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
元?。▃hěn,779-831),字微之,河南洛陽人。唐德宗貞元九年(793)以15歲明經及第。任校書郎、監(jiān)察御史、工部侍郎,一度拜相,后出為地方刺史、觀察使、節(jié)度使。今傳《元稹集》。
與楊十二李三早入永壽寺看牡丹[1]
曉入白蓮宮[2],琉璃花界凈[3]。開敷多喻草[4],凌亂被幽徑。壓砌錦地鋪,當霞日輪映。蝶舞香暫飄,蜂牽蕊難正?;\處彩云合,露湛紅珠瑩[5]。結葉影自交,搖風光不定。繁華有時節(jié),安得保全盛。色見盡浮榮,希君了真性[6]。
《元稹集》卷5
注釋:[1]楊十二:即楊巨源(775-?),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濟市)人。唐德宗貞元五年(789)登進士第,官終河中少尹。李三:即李顧言,字仲遠,曾為監(jiān)察御史。永壽寺:在長安朱雀門街東第二街永樂坊西南隅,唐中宗景龍三年(709)為永壽公主立。[2]白蓮宮:佛寺。佛教以蓮花出于污泥而不染開導世人身處污濁塵世應保持潔凈,因而以蓮花為佛花,佛寺可叫做白蓮宮。[3]琉璃:佛教形容凈界往往說是七寶莊嚴,琉璃即七寶之一。[4]開敷多喻草:佛教有所謂"開敷華王如來",指娑羅樹王開敷佛。佛教倡導"開示悟入",指以佛教智慧開導、指示世人,使其覺悟,涉入佛智。敷指陳述道理,即開示之意。為了解釋佛教道理,佛教中運用很多花草樹木做比喻,諸如蓮花(優(yōu)缽羅)、曼陀羅花、曼殊沙花、苾芻、菩提樹(畢缽羅樹)、娑羅樹、閻浮樹、蘇合(窣堵魯迦)等等。元稹這里描寫佛寺內幽深道路旁的樹木青草,因境生發(fā)意蘊,故意說成具有佛教含義。[5]瑩:此處讀去聲。[6]色:佛教所說的地水火風四大,是合成宇宙萬象的因緣條件。真性:真如佛性。佛教認為宇宙萬象由因緣條件和合而成,空無自性,是如幻如化的假有、似有。宇宙萬象的本原實體是佛性,是一種超越時空、超越經驗的真實存在,由于不能用世俗語言、概念去描繪它,便把它叫做空、真如(如像那樣的實體)。
今譯:一大早偕友人來永寧寺觀賞牡丹,/好一塊琉璃凈土處處是錦簇花團。/佛家為了用草木打比方開導世人,/讓幽深道路旁樹木成蔭,芳草芊芊。/紅彤彤的朝霞推出一輪朝陽,/朝暉映紅臺階,像鋪著一重紅氈。/蜜蜂采蜜,牽動花蕊歪歪扭扭,/花香剛剛飄去,便引來彩蝶蹁躚。/繁花片片,莫非彩云在這里聚合,/露珠閃動朝暉,晶瑩斑斕。/綠葉掩映,重重疊疊,有濃有淡,/迎風搖曳,忽東忽西,時明時暗。/要知道繁華有自己的固定期限,/哪能一直持續(xù)不斷。/萬象只是因緣臨時和合,如化如幻,/真如佛性才是宇宙本原,永恒不變。
和樂天《秋題牡丹叢》[1]
敝宅艷山卉[2],別來長嘆息。吟君晚叢詠[3],似見摧頹色。欲識別后容,勤過晚叢側。
《元稹集》卷6
注釋:[1]樂天:白居易字樂天。[2]敝宅:猶言寒舍。[3]晚叢詠:白詩有"晚叢白露夕"句。
今譯:我那所宅院中奇花異卉艷麗無比,/離家后無從相見,只有嘆息不已。/吟誦你詠秋天牡丹叢的沉重詩句,/我仿佛看見自家花卉衰敗孤寂。/你可曾想知道分手后我的模樣,/只消常去看看秋牡丹便不難想起。
牡丹二首
簇蕊風頻壞,裁紅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別一年春。
繁綠陰全合,衰紅展?jié)u難。風光一抬舉,猶得暫時看。
《元稹集》卷14
今譯:春雨像剪刀,裁出紅花更鮮艷,/可惜花容消損,只怨東風不斷。/眼看著花瓣簌簌吹落地面,/只好同今年的春天說一聲再見。
葉子越來越密,幾乎綠蔭成片,/殘存的紅花沒力氣再舒展一遍。/幸好陣風吹過,掀動花朵翻轉,/我總算有機會再把牡丹一度觀看。
西明寺牡丹
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風炫轉紫云英[1]。自從天女盤中見[2],直至今朝眼更明。
《元稹集》卷16
注釋:[1]光風:雨后初晴時的潔凈清爽的風。炫(xuàn)轉:耀眼的光彩轉動閃爍。紫云英:以紫色色調為主的云母。[2]天女:佛教說印度佛教居士維摩詰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諸菩薩大弟子身上。
今譯:紫牡丹在琉璃凈土隨意開放,/迎風閃耀光彩,水晶寶石一般模樣。/自從我在散花天女的玉盤里見到你,/直至今天兩只眼睛還炯炯發(fā)亮。
酬胡三憑人問牡丹[1]
竊見胡三問牡丹[2],為言依舊滿西欄。花時何處偏相憶,寥落衰紅雨后看。
