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革命爆發(fā)后,袁大舉向南方用兵,并發(fā)出兩道通令(民國2年7月),第一道是致各省宣布意旨電:
“余以衰病余生,伏處已久,稍有田園之樂,自問已無事可為。此次出山,實緣事機危迫,不忍見人民陷于牛馬奴隸之域,故冒萬險,膺茲艱巨。受事以來,始終以尊重人道主義,及適合世界大勢為主旨,茍可和平維持,決不輕事破裂,并非兵力有所不足,實緣民困已極,不堪再受戰(zhàn)禍,一年以來彌縫遷就之苦衷,當為國民所共諒。現在財政、外交觸處荊棘,國家運命旦夕可危,凡有血氣之倫,自應以同舟共濟之心,為披發(fā)纓冠之計,決不肯再言破壞,自取覆亡,乃若有之,則亦二三不逞之徒,生性好亂,必不能得多數國民之同情,本大總統若再曲予優(yōu)容,便與此輩同為亡國禍首,非惟辜負眾望,實亦矛盾初衷,惟有犧牲一身,保全大局,竭我棉力,殄此么魔。諸君各膺疆寄,必有同心,愿共勉之?!?br/>
第二道是為了“贛亂”的通令:
“共和民國,以人民為主體,而人民代表,以國會為機關,政治不善系等?,F代西方自然科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的關系,也是目前,國會有監(jiān)督之責,政府不良,國會有彈劾之例。大總統由國會選舉,與君主時代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迥不相同。今國會早開,人民代表,咸集都下,憲法未定,約法尚存,非經國會,無自發(fā)生監(jiān)督之權,更無擅自立法之理,豈少數人所能自由起滅,又豈能以少數人權利之爭,掩盡天下人民代表之耳目。此次派兵赴潯,迭經本大總統及副總統一再宣布,本末了然,何得信口雌黃,借為煽亂營私之具。今閱歐陽武通電,竟指國軍為袁軍,全無國家觀念,純乎部落思想。又稱蹂躪淫戮,廬墓為墟等情,九江為中外雜居之地,萬目睽睽,視察之使,絡繹于途,何至無所聞見。陳廷訓之告急,黎兼督之派兵,各行其職,堂堂正正,何謂陰謀?孤軍救援,何謂三道進兵。即歐陽武蒸日通電,亦云‘李烈鈞到湖口,武開兩團往攻’等語,安有叛徒進踞要塞,而中央政府該管都督撤兵藉寇之理?豈陳廷訓、劉世均近在九江之電不足為憑,而獨以歐陽武遠在南昌之電為足信?豈贛省三千萬之生命財產,獨非中華民國之人民?李純所率之兩團,獨非江西兼督之防軍?歐陽武以護軍使不足,而自為都督,并稱經省會公舉。約法具在,無此明條,似此謬妄,欺三尺童子不足,而欺天下人民,誰其信之!且與本大總統除亂安民之宗旨,與迭次之命令,全不相符,捏詞誣蔑,稱兵犯順,視政府如仇敵,視國會若土苴,推翻共和,破壞民國,全國公敵,萬世罪人。獨我無辜之良民,則奔走流離,不知所屆。本大總統心實痛之。本大總統年逾五十,衰病侵尋。以四百兆人民之付托,茹苦年余,無非欲使黎民子孫免為牛馬奴隸。此種破壞舉動,本大總統在任一日,即當犧牲一切救國救民?,F在正式選舉,瞬將舉行,雖甚不肖,斷不致以兵力爭擅權利,況艱辛困苦,尤無權利之可言。副總統兼圻重任,經本大總統委托討逆,責有攸歸,或乃視為鄂贛之爭,尤非事實,仍應責成該兼督速平內亂,拯民水火,各省都督等,同心匡助,毋視中華民國為一人一家之事,毋視人民代表為可有可無之人,我五大族之生靈,或不至斷送于亂徒之手。查歐陽武前日電文,詞意誠懇,與此電判若兩人,難保非金壬挾持,假借名義。俟派員查明再行核辦。此令”。
21日又發(fā)布如下的命令:
