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統(tǒng)治集團的紛爭與人民的反抗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作為清朝初期的皇帝,他主要完成了兩件大事。一件是結束了滿洲貴族內(nèi)部關于統(tǒng)治制度的紛爭,基本上依照漢族的傳統(tǒng)制度建立起封建制統(tǒng)治。另一件是在東北、蒙古和西藏等地區(qū)建立起對邊疆各族的統(tǒng)治,奠定了清朝的版圖。只是準噶爾部仍占據(jù)伊犁河流域,不時在邊地竄擾。
康熙后期的形勢是:滿漢貴族地主與廣大農(nóng)民、手工業(yè)者等被壓迫階級的矛盾,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爭奪權利的矛盾等,都日益激化。貪賂風行,吏治日漸敗壞。清朝的統(tǒng)治陷入重重矛盾之中。
關于康熙時期社會經(jīng)濟領域的狀況將在另章論述。下面主要敘述統(tǒng)治集團的內(nèi)部紛爭與人民的反抗等史實。
(一)朝臣傾軋與立太子的紛爭 順治時期,朝臣之爭主要是滿洲貴族大臣之間的斗爭。它實質(zhì)上是滿族奴隸制與漢族封建制兩種統(tǒng)治制度的矛盾的反映。滿洲貴族在統(tǒng)治了漢族地區(qū)后,斗爭的焦點是如何對待漢族傳統(tǒng)的統(tǒng)治制度和統(tǒng)治階級。在清初的任官制度中,八旗滿洲、蒙古、漢軍與漢人(關內(nèi)漢人)存在著明顯的區(qū)別,但不象元朝對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在法律上明確規(guī)定不同待遇。持有不同主張的滿洲貴族對待漢軍、漢人,或倚任或排斥,成為清初政治斗爭的主要內(nèi)容。康熙帝親政誅鰲拜后,漢族地主特別是江南文士經(jīng)由科舉而大批進入朝臣的行列。“三藩”反清戰(zhàn)爭之后,漢族官員的勢力進一步增長。隨著封建統(tǒng)治制度的逐步建立,康熙朝的朝臣之爭,主要表現(xiàn)為由滿漢官僚合組的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斗爭。
一、索額圖、明珠兩集團的對立 康熙帝依靠索額圖的支持,誅除鰲拜集團。索額圖由此成為康熙帝左右的重臣,任國史院大學士。一六七○年,建內(nèi)閣,為保和殿大學士,一六七二年加太子太保。康熙帝皇后(孝仁后)赫舍哩氏,為索額圖兄噶布喇之女,一六七四年五月,生皇子胤礽,次年立為太子。索額圖以皇親而為國相,專權貪賄,攫取巨大財富。朝鮮來清的使臣回報說,索閣老“專權用事,賄賂公行,人多怨之”(朝鮮《李朝肅宗實錄》一)。
滿洲正黃旗人明珠,出身葉赫納喇氏貴族。歷任侍衛(wèi)、內(nèi)務府總管、弘文院學士、刑部尚書、左都御史。一六七二年任兵部尚書??滴醯坶啽Q他陣列甚善,軍容整肅。明珠曾附和撤藩之議,吳三桂反,索額圖上疏請誅建策撤藩者。康熙帝不許,說“此出自朕意,他人何罪?”一六七五年,調(diào)任吏部尚書。次年,授武英殿大學士,累加太子太師。明珠擅政,權勢僅次于索額圖。結納黨羽,貨賄山積,形成又一個專權貪賂的官僚集團。
一六七九年七月,京師地震。左都御史魏象樞上疏劾索額圖、明珠受賄徇私。次年,索額圖因病請解任。康熙帝稱贊他“勤敏練達”,改命為內(nèi)大臣,授議政大臣。明珠一黨由此更加專擅。
明珠黨中,漢官余國柱是僅次于明珠的要員。湖廣大冶人余國柱,順治九年進士。一六八一年(康熙二十年),由戶科給事中擢左副都御史,不久,出任江寧巡撫。據(jù)說余國柱每年都要饋獻明珠萬金,以為常(《嘯亭雜錄》卷四)。一六八四年,轉左都御史,改任戶部尚書。余國柱結黨行私,被指為“余秦檜”。明珠一黨的要員還有滿人大學士勒德洪,歷任工、刑、戶部尚書佛倫,漢人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李之芳。地方官員中有云貴總督蔡毓榮、湖廣巡撫張汧(音千qiān)等。一時稱為“北黨”。一六八七年二月,蔡毓榮被劾隱藏吳三桂孫女為妾,匿取逆財,減死籍沒,發(fā)往黑龍江。同月,余國柱受任為武英殿大學士。
索額圖解任后,一六八四年因弟心裕等驕縱,索額圖不能教,被奪去內(nèi)大臣、議政大臣、太子太傅。一六八六年,又授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索額圖結納李光地等漢人儒臣,奉事皇太子胤礽,在朝中仍擁有相當?shù)膭萘?。明珠一黨則陰反皇太子。朝臣有侍皇太子者,即加排斥。一六八四年,余國柱調(diào)任戶部尚書,離江寧??滴醯鄹娜卫韺W名儒湯斌為江寧巡撫。余國柱向湯斌索賂四十萬兩饋送明珠,湯斌不理。一六八六年,明珠等舉薦湯斌為太子師傅,陰謀坑害湯斌??滴醯凼跍蠖Y部尚書、管詹事府事。一八六七年五月,明珠、余國柱等指斥湯斌輔太子失禮,并告訐湯斌在江寧任時文告有“愛民有心,救民無術”語,指為誹謗朝廷。湯斌自陳愚昧,請加處分。康熙帝仍留任湯斌,九月改工部尚書。十月,湯斌病死。
康熙帝漸覺明珠一黨奸惡貪賂。一六八七年十二月,御史陳紫芝參劾明珠黨的湖廣巡撫張汧,“蒞任未久,黷貨多端”,“甚至漢口市肆招牌,亦指數(shù)派錢”。張汧被革職拿問??滴醯巯轮I說:“科道職在糾參。張汧貪婪,無人敢言。陳紫芝獨能參劾,甚為可嘉?!毙氯沃彪`巡撫于成龍向康熙帝密奏:“官已被明珠、余國柱賣完”??滴醯墼儐柟┞毮蠒康腻X塘文士高士奇。高士奇原為明珠所薦引,也說明珠黨貪婪??滴醯蹎枺骸盀楹螣o人劾奏?”士奇答:“人誰不畏死?”康熙帝說:“他們的勢力還能重于四輔臣(指鰲拜等)么?我要除去即可去,有什么可怕!”士奇說:“皇上作主,還有什么不能除去!”高士奇與左都御史徐乾學密謀參奏,由僉都御史郭琇奏呈。據(jù)傳,參奏之稿事先都曾呈康熙帝,請加改定??滴醵吣辏ㄒ涣税四辏┱?,郭琇疏上,彈劾明珠、余國柱“植黨類以樹私,竊威福以惑眾”。列舉罪行八款,并說“漢人之總攬者,則余國柱,結為死黨,寄以腹心?!薄岸綋岱背觯鄧葻o不輾轉販鬻”“是以督撫等官遇事朘剝,小民重困”(蔣氏《東華錄》卷十四)。二月,康熙帝召集內(nèi)閣大臣,說朝中大臣,三五成群,互相交結,徇庇同黨,圖取貨賂,作弊營私。種種情狀,確知已久。“廷議如此,國是何憑?”將勒德洪、明珠革去大學士,交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酌用。李之芳致休回籍。余國柱革職。佛倫等解任(《圣祖實錄》卷一三三)。內(nèi)閣三殿滿漢大學士當時共有五人,勒、明、李、余四人同時被革,是清朝中樞一次重大的變動。
二、南黨的紛爭 一六八八年,明珠黨敗后,戶部尚書管兵部事梁清標(正定人)與禮部尚書、滿人伊桑阿并任大學士,原任刑部尚書江南丹徒人張玉書為兵部尚書,徐乾學為刑部尚書,吏部侍郎李天馥為工部尚書,組成新的內(nèi)閣。
徐乾學是江南昆山大族地主,又是著名文士??滴蹙拍陼囈患椎谌Q探花。弟徐元文是順治十六年狀元。弟徐秉義是康熙十二年探花。時稱“昆山三徐”。昆山徐氏在順治末年的江南奏銷案中曾遭株連??滴醯塾H政后,徐乾學入值翰林院,考試第一,聲名大震??滴跻怀?,歷年科舉取士,江浙人都很多,據(jù)統(tǒng)計,約占三分之一以上。翰林院的江南漢人官員以徐乾學為首,形成集團號為“南黨”。南黨接近皇帝,草擬詔令,具有一定的權勢。高士奇為康熙帝所倚信,也屬南黨。
徐乾學、高士奇,不久也遭到彈劾。一六八八年春,審訊張汧貪污案,張汧供出曾向徐乾學行賄,并涉及高士奇和工部尚書陳廷敬(山西澤州人)??滴醯勖官|(zhì)訊,“戒勿株連”。徐乾學上疏稱“為貪吏誣構”,請“放歸田里”。五月,康熙帝準徐乾學罷任,但仍領修書總裁。高士奇、陳廷敬亦上疏請歸田里,康熙帝命解任修書。徐乾學罷任后,弟徐元文為左都御史,進為刑部、戶部尚書。江南常熟人翁叔元為工部尚書。次年,徐元文擢任大學士。南黨在朝,仍是一大勢力。熊賜履于一六七六年被索額圖糾劾,奪官。一六九○年,復起為禮部尚書,值經(jīng)筵,是南黨以外身居顯要的儒士。
郭琇彈劾明珠后,一六八九年充經(jīng)筵講官,為左都御史。郭琇,山東即墨人,不屬南黨。九月間,上疏劾高士奇與原左都御史王鴻緒(江南婁縣人,康熙十二年榜眼)植黨營私,招權納賄。高士奇在一六八九年春曾隨康熙帝南巡,仍得倚信。郭琇劾高士奇在隨從南巡時,受納文官饋送萬金。郭琇疏上,康熙帝命高士奇、王鴻緒“休致回籍”。十月,右都御史許三禮(河南安陽人,順治十八年進士)上疏彈劾徐乾學,“乘修史為名,出入禁廷,與高士奇相為表里”,“招搖納賄”。徐乾學抗疏自辯。許三禮再上疏,列舉徐乾學及徐氏家族,科舉考試舞弊,納賄置產(chǎn)等罪狀九款,說京師三尺童子都知道“四方寶物歸東海(徐乾學),萬國寶珠送澹人(高士奇)”。大學士徐元文上疏為徐氏家族辯解,并說許三禮在考選之后曾請執(zhí)弟子禮被拒,數(shù)日之間又來誣告,殊難臆測??滴醯蹖υS三禮嚴加申斥,免予處分。徐乾學給假回籍,編修會典。
徐乾學一再受到非南黨漢人言官的參劾,康熙帝對徐乾學一再優(yōu)容,實際上是對南黨和江南地主士大夫的優(yōu)容。徐乾學回鄉(xiāng)后,昆山縣徐氏家族稱霸一方,操縱官府,子弟橫行鄉(xiāng)里,更加肆無忌憚?,F(xiàn)存檔案中,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間,徐乾學一家被控橫行不法的事件即有二十余起(《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五輯)。明珠案中,兩江總督傅拉塔(滿洲鑲黃旗人)曾被指為與明珠交通。一六九○年,傅拉塔上疏彈劾大學士徐元文與解任尚書徐乾學放縱家人“招搖納賄,爭利害民”,列罪十五款。巡撫洪之杰“趨炎附勢”??滴醯勖煸摹靶葜禄丶?,洪之杰降調(diào),不再審理。一六九一年四月,因明珠案被免職的尚書佛倫,被任為山東巡撫,追究前任巡撫錢玨包庇濰縣知縣朱敦厚貪污案,查明朱敦厚曾請托徐乾學密函錢玨疏通。徐乾學被奪職。郭琇在一六八九年冬曾被錢玨反控托薦私人未果,挾嫌誣劾,被降五級調(diào)用。次年,郭琇休致。
徐學乾失勢,北黨起而報復。朝中黨爭愈演愈烈。一六九一年十一月,康熙帝詔諭吏部,說:“乃近見內(nèi)外各官,間有彼此傾軋,代異黨同,私怨交尋,牽連報復?;蚣核暫蓿磭谌舜m,陰為主使?;蛞馑裕恢敝钙涫?,巧陷術中。雖業(yè)已解職投閑,仍復吹求不止,株連逮于子弟,顛覆及于身家”?!半蘅倲垯C務已三十年,此等情態(tài),知之最悉”。“倘仍執(zhí)迷不悟,復踵前非,朕將窮極根株,悉坐以交結朋黨之罪”(《圣祖實錄》卷一五三)。康熙帝致力消弭朋黨,仍繼續(xù)貫徹爭取江南士大夫的執(zhí)政方針。一六九四年,又召徐乾學、高士奇、王鴻緒等進京修書。適徐乾學病死,詔復尚書官職。王鴻緒入京,授為工部尚書。高士奇入京,仍直南書房。
三、誅索額圖與廢太子 在索額圖與明珠黨爭中,太子胤礽是索黨的支持者,明珠黨則是反太子派的結合。明珠敗后,索額圖再被起用。一六八九年,索額圖率領使團與俄國談判,身負重任。一六九○年以后,又連年領兵與噶爾丹軍作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原來被革去的爵位,又全恢復。一七○一年,以年老乞休,但在朝中仍擁有強大的勢力,并且是太子胤礽最倚信的支持者。朝臣中索額圖黨逐漸演為太子黨??滴醯蹖μ訒r疑時信。圍繞著太子的廢立,釀成長期的紛爭。
誅索額圖一六九○年至一六九七年間,康熙帝兩次親征準噶爾部,留太子胤礽在京師執(zhí)政。一六九七年九月,康熙帝返回京師,認為太子改變素行,將內(nèi)務府總管海喇孫及膳房人花喇拿問處死。所謂改變素行,據(jù)康熙后來所說,主要是指皇太子所用諸物俱用黃色,所定一切儀制,都與皇帝相同??滴醯圻@時實際上已懷疑是出于索額圖指使。對太子胤礽和索額圖日益疑慮。
一七○二年九月,康熙帝巡視河南,閱視河工。十月,皇太子至德州稱病不行,康熙帝召索額圖前來視疾。十六天后,康熙帝下諭回鑾,閱視河工改在來年。留胤礽在德州調(diào)理疾病。十一月十六日,皇太子胤礽病愈回京。一七○三年春,康熙帝再次南巡,至杭州。三月,返抵京師。五月間,據(jù)索額圖家人的告發(fā),下諭斥責索額圖“背后怨尤,議論國事”,說“伊之黨類,朕皆訪知”。舉出阿朱達、麻爾圖、額庫禮等多人,指斥“伊等結黨,議論國事,威嚇眾人”。并說:“至索額圖之黨,漢官亦多。朕若盡指出,俱至滅族”。命索黨“與索額圖絕交,將所行之事舉出”,否則“必被索額圖連累致死”(《圣祖實錄》卷二一二)。隨后又諭刑部將索黨麻爾圖、額庫禮等鎖禁。阿朱達因是年老舊臣,得到寬恕。又傳諭索額圖說:“爾家人告爾之事,留內(nèi)三年,朕有寬爾之意,爾并無退悔之意,背后仍怨尤,議論國事,結黨妄行。爾背后之言,不可宣說,爾心內(nèi)甚明?!庇终f:“朕將爾行事指出一端,就可在此正法。尚念爾原系大臣,朕心不忍”,著交宗人府拘禁(同上書)。索額圖之子并家內(nèi)要人俱交拘禁。索額圖死于獄中。后來康熙帝曾稱因索額圖助太子“潛謀大事”,“將索額圖處死”。索額圖出身滿族貴族,兩代俱為輔臣,朝臣中黨羽甚眾。索額圖被處死,朝野震動。
廢太子 康熙帝誅索額圖后,依然疑慮重重,常常舉措失度。五年之后,一七○八年五月間,率領太子胤礽與長子胤礽、十三子、十四子、十五子、十六子、十七子、十八子等,巡視塞外。八月,至鄂爾多斯。十八子胤礽重病。九月初,行至蒙古布爾哈蘇臺地方。初四日,康熙帝命太子胤礽跪見。諸王大臣齊集行宮之前,斥責胤礽對胤礽患病“毫無友愛之意。因朕加責讓,伊反忿然發(fā)怒?!睕Q意廢太子。宣諭說: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惡愈張,僇辱在廷諸王貝勒大臣官員,專擅威權,鳩聚黨羽,窺伺朕躬,起居動作,無不探聽”,“有將朕諸子不遺噍類之勢”。并說:“從前索額圖助伊潛謀大事,朕悉知其情”,“今胤礽欲為索額圖復仇,結成黨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似此之人,豈可付以祖宗弘業(yè)”。宣布將胤礽廢斥拘禁??滴醯蹚U太子,顯然是出于對索額圖黨的疑慮。同時又宣布,將索額圖兩子及胤礽的親隨四人正法。是日,胤礽病死。
康熙廢胤礽后,仍然疑慮重重,惴惴不安。九月十一日,對滿族大臣說,“今皇太子所行若此,朕實不勝憤懣。至今六日,未嘗安寢”。兩天后,又宣諭內(nèi)大臣等:“近觀胤礽行事,與人大有不同。……語言顛倒,竟類狂易之疾,似有鬼物憑之者”。回京后,將胤礽幽禁在上駟院旁的氈帳之內(nèi),特命皇長子胤礽和皇四子胤礽(雍正帝)看守??滴跤謱χT皇子及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滿族大學士、尚書等宣布:“今胤礽事已完結。諸阿哥(皇子)中,倘有借此邀結人心,樹黨相傾者,朕斷不能姑容也”。但是,胤礽廢后,太子虛位,圍繞太子廢立的黨爭,更加不可遏止。
