《論語》看,他經(jīng)常談《詩》。《詩》就是今天的《詩經(jīng)》,是古代詩歌總集,有廟堂之詩,有卿大夫的詩,有民歌。時代從西周到春秋中葉??鬃釉?jīng)整理過《詩》,見《論語·子罕篇》。《書》是《尚書》,又稱《書經(jīng)》,是古代歷史資料匯編,孔子曾引用它,見《論語·為政篇》。《禮》,當孔子時或許有書,但現(xiàn)今流傳的《禮》,即《儀禮》,則出自孔子的講授?!稑贰分皇乔V,早已亡佚,但孔子不僅是音樂愛好者,很可能十分內行。《易》,也叫《周易》或《易經(jīng)》,當孔子時,只有《卦辭》和《爻辭》作占筮用,孔子曾經(jīng)引用它?!洞呵铩肥囚攪臅?,孔子曾經(jīng)采它作近代史和當代史的教本??鬃诱砗蛡魇诠糯墨I的情形大概如此。

  孔子的教育方法也值得一提。他不分地位高下,報酬厚薄,只要學生拿十條干肉的拜師禮品,便教導他(《論語·述而》)。他因材施教,深刻了解每個學生的資質、性情、能力、愛好的不同,所以同一個問題,孔子的答話因人而異,甚至相反(《論語·先進》)。師生間的相處有時好比父子(《論語·先進》)。學生平日的言行,他能深入了解,譬如他說顏回(他所最喜歡的學生),平日聽講,只聽不提問,好象笨伯,回去后,卻能發(fā)揮,并不愚笨(《論語·為政》)。從所有古籍看,孔子教學生,一般用啟發(fā)式方法。當然,那是個別教育,不同于今天的上大課,但今天的灌注式的方法是否能有所改變或補充呢?

  四、怎樣看待《論語》和讀它

  我們今天早已不把《論語》看成“圣經(jīng)”,縱把孔子看成“圣人”,那也是封建初期的“圣人”。我們今天把《論語》看成為研究孔子和孔門、孔學的最可信的資料,也看為研究中國社會史、思想史、教育史、文化史的資料,分析它,批判地繼承它。

  古往今來關于《論語》的書很多,總計三千多種。在《論語》一部書里,因為言辭簡略,詞義含混,更給人以歪曲的可能。加上自兩漢以來,引用《論語》來證明自己的意見,經(jīng)常“斷章取義”,不顧本真。這種辦法最易發(fā)展,于是孔子本人和他的學說便曾被各式各樣利用過。他們不惜曲解《論語》,用自己的學說來附會它。例如宋朝的唯心主義者陸九淵(1139-1193年)曾公開地說:“六經(jīng)注我”(《象山全集》卷三十四)。所謂“六經(jīng)注我”,就是六經(jīng)做我主張的注腳。無怪《論語》一部書曾被各式各樣的人作過不適當?shù)脑u價,也被各式各樣的人作了不同程度的歪曲。我們要正確地了解《論語》,還它以本來面目,由此而正確地評價孔子,給以恰如其分的歷史地位,首先要掃清二千多年來積累的妨礙我們視線的障蔽,并且把孔子本人在歷史上所發(fā)生的作用和他曾被人利用因而在歷史上發(fā)生的不同作用區(qū)別開來。要實事求是地探討《論語》原文的本義,用馬列主義的觀點和思想方法——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去分析它,批判它。

  要研究《論語》,初步可以看楊伯峻的《論語譯注》。以下幾種書,仍然有參考價值,

 ?。?)《論語注疏》:魏何晏(190-249年)集解、宋邢昺(932-988年)疏?!妒?jīng)注疏》本較方便,因為有阮元的《校勘記》。

  (2)《論語集注》:宋朱熹1130-1200年)著。朱熹雖然是理學家,但對注解《論語》卻花了很大工夫,并注意訓詁。

 ?。?)《論語正義》:清劉寶楠(1791-1855年)、劉恭冕(182l-1880年)父子合著。

  (4)《論語集釋》:近人程樹德著,搜集材料相當豐富。

  (5)《論語疏證》:近人楊樹達(1885-1956年)著。這書把三國以前所有征引《論語》或者和《論語》的有關資料都依《論語》原文疏列,有時加按語,說明自己看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