“湖口、徐州等處暴徒倡亂,政府為整肅紀綱,維持國本起見,不得不以兵力戡定,迭經先后布告。本大總統躬承國民付托之重,值此變出非常,蕩平內亂,責無旁貸,耿耿此心,當為我國民所共諒,各友邦所悉知。惟恐傳聞之異詞,或以方針之未定,國民以姑息養(yǎng)奸所責備,外商以身命財產為隱憂,若不明白宣告,使我全國人民咸知順逆從違之所在,各外商共悉鎮(zhèn)亂靖暴之有方,其何以靖人心而昭大信?為此通令,條舉三端:一、該暴徒勾煽叛兵,僭竊土地,擅行宣布獨立,破壞民國之統一,擾害地方之治安,此等行為,實為亂黨,政府不得不依照國家法律以兵警戒。是用兵定亂,為行使約法上之統治權,民國政府當然有此責任。二、各國商民之通商傳教,載在條約。凡有亂警地方,該地司令官均應照約實力保護,務使各外國人之身命財產,不致因亂事稍受危險。嗣后各該地方之外國人所有身命財產,如因鎮(zhèn)壓變亂而直接受有損失者,民國政府必完全負其責任。三、亂黨到處勾結,如有本國人與之訂立一切契約,而影響可以及于國家或一地方者,無論用何種方法,及何種名義,民國政府絕不承認。以上三端,自本令發(fā)布以后,應由各該地司令官通行布告。仍著外交總長行文駐京各國公使查照,以副友邦熱誠贊助之雅懷,而示本大總統除暴安良之至意。此令。”
當袁大舉向南方用兵時,雖然已對國民黨撕破了臉,滿口亂黨叛徒,可是獨對孫中山先生還很客氣。不過孫中山卻不能不表示嚴正的態(tài)度,乃發(fā)電致袁系。,原電云:
“北京袁大總統鑒:文于去年北上,與公握手言歡,聞公諄諄以人民國家為念,以一日在職為苦。文謂國民屬望于公,不僅在臨時政府而已,十年以內,大總統非公莫屬。此言非僅對公言之,且對國民言之。自是以來,雖激昂之士,于公時有責言,文之初衷未嘗少易。何圖宋案發(fā)生以來,證據宣布,愕然出諸意外,不料公言與行違至于如此,既憤且懣;而公更違法借款,以作戰(zhàn)費,無故調兵,以速戰(zhàn)禍,異己既去,兵釁仍挑,以致東南民軍,荷戈而起,眾口一辭,集于公之一身。意公此時,必以平亂為言,故無論東南軍民,未叛國家,未擾秩序,不得云亂;即使曰亂,而釀亂者誰?公于天下后世亦無以自解。公之左右陷公于不義,致有今日,此時必且勸公乘此一逞,樹威雪憤。此但自為計,固未為國民計,為公計也。清帝辭位,公舉其謀,清帝不忍人民涂炭,公寧忍之?公果欲一戰(zhàn)成事,宜用于效忠清帝之時,不宜用于此時也。說者謂公雖欲引退,而部下牽掣,終不能決,然人各有所難,文當日辭職,推薦公于國民,固有人責言,謂文知徇北軍之意,而不知顧十七省人民之付托,文于彼時,屹不為動。人之進退,綽有余裕,若謂為人牽掣,不能自由,茍非托辭,即為自表無能,公必不爾也。為公仆者,受國民反對,猶當引退,況于國民以死相拚!殺一無辜以得天下,猶不可為,況流天下之血以從一己之欲!公今日舍辭職外,決無他策;昔日為任天下之重而來,今日為息天下之禍而去,出處光明,于公何憾!公能行此,文必力勸東南軍民,易惡感為善意,不使公懷騎虎之慮;若公必欲殘民以逞,善言不入,文不忍東南人民久困兵革,必以前此反對君主專制之決心,反對公之一人,義無反顧。謹為最后之忠告,惟裁鑒之!”
孫中山同時發(fā)出通電一道,略云:
“北京參議院、眾議院、國務院、各省都督、民政長、各軍、師、旅長鑒:江西事起,南京各處以次響應,一致以討袁為標幟……大勢至此,全國流血之禍系于袁氏之一身,聞袁氏決以兵力對待彌勒??浯蟾杏X器官生理特點的作用,把認識說成是感官自,是無論勝敗,而生民涂炭,必不可免。……使袁氏果而出此,非惟貽民國之禍,亦且騰各國之笑。……袁不宜借口部下之擁戴,而拒東南人民之要求,可斷言矣。諸公維持民國,為人民所攸賴,當此人民絕續(xù)之際,望以民命為重,以國危為急,同向袁氏勸以早日辭職,以息戰(zhàn)禍!倘袁氏執(zhí)拗不聽,必欲犧牲國家人民,以成一己之業(yè),想諸公亦必不容此禍魁!文于此時,亦惟有從國民之后,義不返顧?!?br/>
二次革命是由江西肇始,贛軍雖然在開始時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可是北洋軍增援后,大舉猛進,相持十余日,湖口要塞司令陳廷訓被袁收買,暗與北軍相通,于7月24日晚令炮兵反擊贛軍。贛軍不及防備,前后受敵,不得已遂放棄湖口。25日北軍遂入據湖口縣,李烈鈞雖戮力抵抗,但要塞已失,門戶大開,江西已無險可守,8月18日南昌失陷。袁世凱以李純?yōu)榻髯o軍使,李廷玉襄辦江西軍務,旅長馬繼增升第六師師長。