(二)理學的提倡與西學的傳入 一、理學的提倡 康熙帝面對著清朝內(nèi)部的重重矛盾,在他的晚年越來越著意研究程朱理學(道學),從中尋求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權術。
康熙帝自幼即學習漢文化,研讀經(jīng)史。親政后任用儒臣,實行漢制,目的仍在于爭取漢人地主階級的支持,以鞏固清朝的統(tǒng)治,并未把漢儒的理學作為執(zhí)政的指導思想?!叭狈辞鍛?zhàn)爭時,儒臣魏象樞諫阻用兵,力主招撫,康熙帝棄而不用。臺灣鄭氏降服后,理學名臣李光地建策棄地不守,康熙帝仍采施瑯策統(tǒng)治臺灣。噶爾丹之亂,李光地諫奏,依《易》經(jīng)卜卦,出兵不利??滴醯燮絹y后,說:“汝輩漢人說予向征噶爾旦(丹)時,不必如此窮黷。”“噶爾旦邊釁一動,兵疲于奔命,民窮于轉餉,欲休養(yǎng)生息,得乎?所以予不憚親征,去此大害。今而后庶可言休養(yǎng)生息四字”(《榕村語錄續(xù)集》卷十八)。噶爾丹敗亡后,各地戰(zhàn)事大體平定,康熙帝轉而整飭內(nèi)政,日益倡用程朱理學。
一六九七年,法國傳教士白晉向法皇路易十四報告說:“康熙皇帝是儒教的教主,這個資格加強了這位皇帝的權威?!保ā犊滴趸实邸罚┮黄咭灰荒陼r,康熙帝曾自稱:“朕御極五十年,聽政之暇,勤覽書籍。凡四書、五經(jīng)、通鑒、性理等書,俱經(jīng)研究?!笨滴醯墼谝黄摺鹨荒暌院蟮亩觊g,更加致力于理學的研討。一七一三年,康熙帝命熊賜履、李光地等編輯《朱子全書》,并親自撰序言,說“非先王之法不可用,非先生(指朱熹)之道不可為。反之身心,求之經(jīng)史,手不釋卷。數(shù)十年來,方得宋儒之實據(jù)?!庇终f:“朕讀其書,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與之奧,非此不能治萬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內(nèi)外為一家?!崩罟獾卦f:“朱子之意與皇上同,皇上近來大信朱子之言?!保ā堕糯逭Z錄續(xù)集》卷七)一七一七年,康熙帝并為新編《性理精義》一書撰序??滴醯鄯浅W杂X地以程朱理學作為治天下的統(tǒng)治思想,依用熊賜履、李光地、張伯行等儒臣,極力提倡理學,以穩(wěn)定清王朝的統(tǒng)治秩序。
標榜“仁政”康熙帝親政后的三、四十年間,不斷嚴懲貪污,獎勵廉吏清官,以維護其統(tǒng)治??滴醯墼f:“治天下以懲貪獎廉為要?!庇终f:“朕恨貪污之吏,更過于噶爾丹。此后澄清吏治,如圖平噶爾丹,則善矣。”(《圣祖實錄》卷一八三)康熙帝親政初期,確曾出現(xiàn)過一些著名的清官,但以后的官場逐漸腐敗,貪墨風行??滴醯哿ρ浴俺吻謇糁巍?,也正證明吏治之不清。平噶爾丹后,康熙帝標榜仁心仁政,變懲貪為寬政,以圖穩(wěn)定政局。張鵬翮以清廉著稱,對下甚嚴??滴醯蹖λf:“從來大儒持身接物當如光風霽月。爾平日亦講理學,乃一味苛刻嚴厲,豈所謂光風霽月乎?況大臣受朝廷委任,必需為國為民,事事皆有實濟。若徒飲食菲薄,自表廉潔,于國事何濟耶?”康熙帝甚至公然允許官吏貪取。一七○九年九月,對河南巡撫鹿佑說:“所謂廉吏者,亦非一文不取之謂。若纖毫無所資給,則居官日用及家人胥役,何以為生?如州縣官只取一分火耗,此外不取,便稱好官。其實系貪黷無忌者,自當參處。若一概從苛糾摘,則屬吏不勝參矣?!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牛┛滴醯弁砟陿税袢收?,放縱官吏貪剝,其實是對不勝參的官吏們的妥協(xié)。提倡寬政的結果,吏治更加敗壞了。
控馭臣下程朱理學把封建的政治學說哲學化,一個顯著的特點是不僅論述統(tǒng)治的理,并且還論述被統(tǒng)治的理,告誡人們自覺地去接受統(tǒng)治。自稱“得宋儒之實據(jù)”的康熙帝,確已理解到這個奧秘,并著意加以利用。他曾對進講的儒臣說:“向來進講,但切君身。此后當兼寓訓勉臣下之意,庶使諸臣皆有所警省?!保ā妒プ鎸嶄洝肪硪灰灰唬┯终f:“使果系道學之人,惟當以忠誠為本。豈有在人主之前作一等語,退后又別作一等語者乎?”(《圣祖實錄》卷一六三)他告誡那些自稱信奉理學的漢大臣說:“大凡人臣事君之道,公而忘私乃為正理,且理學諸書中,亦不過辨別公私二字。事君者果能以公勝私,于治天下何難?若挾其私心,則天下必不能治。”(《圣祖實錄》卷二五六)漢人大臣力圖以程朱理學影響康熙帝,以維護地主階級的封建統(tǒng)治??滴醯蹌t以理學為武器,要求漢人臣僚對皇帝無私地忠誠。
統(tǒng)治社會 程朱理學的社會、政治學說以封建綱常為主要內(nèi)容。君臣、父子、夫婦稱為三綱。不僅把政權家族化,也還把每個家族政權化,在血緣關系上建立起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準則,從而維護整個的社會秩序??滴醯圩駨睦韺W的準則,一再下詔褒揚各地的孝子節(jié)婦,標榜“以孝治天下”。一七一三年,康熙帝詔諭大學士宣揚孝弟,說“倘天下皆知孝弟為重,此誠移風易俗之本,禮樂道德之根。”(《圣祖實錄》卷二五四)一七一八年,又對臣下說:“朕臨御天下垂六十年,仰惟祖宗付托之重,知天子以乂安海內(nèi)為孝。”“夫人皆知孝行之為先,則臣節(jié)必砥,此即經(jīng)學之本也?!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甙耍┗实坌行⒓匆y(tǒng)治海內(nèi)。臣民行孝,即要服從皇帝的統(tǒng)治,在家孝父,在朝忠君。這就是所謂的“以孝治天下”。一七○六年頒布的圣諭十六條(見前)是康熙帝實行理學政治的綱領,也是“教化”臣民的條規(guī)。十六條通行曉諭滿洲八旗并直隸各省督撫,轉行府州縣鄉(xiāng)村廣大居民。每月朔望日,各地村莊都要向村民講解十六條,以推行“教化”。清朝此后的歷代皇帝,奉康熙圣諭十六條為祖宗之法,影響極大。
宋代理學至朱熹而漸完備,宋理宗時始被尊為官方學說,但南宋不久即告滅亡。元仁宗、文宗曾先后提倡理學,舉行科舉考試,表彰孝子節(jié)婦。但元朝的統(tǒng)治隨即衰落,理學并未能在政治思想上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明初再度倡行理學,萬歷以后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商人的興起,理學在社會上已不再能控制人們的思想和言行。康熙帝倡行理學用以指導政治,并在社會上大力宣揚,深入到各地農(nóng)村。理學的倫常說教,經(jīng)康熙帝提倡而普及于全國,影響是深遠的。
二、西學的傳入與傳教士的禁逐 康熙帝自即位以來,不僅隨漢人儒臣學習儒家經(jīng)書,也還從西方傳教士學習天文歷算等自然科學知識。這在歷代皇帝中是極為罕見的。但是,西方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又不能不和理學的倡用形成嚴重的矛盾。
早在明朝萬歷年間,意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等來到中國,帶來西方著述和工藝品。利瑪竇留居北京,曾得到明神宗的賞識。據(jù)統(tǒng)計,明萬歷至清順治時,翻譯出版的西方宗教和科學技術書籍,多達一百五十余種。晚明士大夫研習西學,一時成為風氣。明禮部侍郎徐光啟與德國耶穌會士湯若望等依西法改訂歷法,編成《崇禎歷書》,未及頒行而明朝復亡。順治元年(一六四四年)五月,湯若望上書多爾袞,請用新歷,稱天主教“以勸人忠君孝親貞廉守法為務?!贝文昵宄綇U明大統(tǒng)歷,改用湯若望等編制的時憲歷。湯若望得到清廷的信用,一六五三年為通政使,加號“通玄教師”。江南徽州官生楊光先自稱“素以理學自信”、著《辟邪論》,又上“正國體疏”,指責天主教是“無父無君”、“五倫俱廢”的邪教,西洋之學是“左道之學”,并控告湯若望“暗竊正朔,惑眾謀反?!表樦蔚鄄挥鑼徖?。一六六四年(康熙三年),楊光先再次上疏,指控湯若望“邀結天下人心,叛形已成”。輔政大臣逮湯若望入獄,廢時憲歷,復用明大統(tǒng)歷。次年,命楊光先為欽天監(jiān)正,楊的好友吳明烜為監(jiān)副。楊光先又著書,題為《不得已》,攻擊西學,稱“寧可使中夏無好歷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湯若望出獄后病死。
康熙帝親政后,康熙六年(一六六八年)十二月,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上疏,指責吳明烜所制康熙八年歷種種差誤??滴醯蹅髦I:“歷法關系重大”,“應以合天象為主?!泵蟪紙D海、李霨、索額圖、明珠等二十八人同往觀象臺測驗。一六六九年二月,在觀象臺觀測星象測量日影以校定歷法。楊光先托故不行,由吳明烜與南懷仁應對。觀測結果,“南懷仁所言逐款皆符,吳明烜所言逐款皆錯?!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耍┛滴醯蹧Q定復用時憲歷,任南懷仁為欽天監(jiān)副(一六七三年升為監(jiān)正)。楊光先從寬免死。
歷法的考辨促使年輕的康熙帝發(fā)憤學習西方科學知識。他后來自稱:“朕思己不知,焉能斷人之是非?因自憤而學焉。”(《庭訓格言》)康熙帝在經(jīng)筵學習儒學的同時,延聘南懷仁和葡萄牙人徐日升,意大利人閔完我等輪番進講自然科學。每天約二、三小時,先后持續(xù)十余年之久。據(jù)說,他曾先后學習天文、數(shù)學、地理、醫(yī)藥、音樂、繪畫以及歐洲哲學、拉丁語文等知識,都能粗通大意。南懷仁在一六七四年制成大型天文儀器,置于觀象臺,被授任太常寺卿。
康熙帝對西方天主教傳教士日益信用,南懷仁請求羅馬教廷增派傳教士來華。一六八七年,法國傳教士張誠、白晉等五人來到北京。一六九○年,清朝派出使團去尼布楚與俄國舉行談判。張誠、徐日升等曾被任為使團譯員,在談判中奔走于雙方之間。西方傳教士進而參予了清朝的外交活動。一六九三年,白晉受命為清朝皇帝的欽差,去歐洲延聘人才。一六九八年白晉返回北京,隨同前來者有巴多明等十余人。
西方傳教士得到清朝皇帝的信用,天主教也隨之在清朝各地日益廣泛的傳播。一六六九年任用南懷仁時,原曾曉諭直隸各省禁止立堂入教。但事實上各地天主教勢力在不斷發(fā)展。一六九一年,浙江巡撫張鵬翮曾重申康熙八年上諭,禁止浙江各地傳習天主教。傳教士通過信教的大臣佟國綱等向康熙帝請求弛禁。一六九二年,康熙帝傳諭“各處天主堂仍照舊存留。凡進香供奉之人,不必禁止?!保ā斗罱陶罚┛滴醯廴∠睿熘鹘萄杆侔l(fā)展,遍及十五省。據(jù)一七一○年統(tǒng)計,全國教徒多達三十余萬人。
天主教的教義和理學的倫常說教尖銳對立。明末,耶穌會士利瑪竇來華傳教,援引天主教義傅會理學的倫常,允許教徒祭天、祭祖和祭孔。利瑪竇身著中國儒士冠服,被稱為“西儒”。清初,湯若望、南懷仁、白晉等傳教也都遵從利瑪竇的方式,稱為“利瑪竇規(guī)矩”。一六九二年弛禁后,天主教勢力日益強大。以西班牙傳教士為主的天主教托缽修會之一的多明我會,聯(lián)合圣方濟會,堅持宣傳上帝是至高無上的唯一主宰,攻擊耶穌會允許中國教徒祭天、祭祖、祭孔,是對教義的背棄。雙方都上書羅馬教皇,相互指責,被稱為“禮儀之爭”。一七○四年,新任教皇克羅門十世決斷:中國教徒祭天、祭祖、祭孔,實屬異端,應予禁止。鐸羅攜帶禁止異端的諭令前來中國。康熙帝傳諭:“慎無擾亂中國”;來華的西人必須“謹守法度”,勸鐸羅返回。鐸羅行抵南京,竟然擅自公布教皇諭令,要求傳教士和中國教徒“一體遵照勿違”??滴醯叟淇怪?,將鐸羅押送澳門。
教皇的禁令也自然要在漢人臣僚中引起強烈的反應。一七○六年,康熙帝對理學名臣李光地、熊賜履等說:“汝等知西洋人漸漸作怪乎?將孔夫子亦罵了。予所以好待他者,不過是用其技藝耳。歷算之學果然好。你們通是讀書人,見外面地方官與知道理者,可俱道朕意?!保ā堕糯逭Z錄續(xù)集》卷六)次年三月,康熙帝斷然傳諭各國傳教士:“自今以后,若不遵利瑪竇規(guī)矩,斷不準在中國住,必逐回去”(《康熙帝與羅馬使節(jié)關系文書》)。
康熙時期,歐洲各國已先后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向外殖民。各國傳教士來華,以傳教為主要任務,傳播西方科學技術只是輔助的手段,同時也不能不在政治上為本國政府的殖民利益服務??滴醯燮髨D使傳教士服膺于理學的封建倫常,而單純地“用其技藝”,這當然不能不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與教廷發(fā)生嚴重的沖突。一七一八年,羅馬教皇克羅門十一世正式公布了禁止異端的禁令。一七二二年,羅馬教廷派遣教士嘉樂攜帶“禁約”來中國見康熙帝?!敖s”規(guī)定,在中國之西洋人和中國天主教徒,不許用“天”字,不許祭孔子、祭祖宗,不許依中國規(guī)矩留牌位在家,如不遵守,依天主教規(guī)處罰。康熙帝接見嘉樂,駁斥說:“爾教王條約與中國道理大相悖戾”,“只可禁得西洋人,中國人非爾教王所可禁也?!辈⒚鞔_宣布此后禁止天主教在中國流行,傳教之人除會技藝之人留用外,其余均回西洋。嘉樂被斥離去??滴醯垭S令廣東等地禁止天主教。傳教士陸續(xù)離華返國。
理學戰(zhàn)勝天主教,更加鞏固了其思想統(tǒng)治的地位。
(三)吏治敗壞與人民的反抗 一、吏治的敗壞 康熙帝提倡理學,標榜仁政,對官吏的貪風由寬容演為妥協(xié),吏治日益敗壞。
康熙帝曾公然提出,廉吏并非一文不取,火耗取一分即是好官,實際上是公開準許官吏加派火耗營私。所謂“火耗”即稅戶向官府交納稅銀,額外加成,歸州縣官吏私有,并向上司饋送。加火耗既屬合法,其他各種名目的加派也層出不窮。一六八四年山西地方加派的火耗,一兩即加至三、四錢(《圣祖實錄》卷一二二)。一六九七年,御史荊元實奏報說:“蓋言州縣居官一月不派費,則不能安其位,猶之京官賃房一月不出租,則不能安其居也”。(《皇清奏議》卷二十三)一七○一年,御史李發(fā)甲詳細地陳奏說:“一官入省,省費有派,夫馬有派,贄見有派,中伙長隨跟役有派。上官一飯,封赍四兩、六兩不等。上官一席,封賞十二至二十四兩不等。而又捏為公務,押令某府州縣捐銀若干,或百金或三、四百金,或一、二千金。又且上官之父母生辰有公祝之禮,生子生孫有三朝滿月之禮。至于平日之生辰禮節(jié),定為常規(guī),無足論矣?!薄懊繗q民間正項錢糧一兩,有派至三兩、四兩、五、六兩以至十兩”,“而于朝廷正供之外,輒加至三倍、四倍、五、六倍,以至十倍不止?!保ā痘是遄嘧h》卷二十三)大官對小官,小官對小民,層層刻剝,最后都加到廣大農(nóng)民的身上。一七○二年,湖南巡撫趙申喬奏報湖南地方情形說:“計每歲科派有較正供額賦增至數(shù)倍者”,“百姓窮蹙不支,多致流離轉徙”(《圣祖實錄》卷二一一)。
