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這一節(jié)的最后結論是:"做到這五點的國君就可以天下無敵,他們是天使,由他們來統(tǒng)一天下是不可能不成功的。"這話的原文是:"無敵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只看譯文的話,自然會奇怪:怎么連天使都出來了呢?難道孟老師還有什么秘密身份不成?
再看原文,是"天吏"。
其實呢,大家別吃驚,別以為天使都是舶來品,我們中國早就有天使存在了,我在這里把"天吏"翻譯成"天使"是一點兒都不錯的。
"使"和"吏"這兩個字本是相通的,所以呢,"天吏"就是"天使","天使"就是"天吏"。古人看到"天吏",會說:"天吏者,天使也。"
--可孟子這里明明說的是政治藍圖啊,難道他在等待上帝派遣天使下到人間實行他的五點綱領以造福社會?這就要和上一節(jié)里講過的"天作孽"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看了。什么是天使呢?奉行天命在人間行事的人,像儒家的模范人物周文王、周武王這樣的,就都是天使。
中國的天使都沒有翅膀,所以也不會飛。天使其實是有很多的,歷朝歷代的皇帝們基本上都是天使,因為他們都是上天在人間的代理人。只不過,有些是被人公認的天使,比如上面提到的周文王、周武王,還有些則是自命的天使,不被大家承認,比如一些著名的昏君。梁山好漢也是天使,因為他們的口號叫"替天行道",而這四個字正是對"天使"這個概念的最貼切的定義。但這就引發(fā)了新的問題:梁山好漢是天使,皇帝也是天使,但這兩伙天使之間卻在打仗,雙方都說自己是正版天使,也都攻擊對方是盜版天使。
如果深究孔孟對"天"的描述,會發(fā)現(xiàn)他們眼中的"天"雖然或多或少地有著一些神性色彩,卻似乎更多地代表著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孟子是主張大一統(tǒng)的,但他一再強調達到大一統(tǒng)的途徑只應該靠王道而不應該靠霸道。王道是要讓天下歸心的,所以呢,即便打仗也要打攻心戰(zhàn),民心所歸也就是天命所向,靠這種手段得來的天下才是正義的。
孟子時代的思想家們都面對著這個問題:天下要不要歸于一統(tǒng)?如果這個問題是沒有爭議的,那么,該用什么手段才對,是王道還是霸道,也就是說,是和平演變還是武力征服?在"梁惠王篇"里我們早就了解到了,孟老師一向都是主張和平演變的,而他在本節(jié)當中的所提出來的內容正是和平演變的最高境界--你把自己國家的內政搞得非常完善了,一系列的好政策都在吸引著外國各行各業(yè)的人移民到你的國家里來,那些還沒移民過來的也都懷著盼望回家找爹媽的心態(tài)眼巴巴地盯著你們的海關入口,如果能做到這個份上,一統(tǒng)天下還用得著打仗么!如果外國政府主動挑釁,想要跟你開仗,這都沒什么可怕的,你想想,他們國家里的那些老百姓早就巴望著入你們國家的國藉呢,他們就算在自己國君的率領下拿著武器殺過來,肯定一過國境線就扔掉武器投降了。如果有機會進入天使的樂土,誰還愿意跟著魔鬼呢?這個邏輯也可以反過來想:各國統(tǒng)治者們也會在國內宣傳說本國就是天使的樂土,外國都是魔鬼的地獄。--如果信息控制能力足夠強,老百姓們也是會相信這一套的。
只看譯文的話,自然會奇怪:怎么連天使都出來了呢?難道孟老師還有什么秘密身份不成?
再看原文,是"天吏"。
其實呢,大家別吃驚,別以為天使都是舶來品,我們中國早就有天使存在了,我在這里把"天吏"翻譯成"天使"是一點兒都不錯的。
"使"和"吏"這兩個字本是相通的,所以呢,"天吏"就是"天使","天使"就是"天吏"。古人看到"天吏",會說:"天吏者,天使也。"
--可孟子這里明明說的是政治藍圖啊,難道他在等待上帝派遣天使下到人間實行他的五點綱領以造福社會?這就要和上一節(jié)里講過的"天作孽"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看了。什么是天使呢?奉行天命在人間行事的人,像儒家的模范人物周文王、周武王這樣的,就都是天使。
中國的天使都沒有翅膀,所以也不會飛。天使其實是有很多的,歷朝歷代的皇帝們基本上都是天使,因為他們都是上天在人間的代理人。只不過,有些是被人公認的天使,比如上面提到的周文王、周武王,還有些則是自命的天使,不被大家承認,比如一些著名的昏君。梁山好漢也是天使,因為他們的口號叫"替天行道",而這四個字正是對"天使"這個概念的最貼切的定義。但這就引發(fā)了新的問題:梁山好漢是天使,皇帝也是天使,但這兩伙天使之間卻在打仗,雙方都說自己是正版天使,也都攻擊對方是盜版天使。
如果深究孔孟對"天"的描述,會發(fā)現(xiàn)他們眼中的"天"雖然或多或少地有著一些神性色彩,卻似乎更多地代表著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孟子是主張大一統(tǒng)的,但他一再強調達到大一統(tǒng)的途徑只應該靠王道而不應該靠霸道。王道是要讓天下歸心的,所以呢,即便打仗也要打攻心戰(zhàn),民心所歸也就是天命所向,靠這種手段得來的天下才是正義的。
孟子時代的思想家們都面對著這個問題:天下要不要歸于一統(tǒng)?如果這個問題是沒有爭議的,那么,該用什么手段才對,是王道還是霸道,也就是說,是和平演變還是武力征服?在"梁惠王篇"里我們早就了解到了,孟老師一向都是主張和平演變的,而他在本節(jié)當中的所提出來的內容正是和平演變的最高境界--你把自己國家的內政搞得非常完善了,一系列的好政策都在吸引著外國各行各業(yè)的人移民到你的國家里來,那些還沒移民過來的也都懷著盼望回家找爹媽的心態(tài)眼巴巴地盯著你們的海關入口,如果能做到這個份上,一統(tǒng)天下還用得著打仗么!如果外國政府主動挑釁,想要跟你開仗,這都沒什么可怕的,你想想,他們國家里的那些老百姓早就巴望著入你們國家的國藉呢,他們就算在自己國君的率領下拿著武器殺過來,肯定一過國境線就扔掉武器投降了。如果有機會進入天使的樂土,誰還愿意跟著魔鬼呢?這個邏輯也可以反過來想:各國統(tǒng)治者們也會在國內宣傳說本國就是天使的樂土,外國都是魔鬼的地獄。--如果信息控制能力足夠強,老百姓們也是會相信這一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