袁軍攻入南昌后,軍紀之壞,和洗劫南京大同小異,南昌富室均被指為國民黨,劫掠其財物,奸淫其子女,尤以第六師十一旅旅長兼南昌衛(wèi)戍司令張敬堯所部,一如辮子軍張勛所部一樣,入南昌的第一天就橫尸1000余具,其慘狀可以想象。南昌危急時,江西都督歐陽武自稱罪人,到吉安青源山為僧,號止戈和尚。9月中旬北洋軍已完全占領江西后,江西水巡局長倪占魁,把他從山上解到南昌來,李純命予以優(yōu)待,發(fā)交軍法處收押。他寫信給南昌商會,有:“祖母九旬,老父七十,為武不肖,朝夕聚哭,求死不得,言之心酸?!鄙虝舜鸀榍笄椤?月27日解北京,判處二等有期徒刑八年,10月30日獲特赦。
安徽宣告獨立時,民元做過皖軍總指揮、臨陣失蹤的胡萬泰,又爬上了都督座位,把署理都督孫多森請到原來的民政長椅子上。不久討袁軍兩路失敗,胡乃取消獨立主張自然神論或無神論。②泛指任何通過宣傳教育,使社會,于7月22日偕孫多森逃走,剩下都督的空位子,給憲兵營長祁耿寰坐了幾天,又讓給劉國棟。7月27日柏文蔚回到安慶來,劉乃退回原職小小參謀椅子上。8月6日,逃走的胡萬泰突又出現,通電數柏五大罪狀,可是這時柏亦已離皖,胡再任都督,宣告獨立,可是這把椅子已輪不到他了。8月28日倪嗣沖來到安慶,倪早在7月27日就由袁世凱任命為安徽都督,從此,安徽變成了北洋軍閥一個主要的巢穴了。
北洋軍既然節(jié)節(jié)勝利,袁系的升官圖便在南方出現,段芝貴仍兼第一軍軍長,升上將,實授江西宣撫使;張勛亦升上將,段芝貴的右司令王占元兼湖南護軍使。
上海方面因南京革命軍失敗,亦功敗垂成,袁命第四師師長楊善德為松江鎮(zhèn)守使,鄭汝成為上海鎮(zhèn)守使,海軍總長劉冠雄為福建都督。
廣東和四川兩地解決得最快而不吃力,7月27日袁派龍濟光、覲光兄弟為廣東正副鎮(zhèn)守使,8月3日龍濟光升上將繼任粵督,8月5日陳炯明出走。四川方面熊克武雖于8月9日宣告獨立,但為時只一月就解職下野。
湖南獨立的局面,主要受湖北的壓迫,以及廣東獨立失敗的影響,遂使湘督譚延闿和湘軍師長趙恒惕功虧一簣。8月12日湖南為環(huán)境所迫取消獨立,9月17日袁令湯薌銘率楚有等四艘淺水艦駛入岳州,派第三師曹錕部進駐岳州,又以袁系的卅九混成旅旅長伍祥禎為岳州鎮(zhèn)守使。這樣一來,湖南便完全落入袁的掌握中。袁仍然施借刀殺人計,命黎元洪兼領湘督,黎當然不會中計,敬辭大命;袁乃請黎薦人自代。黎自然不會推薦與袁無關的人,他覺得湯薌銘是袁的死黨,又是湖北人,黎和湯的長兄湯化龍又是老朋友,因此順水推舟保薦了湯為湘督。10月7日湯薌銘赴長沙晤譚延闿,10月24日袁發(fā)表人事命令,免譚,以湯繼任都督,王瑚繼任民政長,王未到任前以湯兼署。并命譚即日入京,同時令將師長趙恒惕解往北京聽候處分。袁的軍隊于11月15日入駐長沙。
黎在湖南人中,以對譚和趙最好,譚下野后,黎打電報給袁說:“譚的獨立非出自愿,乃系被迫,曾仰藥以求解脫,元洪敢力保其無他?!弊T是個書生,見到黎為他解脫的電報,立即加以否認,他發(fā)出一則通電,大意是說:黎副總統心存愛護,力為解免,難道我不知感激,可是我并未仰藥,亦未受迫,我為都督,發(fā)號施令俱自己為主,要治罪,一身甘當云云。二次革命后,各省取消獨立,浮起一片罵孫、黃聲,但譚卻始終不罵;各都督多諉稱獨立時系被迫,或被冒名,譚則獨任其咎。
北京陸軍部判譚四等有期徒刑,黎再出頭說項,乃于12月12日下令特赦,僅褫陸軍上將銜“以示薄懲”。黎同時又代趙說情。趙亦因之免難,議處三等有期徒刑四年,褫奪少將銜。這是民國3年4月22日的事了。后趙獲蔡鍔力保,3年9月13日亦獲特赦。
黎對譚、趙是特別的,可是對其他一般湖南人并不好,這可以從譚人鳳致黎函看出:
“聞公近日專以仇殺湖南人為事,而其被殺之人,不審罪狀,不問姓名,概以亂黨二字加之,立予槍斃?!噯栁洳灭^禁湖南人居住,旅鄂在公人役,多數命令撤差,豈玉石不分,可一網打盡耶?……公傀儡昏庸,聽人播弄,時而曰二次革命,曰三次革命,曰四、五、六、七次革命,自嚇嚇人,正所謂天下無事,庸人自擾之也。公作威作福,肆虐于我湖南人,試問湖南人何負于湖北?更何負于公?陽夏之役,救湖北者非湖南乎?”
