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6年復明分子的失敗 安徽、江蘇復明軍進攻南京的失敗,與1646年秋復明分子在中國南部總體上的土崩瓦解,是相一致的。50000454_0559_2③浙江是復明勢力衰落的第一個中心。④浙江省最初歸總督張存仁管轄,清軍占領(lǐng)浙江, 當?shù)氐臍w附者曾出過大力。他們之中有許多人是羅馬天主教徒,視佟國器為政治領(lǐng)袖。①佟國器是降清的遼東佟氏家庭的一員。②他本人在滿清進入中原以前即已南下遷居浙江。他在杭州與信奉基督教的一些人有所交往,這些人則與縉紳領(lǐng)袖朱宗元有聯(lián)系。③當清人入侵之時,朱宗元的著作流傳甚廣。他認為過去的中國過于以自我為中心,中國人有關(guān)“夷”的概念造成了文化上的自負,它無視不同的國度具有不同的價值觀這一事實。朱宗元還為文化的普遍性辯護,強調(diào)外國人,無論是像艾儒略這樣的基督教神父,或是像多爾袞這樣的滿族統(tǒng)治者,都可能帶來一種新的發(fā)現(xiàn)天道的“指南”。他聲稱歐洲本身是一個理想的社會,在那兒,偷盜近乎匿跡,知識得到尊重,社會各階層彼此和諧相處。浙江現(xiàn)在需要這種社會指引,因為“東西同道同心”。④滿人也給中國帶來了共同的“道”。朱宗元指出,大舜畢竟也曾被視作“東夷”。所以朱宗元擁護滿族統(tǒng)治。朱宗元的所作所為,得到了許多已經(jīng)深受其著作影響的天主教徒的贊同。這些歸附者反過來也依靠佟國器的支持,而被任命為閩 浙提督的佟國器則在他們的幫助下統(tǒng)治浙江。①對福建的統(tǒng)治就困難得多了,不過那里的復明運動在1646年秋也被鎮(zhèn)壓下去。唐王的隆武政權(quán)在福州海軍將領(lǐng)鄭芝龍的庇護下,于1645年8月在福州建立。雖然發(fā)動了好幾次北征(包括1645年9月由名士黃道周率領(lǐng)的一次對江西的倒霉的襲擊),隆武政權(quán)的主要希望還是在于與湖廣長沙的何騰蛟部隊會合。②然而,鄭芝龍不樂意讓唐王脫離他的“保護”,最后這個海盜頭子背叛了復明事業(yè),秘密與洪承疇聯(lián)系,表示愿意投降。③博洛指揮清軍從浙江進逼福建,鄭芝龍希望得到博洛的報答,自動撤回了守衛(wèi)福建北部的一些軍隊。④這就給李成棟和佟養(yǎng)甲率兵進攻讓開了道路。唐王及其夫人被迫逃離了行宮,10月6日在汀州被俘,即刻處死。此后不久,鄭芝龍正式投降,雖然被留一條活命,卻作為滿人的俘虜被送到北京。⑤同時,楊廷麟領(lǐng)導的南明軍隊曾試圖抵抗降清將領(lǐng)金聲桓的圍攻,堅守戰(zhàn)略要塞贛州。1646年11月當隆武皇帝的死訊傳到贛州時,那兒的抵抗就崩潰了,整個江西成了金聲桓的天下。⑥到1646年12月,在南方抵抗清軍的將領(lǐng)已經(jīng)不多了:湖 南的何騰蛟和褚胤錫,東南海岸的鄭成功(鄭芝龍的兒子)和黃斌卿,以及兩廣的瞿式耜和丁魁楚。①誠然,在廣東有兩個新建的南明政權(quán)。蘇觀生曾是隆武皇帝的一個重要支持者,他從福建逃到廣州,于1646年12月11日擁立第二個唐王(他是從海上逃來的)為紹武皇帝。②不久,永明王于12月24日在上游的肇慶被擁立為永歷皇帝。③但是前一個朝廷主要由廣東籍擁護者組成,后一個朝廷主要由來自中國其他地區(qū)的復明分子構(gòu)成,雙方很快就開始了火并。④1647年1月,當紹武政權(quán)和永歷政權(quán)正打得不亦樂乎之時,李成棟(他受遼東“舊臣”佟養(yǎng)甲的嚴密監(jiān)視)正從福建移兵占領(lǐng)潮州和惠州。