康熙帝晚年實行寬政,甚至對于證據(jù)確鑿的重大貪污案件,也任意寬縱,與早期嚴懲貪污,形成鮮明的對比。一七一○年,御史參劾戶部堂官希福納等侵貪戶部內(nèi)倉銀六十四萬余兩,參予貪污的官吏多達一百數(shù)十人。康熙帝說“朕反復思之,終夜不寐,若將伊等審問,獲罪之人甚多矣”(《圣祖實錄》卷二四二)。經(jīng)九卿復議,只將希福納革職,其余官員勒限賠完,免其議處。次年三月,康熙帝對大學士等大臣說:“治天下之道,以寬為本”,“夫官之清廉,只可論其大者。今張鵬翮居官甚清,在山東兗州為官時,亦曾受人規(guī)例。張伯行居官亦清,但其刻書甚多??桃徊繒?,非千金不得,此皆從何處來者?此等處亦不必究。兩淮鹽差官員送人禮物,朕非不知,亦不追求”(《圣祖實錄》卷二四五)。
康熙帝寬縱官吏貪剝,雖然得以使各級官員上下相安,與廣大人民間的矛盾,卻日益激化了。
二、人民的反抗 清朝在大規(guī)模戰(zhàn)爭過后,封建經(jīng)濟逐漸恢復,農(nóng)民群眾遭受地主階級的壓榨也日益深重,出現(xiàn)大批的破產(chǎn)流民。官吏的肆意加派,更使廣大農(nóng)民饑寒交迫,不斷舉行各種形式的反抗斗爭。
杭州反加派斗爭——一七○七年六月間,浙江巡撫加派公費,下屬州縣,擬每畝加三。這年又值大旱,歉收,百姓數(shù)千人到巡撫門前抗議,督撫被迫出告示安民(《文獻叢編·王鴻緒密繕小折》)。十一月間,太倉州北門外永樂庵地方,有大批群眾,頭裹紅布,豎立旗幟聚集。官兵出動鎮(zhèn)壓,群眾散走(《李煦奏折》)。
江浙搶米斗爭——杭州的斗爭,影響到江浙兩省。一七○八年,戶部尚書王鴻緒奏報江浙情形說:“近因官法廢弛,又有不軌之徒在內(nèi)煽惑,遂有市井奸民,倡率饑民吵鬧官府,打劫富家,一呼而集遂致數(shù)百人,官府一時無法”。江寧因糶賣官米刻剝居民,群眾聚集搶米鋪三四十家。王鴻緒說:“其余江浙之各府州縣在在有之。至各府州縣之村鎮(zhèn)奸民,聚眾以米貴為名,抄搶富家者,尤不可勝數(shù)?!保ā段墨I叢編·王鴻緒密繕小折》)。
泉州搶米斗爭——一七一一年時,福建泉州府永春、德化兩縣聯(lián)界地帶貧民以陳五顯等四人為首,聚集至二千余人搶奪富戶米糧,抗拒官兵。陳五顯等在各處張示揭帖說:屢次捐免錢糧,地方官員不曾施及百姓,“故我等窮民窘于衣食,不得已而為此。若各處富戶不將屯積米石糶賣,我等必搶奪?!笨滴醯鄣脠螅膊荒懿怀姓J:“伊等原非盜賊,因年歲歉收乏食,不得已行之耳”(《圣祖實錄》卷二四六)。官兵大舉出動,對搶米的貧民殘酷鎮(zhèn)壓,斬殺八十余名,逮捕一百四十五名。負傷逃走者甚眾。
雩都抗租賦斗爭——一七一三年,江西雩都縣佃戶丘蘭秀、陳萬余、丁介卿等率眾要求“除賦捐租”,圍攻地主趙唐伯的田莊。當?shù)貜V東人馬天祥等在各處響應,聚眾千人。地主趙唐伯向縣衙報告。官兵逮捕四十余人入獄監(jiān)禁。陳萬余等率眾據(jù)守禾豐。十一月間,官兵前來鎮(zhèn)壓,陳萬余率眾作戰(zhàn),失敗被擒,被斬首犧牲。次年,官府又將獄中三十余人處死。
興國抗租斗爭——一七一三年時,江西興國縣也暴發(fā)了佃戶抗租的斗爭。興國縣衣錦鄉(xiāng)佃戶李鼎三率領當?shù)氐钁艉烷}、廣遷來的農(nóng)民,共約數(shù)千人,向縣官要求“田骨田皮許退不許批”,并勒石為例(同治《興國縣志》)。斗爭獲得勝利,反抗的佃戶即組織“會館”,進行長期的抗租斗爭。每年秋收,倡議“七收、八收”,即將二成或三成交租。田主如按原來高額收租,佃戶即聚集起來,奪回多收地租收入會館。當?shù)剞r(nóng)民以“會館”為斗爭的組織和基地,堅持抗租達十三年之久。至雍正時才被官府勒令將會館焚拆。
宜陽反加派斗爭——一七一六年,河南宜陽縣的農(nóng)民群眾進行了反加派的斗爭。河南巡撫李錫傳令八府所屬州縣加派田賦,每畝地私派銀四厘,又借故科派馬捐。群眾二千余人在亢珽等率領下起而反抗,將宜陽知縣擒捕。官兵前來鎮(zhèn)壓,搶回知縣??含E等聲言:“皇上因李錫居官甚劣,已取進京。若李錫伏誅,我等情愿引頸受刑。”康熙帝諭:“李錫居官固屬不堪,但此賊不盡拿獲,斷乎不可。”即派刑部尚書等乘驛急往當?shù)?,“嚴加查獲詳審,一面于彼處正法,一面奏聞?!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呷┛含E抗拒官兵失敗,自縊死。其他領導者十五人被清朝處斬,十五人處絞。二十四人流放到三姓等地做奴隸。
無錫人民斗爭——康熙末年(具體年代不詳),江蘇無錫縣人民因縣令李牧殘酷成性,草菅人命,村民數(shù)百人嘯聚山中反抗。村民劉三公布李牧殘酷殺人數(shù)十事。李牧派捕役下鄉(xiāng)擒拿,劉三率兵抵抗,逃匿后被捕。黃印《錫金識小錄》記載說:“劉自知必死,訊時辭色侃侃,歷數(shù)其惡(指李牧)。備受極刑,終不委靡乞哀,下于獄,瘐死獄中?!?br/>
如上所舉,一七○七年以來,各地人民的反抗斗爭連綿不斷。雖然這些斗爭都還限于局部地區(qū),規(guī)模也很小,但它不斷地沖擊著清朝的統(tǒng)治,顯示著康熙末年社會矛盾在日趨激化。
三、禁礦與禁海 康熙帝面對著各地農(nóng)民的斗爭,同時注意到對游民、手工業(yè)者的防范。一七一二年,告諭臣下說:“朕前諭各省督撫,查拿越省游行者,另有深意。蓋謂奸惡之徒,有為僧道而行者,亦有為市藥賣卦而行者?!鞔钭猿杉雌潋炓?。不予為之計可乎?”(《圣祖實錄》卷二五○)一七一四年,京師城內(nèi)的游民即達數(shù)十萬人??滴醯壅J為:這些人原來都是來京師貿(mào)易傭工者,因貿(mào)易無資,“棲泊京師,入于匪類者甚多。”(《康熙起居注》)京師如此,各省區(qū)更為嚴重。
明末礦工和沿海工商游民曾不斷舉行反官府的斗爭??滴醯垡浴鞍裁穹纴y”為名,一再實行“禁礦”、“禁?!?,以防止手工業(yè)工人、海上商販和各類游民的反抗。
禁礦——礦業(yè)的開采是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發(fā)展的必要的條件??滴醯塾H政初年,曾開放礦禁,工商業(yè)因而得到發(fā)展。一七○四年,康熙帝傳諭:“開礦事情,甚無益于地方,嗣后有請開采者,俱著不準行。”(雍正《會典》卷五十三)這還只是不準再開新礦,已有之礦業(yè)尚未禁止。所謂“無益于地方”即不利于統(tǒng)治。次年,御史景月畛上疏請禁閉廣東海陽縣礦,說是“聚眾幾至十余萬,強梁爭兢,時時有之?!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唬V東巡撫隨即上疏,說廣東商民何錫已開礦六十四處,在廠之人約二萬有余,請予封禁,得到康熙帝的允準。何錫在商民中,開礦規(guī)模最大,因而首遭封禁。由此開始了對各地礦廠的封禁。
一六一三年,四川提督奏稱:“蜀省一碗水地方聚集萬人開礦,隨逐隨聚?!笨滴醯勖髮W士與九卿會議礦事。議復后決定:(一)除云南督撫雇本地人開礦和皇商王綱明等在湖廣、山西雇本地人開礦以外,其他各省未經(jīng)開采之礦,仍行禁止。(二)本地貧民已開采的小礦,姑免禁止。由地方官查明姓名造冊。(三)外省人不許開采,并嚴禁本處豪強富戶設廠。這幾項規(guī)定,即不準開新礦、開大礦,不準外省人游移,只許當?shù)刎毭裥∫?guī)模開采。但在實行中,逐漸擴大封禁范圍,陸續(xù)停止整個地區(qū)的礦采。在此以前,一七一一年時已封禁湖南鉛礦。此后,一七一四年,停止郴州銀礦和河南全省的礦采。一七一五年,嚴行封禁廣州所屬礦場。一七一八年又停止四川全省各廠。事實上,廣東、四川和河南的礦采,已全遭封禁。
云南的礦業(yè),尤其是銅礦的開采,自元代已稱發(fā)達。歷代相傳,清初仍是全國最發(fā)達的礦業(yè)。一七○五年,云南總督貝和諾,廢除原來由商民開礦,官府抽稅二分,余銅聽民自售的舊制,改為官收余銅,不準私賣。商民礦業(yè)受到打擊,日漸衰落。一七一○年,云南澂江府屬路南州之開太廠、羊腳跡廠被封禁。一七一五年,云南官員請求準開銀礦??滴醯叟c大學士等論議。李光地奏對:“今議開礦以蘇民困,請著令禁止。土著貧民無產(chǎn)業(yè)職事者,許人持一銚而越境者有誅,則奸民不致聚徒山澤以生事端矣?!保ǚ桨骸栋蚕钕嘁菔隆罚┛滴醯鄄纱俗h,以防民變。李光地記述說:“蓋明季礦徒之禍,上所素念故也。于是特旨不準行。”(《李光地年譜》)一七一九年又封禁云南運一廠、獅子廠、華祝箐廠。云南境內(nèi)其他廠礦,也半開半閉,礦采日益蕭條。云南銅礦年產(chǎn)曾達四百萬斤,課稅八萬余兩??滴跄┠晗陆档揭话偃f斤,課稅僅二萬余兩。
禁海——康熙帝在禁礦之后又在一七一六年實行海禁,對海外貿(mào)易規(guī)定禁條,嚴加限制。
清朝初年,南明和鄭成功家族據(jù)東南沿海反抗清朝。清朝統(tǒng)治臺灣后,康熙帝實行“開?!?,海上貿(mào)易逐漸發(fā)達,促進了東南各省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也使清朝增加了關稅收入。直到一七○八年,都察院以江浙米外運過多致使米價騰貴為由,請禁商船出洋,康熙帝仍不允準。一七一一年,康熙帝又駁回了吏部因海上發(fā)生盜劫案請禁海上貿(mào)易的奏疏。一七一六年,康熙帝之所以要禁止南洋貿(mào)易和限制出海,主要是由于防范東南沿海人民與海外聯(lián)系,據(jù)地抗清??滴醯墼趯嵭泻=?,曾說:“朕訪問海外有呂宋、噶剌巴兩處地方,噶剌巴乃紅毛國泊船之所,呂宋乃西洋泊船之所,彼處藏匿盜賊甚多。內(nèi)地之民希圖獲利,往往于船上載米帶去,并賣船而回。甚至有留在彼處之人,不可不豫為措置也?!庇终f“海外有呂宋、噶剌巴等處常留漢人。自明代以來有之,此即海賊之藪也。”“臺灣之人時與呂宋地方人互相往來,亦須豫為措置?!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摺穑┙K巡撫張伯行奏請禁海,兵部與廣東、閩浙官員擬定禁海辦法,奏準實行。主要是:(一)呂宋、噶剌巴等處,不許商船前往貿(mào)易。東洋(日本)貿(mào)易照舊。(二)嚴禁出賣船只到海外。違者,知情同去之人皆立斬。禁止販賣糧食出口。出洋船只,每日每人只準帶食米一升、余米一升。如果超額,嚴拿治罪。(三)限制百姓外出謀生,禁止留居海外。有人留在外國,知情同去之人枷號三月。留下之人,行文國外,解回立斬。
一七一六年實行海禁后,極大地限制了海外貿(mào)易和沿海各省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對日本貿(mào)易,雖未做新的規(guī)定,但日本這時已實行“鎖國”政策,限制中國去日商船,由每年八十艘減為三十艘,并規(guī)定了貿(mào)易限額和多種限制手續(xù)。中日貿(mào)易因而大減。東南亞諸地,自晚明至清初,沿海各省大批居民前往留住墾荒或經(jīng)營工商。海上來往頻繁。一七一六年禁海后,海上一片荒涼。西方國家的貿(mào)易商船,清朝“聽其自來,不許往販?!泵磕陙砣A商船不過幾艘,影響遠不能與東南亞相比。
康熙帝禁海,旨在防范沿海人民反抗,但實行的結果卻又增加了沿海人民生計的困難,激化了矛盾,廣東普寧知縣藍鼎元著《論南洋事宜書》,論述閩廣形勢說,“閩廣人稠地狹,田園不足于耕,望海謀生,十居五六。內(nèi)地賤菲無足輕重之物,載至番境皆同珍貝,是以沿海居民造作小巧技藝,以及女紅針黹,皆于洋船行銷。歲收諸島銀錢貨物,百十萬入我中土,所關為不細矣。南洋未禁之先,閩廣家給人足。游手無賴亦為欲富所驅,盡入番島,鮮有在家饑寒竊劫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貨不通,民生日蹙?!庇终f:“一船之敝,廢中人數(shù)百家之產(chǎn),其慘目傷心,可勝道邪?沿海居民蕭索岑寂,窮困不聊之狀,皆因海禁?!彼詈笳J為:“今禁南海,有害無利,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貧,貧者困,驅工商為游手,驅游手為盜賊耳。”(《鹿州初集》卷三)海禁之后,沿海工商被迫失業(yè)。藍鼎元的記述,大體上是符合實情的。
四、臺灣農(nóng)民起義 臺灣遠在海疆,清朝設府統(tǒng)治,官吏的貪污刻剝,較陸上更加橫暴??滴醯蹖嵭薪:?,為防范臺灣人民與呂宋往來,統(tǒng)治極為嚴厲。一七二一年,臺灣農(nóng)民在朱一貴等領導下,舉行了大規(guī)模的武裝起義。
一七二一年春,臺灣知府王珍在鳳山縣征收糧稅,肆意刻剝,并逮捕入山伐竹的農(nóng)民二三百人進行勒索。出錢者釋放,不出錢者重責四十大板,驅逐過海,趕回原籍。王珍又監(jiān)禁因地震過后唱戲謝神的百姓四十多人,指為“無故拜把”治罪。臺灣農(nóng)民群情激憤,起義爆發(fā)了。
四月十九日,農(nóng)民朱一貴、黃殿、李勇、吳外等五十二人在羅漢山焚表結拜,發(fā)動武裝起義。朱一貴原是福建漳州長泰人,一七一三年來到臺灣。曾充當轅役,被革,以養(yǎng)鴨為生??滴鯐r期,東南地區(qū)民間一直流傳著明室后裔朱三太子的傳說。康熙帝禁海,民間流傳南洋有所謂“前明苗裔”也是原因之一。臺灣起義者適應民間的傳聞,稱朱一貴為明朝皇室后人,推為領袖。起義群眾聚集一千余人,以山竹制成尖槍作武器,占據(jù)岡山,樹立起義大旗,上寫“激變良民,大明重興,大元帥朱。”
駐臺灣府城的清朝總兵歐陽凱得知起義的消息,急派右營游擊周應龍率領清兵四百及新港、目加留灣、蕭垅、麻豆四社的高山族兵丁前去鎮(zhèn)壓。岡山離府城僅三十里,周應龍進兵,第一天走了五里即駐軍,第二天走了十五里又止營。起義軍夜出,繳獲清軍鳥槍、藤牌等軍械甚多,周應龍隔溪相望,不敢出救。臺灣各縣人民紛紛起義響應。南路起義軍由杜君英領導,在淡水檳榔林招集粵東種地傭工客民數(shù)百人起義,與陳福壽、劉國基等商議奪取臺灣府庫,并派兵百余人與朱一貴等聯(lián)絡。郭國正、翁義在草潭起義;戴穆、江國論在下埤頭起義;林曹、林騫、林璉在新園起義;王忠在小琉球起義,都愿與朱一貴、杜君英合作,共同進攻臺灣府城。二十七日,朱一貴、杜君英在赤山兩路夾攻清軍,擊斃千總陳元,活捉把總周應遂,周應龍愴惶逃入府城。朱一貴軍乘勝追擊;杜君英率領陳福壽、劉國基等軍進攻鳳山縣南路營,殺死把總林富。清守備馮定國自殺,參將苗景龍?zhí)幽淙f丹港漁寮,被起義軍搜獲處死。清軍戰(zhàn)敗的消息傳到臺灣府城,文武官員各遣家屬連夜逃命,紛紛爭舟搶渡鹿耳門。
二十八日,總兵官歐陽凱、游擊劉得紫率兵千余人,臺灣協(xié)標水師副將許云率兵一千五百人,扎營春牛埔。中夜自相驚擾,鎮(zhèn)兵四故,二十九日黎明清軍稍集。五月一日,朱一貴率領數(shù)萬起義軍來攻。劉得紫領兵在中路口堵截;歐陽凱、許云率兵在春牛埔迎擊。朱一貴、杜君英合兵奮力沖殺,清軍把總楊泰為內(nèi)應,刺歐陽凱墜馬。起義軍殺歐陽凱,擊斃副將許云、游擊游崇功,生擒游擊劉得紫、守備張成。臺協(xié)水師中營游擊張彥賢,左營游擊王鼎等率領殘兵敗卒,逃往澎湖;右營游擊周應龍等附商船逃歸內(nèi)陸;臺廈道梁文宣、知府王珍、同知王禮等盡驅港內(nèi)商船漁艇出鹿耳門渡海。朱一貴率領起義軍占領臺灣府城,開府庫,取金銀。又開紅毛樓(即荷蘭人所筑之赤嵌樓),獲得貯存的原屬鄭成功的軍器,火藥、大炮、刀槍、彈藥無數(shù)。義軍北路賴池、張岳、鄭維晃、賴元改等也攻陷了諸羅,擊殺北路營參將羅萬倉。旬日之間,便摧毀了清朝在臺灣的統(tǒng)治,取得了重大勝利。