袁世凱于7月23日發(fā)表命令撤銷孫中山籌辦全國鐵路全權。孫是于民國元年9月9日受任籌辦全國鐵路,提倡修筑鐵路20萬里,可惜當時人們沒有遠見,以為修筑20萬里鐵路簡直是神話,于是大家以“孫大炮”嘲笑孫中山。其實當時美國已有100多萬里鐵路,中國比美國大,即使修筑了20萬里根本算不得一回事,而國人竟大驚小怪如此,實在太淺見了。孫中山慨然統一籌劃全國鐵路大計,第一步預定修筑三大路線:第一條是由廣州經廣西、云南接緬甸鐵路;第二條是由廣州經湖南、四川達西藏;第三條由揚子江口經江蘇、安徽、河南、陜西、甘肅、新疆以迄伊犁?;I款方法主張借款,如京奉、京漢、滬寧諸路辦法,其條件以不礙中國主權為范圍,資本訂60億元,里程20萬里,期限10年。計劃才告擬定,由于二次革命以及袁撤銷孫中山鐵路籌辦全權,此一偉大計劃,乃隨孫之去而告流產。
7月23日同時發(fā)布命令,稱黃興、陳其美、柏文蔚為
“叛徒”,責成馮國璋、張勛捉拿黃興到案,還發(fā)出捉拿賞格,捉到黃興的賞洋10萬,捉到陳其美的賞洋5萬。
上海、南京兩地的討袁軍相繼失敗后,8月2日孫中山乃乘德輪約克號離滬,本意擬去廣東,不料次日經馬尾,日本駐福州領事館武官多賀京之來告,駐粵將領張義權、蘇慎初已與龍濟光勾結,接受袁世凱亂命,恐不安全,孫中山乃決定改赴臺灣。行前召見隨行同志梅光培、李朗如,令梅、李兩人先至香港,自己則偕胡漢民去臺灣,并把隨身所帶全部款項600元交梅、李備用。梅、李拒不肯受,胡漢民勸他們接受,大家黯然話別,分道而行。
孫中山偕胡漢民抵臺后,張繼、馬君武亦隨后趕至。這時各地的討袁軍都相繼失敗,孫乃轉去日本,不料袁已要求日本拒絕孫上岸,幸孫得船長的掩護,以及國民黨在日本的負責同志丁懷瑾(石僧)的布置,日本友人萱野長知的協助,才得在神戶秘密登岸。這時隨侍孫在神戶的是胡漢民和廖仲愷,丁懷瑾則往來東京、神戶各地,對外連絡。
9月6日北京總檢察廳秉袁世凱命下令通緝二次革命首要,以黃興、陳其美、鈕永建、何海鳴、岑春煊五人為寧滬倡亂首魁,其余孫中山、張繼、李烈鈞、柏文蔚、譚人鳳、陳炯明亦在通緝之列。不久,黃興、陳其美、居正、戴傳賢、邵元沖、鄧鏗、田桐等亦先后亡命至日本。
民國2年的討袁之役(又稱為癸丑之役、贛寧之役、湖口之役和二次革命),可惜是曇花一現,它是民國成立后的第一次南北戰(zhàn)爭。這一次戰(zhàn)爭的結果使得北洋軍源源進入南方各省,除了廣西、貴州、云南、四川省外,其他南方各省都成為了北洋軍及其附屬軍的征服地,袁家天下已囊括了全國十分之九。至于桂、黔、滇、川四省為什么沒有給北洋軍侵入,一來是這四省的都督都不是屬于國民黨系,二來是這四省地處偏遠,袁覺得鞭長莫及。由于地盤擴大,北洋軍既要鎮(zhèn)攝北方,又要占領新奪到的南方各省,當然感到兵力不敷分配,于是乃大舉擴充,從此北洋軍的番號便越來越多了。
袁在對南方用兵過程中,在用人問題上充分表露出無制度,無標準,完全是家天下作風,既派劉冠雄為南洋巡閱使(他所指的南洋是江浙一帶),又派雷震春為長江查辦使;既派馮國璋為江淮宣撫使,又派張勛為江北鎮(zhèn)撫使,還有一個江北檢討使蔣雁行;既派段芝貴為江西宣撫使,還有一個連職名也相同的趙惟熙;至于湖南,就派了三個查辦使:曹錕、湯薌銘和郭人漳,又派了兩個檢查使:張學濟和朱樹藩。這一幅多采多姿的升官圖,據說連袁自己也記不清楚總共發(fā)表了多少官職。真是五花八門,疊床架屋,在袁來說是羈糜天下英雄,網羅人才的手段。
不要說有官無職的空頭銜如此,就是有官有職的情形也是亂得一塌糊涂,有些省既有都督,又有護軍使,有些省有護軍使或鎮(zhèn)守使卻無都督,有些省以文人為都督,卻以武人為民政長,有些省則以武人兼軍民兩長。
但是,主要的安排卻沒有含糊,從民國2年7月到12月,袁先后任命了倪嗣沖為安徽都督,鄭汝成為上海鎮(zhèn)守使,龍濟光為廣東都督,李純?yōu)榻鞫级?,張勛為江蘇都督,湯薌銘為湖南都督,段祺瑞為湖北都督,劉冠雄為福建都督。此外,又派北洋軍第四師師長楊善德駐松江以扼浙江的咽喉,第卅九混成旅旅長伍禎祥駐長沙,第三師師長曹錦駐岳州以扼湖南的咽喉。