⑤李成棟給廣州的蘇觀生遞送了一份偽造的南明戰(zhàn)報,以此在1647年1月20日出其不意地抓住了復明分子。一支由不到1000清兵組成的先頭部隊被 誤認為紹武政權(quán)的友軍,得以開進廣州城,幾天之內(nèi)他們占領(lǐng)了全城,蘇觀生被迫自殺,紹武皇帝則被處死,嚇得永歷皇帝乘夜悄悄放棄肇慶,逃往廣西南部。①1647年2月2日,李成棟兵不血刃,占領(lǐng)肇慶,到4月,他包圍了在桂林的瞿式耜。②當復明勢力在遙遠的南方遭受嚴重挫折之時,南京周圍的黨徒發(fā)現(xiàn),瑞安王的進攻使大批人馬暴露在洪承疇部隊的攻擊和破壞之下。此外,起義本身使洪承疇得以向兵部力爭,允許他把巴山留在身邊。在瑞安王進攻前夕,巴山部曾受命到湖廣地區(qū)接管安撫工作,但現(xiàn)在受命留守南京。③而且,南京守軍對復明分子進攻的有力反擊,看來完全是清朝統(tǒng)治鞏固的一個象征,這樣可以 大大地幫助蘇州巡撫土國寶,他正努力撲滅太湖一帶的抵抗力量。50000454_0564_0①土國寶訓練了一批專門的水軍,以進攻太湖反清武裝。此外,他還向太湖沿岸各縣派遣縣尉,征募士兵。②對周圍鄉(xiāng)村嚴格的行政控制,使得土國寶有可能阻止抵抗分子取得必要的食物供給。雖然太湖反清分子可依靠魚蝦維持生計,但仍需要一定的谷物。這意味著他們得不時地上岸來,到農(nóng)村購買或者偷竊稻米。在這種搶掠過程中,他們極易受到正規(guī)步兵和炮兵的攻擊。③1647年2、3月,封鎖線開始收緊,一支支反清武裝被清軍捕獲的戰(zhàn)報送到了南京。④這些投降的復明軍有許多被作為士卒編入了吳圣兆統(tǒng)帥的松江守軍各部。事實上,被置于這位將領(lǐng)指揮下的降軍是如此之多,以致北京朝廷對吳圣兆是否可靠都擔心起來了。⑤吳圣兆是遼東人氏,據(jù)說他從前做過吳三桂的副官。但到1645年初夏,他已歸屬于李成棟麾下。在李成棟殘忍地平定江南地區(qū)期間,他任參將。故此,他最主要的戰(zhàn)績就是招降了兩支規(guī)模較大的太湖叛軍:一支是戴之俊領(lǐng)導的隊伍,他率兵到松江,受吳圣兆的直接指揮;另一支是由吳易的前副將周謙指揮的隊伍。⑥部分是由于吳圣兆的這些戰(zhàn)績,當1646年李成棟進軍福建時,就讓 這位以前的副將繼承了自己的指揮權(quán),并接用自己的帥府,李成棟的帥府是不久前被征用的徐府。①吳圣兆很快就與在他幕府中做事的好些地方士紳建立了密切的關(guān)系。通過這些人的努力,他不僅受到了復明思想的影響,而且經(jīng)過勸說,他還開始考慮與在廈門的魯王的支持者締結(jié)軍事同盟,尤其是與舟山島的海霸黃斌卿結(jié)盟。②黃斌卿最初支持唐王,但后來他被說服邀請魯王和他的主要軍事支持者張名振(他占據(jù)了福建至廣東沿岸的幾個島嶼)到舟山避難。③唐王被俘后,幾乎所有東南海岸的海軍將領(lǐng)都轉(zhuǎn)而支持魯王。1646年12月30日,魯王受鄭采之邀在廈門建立行宮。④戴之俊和太湖其他復明分子領(lǐng)袖認為,如果他們能夠說服某個像黃斌卿那樣有勢力的人來請他們做中間人,那么他們也許能反過來誘使巡撫吳圣兆在南明海軍從海上進攻時于陸上舉行起義。但至少在1659年以前,這一戰(zhàn)略只是南明人士的一廂情愿而已。關(guān)于江南復明力量與南方海軍結(jié)盟的建議被采納了。1646年復明黨人在浙東地區(qū)陸戰(zhàn)的失敗,把幾乎整個復明事業(yè)推向閩浙沿海的港灣與島嶼。浙東的失敗也使得魯王的那些顧問得理三分,他們認為盡管前一年出現(xiàn)過清朝官員背信棄義的現(xiàn)象,但扭轉(zhuǎn)戰(zhàn)局的唯一出路仍在于與滿清朝廷重要的地方命官結(jié)盟。