五月三日,起義軍擁戴朱一貴稱中興王,建元永和,布告中外,申述反清復明的宗旨,號召全國人民推翻清朝。起義軍建立官職,有國師、太師、國公、將軍等稱號。派驍將鄭定瑞、蘇天威領兵三千,鎮(zhèn)守鹿耳門。
從臺灣逃出的清朝文武官員,五月二,三日麇集澎湖。澎湖協(xié)標將弁,不知所措,家屬雜沓登舟,將渡廈門,被守備林亮制止。清水師提督施世驃見到逃往廈門的船只,才知道臺灣爆發(fā)了農(nóng)民起義,急忙調(diào)兵渡海。浙閩總督滿保也趕到廈門,調(diào)南澳鎮(zhèn)總兵藍廷珍率領水陸軍鎮(zhèn)壓臺灣起義軍。先后調(diào)遣到臺灣的清兵共有一萬二千多人,大小船只六百余艘,舵工水手六千余名。
清朝調(diào)兵反攻之際,起義軍內(nèi)部已發(fā)生分裂。朱一貴軍紀嚴明,禁止淫掠。國公戴穆強娶民間婦女,被朱一貴處死。太師洪陣私賣起義軍信札,被朱一貴正法。杜君英原要立自己的兒子杜會三為王,遭到反對。杜軍不服從命令,擄掠婦女財物。被擄人口中有國公吳外的戚屬,吳外請求釋放,杜君英不理。朱一貴派楊來、林璉去勸他放回,杜君英將楊來、林璉捆綁。朱一貴與國公李勇、郭國正等整兵討伐杜君英。杜君英戰(zhàn)敗,挾持數(shù)萬人北走虎尾溪,至貓兒干屯札。起義軍戰(zhàn)士分裂成兩支,給敵人以各個擊破的機會。
清淡水營守備陳策,率淡水侯觀德、李直三等地主武裝,乘隙襲擊朱一貴。諸羅縣地主陳徽也率兵攻陷縣治。陳策派人赴澎、廈請求援兵,滿保、施世驃先后發(fā)兵一千七百人往援。各地地主武裝更加猖狂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軍。
六月十三日,施世驃等從澎湖出發(fā),十六日抵鹿耳門外。起義軍一支由蘇天威率領據(jù)守險要,發(fā)炮抵抗,戰(zhàn)斗十分激烈。清軍入鹿耳門,起義軍退守安平鎮(zhèn),被清軍攻陷。朱一貴派楊來、顏子京、張阿山、翁飛虎率八千義軍反攻安平。十九日又派李勇、吳外等率數(shù)萬人再攻安平,遭到清軍夾擊。義軍喪失了主動地位,退保府治,沿岸列炮固守。
六月二十日夜,西港仔地主帶領清守備林亮官兵一千三百名,在西港仔登岸。二十一日晚,清南澳總兵藍廷珍自率水師五千五百余人到西港仔與林亮等會合。次日分兵八路,向起義軍進攻。黃殿率領起義軍迎敵,遭到伏擊。起義軍當夜襲擊清營,又中埋伏,受到了嚴重挫折。
六月二十三日,藍廷珍進至蔦松溪,直逼府城。朱一貴率數(shù)萬義軍退走,清兵分為南北二路追擊。被起義軍俘虜?shù)挠螕魟⒌米铣讼短幼?,組織地主武裝,向起義軍進攻。陳策也率地主武裝與清兵會合。朱一貴率領千余人退至溝尾莊。莊主楊石、楊旭、楊雄等已接受藍廷珍給與的守備、千總銜札,合謀誘捕朱一貴。閏六月初五日夜,楊旭齊集六莊的丁壯,以守護為名,將義軍所攜火炮用水灌濕,夜半大舉攻擊。起義軍從夢中驚醒,倉促反抗。朱一貴被楊旭的伏兵擒捉,吳外、陳印等突圍。藍廷珍審訊朱一貴,他昂然屹立,辱罵敵人,腿骨被打斷仍英勇不屈。后被押解到北京處死。杜君英父子被蘭廷珍招降,隨后也被解送北京處死。
朱一貴被捕后,起義軍余部仍在王忠等領導下堅持斗爭,一七二三年(雍正元年)四月王忠在鳳山境內(nèi)被俘,起義軍全部失敗。
(四)太子的廢立與諸王紛爭 自一七○八年九月太子胤礽被廢至康熙帝病死的十多年間,圍繞著太子的廢立形成長期的紛爭。
一、胤禩謀立的失敗 康熙帝廢胤礽后,未立新儲。諸皇子及黨附諸臣密謀爭立。
康熙帝共有三十五子,其中十五子早殤,一子出繼,實有十九子。長子胤禔系惠妃納喇氏所生,故不得立為太子。二子胤礽出于康熙帝第一位皇后——大臣索尼之孫女赫舍里后。后生胤礽而卒。三子胤祉封郡王,四子胤禛、五子胤祺、七子胤祐、八子胤禩均封貝勒(六子胤祚早卒)。諸子各自結交權臣,招納門客,植黨互斗。胤禔不得立而心忌胤礽,康熙帝曾說他“黨羽甚多”,“聞各處俱有大阿哥之人”(《圣祖實錄》卷二三七)。胤禔并蓄養(yǎng)“飛賊”刺客,暗害異己。胤礽廢后,胤禔立即向康熙帝陳奏,請立八子胤禩。胤禩為良妃王氏所生,亦不出于正后。胤禔陳奏說:“相面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必大貴。”并說:“今欲誅胤礽,不必出于皇父之手?!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模┛滴醯鄞笈?,斥他“兇頑愚昧”。皇三子胤祉乘機揭發(fā)胤禔曾用喇嘛魘術謀害胤礽。康熙帝將胤禔革爵幽禁,張明德等凌遲處死??滴醯蹅髦I:“如有人譽胤禩,必殺無赦?!必范T被革去貝勒,為閑散宗室。
二、胤礽的再立 康熙帝廢胤礽時,曾說他“似有鬼物憑之者”。胤禔魘咒事揭發(fā)后,康熙帝曾召胤礽入見,釋禁居宮。說:“今胤礽之疾,漸已清爽,亦自知其罪”,并說胤礽以前的悖亂行事,俱由于索額圖父子(《圣祖實錄》卷二三五)。一七○八年十一月,康熙帝命滿漢大臣議立太子事。左副都御史勞之辨等,見康熙帝已釋胤礽,希圖迎合康熙帝的意旨,密奏復立胤礽為太子,說“乞速渙新綸,收回成詔,敕部擇吉早正東宮”??滴醯垡娮?,不悅,斥勞之辨行為奸詭,革職回籍。擁胤禩的滿漢大臣又乘機推舉胤禩。滿大臣阿靈阿(遏必隆之子)、鄂倫岱(佟國綱之子)、揆敘(明珠之子)等貴族及漢人尚書王鴻緒等私下計議,舉胤禩。奏稱:“皇上辦事精明,天下無人不知曉,斷無錯誤之處”,已廢太子決不可改易,請立胤禩為太子??滴醯鄄辉?,說胤禩“未嘗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圣祖實錄》卷二三五)。
康熙四十八年(一七○九年)正月,康熙帝決意復立太子胤禩,因而又懷疑推舉胤禩的大臣,有人操縱,傳諭追查,說:“此事必舅舅佟國維,大學士馬齊以當舉胤禩默喻于眾,眾乃畏懼伊等,依阿立議耳?!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S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之弟,又是康熙帝第三位皇后佟佳氏之父,故稱為舅舅。佟佳后已死,無子。佟國維原屬漢軍旗,康熙初改隸滿洲鑲黃旗,曾仕內(nèi)大臣、議政大臣。一七○四年以年老致仕。康熙帝予以寬免,不加深責,要他以后“不于諸王阿哥中結為黨羽”,“不有所依附而陷害其余”(《圣祖實錄》卷二三六)。隨后,將大學士馬齊(滿洲鑲黃旗人)拘禁追究。
一七○九年三月,康熙帝舉行立太子的大典,宣告復立胤礽為太子??滴醯弁瑫r也對其他皇子加封晉爵,以圖穩(wěn)定局勢。八子胤禩已在胤礽被釋后即恢復了貝勒爵位,三子胤祉、四子胤禛、五子胤祺這時都由郡王晉封為親王。七子胤祐由貝勒晉封郡王。十子胤■封郡王。九子胤禟、十二子胤祹、十四子胤禵封貝子。
太子胤礽復位,諸皇子晉封,上距一七○八年九月廢太子,前后不滿半年。在這半年中,諸王大臣多陷入諸子紛爭之中,康熙帝反復失措,朝廷更加動蕩。朝鮮使臣閔鎮(zhèn)厚向朝鮮肅宗報告說:“胡人持皇帝陰事告外人無所隱。如乍廢太子,旋復其位;毆曳馬齊,仍官其子。處事已極顛倒”(朝鮮《李朝肅宗實錄》三)。
三、胤礽再廢與紛爭再起 康熙帝復立太子胤礽,多方扶植,作繼承皇位的準備??滴醯墼f:“伊(指胤礽)所奏欲責之人,朕無不責。欲處之人,朕無不處。欲逐之人,朕無不逐。惟所奏欲誅之人,朕不曾誅?!薄胺彩氯缢?,以感悅其心,冀其遷善也?!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逡唬┛滴醯廴岷有袑m或到江南塞北巡視,太子胤礽即留居京師。一些滿漢大臣見太子胤礽繼承皇位的大勢已定,便紛紛依附到太子周圍。胤礽也結納臣僚門客,四處索取貨賄和美女,驕縱日甚。
一七一一年夏,康熙帝去熱河行宮(避暑山莊)。得密告,太子胤礽處有滿大臣多人聚飲,結為朋黨??滴醯蹏啦榇耸?。十月間回京,即鎖拿都統(tǒng)鄂繕、兵部尚書耿額、刑部尚書齊世武、副都統(tǒng)悟禮等多人,斥責為依皇太子結黨。并指斥耿額乃索額圖之家奴,依太子結黨是要為索額圖復仇??滴醯蹖⒋税附蛔谌烁畬徖恚⑴c貪污受賄案一并追查。審訊長達七個月之久,牽連臣僚多人。一七一二年四月定案,耿額、齊世武、讬合齊等以受賄罪絞死。其他官員分別議處??滴醯壅f“此等事俱因太子胤礽所致”,說他“不仁不孝,難于掩蓋。徒以言語貨財,買囑此等貪濁諂媚之人潛通信息,尤屬無恥之甚矣?!倍ò负螅滴醯垭S即奉皇太后去熱河避暑,命太子胤礽隨行。刑部在京結案行刑。九月底,康熙帝返京,即傳諭諸皇子拘執(zhí)胤礽。十月,將胤礽“廢黜禁錮。”(《圣祖實錄》卷二五一)
太子胤礽自再立至再廢,不滿三年,此時已年近四十。康熙帝決意再廢太子,顯然是在懷疑太子黨形成,將會謀奪皇位??滴醯蹅髦I說:“今之人善者少而惡者多。胤礽秉性兇殘,與惡劣小人結黨。胤礽因朕為父,雖無異心,但小人輩懼日后被誅,倘于朕躬有不測之事,則關系朕一世聲名。”(《圣祖實錄》卷二五一)康熙帝認定臣下善者少惡者多,對太子和臣僚疑慮重重。朝中臣僚也在太子廢立之爭中進退維谷,朝夕惴惴,至有“兩處總是一死”的流言。朝鮮使者向本國報告說:“皇帝心甚不快,頻有乖常之事,大小臣僚如在針氈?!保ǔr《李朝肅宗實錄》三)。
康熙帝對太子胤礽,兩立兩廢。廢后又希冀再立。一七一三年,戶部尚書趙申喬疏請再立太子,康熙帝不準。一七一五年,拘禁中的胤礽借治病的機會,以礬水寫密信給宗室普奇,要普奇保舉他為大將軍,親信數(shù)人為將軍,讬太醫(yī)傳遞。事被揭發(fā),康熙帝將普奇治罪。一七一七年,漢人大學士王掞、御史陳嘉猷等相繼上疏,請復立胤礽。康熙帝怒加申斥,指為“植黨希榮”,充軍西北(王掞以子奕清代戍)。一七一八年翰林院檢討朱天保(滿人)奏稱“儲位重大,未可移置如棋”,力言胤礽仁孝,請復立為太子??滴醯鄢庳熣f:“爾云二阿哥仁孝,爾何由知之?”竟將朱天保處斬。朱天保父朱都納,曾任兵部尚書,年老致仕,因助天保上奏,也被枷示幽禁。朱都納婿戴保也因參預此事,被處死。
八皇子胤禩原來謀立不成。胤礽被廢后,胤禩又謀繼立,被康熙帝察覺。一七一四年十一月,康熙帝出巡塞外,駐蹕遙亭。胤禩往祭亡母,遣太監(jiān)赴遙亭向康熙帝請安。康熙帝大怒,指為“藐視朕躬”,在帷帳前將所遣太監(jiān)夾訊,追查胤禩黨羽事。隨即傳諭諸皇子,指斥胤禩原曾謀殺胤礽,并說:“胤禩仍望遂其初念,與亂臣賊子等結成黨羽,密行險奸,謂朕年已老邁,歲月無多,及至不諱,伊曾為人所保,誰敢爭執(zhí),遂自謂可保無虞矣?!薄半蘅趾笕毡赜行型峰橹⒏?,仰賴其恩,為之興兵構難,逼朕遜位而立胤禩者?!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唬┛滴醯蹠r刻擔心皇子發(fā)動政變,指胤禩為“大奸大邪”,嚴加監(jiān)視。
十四皇子胤禵在一七一八年受命為撫遠大將軍,進討準噶爾部。出師前,康熙帝親自授印,并命用正黃旗纛。朝中因而傳言,允禵已“默承儲眷”?;饰焕^承遷延未決,朝臣議論紛紜。
四、胤禛繼位 在皇子爭奪儲位的斗爭中,圖謀繼立的皇四子胤禛在康熙帝面前亟表恭順,不露形跡,暗中結納朝臣,多方活動。
胤禛母烏雅氏,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并非出身顯貴,在妃嬪中地位低微。一六七八年十月生胤禛,次年,始為德嬪,一六八一年進為德妃。一六九八年,胤禛二十一歲,封貝勒。一七○八年十月,康熙帝向諸王大臣論及諸皇子優(yōu)劣,說:“惟四阿哥,朕親撫育,幼年時微覺喜怒不定,至其能體朕意,愛朕之心,殷勤懇切,可謂誠孝。”胤禛隨即上奏,稱“頃者復降褒綸,實切感愧?!辈⒄f“喜怒不定四字,關系臣之生平”,請求諭旨內(nèi)“恩免記載”??滴醯墼賯髦I,說是“偶然諭及,無非益加勉勵之意。此語不必記載。”十一月,康熙帝已決意復立胤礽,傳諭諸皇子及諸王大臣說:“前拘禁胤礽時,并無一人為之陳奏。惟四阿哥性量過人,深知大義,屢在朕前為胤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偉人。”胤禛知胤礽廢立不定,急忙陳奏否認,說:“臣奉皇父諭旨,謂臣屢為皇太子胤礽保奏,臣實無其事?;矢赴沃?,臣不敢仰承”(《圣祖實錄》卷二三五)。次年春,康熙帝復立胤礽為太子,并加封諸皇子,胤禛晉封為雍親王。
胤禛為雍親王時,已年逾三十。倚信滿人戴鐸為之謀畫。戴鐸勸他“戒急用忍”,說“我主子(指胤禛)天性仁孝,皇上前毫無所疵。其諸王阿哥之中,俱當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為忌,無才者以為靠?!必范G不僅招納門客、結交權臣,也力求與兄弟諸王和睦相處,不露謀位的跡象。一七一三年,康熙帝再次廢胤礽后,戴鐸寫密信給胤禛,說“當此緊要之時,誠不容一刻放松也。否則稍為懈怠,倘有高才捷足者先主子而得之,我主子之才智德學,素俱高人萬倍,人之妒念一起,毒念即生,至勢難中立之秋,悔無及矣?!保ā段墨I叢編》第三輯)胤禛與戴鐸加緊暗中活動。理學名臣李光地在太子廢立中超逸避禍。康熙帝幾次問他,他只是說建儲大事“惟宜聽天心獨斷,臣何敢遽贊一詞?!笨滴醯墼購U太子后,更加倚信李光地,說“大臣中每事為我計萬世者,惟此一老臣耳。”(《李光地年譜》)一七一六年,李光地告假回福建故鄉(xiāng)??滴醯厶卣贂x京,商議建儲大事。戴鐸得知消息,急去李光地處密謀立胤禛共享富貴。事后,他向胤禛密報,說:“奴才聞知驚心,特于彼處(指李光地)相探。彼云目下諸王,八王最賢等語。奴才密向彼云:八王柔懦無為,不及我四王爺聰明天縱,才德兼全,且恩威并濟,大有作為。大人如肯相助,將來富貴共之。彼亦首肯”(《文獻叢編》第三輯)。
一七一七年十一月,康熙帝召集諸皇子及滿漢大學士、學士、九卿、詹事、科、道等入宮,傳長篇口諭??滴醯壅f他年將七旬,在位已五十余年?!白钥滴跛氖吣甏蟛≈?,過傷心神,漸不及往時。”他歷敘梁武帝為侯景所逼,隋文帝不能預知煬帝之惡以至宋太祖燭影之類的疑案,然后說:“死生常理,朕所不諱。惟是天下大權,當統(tǒng)于一。十年以來,朕將所行之事,所存之心,俱書寫封固,仍未告竣。立儲大事,朕豈忘耶?”最后說:“若有遺詔,無非此言?!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呶澹┛滴醯墼诖酥I中暗示他已定計立儲,告誡皇子諸王大臣勿謀廢立,只是并未將繼承者言明。