國民黨第二次革命失敗,對于中華民國的影響是極大的,因為袁世凱的勝利鼓勵了他獨裁稱帝的野心,使中華民國民主事業(yè),受到了致命的打擊。
“余以衰病余生,伏處已久,稍有田園之樂,自問已無事可為。此次出山,實緣事機危迫,不忍見人民陷于牛馬奴隸之域,故冒萬險,膺茲艱巨。受事以來,始終以尊重人道主義,及適合世界大勢為主旨,茍可和平維持,決不輕事破裂,并非兵力有所不足,實緣民困已極,不堪再受戰(zhàn)禍,一年以來彌縫遷就之苦衷,當為國民所共諒。現在財政、外交觸處荊棘,國家運命旦夕可危,凡有血氣之倫,自應以同舟共濟之心,為披發(fā)纓冠之計,決不肯再言破壞,自取覆亡,乃若有之,則亦二三不逞之徒,生性好亂,必不能得多數國民之同情,本大總統若再曲予優(yōu)容,便與此輩同為亡國禍首,非惟辜負眾望,實亦矛盾初衷,惟有犧牲一身,保全大局,竭我棉力,殄此么魔。諸君各膺疆寄,必有同心,愿共勉之?!?br/>
第二道是為了“贛亂”的通令:
“共和民國,以人民為主體,而人民代表,以國會為機關,政治不善系等?,F代西方自然科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的關系,也是目前,國會有監(jiān)督之責,政府不良,國會有彈劾之例。大總統由國會選舉,與君主時代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迥不相同。今國會早開,人民代表,咸集都下,憲法未定,約法尚存,非經國會,無自發(fā)生監(jiān)督之權,更無擅自立法之理,豈少數人所能自由起滅,又豈能以少數人權利之爭,掩盡天下人民代表之耳目。此次派兵赴潯,迭經本大總統及副總統一再宣布,本末了然,何得信口雌黃,借為煽亂營私之具。今閱歐陽武通電,竟指國軍為袁軍,全無國家觀念,純乎部落思想。又稱蹂躪淫戮,廬墓為墟等情,九江為中外雜居之地,萬目睽睽,視察之使,絡繹于途,何至無所聞見。陳廷訓之告急,黎兼督之派兵,各行其職,堂堂正正,何謂陰謀?孤軍救援,何謂三道進兵。即歐陽武蒸日通電,亦云‘李烈鈞到湖口,武開兩團往攻’等語,安有叛徒進踞要塞,而中央政府該管都督撤兵藉寇之理?豈陳廷訓、劉世均近在九江之電不足為憑,而獨以歐陽武遠在南昌之電為足信?豈贛省三千萬之生命財產,獨非中華民國之人民?李純所率之兩團,獨非江西兼督之防軍?歐陽武以護軍使不足,而自為都督,并稱經省會公舉。約法具在,無此明條,似此謬妄,欺三尺童子不足,而欺天下人民,誰其信之!且與本大總統除亂安民之宗旨,與迭次之命令,全不相符,捏詞誣蔑,稱兵犯順,視政府如仇敵,視國會若土苴,推翻共和,破壞民國,全國公敵,萬世罪人。獨我無辜之良民,則奔走流離,不知所屆。本大總統心實痛之。本大總統年逾五十,衰病侵尋。以四百兆人民之付托,茹苦年余,無非欲使黎民子孫免為牛馬奴隸。此種破壞舉動,本大總統在任一日,即當犧牲一切救國救民?,F在正式選舉,瞬將舉行,雖甚不肖,斷不致以兵力爭擅權利,況艱辛困苦,尤無權利之可言。副總統兼圻重任,經本大總統委托討逆,責有攸歸,或乃視為鄂贛之爭,尤非事實,仍應責成該兼督速平內亂,拯民水火,各省都督等,同心匡助,毋視中華民國為一人一家之事,毋視人民代表為可有可無之人,我五大族之生靈,或不至斷送于亂徒之手。查歐陽武前日電文,詞意誠懇,與此電判若兩人,難保非金壬挾持,假借名義。俟派員查明再行核辦。此令”。
21日又發(fā)布如下的命令:
