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我們就來看看《論語》是一部怎么樣的“最簡單”的語錄。有關(guān)“論語”兩字,歷代論說還是有些小小的爭議的,但是各種說法對于界定《論語》是怎么的一本書,起到了導(dǎo)向作用。
首先,最早的論說可以溯源到漢初劉向的《別錄》:“《魯論語》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記諸善言也?!边@是說,《魯論語》總共二十篇,都是由孔子的弟子們記錄的,記錄的是孔夫子美好的言談。這種說法,就是說《論語》是一部語言的記纂,與《漢書·藝文志》所持的觀點基本相同。
在班固的《漢書·藝文志》中,我們可以查到,“《論語》者,孔子應(yīng)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边@一點說法,得到了眾多的支持。今人楊伯峻先生在他所撰寫的《論語譯注》中,承認的就是這種說法。
以上說的是關(guān)于“論語”兩字的第一類解釋。這第一類解釋,最簡單地可以概括為,《論語》是對有關(guān)前期儒家學派言談的記錄,是一本口水賬。我們知道,儒家學派對中國兩千年的影響非常巨大,這個學派的前期言談,是否如于丹教授所說的一樣“永遠是簡單的”呢?
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可以向于丹教授和她讀古代文學研究生時的導(dǎo)師請教。不知她的導(dǎo)師會如何回答呢?
對“論語”二字的第二種解釋是把“論”字解釋作“倫理”。按照東漢經(jīng)學家劉熙在他的著作《釋名·釋典藝》中所解釋的是:“《論語》,記孔子與弟子所語之言也。論,倫也,有倫理也。語,敘也,敘己所欲說也?!币簿褪钦f,《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敘說倫理道德的書。
可以查證的資料有,東漢末年的劉玄所認為的相似觀點,他認為:“論,倫也;經(jīng)世,治世”。這種說法,比所謂的“倫理”更為確切,指的是經(jīng)世治國之大業(yè)。這也正是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說法的來源。
半部《論語》能否治天下,我們先暫且不論。但是,《論語》被歷代的統(tǒng)治者和讀書人認定作是經(jīng)世治國的“圣經(jīng)”,卻是有證可查的。歷代有關(guān)《論語》的注釋中,影響最大的當屬于朱熹的注釋。
朱熹是宋朝人,是宋明理學最重要的大師之一。朱熹的學說與孔子的學說有許多方面是有經(jīng)過演繹的差別的。但是,朱熹所撰的《四書集注》(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自從元朝以后,成為了朝廷科舉考試的指定參考書。
從那時開始,讀書人從小要求背誦“四書”、“五經(jīng)”,進而接受圣賢的教育,知書達禮,大多數(shù)人要經(jīng)過“十年寒窗”的苦讀,而最終只有絕少的一部分人能在朝廷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像《論語》的影響這樣類似的例證非常多。比如說《論語》里有關(guān)“孝”道對于中國人的影響??鬃铀诘臅r代背景是禮崩樂壞的時代,他的種種努力都是在嘗試重建周禮,期望恢復(fù)那種已經(jīng)備受毀壞的傳統(tǒng)。他所提倡的“孝”就是指子女對父母長輩所應(yīng)該具有的一種感情,這種感情是符合“禮”的。
在《論語·為政》篇里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對“什么是孝”的回答:“無違?!睙o違的意思就是在侍奉自己的父親長輩時不違背周禮??鬃泳唧w解釋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币馑季褪牵寒斈愀改搁L輩健在的時候,應(yīng)當按照“禮”來侍奉他們,而當你父親長輩逝世,應(yīng)當按照葬禮給予安葬,并按相關(guān)禮儀來祭奠他們。
有關(guān)孝道的言論,孔子寄予了強烈的人文道德關(guān)懷,如在《論語·里仁》:“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币馑技?,父母還健在的時候,不可以長時間在外遠游(因為那會讓父母憂懷擔心),假若真要出外,也要在近的地方,要讓家人知道(可參見劉寶楠著《論語正義》,中華書局,第154頁)。此外,與孝道相關(guān)的言談非常多,如:“三年無改于父之道?!保ā墩撜Z·學而》),“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保ā墩撜Z·里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