一七二二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六十九歲的康熙帝在寢宮病死。死后,宮中傳出遺詔,內(nèi)稱“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tǒng),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保ā妒プ鎸嶄洝肪砣伲┯河H王胤禛(清世宗)奉詔即位,改明年年號為雍正。李光地已在康熙五十七年病死。雍正帝即位后,追封為“太子太傅”。
康熙后期的形勢是:滿漢貴族地主與廣大農(nóng)民、手工業(yè)者等被壓迫階級的矛盾,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爭奪權利的矛盾等,都日益激化。貪賂風行,吏治日漸敗壞。清朝的統(tǒng)治陷入重重矛盾之中。
關于康熙時期社會經(jīng)濟領域的狀況將在另章論述。下面主要敘述統(tǒng)治集團的內(nèi)部紛爭與人民的反抗等史實。
(一)朝臣傾軋與立太子的紛爭 順治時期,朝臣之爭主要是滿洲貴族大臣之間的斗爭。它實質(zhì)上是滿族奴隸制與漢族封建制兩種統(tǒng)治制度的矛盾的反映。滿洲貴族在統(tǒng)治了漢族地區(qū)后,斗爭的焦點是如何對待漢族傳統(tǒng)的統(tǒng)治制度和統(tǒng)治階級。在清初的任官制度中,八旗滿洲、蒙古、漢軍與漢人(關內(nèi)漢人)存在著明顯的區(qū)別,但不象元朝對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在法律上明確規(guī)定不同待遇。持有不同主張的滿洲貴族對待漢軍、漢人,或倚任或排斥,成為清初政治斗爭的主要內(nèi)容。康熙帝親政誅鰲拜后,漢族地主特別是江南文士經(jīng)由科舉而大批進入朝臣的行列。“三藩”反清戰(zhàn)爭之后,漢族官員的勢力進一步增長。隨著封建統(tǒng)治制度的逐步建立,康熙朝的朝臣之爭,主要表現(xiàn)為由滿漢官僚合組的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斗爭。
一、索額圖、明珠兩集團的對立 康熙帝依靠索額圖的支持,誅除鰲拜集團。索額圖由此成為康熙帝左右的重臣,任國史院大學士。一六七○年,建內(nèi)閣,為保和殿大學士,一六七二年加太子太保。康熙帝皇后(孝仁后)赫舍哩氏,為索額圖兄噶布喇之女,一六七四年五月,生皇子胤礽,次年立為太子。索額圖以皇親而為國相,專權貪賄,攫取巨大財富。朝鮮來清的使臣回報說,索閣老“專權用事,賄賂公行,人多怨之”(朝鮮《李朝肅宗實錄》一)。
滿洲正黃旗人明珠,出身葉赫納喇氏貴族。歷任侍衛(wèi)、內(nèi)務府總管、弘文院學士、刑部尚書、左都御史。一六七二年任兵部尚書??滴醯坶啽Q他陣列甚善,軍容整肅。明珠曾附和撤藩之議,吳三桂反,索額圖上疏請誅建策撤藩者。康熙帝不許,說“此出自朕意,他人何罪?”一六七五年,調(diào)任吏部尚書。次年,授武英殿大學士,累加太子太師。明珠擅政,權勢僅次于索額圖。結納黨羽,貨賄山積,形成又一個專權貪賂的官僚集團。
一六七九年七月,京師地震。左都御史魏象樞上疏劾索額圖、明珠受賄徇私。次年,索額圖因病請解任。康熙帝稱贊他“勤敏練達”,改命為內(nèi)大臣,授議政大臣。明珠一黨由此更加專擅。
明珠黨中,漢官余國柱是僅次于明珠的要員。湖廣大冶人余國柱,順治九年進士。一六八一年(康熙二十年),由戶科給事中擢左副都御史,不久,出任江寧巡撫。據(jù)說余國柱每年都要饋獻明珠萬金,以為常(《嘯亭雜錄》卷四)。一六八四年,轉左都御史,改任戶部尚書。余國柱結黨行私,被指為“余秦檜”。明珠一黨的要員還有滿人大學士勒德洪,歷任工、刑、戶部尚書佛倫,漢人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李之芳。地方官員中有云貴總督蔡毓榮、湖廣巡撫張汧(音千qiān)等。一時稱為“北黨”。一六八七年二月,蔡毓榮被劾隱藏吳三桂孫女為妾,匿取逆財,減死籍沒,發(fā)往黑龍江。同月,余國柱受任為武英殿大學士。
索額圖解任后,一六八四年因弟心裕等驕縱,索額圖不能教,被奪去內(nèi)大臣、議政大臣、太子太傅。一六八六年,又授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索額圖結納李光地等漢人儒臣,奉事皇太子胤礽,在朝中仍擁有相當?shù)膭萘?。明珠一黨則陰反皇太子。朝臣有侍皇太子者,即加排斥。一六八四年,余國柱調(diào)任戶部尚書,離江寧??滴醯鄹娜卫韺W名儒湯斌為江寧巡撫。余國柱向湯斌索賂四十萬兩饋送明珠,湯斌不理。一六八六年,明珠等舉薦湯斌為太子師傅,陰謀坑害湯斌??滴醯凼跍蠖Y部尚書、管詹事府事。一八六七年五月,明珠、余國柱等指斥湯斌輔太子失禮,并告訐湯斌在江寧任時文告有“愛民有心,救民無術”語,指為誹謗朝廷。湯斌自陳愚昧,請加處分。康熙帝仍留任湯斌,九月改工部尚書。十月,湯斌病死。
康熙帝漸覺明珠一黨奸惡貪賂。一六八七年十二月,御史陳紫芝參劾明珠黨的湖廣巡撫張汧,“蒞任未久,黷貨多端”,“甚至漢口市肆招牌,亦指數(shù)派錢”。張汧被革職拿問??滴醯巯轮I說:“科道職在糾參。張汧貪婪,無人敢言。陳紫芝獨能參劾,甚為可嘉?!毙氯沃彪`巡撫于成龍向康熙帝密奏:“官已被明珠、余國柱賣完”??滴醯墼儐柟┞毮蠒康腻X塘文士高士奇。高士奇原為明珠所薦引,也說明珠黨貪婪??滴醯蹎枺骸盀楹螣o人劾奏?”士奇答:“人誰不畏死?”康熙帝說:“他們的勢力還能重于四輔臣(指鰲拜等)么?我要除去即可去,有什么可怕!”士奇說:“皇上作主,還有什么不能除去!”高士奇與左都御史徐乾學密謀參奏,由僉都御史郭琇奏呈。據(jù)傳,參奏之稿事先都曾呈康熙帝,請加改定??滴醵吣辏ㄒ涣税四辏┱?,郭琇疏上,彈劾明珠、余國柱“植黨類以樹私,竊威福以惑眾”。列舉罪行八款,并說“漢人之總攬者,則余國柱,結為死黨,寄以腹心?!薄岸綋岱背觯鄧葻o不輾轉販鬻”“是以督撫等官遇事朘剝,小民重困”(蔣氏《東華錄》卷十四)。二月,康熙帝召集內(nèi)閣大臣,說朝中大臣,三五成群,互相交結,徇庇同黨,圖取貨賂,作弊營私。種種情狀,確知已久。“廷議如此,國是何憑?”將勒德洪、明珠革去大學士,交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酌用。李之芳致休回籍。余國柱革職。佛倫等解任(《圣祖實錄》卷一三三)。內(nèi)閣三殿滿漢大學士當時共有五人,勒、明、李、余四人同時被革,是清朝中樞一次重大的變動。
二、南黨的紛爭 一六八八年,明珠黨敗后,戶部尚書管兵部事梁清標(正定人)與禮部尚書、滿人伊桑阿并任大學士,原任刑部尚書江南丹徒人張玉書為兵部尚書,徐乾學為刑部尚書,吏部侍郎李天馥為工部尚書,組成新的內(nèi)閣。
徐乾學是江南昆山大族地主,又是著名文士??滴蹙拍陼囈患椎谌Q探花。弟徐元文是順治十六年狀元。弟徐秉義是康熙十二年探花。時稱“昆山三徐”。昆山徐氏在順治末年的江南奏銷案中曾遭株連??滴醯塾H政后,徐乾學入值翰林院,考試第一,聲名大震??滴跻怀?,歷年科舉取士,江浙人都很多,據(jù)統(tǒng)計,約占三分之一以上。翰林院的江南漢人官員以徐乾學為首,形成集團號為“南黨”。南黨接近皇帝,草擬詔令,具有一定的權勢。高士奇為康熙帝所倚信,也屬南黨。
徐乾學、高士奇,不久也遭到彈劾。一六八八年春,審訊張汧貪污案,張汧供出曾向徐乾學行賄,并涉及高士奇和工部尚書陳廷敬(山西澤州人)??滴醯勖官|(zhì)訊,“戒勿株連”。徐乾學上疏稱“為貪吏誣構”,請“放歸田里”。五月,康熙帝準徐乾學罷任,但仍領修書總裁。高士奇、陳廷敬亦上疏請歸田里,康熙帝命解任修書。徐乾學罷任后,弟徐元文為左都御史,進為刑部、戶部尚書。江南常熟人翁叔元為工部尚書。次年,徐元文擢任大學士。南黨在朝,仍是一大勢力。熊賜履于一六七六年被索額圖糾劾,奪官。一六九○年,復起為禮部尚書,值經(jīng)筵,是南黨以外身居顯要的儒士。
郭琇彈劾明珠后,一六八九年充經(jīng)筵講官,為左都御史。郭琇,山東即墨人,不屬南黨。九月間,上疏劾高士奇與原左都御史王鴻緒(江南婁縣人,康熙十二年榜眼)植黨營私,招權納賄。高士奇在一六八九年春曾隨康熙帝南巡,仍得倚信。郭琇劾高士奇在隨從南巡時,受納文官饋送萬金。郭琇疏上,康熙帝命高士奇、王鴻緒“休致回籍”。十月,右都御史許三禮(河南安陽人,順治十八年進士)上疏彈劾徐乾學,“乘修史為名,出入禁廷,與高士奇相為表里”,“招搖納賄”。徐乾學抗疏自辯。許三禮再上疏,列舉徐乾學及徐氏家族,科舉考試舞弊,納賄置產(chǎn)等罪狀九款,說京師三尺童子都知道“四方寶物歸東海(徐乾學),萬國寶珠送澹人(高士奇)”。大學士徐元文上疏為徐氏家族辯解,并說許三禮在考選之后曾請執(zhí)弟子禮被拒,數(shù)日之間又來誣告,殊難臆測??滴醯蹖υS三禮嚴加申斥,免予處分。徐乾學給假回籍,編修會典。
徐乾學一再受到非南黨漢人言官的參劾,康熙帝對徐乾學一再優(yōu)容,實際上是對南黨和江南地主士大夫的優(yōu)容。徐乾學回鄉(xiāng)后,昆山縣徐氏家族稱霸一方,操縱官府,子弟橫行鄉(xiāng)里,更加肆無忌憚?,F(xiàn)存檔案中,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間,徐乾學一家被控橫行不法的事件即有二十余起(《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五輯)。明珠案中,兩江總督傅拉塔(滿洲鑲黃旗人)曾被指為與明珠交通。一六九○年,傅拉塔上疏彈劾大學士徐元文與解任尚書徐乾學放縱家人“招搖納賄,爭利害民”,列罪十五款。巡撫洪之杰“趨炎附勢”??滴醯勖煸摹靶葜禄丶?,洪之杰降調(diào),不再審理。一六九一年四月,因明珠案被免職的尚書佛倫,被任為山東巡撫,追究前任巡撫錢玨包庇濰縣知縣朱敦厚貪污案,查明朱敦厚曾請托徐乾學密函錢玨疏通。徐乾學被奪職。郭琇在一六八九年冬曾被錢玨反控托薦私人未果,挾嫌誣劾,被降五級調(diào)用。次年,郭琇休致。
徐學乾失勢,北黨起而報復。朝中黨爭愈演愈烈。一六九一年十一月,康熙帝詔諭吏部,說:“乃近見內(nèi)外各官,間有彼此傾軋,代異黨同,私怨交尋,牽連報復?;蚣核暫蓿磭谌舜m,陰為主使?;蛞馑裕恢敝钙涫?,巧陷術中。雖業(yè)已解職投閑,仍復吹求不止,株連逮于子弟,顛覆及于身家”?!半蘅倲垯C務已三十年,此等情態(tài),知之最悉”。“倘仍執(zhí)迷不悟,復踵前非,朕將窮極根株,悉坐以交結朋黨之罪”(《圣祖實錄》卷一五三)。康熙帝致力消弭朋黨,仍繼續(xù)貫徹爭取江南士大夫的執(zhí)政方針。一六九四年,又召徐乾學、高士奇、王鴻緒等進京修書。適徐乾學病死,詔復尚書官職。王鴻緒入京,授為工部尚書。高士奇入京,仍直南書房。
三、誅索額圖與廢太子 在索額圖與明珠黨爭中,太子胤礽是索黨的支持者,明珠黨則是反太子派的結合。明珠敗后,索額圖再被起用。一六八九年,索額圖率領使團與俄國談判,身負重任。一六九○年以后,又連年領兵與噶爾丹軍作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原來被革去的爵位,又全恢復。一七○一年,以年老乞休,但在朝中仍擁有強大的勢力,并且是太子胤礽最倚信的支持者。朝臣中索額圖黨逐漸演為太子黨??滴醯蹖μ訒r疑時信。圍繞著太子的廢立,釀成長期的紛爭。
誅索額圖一六九○年至一六九七年間,康熙帝兩次親征準噶爾部,留太子胤礽在京師執(zhí)政。一六九七年九月,康熙帝返回京師,認為太子改變素行,將內(nèi)務府總管海喇孫及膳房人花喇拿問處死。所謂改變素行,據(jù)康熙后來所說,主要是指皇太子所用諸物俱用黃色,所定一切儀制,都與皇帝相同??滴醯圻@時實際上已懷疑是出于索額圖指使。對太子胤礽和索額圖日益疑慮。
一七○二年九月,康熙帝巡視河南,閱視河工。十月,皇太子至德州稱病不行,康熙帝召索額圖前來視疾。十六天后,康熙帝下諭回鑾,閱視河工改在來年。留胤礽在德州調(diào)理疾病。十一月十六日,皇太子胤礽病愈回京。一七○三年春,康熙帝再次南巡,至杭州。三月,返抵京師。五月間,據(jù)索額圖家人的告發(fā),下諭斥責索額圖“背后怨尤,議論國事”,說“伊之黨類,朕皆訪知”。舉出阿朱達、麻爾圖、額庫禮等多人,指斥“伊等結黨,議論國事,威嚇眾人”。并說:“至索額圖之黨,漢官亦多。朕若盡指出,俱至滅族”。命索黨“與索額圖絕交,將所行之事舉出”,否則“必被索額圖連累致死”(《圣祖實錄》卷二一二)。隨后又諭刑部將索黨麻爾圖、額庫禮等鎖禁。阿朱達因是年老舊臣,得到寬恕。又傳諭索額圖說:“爾家人告爾之事,留內(nèi)三年,朕有寬爾之意,爾并無退悔之意,背后仍怨尤,議論國事,結黨妄行。爾背后之言,不可宣說,爾心內(nèi)甚明?!庇终f:“朕將爾行事指出一端,就可在此正法。尚念爾原系大臣,朕心不忍”,著交宗人府拘禁(同上書)。索額圖之子并家內(nèi)要人俱交拘禁。索額圖死于獄中。后來康熙帝曾稱因索額圖助太子“潛謀大事”,“將索額圖處死”。索額圖出身滿族貴族,兩代俱為輔臣,朝臣中黨羽甚眾。索額圖被處死,朝野震動。
廢太子 康熙帝誅索額圖后,依然疑慮重重,常常舉措失度。五年之后,一七○八年五月間,率領太子胤礽與長子胤礽、十三子、十四子、十五子、十六子、十七子、十八子等,巡視塞外。八月,至鄂爾多斯。十八子胤礽重病。九月初,行至蒙古布爾哈蘇臺地方。初四日,康熙帝命太子胤礽跪見。諸王大臣齊集行宮之前,斥責胤礽對胤礽患病“毫無友愛之意。因朕加責讓,伊反忿然發(fā)怒?!睕Q意廢太子。宣諭說: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惡愈張,僇辱在廷諸王貝勒大臣官員,專擅威權,鳩聚黨羽,窺伺朕躬,起居動作,無不探聽”,“有將朕諸子不遺噍類之勢”。并說:“從前索額圖助伊潛謀大事,朕悉知其情”,“今胤礽欲為索額圖復仇,結成黨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似此之人,豈可付以祖宗弘業(yè)”。宣布將胤礽廢斥拘禁??滴醯蹚U太子,顯然是出于對索額圖黨的疑慮。同時又宣布,將索額圖兩子及胤礽的親隨四人正法。是日,胤礽病死。
康熙廢胤礽后,仍然疑慮重重,惴惴不安。九月十一日,對滿族大臣說,“今皇太子所行若此,朕實不勝憤懣。至今六日,未嘗安寢”。兩天后,又宣諭內(nèi)大臣等:“近觀胤礽行事,與人大有不同。……語言顛倒,竟類狂易之疾,似有鬼物憑之者”。回京后,將胤礽幽禁在上駟院旁的氈帳之內(nèi),特命皇長子胤礽和皇四子胤礽(雍正帝)看守??滴跤謱χT皇子及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滿族大學士、尚書等宣布:“今胤礽事已完結。諸阿哥(皇子)中,倘有借此邀結人心,樹黨相傾者,朕斷不能姑容也”。但是,胤礽廢后,太子虛位,圍繞太子廢立的黨爭,更加不可遏止。
(二)理學的提倡與西學的傳入 一、理學的提倡 康熙帝面對著清朝內(nèi)部的重重矛盾,在他的晚年越來越著意研究程朱理學(道學),從中尋求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權術。