“湖口、徐州等處暴徒倡亂,政府為整肅紀綱,維持國本起見,不得不以兵力戡定,迭經先后布告。本大總統躬承國民付托之重,值此變出非常,蕩平內亂,責無旁貸,耿耿此心,當為我國民所共諒,各友邦所悉知。惟恐傳聞之異詞,或以方針之未定,國民以姑息養(yǎng)奸所責備,外商以身命財產為隱憂,若不明白宣告,使我全國人民咸知順逆從違之所在,各外商共悉鎮(zhèn)亂靖暴之有方,其何以靖人心而昭大信?為此通令,條舉三端:一、該暴徒勾煽叛兵,僭竊土地,擅行宣布獨立,破壞民國之統一,擾害地方之治安,此等行為,實為亂黨,政府不得不依照國家法律以兵警戒。是用兵定亂,為行使約法上之統治權,民國政府當然有此責任。二、各國商民之通商傳教,載在條約。凡有亂警地方,該地司令官均應照約實力保護,務使各外國人之身命財產,不致因亂事稍受危險。嗣后各該地方之外國人所有身命財產,如因鎮(zhèn)壓變亂而直接受有損失者,民國政府必完全負其責任。三、亂黨到處勾結,如有本國人與之訂立一切契約,而影響可以及于國家或一地方者,無論用何種方法,及何種名義,民國政府絕不承認。以上三端,自本令發(fā)布以后,應由各該地司令官通行布告。仍著外交總長行文駐京各國公使查照,以副友邦熱誠贊助之雅懷,而示本大總統除暴安良之至意。此令。”
當袁大舉向南方用兵時,雖然已對國民黨撕破了臉,滿口亂黨叛徒,可是獨對孫中山先生還很客氣。不過孫中山卻不能不表示嚴正的態(tài)度,乃發(fā)電致袁系。,原電云:
“北京袁大總統鑒:文于去年北上,與公握手言歡,聞公諄諄以人民國家為念,以一日在職為苦。文謂國民屬望于公,不僅在臨時政府而已,十年以內,大總統非公莫屬。此言非僅對公言之,且對國民言之。自是以來,雖激昂之士,于公時有責言,文之初衷未嘗少易。何圖宋案發(fā)生以來,證據宣布,愕然出諸意外,不料公言與行違至于如此,既憤且懣;而公更違法借款,以作戰(zhàn)費,無故調兵,以速戰(zhàn)禍,異己既去,兵釁仍挑,以致東南民軍,荷戈而起,眾口一辭,集于公之一身。意公此時,必以平亂為言,故無論東南軍民,未叛國家,未擾秩序,不得云亂;即使曰亂,而釀亂者誰?公于天下后世亦無以自解。公之左右陷公于不義,致有今日,此時必且勸公乘此一逞,樹威雪憤。此但自為計,固未為國民計,為公計也。清帝辭位,公舉其謀,清帝不忍人民涂炭,公寧忍之?公果欲一戰(zhàn)成事,宜用于效忠清帝之時,不宜用于此時也。說者謂公雖欲引退,而部下牽掣,終不能決,然人各有所難,文當日辭職,推薦公于國民,固有人責言,謂文知徇北軍之意,而不知顧十七省人民之付托,文于彼時,屹不為動。人之進退,綽有余裕,若謂為人牽掣,不能自由,茍非托辭,即為自表無能,公必不爾也。為公仆者,受國民反對,猶當引退,況于國民以死相拚!殺一無辜以得天下,猶不可為,況流天下之血以從一己之欲!公今日舍辭職外,決無他策;昔日為任天下之重而來,今日為息天下之禍而去,出處光明,于公何憾!公能行此,文必力勸東南軍民,易惡感為善意,不使公懷騎虎之慮;若公必欲殘民以逞,善言不入,文不忍東南人民久困兵革,必以前此反對君主專制之決心,反對公之一人,義無反顧。謹為最后之忠告,惟裁鑒之!”
孫中山同時發(fā)出通電一道,略云:
“北京參議院、眾議院、國務院、各省都督、民政長、各軍、師、旅長鑒:江西事起,南京各處以次響應,一致以討袁為標幟……大勢至此,全國流血之禍系于袁氏之一身,聞袁氏決以兵力對待彌勒??浯蟾杏X器官生理特點的作用,把認識說成是感官自,是無論勝敗,而生民涂炭,必不可免。……使袁氏果而出此,非惟貽民國之禍,亦且騰各國之笑。……袁不宜借口部下之擁戴,而拒東南人民之要求,可斷言矣。諸公維持民國,為人民所攸賴,當此人民絕續(xù)之際,望以民命為重,以國危為急,同向袁氏勸以早日辭職,以息戰(zhàn)禍!倘袁氏執(zhí)拗不聽,必欲犧牲國家人民,以成一己之業(yè),想諸公亦必不容此禍魁!文于此時,亦惟有從國民之后,義不返顧?!?br/>
二次革命是由江西肇始,贛軍雖然在開始時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可是北洋軍增援后,大舉猛進,相持十余日,湖口要塞司令陳廷訓被袁收買,暗與北軍相通,于7月24日晚令炮兵反擊贛軍。贛軍不及防備,前后受敵,不得已遂放棄湖口。25日北軍遂入據湖口縣,李烈鈞雖戮力抵抗,但要塞已失,門戶大開,江西已無險可守,8月18日南昌失陷。袁世凱以李純?yōu)榻髯o軍使,李廷玉襄辦江西軍務,旅長馬繼增升第六師師長。