①這一期望也是根據(jù)這么一種現(xiàn)實的估計而萌生的;新朝為了在中國的中心地區(qū)迅速擴展自己的勢力,不得不依靠未經(jīng)考驗的歸附者。然而,由于前一年發(fā)生的清朝官員的欺詐行為,也由于像鄭采這樣的海軍將領(lǐng)對于過分依賴陸軍的可以理解的遲疑,要使魯王朝廷相信江南地區(qū)確乎存在可靠的同盟者,尚需一番周折。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為直接與縉紳復明分子通氣,魯王朝廷很合適地聘用了一個名叫夏寶謨的嘉善“諸生”。夏寶謨已經(jīng)把來自吳易的情報送到了魯王朝廷,現(xiàn)在返回松江地區(qū)與那兒的接頭人聯(lián)系。②正如浙江復明分子在軍事上的地位使他們傾向于與松江抵抗分子聯(lián)盟一樣,吳圣兆的政治動搖性也使他對起義發(fā)生了興趣。他改編了這么多的太湖叛賊,已經(jīng)引起巡撫土國寶和總督洪承疇的懷疑。③吳將軍知道了他們的疑懼,于是便考慮接受夏寶謨的邀請,去舟山與復明分子商討機事。因此吳圣兆早在1647年就采取了兩個重要步驟:一是秘密與黃斌卿交換禮品和物資,用江南稻谷換取舟山珍珠;二是通過戴之俊,與松江士紳中的主要復明分子陳子龍取得聯(lián)系。④ ③ 小威爾斯:《中國沿海》,第221—222頁。 ④ 親王博洛于1646年6月14日抵達杭州。在錢塘江彼岸的南明軍隊由方國安指揮。因為干旱,錢塘江水位下降,滿洲軍兵遂得以騎馬過江。7月10日方國安部被擊潰,退守紹興。監(jiān)國魯王即建都于紹興。三天后,清軍向這一地區(qū)合圍,監(jiān)國魯王守不住臺州至紹興間的關(guān)隘,便經(jīng)海門從海上逃跑了。他在張名振處避難,張名振后來帶他去了舟山島?!睹髑迨妨稀芳拙幍诙?,第153、160頁;《明清史料》所載張存仁1646年1月3日與12月21日之間所上的奏章,見《南明史料》第1—8、12—13、15、34—35、42—44、48—49頁;斯特魯弗:《南明》,第60頁;謝國楨編:《清初農(nóng)民起義資料輯錄》,第146頁;查繼佐:《國壽錄》,第1、54—56頁;錢肅潤:《南忠記》,第113頁;狄百瑞:《帝國的藍圖》,第21—24頁。 ① 起初,投機取巧的政客與“土寇”給清軍的占領(lǐng)造成了極大困難。關(guān)于歸降人員與官府胥吏作弊的詳情,見《南明史料》,第15—17、23頁;關(guān)于盜賊活動的記載,見上書,第60—62、102—108、120、136—137、142—143頁;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第二卷,第27—29頁;謝國楨編:《清初農(nóng)民起義資料輯錄》,第146—147頁。抵抗活動在17世紀50年代一直存在(見上書,第147—154頁),不過自1649年12月清軍長期駐守杭州后,不安定的狀態(tài)好轉(zhuǎn)了?!赌厦魇妨稀?,第149頁;沈翼機:《浙江通志》第一四九卷,第3頁。 ② 最初進攻浙江的主要人物佟國賴,是佟國器的親戚。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794頁。 ③ 傅路德、房兆楹合編:《明代人名辭典》,第29頁。 ④ 岡本躋:《政治道德危機》,第85頁,并參見第57—59頁。 ① 岡本躋:《政治道德危機》,第86—96頁?;浇淘谡憬牡匚惶貏e牢固。17世紀30年代反基督教分子聲稱,浙江省官員暗中與基督教徒結(jié)盟,做他們的保護人。