康熙帝自幼即學習漢文化,研讀經(jīng)史。親政后任用儒臣,實行漢制,目的仍在于爭取漢人地主階級的支持,以鞏固清朝的統(tǒng)治,并未把漢儒的理學作為執(zhí)政的指導思想?!叭狈辞鍛?zhàn)爭時,儒臣魏象樞諫阻用兵,力主招撫,康熙帝棄而不用。臺灣鄭氏降服后,理學名臣李光地建策棄地不守,康熙帝仍采施瑯策統(tǒng)治臺灣。噶爾丹之亂,李光地諫奏,依《易》經(jīng)卜卦,出兵不利??滴醯燮絹y后,說:“汝輩漢人說予向征噶爾旦(丹)時,不必如此窮黷。”“噶爾旦邊釁一動,兵疲于奔命,民窮于轉餉,欲休養(yǎng)生息,得乎?所以予不憚親征,去此大害。今而后庶可言休養(yǎng)生息四字”(《榕村語錄續(xù)集》卷十八)。噶爾丹敗亡后,各地戰(zhàn)事大體平定,康熙帝轉而整飭內(nèi)政,日益倡用程朱理學。
一六九七年,法國傳教士白晉向法皇路易十四報告說:“康熙皇帝是儒教的教主,這個資格加強了這位皇帝的權威?!保ā犊滴趸实邸罚┮黄咭灰荒陼r,康熙帝曾自稱:“朕御極五十年,聽政之暇,勤覽書籍。凡四書、五經(jīng)、通鑒、性理等書,俱經(jīng)研究?!笨滴醯墼谝黄摺鹨荒暌院蟮亩觊g,更加致力于理學的研討。一七一三年,康熙帝命熊賜履、李光地等編輯《朱子全書》,并親自撰序言,說“非先王之法不可用,非先生(指朱熹)之道不可為。反之身心,求之經(jīng)史,手不釋卷。數(shù)十年來,方得宋儒之實據(jù)?!庇终f:“朕讀其書,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與之奧,非此不能治萬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內(nèi)外為一家?!崩罟獾卦f:“朱子之意與皇上同,皇上近來大信朱子之言?!保ā堕糯逭Z錄續(xù)集》卷七)一七一七年,康熙帝并為新編《性理精義》一書撰序??滴醯鄯浅W杂X地以程朱理學作為治天下的統(tǒng)治思想,依用熊賜履、李光地、張伯行等儒臣,極力提倡理學,以穩(wěn)定清王朝的統(tǒng)治秩序。
標榜“仁政”康熙帝親政后的三、四十年間,不斷嚴懲貪污,獎勵廉吏清官,以維護其統(tǒng)治??滴醯墼f:“治天下以懲貪獎廉為要?!庇终f:“朕恨貪污之吏,更過于噶爾丹。此后澄清吏治,如圖平噶爾丹,則善矣。”(《圣祖實錄》卷一八三)康熙帝親政初期,確曾出現(xiàn)過一些著名的清官,但以后的官場逐漸腐敗,貪墨風行??滴醯哿ρ浴俺吻謇糁巍?,也正證明吏治之不清。平噶爾丹后,康熙帝標榜仁心仁政,變懲貪為寬政,以圖穩(wěn)定政局。張鵬翮以清廉著稱,對下甚嚴??滴醯蹖λf:“從來大儒持身接物當如光風霽月。爾平日亦講理學,乃一味苛刻嚴厲,豈所謂光風霽月乎?況大臣受朝廷委任,必需為國為民,事事皆有實濟。若徒飲食菲薄,自表廉潔,于國事何濟耶?”康熙帝甚至公然允許官吏貪取。一七○九年九月,對河南巡撫鹿佑說:“所謂廉吏者,亦非一文不取之謂。若纖毫無所資給,則居官日用及家人胥役,何以為生?如州縣官只取一分火耗,此外不取,便稱好官。其實系貪黷無忌者,自當參處。若一概從苛糾摘,則屬吏不勝參矣?!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牛┛滴醯弁砟陿税袢收?,放縱官吏貪剝,其實是對不勝參的官吏們的妥協(xié)。提倡寬政的結果,吏治更加敗壞了。
控馭臣下程朱理學把封建的政治學說哲學化,一個顯著的特點是不僅論述統(tǒng)治的理,并且還論述被統(tǒng)治的理,告誡人們自覺地去接受統(tǒng)治。自稱“得宋儒之實據(jù)”的康熙帝,確已理解到這個奧秘,并著意加以利用。他曾對進講的儒臣說:“向來進講,但切君身。此后當兼寓訓勉臣下之意,庶使諸臣皆有所警省?!保ā妒プ鎸嶄洝肪硪灰灰唬┯终f:“使果系道學之人,惟當以忠誠為本。豈有在人主之前作一等語,退后又別作一等語者乎?”(《圣祖實錄》卷一六三)他告誡那些自稱信奉理學的漢大臣說:“大凡人臣事君之道,公而忘私乃為正理,且理學諸書中,亦不過辨別公私二字。事君者果能以公勝私,于治天下何難?若挾其私心,則天下必不能治。”(《圣祖實錄》卷二五六)漢人大臣力圖以程朱理學影響康熙帝,以維護地主階級的封建統(tǒng)治??滴醯蹌t以理學為武器,要求漢人臣僚對皇帝無私地忠誠。
統(tǒng)治社會 程朱理學的社會、政治學說以封建綱常為主要內(nèi)容。君臣、父子、夫婦稱為三綱。不僅把政權家族化,也還把每個家族政權化,在血緣關系上建立起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準則,從而維護整個的社會秩序??滴醯圩駨睦韺W的準則,一再下詔褒揚各地的孝子節(jié)婦,標榜“以孝治天下”。一七一三年,康熙帝詔諭大學士宣揚孝弟,說“倘天下皆知孝弟為重,此誠移風易俗之本,禮樂道德之根。”(《圣祖實錄》卷二五四)一七一八年,又對臣下說:“朕臨御天下垂六十年,仰惟祖宗付托之重,知天子以乂安海內(nèi)為孝。”“夫人皆知孝行之為先,則臣節(jié)必砥,此即經(jīng)學之本也?!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甙耍┗实坌行⒓匆y(tǒng)治海內(nèi)。臣民行孝,即要服從皇帝的統(tǒng)治,在家孝父,在朝忠君。這就是所謂的“以孝治天下”。一七○六年頒布的圣諭十六條(見前)是康熙帝實行理學政治的綱領,也是“教化”臣民的條規(guī)。十六條通行曉諭滿洲八旗并直隸各省督撫,轉行府州縣鄉(xiāng)村廣大居民。每月朔望日,各地村莊都要向村民講解十六條,以推行“教化”。清朝此后的歷代皇帝,奉康熙圣諭十六條為祖宗之法,影響極大。
宋代理學至朱熹而漸完備,宋理宗時始被尊為官方學說,但南宋不久即告滅亡。元仁宗、文宗曾先后提倡理學,舉行科舉考試,表彰孝子節(jié)婦。但元朝的統(tǒng)治隨即衰落,理學并未能在政治思想上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明初再度倡行理學,萬歷以后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商人的興起,理學在社會上已不再能控制人們的思想和言行。康熙帝倡行理學用以指導政治,并在社會上大力宣揚,深入到各地農(nóng)村。理學的倫常說教,經(jīng)康熙帝提倡而普及于全國,影響是深遠的。
二、西學的傳入與傳教士的禁逐 康熙帝自即位以來,不僅隨漢人儒臣學習儒家經(jīng)書,也還從西方傳教士學習天文歷算等自然科學知識。這在歷代皇帝中是極為罕見的。但是,西方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又不能不和理學的倡用形成嚴重的矛盾。
早在明朝萬歷年間,意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等來到中國,帶來西方著述和工藝品。利瑪竇留居北京,曾得到明神宗的賞識。據(jù)統(tǒng)計,明萬歷至清順治時,翻譯出版的西方宗教和科學技術書籍,多達一百五十余種。晚明士大夫研習西學,一時成為風氣。明禮部侍郎徐光啟與德國耶穌會士湯若望等依西法改訂歷法,編成《崇禎歷書》,未及頒行而明朝復亡。順治元年(一六四四年)五月,湯若望上書多爾袞,請用新歷,稱天主教“以勸人忠君孝親貞廉守法為務?!贝文昵宄綇U明大統(tǒng)歷,改用湯若望等編制的時憲歷。湯若望得到清廷的信用,一六五三年為通政使,加號“通玄教師”。江南徽州官生楊光先自稱“素以理學自信”、著《辟邪論》,又上“正國體疏”,指責天主教是“無父無君”、“五倫俱廢”的邪教,西洋之學是“左道之學”,并控告湯若望“暗竊正朔,惑眾謀反?!表樦蔚鄄挥鑼徖?。一六六四年(康熙三年),楊光先再次上疏,指控湯若望“邀結天下人心,叛形已成”。輔政大臣逮湯若望入獄,廢時憲歷,復用明大統(tǒng)歷。次年,命楊光先為欽天監(jiān)正,楊的好友吳明烜為監(jiān)副。楊光先又著書,題為《不得已》,攻擊西學,稱“寧可使中夏無好歷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湯若望出獄后病死。
康熙帝親政后,康熙六年(一六六八年)十二月,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上疏,指責吳明烜所制康熙八年歷種種差誤??滴醯蹅髦I:“歷法關系重大”,“應以合天象為主?!泵蟪紙D海、李霨、索額圖、明珠等二十八人同往觀象臺測驗。一六六九年二月,在觀象臺觀測星象測量日影以校定歷法。楊光先托故不行,由吳明烜與南懷仁應對。觀測結果,“南懷仁所言逐款皆符,吳明烜所言逐款皆錯?!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耍┛滴醯蹧Q定復用時憲歷,任南懷仁為欽天監(jiān)副(一六七三年升為監(jiān)正)。楊光先從寬免死。
歷法的考辨促使年輕的康熙帝發(fā)憤學習西方科學知識。他后來自稱:“朕思己不知,焉能斷人之是非?因自憤而學焉。”(《庭訓格言》)康熙帝在經(jīng)筵學習儒學的同時,延聘南懷仁和葡萄牙人徐日升,意大利人閔完我等輪番進講自然科學。每天約二、三小時,先后持續(xù)十余年之久。據(jù)說,他曾先后學習天文、數(shù)學、地理、醫(yī)藥、音樂、繪畫以及歐洲哲學、拉丁語文等知識,都能粗通大意。南懷仁在一六七四年制成大型天文儀器,置于觀象臺,被授任太常寺卿。
康熙帝對西方天主教傳教士日益信用,南懷仁請求羅馬教廷增派傳教士來華。一六八七年,法國傳教士張誠、白晉等五人來到北京。一六九○年,清朝派出使團去尼布楚與俄國舉行談判。張誠、徐日升等曾被任為使團譯員,在談判中奔走于雙方之間。西方傳教士進而參予了清朝的外交活動。一六九三年,白晉受命為清朝皇帝的欽差,去歐洲延聘人才。一六九八年白晉返回北京,隨同前來者有巴多明等十余人。
西方傳教士得到清朝皇帝的信用,天主教也隨之在清朝各地日益廣泛的傳播。一六六九年任用南懷仁時,原曾曉諭直隸各省禁止立堂入教。但事實上各地天主教勢力在不斷發(fā)展。一六九一年,浙江巡撫張鵬翮曾重申康熙八年上諭,禁止浙江各地傳習天主教。傳教士通過信教的大臣佟國綱等向康熙帝請求弛禁。一六九二年,康熙帝傳諭“各處天主堂仍照舊存留。凡進香供奉之人,不必禁止?!保ā斗罱陶罚┛滴醯廴∠睿熘鹘萄杆侔l(fā)展,遍及十五省。據(jù)一七一○年統(tǒng)計,全國教徒多達三十余萬人。
天主教的教義和理學的倫常說教尖銳對立。明末,耶穌會士利瑪竇來華傳教,援引天主教義傅會理學的倫常,允許教徒祭天、祭祖和祭孔。利瑪竇身著中國儒士冠服,被稱為“西儒”。清初,湯若望、南懷仁、白晉等傳教也都遵從利瑪竇的方式,稱為“利瑪竇規(guī)矩”。一六九二年弛禁后,天主教勢力日益強大。以西班牙傳教士為主的天主教托缽修會之一的多明我會,聯(lián)合圣方濟會,堅持宣傳上帝是至高無上的唯一主宰,攻擊耶穌會允許中國教徒祭天、祭祖、祭孔,是對教義的背棄。雙方都上書羅馬教皇,相互指責,被稱為“禮儀之爭”。一七○四年,新任教皇克羅門十世決斷:中國教徒祭天、祭祖、祭孔,實屬異端,應予禁止。鐸羅攜帶禁止異端的諭令前來中國。康熙帝傳諭:“慎無擾亂中國”;來華的西人必須“謹守法度”,勸鐸羅返回。鐸羅行抵南京,竟然擅自公布教皇諭令,要求傳教士和中國教徒“一體遵照勿違”??滴醯叟淇怪?,將鐸羅押送澳門。
教皇的禁令也自然要在漢人臣僚中引起強烈的反應。一七○六年,康熙帝對理學名臣李光地、熊賜履等說:“汝等知西洋人漸漸作怪乎?將孔夫子亦罵了。予所以好待他者,不過是用其技藝耳。歷算之學果然好。你們通是讀書人,見外面地方官與知道理者,可俱道朕意?!保ā堕糯逭Z錄續(xù)集》卷六)次年三月,康熙帝斷然傳諭各國傳教士:“自今以后,若不遵利瑪竇規(guī)矩,斷不準在中國住,必逐回去”(《康熙帝與羅馬使節(jié)關系文書》)。
康熙時期,歐洲各國已先后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向外殖民。各國傳教士來華,以傳教為主要任務,傳播西方科學技術只是輔助的手段,同時也不能不在政治上為本國政府的殖民利益服務??滴醯燮髨D使傳教士服膺于理學的封建倫常,而單純地“用其技藝”,這當然不能不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與教廷發(fā)生嚴重的沖突。一七一八年,羅馬教皇克羅門十一世正式公布了禁止異端的禁令。一七二二年,羅馬教廷派遣教士嘉樂攜帶“禁約”來中國見康熙帝?!敖s”規(guī)定,在中國之西洋人和中國天主教徒,不許用“天”字,不許祭孔子、祭祖宗,不許依中國規(guī)矩留牌位在家,如不遵守,依天主教規(guī)處罰。康熙帝接見嘉樂,駁斥說:“爾教王條約與中國道理大相悖戾”,“只可禁得西洋人,中國人非爾教王所可禁也?!辈⒚鞔_宣布此后禁止天主教在中國流行,傳教之人除會技藝之人留用外,其余均回西洋。嘉樂被斥離去??滴醯垭S令廣東等地禁止天主教。傳教士陸續(xù)離華返國。
理學戰(zhàn)勝天主教,更加鞏固了其思想統(tǒng)治的地位。
(三)吏治敗壞與人民的反抗 一、吏治的敗壞 康熙帝提倡理學,標榜仁政,對官吏的貪風由寬容演為妥協(xié),吏治日益敗壞。
康熙帝曾公然提出,廉吏并非一文不取,火耗取一分即是好官,實際上是公開準許官吏加派火耗營私。所謂“火耗”即稅戶向官府交納稅銀,額外加成,歸州縣官吏私有,并向上司饋送。加火耗既屬合法,其他各種名目的加派也層出不窮。一六八四年山西地方加派的火耗,一兩即加至三、四錢(《圣祖實錄》卷一二二)。一六九七年,御史荊元實奏報說:“蓋言州縣居官一月不派費,則不能安其位,猶之京官賃房一月不出租,則不能安其居也”。(《皇清奏議》卷二十三)一七○一年,御史李發(fā)甲詳細地陳奏說:“一官入省,省費有派,夫馬有派,贄見有派,中伙長隨跟役有派。上官一飯,封赍四兩、六兩不等。上官一席,封賞十二至二十四兩不等。而又捏為公務,押令某府州縣捐銀若干,或百金或三、四百金,或一、二千金。又且上官之父母生辰有公祝之禮,生子生孫有三朝滿月之禮。至于平日之生辰禮節(jié),定為常規(guī),無足論矣?!薄懊繗q民間正項錢糧一兩,有派至三兩、四兩、五、六兩以至十兩”,“而于朝廷正供之外,輒加至三倍、四倍、五、六倍,以至十倍不止?!保ā痘是遄嘧h》卷二十三)大官對小官,小官對小民,層層刻剝,最后都加到廣大農(nóng)民的身上。一七○二年,湖南巡撫趙申喬奏報湖南地方情形說:“計每歲科派有較正供額賦增至數(shù)倍者”,“百姓窮蹙不支,多致流離轉徙”(《圣祖實錄》卷二一一)。