袁軍攻入南昌后,軍紀之壞,和洗劫南京大同小異,南昌富室均被指為國民黨,劫掠其財物,奸淫其子女,尤以第六師十一旅旅長兼南昌衛(wèi)戍司令張敬堯所部,一如辮子軍張勛所部一樣,入南昌的第一天就橫尸1000余具,其慘狀可以想象。南昌危急時,江西都督歐陽武自稱罪人,到吉安青源山為僧,號止戈和尚。9月中旬北洋軍已完全占領江西后,江西水巡局長倪占魁,把他從山上解到南昌來,李純命予以優(yōu)待,發(fā)交軍法處收押。他寫信給南昌商會,有:“祖母九旬,老父七十,為武不肖,朝夕聚哭,求死不得,言之心酸?!鄙虝舜鸀榍笄椤?月27日解北京,判處二等有期徒刑八年,10月30日獲特赦。
安徽宣告獨立時,民元做過皖軍總指揮、臨陣失蹤的胡萬泰,又爬上了都督座位,把署理都督孫多森請到原來的民政長椅子上。不久討袁軍兩路失敗,胡乃取消獨立主張自然神論或無神論。②泛指任何通過宣傳教育,使社會,于7月22日偕孫多森逃走,剩下都督的空位子,給憲兵營長祁耿寰坐了幾天,又讓給劉國棟。7月27日柏文蔚回到安慶來,劉乃退回原職小小參謀椅子上。8月6日,逃走的胡萬泰突又出現,通電數柏五大罪狀,可是這時柏亦已離皖,胡再任都督,宣告獨立,可是這把椅子已輪不到他了。8月28日倪嗣沖來到安慶,倪早在7月27日就由袁世凱任命為安徽都督,從此,安徽變成了北洋軍閥一個主要的巢穴了。
北洋軍既然節(jié)節(jié)勝利,袁系的升官圖便在南方出現,段芝貴仍兼第一軍軍長,升上將,實授江西宣撫使;張勛亦升上將,段芝貴的右司令王占元兼湖南護軍使。
上海方面因南京革命軍失敗,亦功敗垂成,袁命第四師師長楊善德為松江鎮(zhèn)守使,鄭汝成為上海鎮(zhèn)守使,海軍總長劉冠雄為福建都督。
廣東和四川兩地解決得最快而不吃力,7月27日袁派龍濟光、覲光兄弟為廣東正副鎮(zhèn)守使,8月3日龍濟光升上將繼任粵督,8月5日陳炯明出走。四川方面熊克武雖于8月9日宣告獨立,但為時只一月就解職下野。
湖南獨立的局面,主要受湖北的壓迫,以及廣東獨立失敗的影響,遂使湘督譚延闿和湘軍師長趙恒惕功虧一簣。8月12日湖南為環(huán)境所迫取消獨立,9月17日袁令湯薌銘率楚有等四艘淺水艦駛入岳州,派第三師曹錕部進駐岳州,又以袁系的卅九混成旅旅長伍祥禎為岳州鎮(zhèn)守使。這樣一來,湖南便完全落入袁的掌握中。袁仍然施借刀殺人計,命黎元洪兼領湘督,黎當然不會中計,敬辭大命;袁乃請黎薦人自代。黎自然不會推薦與袁無關的人,他覺得湯薌銘是袁的死黨,又是湖北人,黎和湯的長兄湯化龍又是老朋友,因此順水推舟保薦了湯為湘督。10月7日湯薌銘赴長沙晤譚延闿,10月24日袁發(fā)表人事命令,免譚,以湯繼任都督,王瑚繼任民政長,王未到任前以湯兼署。并命譚即日入京,同時令將師長趙恒惕解往北京聽候處分。袁的軍隊于11月15日入駐長沙。
黎在湖南人中,以對譚和趙最好,譚下野后,黎打電報給袁說:“譚的獨立非出自愿,乃系被迫,曾仰藥以求解脫,元洪敢力保其無他?!弊T是個書生,見到黎為他解脫的電報,立即加以否認,他發(fā)出一則通電,大意是說:黎副總統心存愛護,力為解免,難道我不知感激,可是我并未仰藥,亦未受迫,我為都督,發(fā)號施令俱自己為主,要治罪,一身甘當云云。二次革命后,各省取消獨立,浮起一片罵孫、黃聲,但譚卻始終不罵;各都督多諉稱獨立時系被迫,或被冒名,譚則獨任其咎。
北京陸軍部判譚四等有期徒刑,黎再出頭說項,乃于12月12日下令特赦,僅褫陸軍上將銜“以示薄懲”。黎同時又代趙說情。趙亦因之免難,議處三等有期徒刑四年,褫奪少將銜。這是民國3年4月22日的事了。后趙獲蔡鍔力保,3年9月13日亦獲特赦。
黎對譚、趙是特別的,可是對其他一般湖南人并不好,這可以從譚人鳳致黎函看出:
“聞公近日專以仇殺湖南人為事,而其被殺之人,不審罪狀,不問姓名,概以亂黨二字加之,立予槍斃?!噯栁洳灭^禁湖南人居住,旅鄂在公人役,多數命令撤差,豈玉石不分,可一網打盡耶?……公傀儡昏庸,聽人播弄,時而曰二次革命,曰三次革命,曰四、五、六、七次革命,自嚇嚇人,正所謂天下無事,庸人自擾之也。公作威作福,肆虐于我湖南人,試問湖南人何負于湖北?更何負于公?陽夏之役,救湖北者非湖南乎?”