道格拉斯·蘭卡什爾:《明末中國佛教徒對基督教的反應(yīng)》,第91—92頁。 ② 唐王政權(quán)的軍隊在安徽中部和南部做了重要的軍事努力,最終,那里的南明官員金聲被殺。1645—1646年冬張?zhí)斓摻o清政府的一份報告,生動地描繪了池、太平、徽、寧國四州府所遭受的破壞。城鄉(xiāng)皆無人煙,尸骨遍野如草。一到夜晚,空中就閃爍著綠色的磷火?!睹髑迨妨稀芳拙幍谌齼?,第516頁,轉(zhuǎn)引自《洪承疇背明始末》,第260頁。 ③ 巴克士:《鄭芝龍的興衰》,第436頁。 ④ 查繼佐:《國壽錄》,第138頁;錢肅潤:《南忠記》,第115頁。 ⑤ 1646年10月17日清軍進入福州時,該城實際上已被鄭芝龍放棄,軍火庫被毀。鄭芝龍將他的根據(jù)地撤到安海,然后,在11月21日向福州的清軍統(tǒng)帥投降。斯特魯弗:《南明》,第61—62頁;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110—111頁。 ⑥ 褚華:《滬城備考》第一卷,第11頁。 ① 斯特魯弗:《傳統(tǒng)中國社會中史學的作用》,第17—18頁;斯特魯弗:《南明》,第39、61—62、72—73頁。 ② 由于朝服不夠,此后十天內(nèi)紹武政權(quán)所任命的官員不得不向本地伶人購買戲袍。戴維·哈里森·肖爾:《中國明代最后的朝廷》,第25—27頁;參見德·帕拉??怂梗骸俄^靼人中原征服史》,第145—146頁。 ③ 永明王朱由榔是萬歷皇帝唯一幸存的孫子,亦稱桂王,這是他在隆武皇帝死后改稱的爵號。為躲避張獻忠向湖廣南部的進犯,早在11月中旬聽得隆武死訊時,永明王就在他的軍事保護人丁魁楚的勸說下,在肇慶宣布攝政。11月22日,得知贛州失陷,新攝政王離開廣東去梧州,正好越過廣西邊境。這樣,蘇觀生和其他廣州官員覺得他們被新攝政王拋棄了,遂于12月12日在廣州提名隆武的弟弟朱聿■(唐王)為紹武皇帝。當這一消息傳到梧州時,永明王的隨臣決定讓他返回肇慶,也登基稱帝。12天后,他成了永歷皇帝。斯特魯弗:《南明》,第63—65頁;肖爾:《中國明代最后的朝廷》,第22、29頁;查繼佐:《東山國語》,第87頁。 ④ 永歷的軍隊與紹武的軍隊打過兩仗。在1647年1月4日的山水戰(zhàn)役中,永歷一方取勝。三天以后海口戰(zhàn)役的情況正好相反,永歷軍隊險些全軍覆沒。斯特魯弗:《南明》,第65—66頁;肖爾:《中國明代最后的朝廷》,第31頁。 ⑤ 同上書,第31—32頁。 ① 德·帕拉??怂梗骸俄^靼人中原征服史》,第150—171頁。 ② E.C.鮑拉:《滿洲對廣東的征服》,第88頁;林恩·斯特魯:《影響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南明大事概要》,第8—11頁;《傳統(tǒng)中國社會中史學的作用》,第20—22頁;《南明》,第67—68頁;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200—201頁;勒·P·路易·蓋拉德:《南京今昔》,第228—230頁。李成棟攻占桂林未成。這或許得歸功于替永歷政權(quán)作戰(zhàn)的尼克勞·弗里拉所布置的炮火及其手下的葡萄牙炮手。對桂林的圍攻是1647年7月1日被解除的。伯希和:《米徹爾·保伊姆》,第102頁。 ③ 《明清史料》甲編第二冊,第170頁。兵部的命令10月8日到達南京,在北京大約是9月中旬左右頒布的。洪承疇力陳由于他的楊武烈、高進庫和藺光元部3000精兵已被派去江西,所以他非常需要巴山的人馬。