康熙帝晚年實行寬政,甚至對于證據(jù)確鑿的重大貪污案件,也任意寬縱,與早期嚴懲貪污,形成鮮明的對比。一七一○年,御史參劾戶部堂官希福納等侵貪戶部內(nèi)倉銀六十四萬余兩,參予貪污的官吏多達一百數(shù)十人。康熙帝說“朕反復思之,終夜不寐,若將伊等審問,獲罪之人甚多矣”(《圣祖實錄》卷二四二)。經(jīng)九卿復議,只將希福納革職,其余官員勒限賠完,免其議處。次年三月,康熙帝對大學士等大臣說:“治天下之道,以寬為本”,“夫官之清廉,只可論其大者。今張鵬翮居官甚清,在山東兗州為官時,亦曾受人規(guī)例。張伯行居官亦清,但其刻書甚多??桃徊繒?,非千金不得,此皆從何處來者?此等處亦不必究。兩淮鹽差官員送人禮物,朕非不知,亦不追求”(《圣祖實錄》卷二四五)。
康熙帝寬縱官吏貪剝,雖然得以使各級官員上下相安,與廣大人民間的矛盾,卻日益激化了。
二、人民的反抗 清朝在大規(guī)模戰(zhàn)爭過后,封建經(jīng)濟逐漸恢復,農(nóng)民群眾遭受地主階級的壓榨也日益深重,出現(xiàn)大批的破產(chǎn)流民。官吏的肆意加派,更使廣大農(nóng)民饑寒交迫,不斷舉行各種形式的反抗斗爭。
杭州反加派斗爭——一七○七年六月間,浙江巡撫加派公費,下屬州縣,擬每畝加三。這年又值大旱,歉收,百姓數(shù)千人到巡撫門前抗議,督撫被迫出告示安民(《文獻叢編·王鴻緒密繕小折》)。十一月間,太倉州北門外永樂庵地方,有大批群眾,頭裹紅布,豎立旗幟聚集。官兵出動鎮(zhèn)壓,群眾散走(《李煦奏折》)。
江浙搶米斗爭——杭州的斗爭,影響到江浙兩省。一七○八年,戶部尚書王鴻緒奏報江浙情形說:“近因官法廢弛,又有不軌之徒在內(nèi)煽惑,遂有市井奸民,倡率饑民吵鬧官府,打劫富家,一呼而集遂致數(shù)百人,官府一時無法”。江寧因糶賣官米刻剝居民,群眾聚集搶米鋪三四十家。王鴻緒說:“其余江浙之各府州縣在在有之。至各府州縣之村鎮(zhèn)奸民,聚眾以米貴為名,抄搶富家者,尤不可勝數(shù)?!保ā段墨I叢編·王鴻緒密繕小折》)。
泉州搶米斗爭——一七一一年時,福建泉州府永春、德化兩縣聯(lián)界地帶貧民以陳五顯等四人為首,聚集至二千余人搶奪富戶米糧,抗拒官兵。陳五顯等在各處張示揭帖說:屢次捐免錢糧,地方官員不曾施及百姓,“故我等窮民窘于衣食,不得已而為此。若各處富戶不將屯積米石糶賣,我等必搶奪?!笨滴醯鄣脠螅膊荒懿怀姓J:“伊等原非盜賊,因年歲歉收乏食,不得已行之耳”(《圣祖實錄》卷二四六)。官兵大舉出動,對搶米的貧民殘酷鎮(zhèn)壓,斬殺八十余名,逮捕一百四十五名。負傷逃走者甚眾。
雩都抗租賦斗爭——一七一三年,江西雩都縣佃戶丘蘭秀、陳萬余、丁介卿等率眾要求“除賦捐租”,圍攻地主趙唐伯的田莊。當?shù)貜V東人馬天祥等在各處響應,聚眾千人。地主趙唐伯向縣衙報告。官兵逮捕四十余人入獄監(jiān)禁。陳萬余等率眾據(jù)守禾豐。十一月間,官兵前來鎮(zhèn)壓,陳萬余率眾作戰(zhàn),失敗被擒,被斬首犧牲。次年,官府又將獄中三十余人處死。
興國抗租斗爭——一七一三年時,江西興國縣也暴發(fā)了佃戶抗租的斗爭。興國縣衣錦鄉(xiāng)佃戶李鼎三率領當?shù)氐钁艉烷}、廣遷來的農(nóng)民,共約數(shù)千人,向縣官要求“田骨田皮許退不許批”,并勒石為例(同治《興國縣志》)。斗爭獲得勝利,反抗的佃戶即組織“會館”,進行長期的抗租斗爭。每年秋收,倡議“七收、八收”,即將二成或三成交租。田主如按原來高額收租,佃戶即聚集起來,奪回多收地租收入會館。當?shù)剞r(nóng)民以“會館”為斗爭的組織和基地,堅持抗租達十三年之久。至雍正時才被官府勒令將會館焚拆。
宜陽反加派斗爭——一七一六年,河南宜陽縣的農(nóng)民群眾進行了反加派的斗爭。河南巡撫李錫傳令八府所屬州縣加派田賦,每畝地私派銀四厘,又借故科派馬捐。群眾二千余人在亢珽等率領下起而反抗,將宜陽知縣擒捕。官兵前來鎮(zhèn)壓,搶回知縣??含E等聲言:“皇上因李錫居官甚劣,已取進京。若李錫伏誅,我等情愿引頸受刑。”康熙帝諭:“李錫居官固屬不堪,但此賊不盡拿獲,斷乎不可。”即派刑部尚書等乘驛急往當?shù)?,“嚴加查獲詳審,一面于彼處正法,一面奏聞?!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呷┛含E抗拒官兵失敗,自縊死。其他領導者十五人被清朝處斬,十五人處絞。二十四人流放到三姓等地做奴隸。
無錫人民斗爭——康熙末年(具體年代不詳),江蘇無錫縣人民因縣令李牧殘酷成性,草菅人命,村民數(shù)百人嘯聚山中反抗。村民劉三公布李牧殘酷殺人數(shù)十事。李牧派捕役下鄉(xiāng)擒拿,劉三率兵抵抗,逃匿后被捕。黃印《錫金識小錄》記載說:“劉自知必死,訊時辭色侃侃,歷數(shù)其惡(指李牧)。備受極刑,終不委靡乞哀,下于獄,瘐死獄中?!?br/>
如上所舉,一七○七年以來,各地人民的反抗斗爭連綿不斷。雖然這些斗爭都還限于局部地區(qū),規(guī)模也很小,但它不斷地沖擊著清朝的統(tǒng)治,顯示著康熙末年社會矛盾在日趨激化。
三、禁礦與禁海 康熙帝面對著各地農(nóng)民的斗爭,同時注意到對游民、手工業(yè)者的防范。一七一二年,告諭臣下說:“朕前諭各省督撫,查拿越省游行者,另有深意。蓋謂奸惡之徒,有為僧道而行者,亦有為市藥賣卦而行者?!鞔钭猿杉雌潋炓?。不予為之計可乎?”(《圣祖實錄》卷二五○)一七一四年,京師城內(nèi)的游民即達數(shù)十萬人??滴醯壅J為:這些人原來都是來京師貿(mào)易傭工者,因貿(mào)易無資,“棲泊京師,入于匪類者甚多。”(《康熙起居注》)京師如此,各省區(qū)更為嚴重。
明末礦工和沿海工商游民曾不斷舉行反官府的斗爭??滴醯垡浴鞍裁穹纴y”為名,一再實行“禁礦”、“禁?!?,以防止手工業(yè)工人、海上商販和各類游民的反抗。
禁礦——礦業(yè)的開采是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發(fā)展的必要的條件??滴醯塾H政初年,曾開放礦禁,工商業(yè)因而得到發(fā)展。一七○四年,康熙帝傳諭:“開礦事情,甚無益于地方,嗣后有請開采者,俱著不準行。”(雍正《會典》卷五十三)這還只是不準再開新礦,已有之礦業(yè)尚未禁止。所謂“無益于地方”即不利于統(tǒng)治。次年,御史景月畛上疏請禁閉廣東海陽縣礦,說是“聚眾幾至十余萬,強梁爭兢,時時有之?!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唬V東巡撫隨即上疏,說廣東商民何錫已開礦六十四處,在廠之人約二萬有余,請予封禁,得到康熙帝的允準。何錫在商民中,開礦規(guī)模最大,因而首遭封禁。由此開始了對各地礦廠的封禁。
一六一三年,四川提督奏稱:“蜀省一碗水地方聚集萬人開礦,隨逐隨聚?!笨滴醯勖髮W士與九卿會議礦事。議復后決定:(一)除云南督撫雇本地人開礦和皇商王綱明等在湖廣、山西雇本地人開礦以外,其他各省未經(jīng)開采之礦,仍行禁止。(二)本地貧民已開采的小礦,姑免禁止。由地方官查明姓名造冊。(三)外省人不許開采,并嚴禁本處豪強富戶設廠。這幾項規(guī)定,即不準開新礦、開大礦,不準外省人游移,只許當?shù)刎毭裥∫?guī)模開采。但在實行中,逐漸擴大封禁范圍,陸續(xù)停止整個地區(qū)的礦采。在此以前,一七一一年時已封禁湖南鉛礦。此后,一七一四年,停止郴州銀礦和河南全省的礦采。一七一五年,嚴行封禁廣州所屬礦場。一七一八年又停止四川全省各廠。事實上,廣東、四川和河南的礦采,已全遭封禁。
云南的礦業(yè),尤其是銅礦的開采,自元代已稱發(fā)達。歷代相傳,清初仍是全國最發(fā)達的礦業(yè)。一七○五年,云南總督貝和諾,廢除原來由商民開礦,官府抽稅二分,余銅聽民自售的舊制,改為官收余銅,不準私賣。商民礦業(yè)受到打擊,日漸衰落。一七一○年,云南澂江府屬路南州之開太廠、羊腳跡廠被封禁。一七一五年,云南官員請求準開銀礦??滴醯叟c大學士等論議。李光地奏對:“今議開礦以蘇民困,請著令禁止。土著貧民無產(chǎn)業(yè)職事者,許人持一銚而越境者有誅,則奸民不致聚徒山澤以生事端矣?!保ǚ桨骸栋蚕钕嘁菔隆罚┛滴醯鄄纱俗h,以防民變。李光地記述說:“蓋明季礦徒之禍,上所素念故也。于是特旨不準行。”(《李光地年譜》)一七一九年又封禁云南運一廠、獅子廠、華祝箐廠。云南境內(nèi)其他廠礦,也半開半閉,礦采日益蕭條。云南銅礦年產(chǎn)曾達四百萬斤,課稅八萬余兩??滴跄┠晗陆档揭话偃f斤,課稅僅二萬余兩。
禁海——康熙帝在禁礦之后又在一七一六年實行海禁,對海外貿(mào)易規(guī)定禁條,嚴加限制。
清朝初年,南明和鄭成功家族據(jù)東南沿海反抗清朝。清朝統(tǒng)治臺灣后,康熙帝實行“開?!?,海上貿(mào)易逐漸發(fā)達,促進了東南各省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也使清朝增加了關稅收入。直到一七○八年,都察院以江浙米外運過多致使米價騰貴為由,請禁商船出洋,康熙帝仍不允準。一七一一年,康熙帝又駁回了吏部因海上發(fā)生盜劫案請禁海上貿(mào)易的奏疏。一七一六年,康熙帝之所以要禁止南洋貿(mào)易和限制出海,主要是由于防范東南沿海人民與海外聯(lián)系,據(jù)地抗清??滴醯墼趯嵭泻=?,曾說:“朕訪問海外有呂宋、噶剌巴兩處地方,噶剌巴乃紅毛國泊船之所,呂宋乃西洋泊船之所,彼處藏匿盜賊甚多。內(nèi)地之民希圖獲利,往往于船上載米帶去,并賣船而回。甚至有留在彼處之人,不可不豫為措置也?!庇终f“海外有呂宋、噶剌巴等處常留漢人。自明代以來有之,此即海賊之藪也。”“臺灣之人時與呂宋地方人互相往來,亦須豫為措置?!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摺穑┙K巡撫張伯行奏請禁海,兵部與廣東、閩浙官員擬定禁海辦法,奏準實行。主要是:(一)呂宋、噶剌巴等處,不許商船前往貿(mào)易。東洋(日本)貿(mào)易照舊。(二)嚴禁出賣船只到海外。違者,知情同去之人皆立斬。禁止販賣糧食出口。出洋船只,每日每人只準帶食米一升、余米一升。如果超額,嚴拿治罪。(三)限制百姓外出謀生,禁止留居海外。有人留在外國,知情同去之人枷號三月。留下之人,行文國外,解回立斬。
一七一六年實行海禁后,極大地限制了海外貿(mào)易和沿海各省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對日本貿(mào)易,雖未做新的規(guī)定,但日本這時已實行“鎖國”政策,限制中國去日商船,由每年八十艘減為三十艘,并規(guī)定了貿(mào)易限額和多種限制手續(xù)。中日貿(mào)易因而大減。東南亞諸地,自晚明至清初,沿海各省大批居民前往留住墾荒或經(jīng)營工商。海上來往頻繁。一七一六年禁海后,海上一片荒涼。西方國家的貿(mào)易商船,清朝“聽其自來,不許往販?!泵磕陙砣A商船不過幾艘,影響遠不能與東南亞相比。
康熙帝禁海,旨在防范沿海人民反抗,但實行的結果卻又增加了沿海人民生計的困難,激化了矛盾,廣東普寧知縣藍鼎元著《論南洋事宜書》,論述閩廣形勢說,“閩廣人稠地狹,田園不足于耕,望海謀生,十居五六。內(nèi)地賤菲無足輕重之物,載至番境皆同珍貝,是以沿海居民造作小巧技藝,以及女紅針黹,皆于洋船行銷。歲收諸島銀錢貨物,百十萬入我中土,所關為不細矣。南洋未禁之先,閩廣家給人足。游手無賴亦為欲富所驅,盡入番島,鮮有在家饑寒竊劫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貨不通,民生日蹙?!庇终f:“一船之敝,廢中人數(shù)百家之產(chǎn),其慘目傷心,可勝道邪?沿海居民蕭索岑寂,窮困不聊之狀,皆因海禁?!彼詈笳J為:“今禁南海,有害無利,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貧,貧者困,驅工商為游手,驅游手為盜賊耳。”(《鹿州初集》卷三)海禁之后,沿海工商被迫失業(yè)。藍鼎元的記述,大體上是符合實情的。
四、臺灣農(nóng)民起義 臺灣遠在海疆,清朝設府統(tǒng)治,官吏的貪污刻剝,較陸上更加橫暴??滴醯蹖嵭薪:?,為防范臺灣人民與呂宋往來,統(tǒng)治極為嚴厲。一七二一年,臺灣農(nóng)民在朱一貴等領導下,舉行了大規(guī)模的武裝起義。
一七二一年春,臺灣知府王珍在鳳山縣征收糧稅,肆意刻剝,并逮捕入山伐竹的農(nóng)民二三百人進行勒索。出錢者釋放,不出錢者重責四十大板,驅逐過海,趕回原籍。王珍又監(jiān)禁因地震過后唱戲謝神的百姓四十多人,指為“無故拜把”治罪。臺灣農(nóng)民群情激憤,起義爆發(fā)了。
四月十九日,農(nóng)民朱一貴、黃殿、李勇、吳外等五十二人在羅漢山焚表結拜,發(fā)動武裝起義。朱一貴原是福建漳州長泰人,一七一三年來到臺灣。曾充當轅役,被革,以養(yǎng)鴨為生??滴鯐r期,東南地區(qū)民間一直流傳著明室后裔朱三太子的傳說。康熙帝禁海,民間流傳南洋有所謂“前明苗裔”也是原因之一。臺灣起義者適應民間的傳聞,稱朱一貴為明朝皇室后人,推為領袖。起義群眾聚集一千余人,以山竹制成尖槍作武器,占據(jù)岡山,樹立起義大旗,上寫“激變良民,大明重興,大元帥朱。”
駐臺灣府城的清朝總兵歐陽凱得知起義的消息,急派右營游擊周應龍率領清兵四百及新港、目加留灣、蕭垅、麻豆四社的高山族兵丁前去鎮(zhèn)壓。岡山離府城僅三十里,周應龍進兵,第一天走了五里即駐軍,第二天走了十五里又止營。起義軍夜出,繳獲清軍鳥槍、藤牌等軍械甚多,周應龍隔溪相望,不敢出救。臺灣各縣人民紛紛起義響應。南路起義軍由杜君英領導,在淡水檳榔林招集粵東種地傭工客民數(shù)百人起義,與陳福壽、劉國基等商議奪取臺灣府庫,并派兵百余人與朱一貴等聯(lián)絡。郭國正、翁義在草潭起義;戴穆、江國論在下埤頭起義;林曹、林騫、林璉在新園起義;王忠在小琉球起義,都愿與朱一貴、杜君英合作,共同進攻臺灣府城。二十七日,朱一貴、杜君英在赤山兩路夾攻清軍,擊斃千總陳元,活捉把總周應遂,周應龍愴惶逃入府城。朱一貴軍乘勝追擊;杜君英率領陳福壽、劉國基等軍進攻鳳山縣南路營,殺死把總林富。清守備馮定國自殺,參將苗景龍?zhí)幽淙f丹港漁寮,被起義軍搜獲處死。清軍戰(zhàn)敗的消息傳到臺灣府城,文武官員各遣家屬連夜逃命,紛紛爭舟搶渡鹿耳門。
二十八日,總兵官歐陽凱、游擊劉得紫率兵千余人,臺灣協(xié)標水師副將許云率兵一千五百人,扎營春牛埔。中夜自相驚擾,鎮(zhèn)兵四故,二十九日黎明清軍稍集。五月一日,朱一貴率領數(shù)萬起義軍來攻。劉得紫領兵在中路口堵截;歐陽凱、許云率兵在春牛埔迎擊。朱一貴、杜君英合兵奮力沖殺,清軍把總楊泰為內(nèi)應,刺歐陽凱墜馬。起義軍殺歐陽凱,擊斃副將許云、游擊游崇功,生擒游擊劉得紫、守備張成。臺協(xié)水師中營游擊張彥賢,左營游擊王鼎等率領殘兵敗卒,逃往澎湖;右營游擊周應龍等附商船逃歸內(nèi)陸;臺廈道梁文宣、知府王珍、同知王禮等盡驅港內(nèi)商船漁艇出鹿耳門渡海。朱一貴率領起義軍占領臺灣府城,開府庫,取金銀。又開紅毛樓(即荷蘭人所筑之赤嵌樓),獲得貯存的原屬鄭成功的軍器,火藥、大炮、刀槍、彈藥無數(shù)。義軍北路賴池、張岳、鄭維晃、賴元改等也攻陷了諸羅,擊殺北路營參將羅萬倉。旬日之間,便摧毀了清朝在臺灣的統(tǒng)治,取得了重大勝利。