袁世凱于7月23日發(fā)表命令撤銷孫中山籌辦全國鐵路全權。孫是于民國元年9月9日受任籌辦全國鐵路,提倡修筑鐵路20萬里,可惜當時人們沒有遠見,以為修筑20萬里鐵路簡直是神話,于是大家以“孫大炮”嘲笑孫中山。其實當時美國已有100多萬里鐵路,中國比美國大,即使修筑了20萬里根本算不得一回事,而國人竟大驚小怪如此,實在太淺見了。孫中山慨然統一籌劃全國鐵路大計,第一步預定修筑三大路線:第一條是由廣州經廣西、云南接緬甸鐵路;第二條是由廣州經湖南、四川達西藏;第三條由揚子江口經江蘇、安徽、河南、陜西、甘肅、新疆以迄伊犁?;I款方法主張借款,如京奉、京漢、滬寧諸路辦法,其條件以不礙中國主權為范圍,資本訂60億元,里程20萬里,期限10年。計劃才告擬定,由于二次革命以及袁撤銷孫中山鐵路籌辦全權,此一偉大計劃,乃隨孫之去而告流產。
7月23日同時發(fā)布命令,稱黃興、陳其美、柏文蔚為
“叛徒”,責成馮國璋、張勛捉拿黃興到案,還發(fā)出捉拿賞格,捉到黃興的賞洋10萬,捉到陳其美的賞洋5萬。
上海、南京兩地的討袁軍相繼失敗后,8月2日孫中山乃乘德輪約克號離滬,本意擬去廣東,不料次日經馬尾,日本駐福州領事館武官多賀京之來告,駐粵將領張義權、蘇慎初已與龍濟光勾結,接受袁世凱亂命,恐不安全,孫中山乃決定改赴臺灣。行前召見隨行同志梅光培、李朗如,令梅、李兩人先至香港,自己則偕胡漢民去臺灣,并把隨身所帶全部款項600元交梅、李備用。梅、李拒不肯受,胡漢民勸他們接受,大家黯然話別,分道而行。
孫中山偕胡漢民抵臺后,張繼、馬君武亦隨后趕至。這時各地的討袁軍都相繼失敗,孫乃轉去日本,不料袁已要求日本拒絕孫上岸,幸孫得船長的掩護,以及國民黨在日本的負責同志丁懷瑾(石僧)的布置,日本友人萱野長知的協助,才得在神戶秘密登岸。這時隨侍孫在神戶的是胡漢民和廖仲愷,丁懷瑾則往來東京、神戶各地,對外連絡。
9月6日北京總檢察廳秉袁世凱命下令通緝二次革命首要,以黃興、陳其美、鈕永建、何海鳴、岑春煊五人為寧滬倡亂首魁,其余孫中山、張繼、李烈鈞、柏文蔚、譚人鳳、陳炯明亦在通緝之列。不久,黃興、陳其美、居正、戴傳賢、邵元沖、鄧鏗、田桐等亦先后亡命至日本。
民國2年的討袁之役(又稱為癸丑之役、贛寧之役、湖口之役和二次革命),可惜是曇花一現,它是民國成立后的第一次南北戰(zhàn)爭。這一次戰(zhàn)爭的結果使得北洋軍源源進入南方各省,除了廣西、貴州、云南、四川省外,其他南方各省都成為了北洋軍及其附屬軍的征服地,袁家天下已囊括了全國十分之九。至于桂、黔、滇、川四省為什么沒有給北洋軍侵入,一來是這四省的都督都不是屬于國民黨系,二來是這四省地處偏遠,袁覺得鞭長莫及。由于地盤擴大,北洋軍既要鎮(zhèn)攝北方,又要占領新奪到的南方各省,當然感到兵力不敷分配,于是乃大舉擴充,從此北洋軍的番號便越來越多了。
袁在對南方用兵過程中,在用人問題上充分表露出無制度,無標準,完全是家天下作風,既派劉冠雄為南洋巡閱使(他所指的南洋是江浙一帶),又派雷震春為長江查辦使;既派馮國璋為江淮宣撫使,又派張勛為江北鎮(zhèn)撫使,還有一個江北檢討使蔣雁行;既派段芝貴為江西宣撫使,還有一個連職名也相同的趙惟熙;至于湖南,就派了三個查辦使:曹錕、湯薌銘和郭人漳,又派了兩個檢查使:張學濟和朱樹藩。這一幅多采多姿的升官圖,據說連袁自己也記不清楚總共發(fā)表了多少官職。真是五花八門,疊床架屋,在袁來說是羈糜天下英雄,網羅人才的手段。
不要說有官無職的空頭銜如此,就是有官有職的情形也是亂得一塌糊涂,有些省既有都督,又有護軍使,有些省有護軍使或鎮(zhèn)守使卻無都督,有些省以文人為都督,卻以武人為民政長,有些省則以武人兼軍民兩長。
但是,主要的安排卻沒有含糊,從民國2年7月到12月,袁先后任命了倪嗣沖為安徽都督,鄭汝成為上海鎮(zhèn)守使,龍濟光為廣東都督,李純?yōu)榻鞫级?,張勛為江蘇都督,湯薌銘為湖南都督,段祺瑞為湖北都督,劉冠雄為福建都督。此外,又派北洋軍第四師師長楊善德駐松江以扼浙江的咽喉,第卅九混成旅旅長伍禎祥駐長沙,第三師師長曹錦駐岳州以扼湖南的咽喉。
國民黨第二次革命失敗,對于中華民國的影響是極大的,因為袁世凱的勝利鼓勵了他獨裁稱帝的野心,使中華民國民主事業(yè),受到了致命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