僅僅這種爭辯不會有多少份量,因為清廷已另派4000人馬前來補充。1646年3月31日,前來清廷朝見的朝鮮使節(jié)報告說,朝鮮政府已對洪承疇增加兵員物資的要求感到為難。吳晗編:《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第3755—3756頁。由于南京遭到圍攻,北京朝廷遂同意讓巴山留下,然而沒有批準洪承疇此時回京的請求(他可能已經(jīng)感到起義使自己的招撫政策出了大洋相)。相反,清廷命令他繼續(xù)在江南任職,并賜其妻白金百兩、貂皮兩百,以表示贊許他對江南事務(wù)的處置?!肚迨犯濉ず槌挟爞鳌?,轉(zhuǎn)引自謝國楨編:《清初農(nóng)民起義資料輯錄》,第127—128頁。滿洲朝廷把洪承疇平定江南看作是“為建立清朝統(tǒng)治立了頭功”,因為它意味著為清政府征服全國其他地區(qū)而保證了江南的經(jīng)濟資源?!逗槌挟牨趁魇寄?,第252頁。 ① 關(guān)于地方士紳,尤其是洞庭山區(qū)域的地方士紳幫助清政府消除匪盜的作用,見錢肅潤:《南忠記》,第4—9頁。 ② 1646年9月7日遞送到北京的土國寶奏章,《明清史料》乙編第一冊,第16頁。見《南明史料》,第33—34頁。 ③ 《世祖實錄》第二十九卷,第344頁。 ④ 1647年4月5日—5月4日蘇松巡按奏章,《明清史料》丁編第一冊,見謝國楨編:《清初農(nóng)民起義資料輯錄》,第91—92頁。 ⑤ 謝國楨:《南明史略》,第90—91頁。 ⑥ 如前所述,戴之俊是楊廷樞的學生,計六奇:《明季南略》,第280頁。周謙——勿與周瑞相混淆——成了吳圣兆的幕僚,陳子龍:《陳忠裕全集》“年譜”下,第9頁。 ① 這座宅第是徐孚遠的祖先徐階建造的。傅路德、房兆楹:《明代人名辭典》,第576頁。 ② 尤其是管之著及其兄弟管蕓頗,他們因援引古代圣賢以激發(fā)吳圣兆的忠君情感而出了名。不過,慫恿吳圣兆與黃斌卿接觸的,則是戴之俊與周謙。陳子龍:《陳忠裕全集》“年譜”下,第7、9—10頁。 ③ 黃斌卿系漳州(福建)人氏。1644年他變賣家產(chǎn),征募士卒水手“勤王”。在得知北京陷落的消息之前,他已率部北上到了山東。接著他返回南京,被任命為總兵,派去守衛(wèi)蕪湖。黃斌卿與張名振是姻親。不過,這并不妨礙張名振后來殺死他這個軍事對手?!赌厦魇妨稀罚?53—458頁。張名振是南京人,1638年武科進士出身。南京政權(quán)陷落時,他在寧波以南一支戍軍中任參將。他轉(zhuǎn)而效忠魯王,被任命為都統(tǒng),后又授爵為伯。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46—47頁;參見斯特魯弗:《傳統(tǒng)中國社會中史學的作用》,第19—20頁。 ④ 鄭采曾是唐王的一個主要支持者。他拒絕了鄭芝龍要他歸順清朝的懇請,與魯王共命運。后來他對魯王與鄭成功締結(jié)聯(lián)盟,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47、181頁。 ① 清浙東督撫誘使魯王母族的一些親戚相信,他是樂于歸降新“監(jiān)國”的。魯王的朝臣們失于輕信,以致過高估計了奪取杭州和嘉興的可能性,并直接導致了他們在浙江省的軍事失敗。查繼佐:《國壽錄》,第109頁。 ② 同上。 ③ 謝國楨:《南明史略》,第91頁。 ④ 這些安排的起因不清。吳圣兆甚至可能主動與夏寶謨聯(lián)系過。起初,可能是戴之俊使吳圣兆注意到陳子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