五月三日,起義軍擁戴朱一貴稱中興王,建元永和,布告中外,申述反清復明的宗旨,號召全國人民推翻清朝。起義軍建立官職,有國師、太師、國公、將軍等稱號。派驍將鄭定瑞、蘇天威領兵三千,鎮(zhèn)守鹿耳門。
從臺灣逃出的清朝文武官員,五月二,三日麇集澎湖。澎湖協(xié)標將弁,不知所措,家屬雜沓登舟,將渡廈門,被守備林亮制止。清水師提督施世驃見到逃往廈門的船只,才知道臺灣爆發(fā)了農(nóng)民起義,急忙調(diào)兵渡海。浙閩總督滿保也趕到廈門,調(diào)南澳鎮(zhèn)總兵藍廷珍率領水陸軍鎮(zhèn)壓臺灣起義軍。先后調(diào)遣到臺灣的清兵共有一萬二千多人,大小船只六百余艘,舵工水手六千余名。
清朝調(diào)兵反攻之際,起義軍內(nèi)部已發(fā)生分裂。朱一貴軍紀嚴明,禁止淫掠。國公戴穆強娶民間婦女,被朱一貴處死。太師洪陣私賣起義軍信札,被朱一貴正法。杜君英原要立自己的兒子杜會三為王,遭到反對。杜軍不服從命令,擄掠婦女財物。被擄人口中有國公吳外的戚屬,吳外請求釋放,杜君英不理。朱一貴派楊來、林璉去勸他放回,杜君英將楊來、林璉捆綁。朱一貴與國公李勇、郭國正等整兵討伐杜君英。杜君英戰(zhàn)敗,挾持數(shù)萬人北走虎尾溪,至貓兒干屯札。起義軍戰(zhàn)士分裂成兩支,給敵人以各個擊破的機會。
清淡水營守備陳策,率淡水侯觀德、李直三等地主武裝,乘隙襲擊朱一貴。諸羅縣地主陳徽也率兵攻陷縣治。陳策派人赴澎、廈請求援兵,滿保、施世驃先后發(fā)兵一千七百人往援。各地地主武裝更加猖狂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軍。
六月十三日,施世驃等從澎湖出發(fā),十六日抵鹿耳門外。起義軍一支由蘇天威率領據(jù)守險要,發(fā)炮抵抗,戰(zhàn)斗十分激烈。清軍入鹿耳門,起義軍退守安平鎮(zhèn),被清軍攻陷。朱一貴派楊來、顏子京、張阿山、翁飛虎率八千義軍反攻安平。十九日又派李勇、吳外等率數(shù)萬人再攻安平,遭到清軍夾擊。義軍喪失了主動地位,退保府治,沿岸列炮固守。
六月二十日夜,西港仔地主帶領清守備林亮官兵一千三百名,在西港仔登岸。二十一日晚,清南澳總兵藍廷珍自率水師五千五百余人到西港仔與林亮等會合。次日分兵八路,向起義軍進攻。黃殿率領起義軍迎敵,遭到伏擊。起義軍當夜襲擊清營,又中埋伏,受到了嚴重挫折。
六月二十三日,藍廷珍進至蔦松溪,直逼府城。朱一貴率數(shù)萬義軍退走,清兵分為南北二路追擊。被起義軍俘虜?shù)挠螕魟⒌米铣讼短幼?,組織地主武裝,向起義軍進攻。陳策也率地主武裝與清兵會合。朱一貴率領千余人退至溝尾莊。莊主楊石、楊旭、楊雄等已接受藍廷珍給與的守備、千總銜札,合謀誘捕朱一貴。閏六月初五日夜,楊旭齊集六莊的丁壯,以守護為名,將義軍所攜火炮用水灌濕,夜半大舉攻擊。起義軍從夢中驚醒,倉促反抗。朱一貴被楊旭的伏兵擒捉,吳外、陳印等突圍。藍廷珍審訊朱一貴,他昂然屹立,辱罵敵人,腿骨被打斷仍英勇不屈。后被押解到北京處死。杜君英父子被蘭廷珍招降,隨后也被解送北京處死。
朱一貴被捕后,起義軍余部仍在王忠等領導下堅持斗爭,一七二三年(雍正元年)四月王忠在鳳山境內(nèi)被俘,起義軍全部失敗。
(四)太子的廢立與諸王紛爭 自一七○八年九月太子胤礽被廢至康熙帝病死的十多年間,圍繞著太子的廢立形成長期的紛爭。
一、胤禩謀立的失敗 康熙帝廢胤礽后,未立新儲。諸皇子及黨附諸臣密謀爭立。
康熙帝共有三十五子,其中十五子早殤,一子出繼,實有十九子。長子胤禔系惠妃納喇氏所生,故不得立為太子。二子胤礽出于康熙帝第一位皇后——大臣索尼之孫女赫舍里后。后生胤礽而卒。三子胤祉封郡王,四子胤禛、五子胤祺、七子胤祐、八子胤禩均封貝勒(六子胤祚早卒)。諸子各自結交權臣,招納門客,植黨互斗。胤禔不得立而心忌胤礽,康熙帝曾說他“黨羽甚多”,“聞各處俱有大阿哥之人”(《圣祖實錄》卷二三七)。胤禔并蓄養(yǎng)“飛賊”刺客,暗害異己。胤礽廢后,胤禔立即向康熙帝陳奏,請立八子胤禩。胤禩為良妃王氏所生,亦不出于正后。胤禔陳奏說:“相面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必大貴。”并說:“今欲誅胤礽,不必出于皇父之手?!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模┛滴醯鄞笈?,斥他“兇頑愚昧”。皇三子胤祉乘機揭發(fā)胤禔曾用喇嘛魘術謀害胤礽。康熙帝將胤禔革爵幽禁,張明德等凌遲處死??滴醯蹅髦I:“如有人譽胤禩,必殺無赦?!必范T被革去貝勒,為閑散宗室。
二、胤礽的再立 康熙帝廢胤礽時,曾說他“似有鬼物憑之者”。胤禔魘咒事揭發(fā)后,康熙帝曾召胤礽入見,釋禁居宮。說:“今胤礽之疾,漸已清爽,亦自知其罪”,并說胤礽以前的悖亂行事,俱由于索額圖父子(《圣祖實錄》卷二三五)。一七○八年十一月,康熙帝命滿漢大臣議立太子事。左副都御史勞之辨等,見康熙帝已釋胤礽,希圖迎合康熙帝的意旨,密奏復立胤礽為太子,說“乞速渙新綸,收回成詔,敕部擇吉早正東宮”??滴醯垡娮?,不悅,斥勞之辨行為奸詭,革職回籍。擁胤禩的滿漢大臣又乘機推舉胤禩。滿大臣阿靈阿(遏必隆之子)、鄂倫岱(佟國綱之子)、揆敘(明珠之子)等貴族及漢人尚書王鴻緒等私下計議,舉胤禩。奏稱:“皇上辦事精明,天下無人不知曉,斷無錯誤之處”,已廢太子決不可改易,請立胤禩為太子??滴醯鄄辉?,說胤禩“未嘗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圣祖實錄》卷二三五)。
康熙四十八年(一七○九年)正月,康熙帝決意復立太子胤禩,因而又懷疑推舉胤禩的大臣,有人操縱,傳諭追查,說:“此事必舅舅佟國維,大學士馬齊以當舉胤禩默喻于眾,眾乃畏懼伊等,依阿立議耳?!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S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之弟,又是康熙帝第三位皇后佟佳氏之父,故稱為舅舅。佟佳后已死,無子。佟國維原屬漢軍旗,康熙初改隸滿洲鑲黃旗,曾仕內(nèi)大臣、議政大臣。一七○四年以年老致仕。康熙帝予以寬免,不加深責,要他以后“不于諸王阿哥中結為黨羽”,“不有所依附而陷害其余”(《圣祖實錄》卷二三六)。隨后,將大學士馬齊(滿洲鑲黃旗人)拘禁追究。
一七○九年三月,康熙帝舉行立太子的大典,宣告復立胤礽為太子??滴醯弁瑫r也對其他皇子加封晉爵,以圖穩(wěn)定局勢。八子胤禩已在胤礽被釋后即恢復了貝勒爵位,三子胤祉、四子胤禛、五子胤祺這時都由郡王晉封為親王。七子胤祐由貝勒晉封郡王。十子胤■封郡王。九子胤禟、十二子胤祹、十四子胤禵封貝子。
太子胤礽復位,諸皇子晉封,上距一七○八年九月廢太子,前后不滿半年。在這半年中,諸王大臣多陷入諸子紛爭之中,康熙帝反復失措,朝廷更加動蕩。朝鮮使臣閔鎮(zhèn)厚向朝鮮肅宗報告說:“胡人持皇帝陰事告外人無所隱。如乍廢太子,旋復其位;毆曳馬齊,仍官其子。處事已極顛倒”(朝鮮《李朝肅宗實錄》三)。
三、胤礽再廢與紛爭再起 康熙帝復立太子胤礽,多方扶植,作繼承皇位的準備??滴醯墼f:“伊(指胤礽)所奏欲責之人,朕無不責。欲處之人,朕無不處。欲逐之人,朕無不逐。惟所奏欲誅之人,朕不曾誅?!薄胺彩氯缢?,以感悅其心,冀其遷善也?!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逡唬┛滴醯廴岷有袑m或到江南塞北巡視,太子胤礽即留居京師。一些滿漢大臣見太子胤礽繼承皇位的大勢已定,便紛紛依附到太子周圍。胤礽也結納臣僚門客,四處索取貨賄和美女,驕縱日甚。
一七一一年夏,康熙帝去熱河行宮(避暑山莊)。得密告,太子胤礽處有滿大臣多人聚飲,結為朋黨??滴醯蹏啦榇耸?。十月間回京,即鎖拿都統(tǒng)鄂繕、兵部尚書耿額、刑部尚書齊世武、副都統(tǒng)悟禮等多人,斥責為依皇太子結黨。并指斥耿額乃索額圖之家奴,依太子結黨是要為索額圖復仇??滴醯蹖⒋税附蛔谌烁畬徖恚⑴c貪污受賄案一并追查。審訊長達七個月之久,牽連臣僚多人。一七一二年四月定案,耿額、齊世武、讬合齊等以受賄罪絞死。其他官員分別議處??滴醯壅f“此等事俱因太子胤礽所致”,說他“不仁不孝,難于掩蓋。徒以言語貨財,買囑此等貪濁諂媚之人潛通信息,尤屬無恥之甚矣?!倍ò负螅滴醯垭S即奉皇太后去熱河避暑,命太子胤礽隨行。刑部在京結案行刑。九月底,康熙帝返京,即傳諭諸皇子拘執(zhí)胤礽。十月,將胤礽“廢黜禁錮。”(《圣祖實錄》卷二五一)
太子胤礽自再立至再廢,不滿三年,此時已年近四十。康熙帝決意再廢太子,顯然是在懷疑太子黨形成,將會謀奪皇位??滴醯蹅髦I說:“今之人善者少而惡者多。胤礽秉性兇殘,與惡劣小人結黨。胤礽因朕為父,雖無異心,但小人輩懼日后被誅,倘于朕躬有不測之事,則關系朕一世聲名。”(《圣祖實錄》卷二五一)康熙帝認定臣下善者少惡者多,對太子和臣僚疑慮重重。朝中臣僚也在太子廢立之爭中進退維谷,朝夕惴惴,至有“兩處總是一死”的流言。朝鮮使者向本國報告說:“皇帝心甚不快,頻有乖常之事,大小臣僚如在針氈?!保ǔr《李朝肅宗實錄》三)。
康熙帝對太子胤礽,兩立兩廢。廢后又希冀再立。一七一三年,戶部尚書趙申喬疏請再立太子,康熙帝不準。一七一五年,拘禁中的胤礽借治病的機會,以礬水寫密信給宗室普奇,要普奇保舉他為大將軍,親信數(shù)人為將軍,讬太醫(yī)傳遞。事被揭發(fā),康熙帝將普奇治罪。一七一七年,漢人大學士王掞、御史陳嘉猷等相繼上疏,請復立胤礽。康熙帝怒加申斥,指為“植黨希榮”,充軍西北(王掞以子奕清代戍)。一七一八年翰林院檢討朱天保(滿人)奏稱“儲位重大,未可移置如棋”,力言胤礽仁孝,請復立為太子??滴醯鄢庳熣f:“爾云二阿哥仁孝,爾何由知之?”竟將朱天保處斬。朱天保父朱都納,曾任兵部尚書,年老致仕,因助天保上奏,也被枷示幽禁。朱都納婿戴保也因參預此事,被處死。
八皇子胤禩原來謀立不成。胤礽被廢后,胤禩又謀繼立,被康熙帝察覺。一七一四年十一月,康熙帝出巡塞外,駐蹕遙亭。胤禩往祭亡母,遣太監(jiān)赴遙亭向康熙帝請安。康熙帝大怒,指為“藐視朕躬”,在帷帳前將所遣太監(jiān)夾訊,追查胤禩黨羽事。隨即傳諭諸皇子,指斥胤禩原曾謀殺胤礽,并說:“胤禩仍望遂其初念,與亂臣賊子等結成黨羽,密行險奸,謂朕年已老邁,歲月無多,及至不諱,伊曾為人所保,誰敢爭執(zhí),遂自謂可保無虞矣?!薄半蘅趾笕毡赜行型峰橹⒏?,仰賴其恩,為之興兵構難,逼朕遜位而立胤禩者?!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唬┛滴醯蹠r刻擔心皇子發(fā)動政變,指胤禩為“大奸大邪”,嚴加監(jiān)視。
十四皇子胤禵在一七一八年受命為撫遠大將軍,進討準噶爾部。出師前,康熙帝親自授印,并命用正黃旗纛。朝中因而傳言,允禵已“默承儲眷”?;饰焕^承遷延未決,朝臣議論紛紜。
四、胤禛繼位 在皇子爭奪儲位的斗爭中,圖謀繼立的皇四子胤禛在康熙帝面前亟表恭順,不露形跡,暗中結納朝臣,多方活動。
胤禛母烏雅氏,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并非出身顯貴,在妃嬪中地位低微。一六七八年十月生胤禛,次年,始為德嬪,一六八一年進為德妃。一六九八年,胤禛二十一歲,封貝勒。一七○八年十月,康熙帝向諸王大臣論及諸皇子優(yōu)劣,說:“惟四阿哥,朕親撫育,幼年時微覺喜怒不定,至其能體朕意,愛朕之心,殷勤懇切,可謂誠孝。”胤禛隨即上奏,稱“頃者復降褒綸,實切感愧?!辈⒄f“喜怒不定四字,關系臣之生平”,請求諭旨內(nèi)“恩免記載”??滴醯墼賯髦I,說是“偶然諭及,無非益加勉勵之意。此語不必記載。”十一月,康熙帝已決意復立胤礽,傳諭諸皇子及諸王大臣說:“前拘禁胤礽時,并無一人為之陳奏。惟四阿哥性量過人,深知大義,屢在朕前為胤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偉人。”胤禛知胤礽廢立不定,急忙陳奏否認,說:“臣奉皇父諭旨,謂臣屢為皇太子胤礽保奏,臣實無其事?;矢赴沃?,臣不敢仰承”(《圣祖實錄》卷二三五)。次年春,康熙帝復立胤礽為太子,并加封諸皇子,胤禛晉封為雍親王。
胤禛為雍親王時,已年逾三十。倚信滿人戴鐸為之謀畫。戴鐸勸他“戒急用忍”,說“我主子(指胤禛)天性仁孝,皇上前毫無所疵。其諸王阿哥之中,俱當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為忌,無才者以為靠?!必范G不僅招納門客、結交權臣,也力求與兄弟諸王和睦相處,不露謀位的跡象。一七一三年,康熙帝再次廢胤礽后,戴鐸寫密信給胤禛,說“當此緊要之時,誠不容一刻放松也。否則稍為懈怠,倘有高才捷足者先主子而得之,我主子之才智德學,素俱高人萬倍,人之妒念一起,毒念即生,至勢難中立之秋,悔無及矣?!保ā段墨I叢編》第三輯)胤禛與戴鐸加緊暗中活動。理學名臣李光地在太子廢立中超逸避禍。康熙帝幾次問他,他只是說建儲大事“惟宜聽天心獨斷,臣何敢遽贊一詞?!笨滴醯墼購U太子后,更加倚信李光地,說“大臣中每事為我計萬世者,惟此一老臣耳。”(《李光地年譜》)一七一六年,李光地告假回福建故鄉(xiāng)??滴醯厶卣贂x京,商議建儲大事。戴鐸得知消息,急去李光地處密謀立胤禛共享富貴。事后,他向胤禛密報,說:“奴才聞知驚心,特于彼處(指李光地)相探。彼云目下諸王,八王最賢等語。奴才密向彼云:八王柔懦無為,不及我四王爺聰明天縱,才德兼全,且恩威并濟,大有作為。大人如肯相助,將來富貴共之。彼亦首肯”(《文獻叢編》第三輯)。
一七一七年十一月,康熙帝召集諸皇子及滿漢大學士、學士、九卿、詹事、科、道等入宮,傳長篇口諭??滴醯壅f他年將七旬,在位已五十余年?!白钥滴跛氖吣甏蟛≈?,過傷心神,漸不及往時。”他歷敘梁武帝為侯景所逼,隋文帝不能預知煬帝之惡以至宋太祖燭影之類的疑案,然后說:“死生常理,朕所不諱。惟是天下大權,當統(tǒng)于一。十年以來,朕將所行之事,所存之心,俱書寫封固,仍未告竣。立儲大事,朕豈忘耶?”最后說:“若有遺詔,無非此言?!保ā妒プ鎸嶄洝肪矶呶澹┛滴醯墼诖酥I中暗示他已定計立儲,告誡皇子諸王大臣勿謀廢立,只是并未將繼承者言明。
一七二二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六十九歲的康熙帝在寢宮病死。死后,宮中傳出遺詔,內(nèi)稱“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tǒng),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保ā妒プ鎸嶄洝肪砣伲┯河H王胤禛(清世宗)奉詔即位,改明年年號為雍正。李光地已在康熙五十七年病死。雍正帝即位后,追封為“太子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