《元稹集》卷16
注釋:[1]酬:酬唱,以詩文相互答贈。胡三:元稹《寄胡靈之》詩說:"早歲顛狂伴,城中共幾年?"《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詩說:"醉眠街北廟,閑繞宅南營。"注云:"予宅在靖安北街,靈之時寓居永樂南街廟中。予宅又南臨弩營。"胡三疑即其人。[2]竊:謙詞自稱。
今譯:胡三托人來家,問牡丹是否盛開庭院,/請告訴他院西花圃牡丹照舊茂密鮮艷。/花開時節(jié)他身處異地無緣相見,/只好憶起當年牡丹凋零雨后一同觀看。
贈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餞行[1]
鶯澀馀聲絮墮風[2],牡丹花盡葉成叢??蓱z顏色經年別[3],收取朱欄一片紅。
《元稹集》卷17
注釋:[1]李十二:應為李二十,即李紳。[2]馀聲:最后的聲音。[3]經年:經過一年。
今譯:黃鶯歌聲欲殘,為春天早已唱澀喉嚨,/柳絮飄飄落地,伴隨著暖洋洋的微風。/牡丹花謝了謝了,謝得干干凈凈,/只剩下綠葉包裝枝條,郁郁蔥蔥。/還要經歷三百六十番月虧月盈,/才能夠再見到花兒那可愛的面容。/此刻我為遠去的友人餞行,/請收下我在護欄旁拾起的這一瓣殘紅。
李正封
李正封,字中護,隴西(今甘肅臨洮)人。唐憲宗元和二年(807)進士,歷官司勛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監(jiān)察御史。
殘句[1]
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
《唐詩紀事》卷40
注釋:[1]《唐詩紀事》卷40記載:大和年間(827-835)賞牡丹,唐文宗問程修己道:"今京邑人傳牡丹詩,誰為首出?"程修己答以"中書舍人李正封詩",遂吟誦出這兩句。當時楊妃在場,唐文宗指著她說:"妝臺前宜飲以一紫金盞酒,則正封之詩見矣。"后以國色天香代指牡丹,即由此詩而來。
今譯:牡丹香氣濃烈,天下無雙,/像是用香爐熏了整整一夜的衣裳。/牡丹姿容秀美,國中無二,/像是在清晨帶著酣暢酒意,滿面紅光。
姚合
姚合(775-854后),陜州峽石(今河南陜縣)人,唐玄宗朝宰相姚崇的曾孫。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進士及第。曾任武功(今陜西楊陵區(qū))主簿,故人稱姚武功。后歷任監(jiān)察殿中御史、州刺史,入京后任刑部郎中、諫議大夫、給事中,出任陜虢觀察使,官終秘書少監(jiān)。有《姚少監(jiān)集》。
和李紳助教不赴看花
笑辭聘禮深坊住,門館長閑似退居。太學官資清品秩[1],高人公事說經書。年華未是登朝晚[2],春色何因向酒疏。且看牡丹吟麗句,不知此外復何如。
《全唐詩》卷501
注釋:[1]新舊《唐書·李紳傳》都說李紳元和初(806)登進士第,授官國子助教。國子學助教為從六品上,協(xié)助博士教授儒家經典,職位清貴,責任重要。太學助教級別低,為從七品上。這里把李紳說成是太學助教,可能為了和對句"高人"屬對工整。[2]李紳登第時35歲,立即當上中等級別的清要官。但兩《唐書》本傳都說他"非其好也","不樂,輒去"。
今譯:你笑著辭絕聘禮,寄居在幽深的坊里,/門庭清靜,好像你已經賦閑引退。/助教是級別不低、責任重大的清要官,/才選你這高人來講授圣賢道理。/你年富力強即當上朝廷官員不能算晚,/面對明媚的春色,何必要拒沾酒滴。/奉勸你去觀賞牡丹,吟哦詩句,/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更令人愜意!
和王郎中召看牡丹[1]
葩疊萼相重[2],燒欄復照空[3]。妍姿朝景里[4],醉艷晚煙中。乍怪霞臨砌[5],還疑燭出籠。繞行驚地赤,移坐覺衣紅。殷麗開繁朵,香濃發(fā)幾叢。裁綃樣豈似[6],染茜色寧同[7]。嫩畏人看損,鮮愁日炙融[8]。嬋娟涵宿露[9],爛熳抵春風[10]。縱賞襟情合[11],閑吟景思通??蛠須w盡懶,鶯戀語無窮。萬物珍那比,千金買不充。如今難更有,縱有在仙宮。
《全唐詩》卷502
注釋:[1]郎中:尚書省下屬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所轄各司的長官。[2]葩疊萼相重:花朵重重疊疊。葩:花。萼:花瓣下部的一圈綠色小片。[3]欄:欄桿。[4]朝景:清晨的日光。景:同影。[5]乍:剛剛,起初。砌:臺階。[6]裁綃:剪裁絲綢。綃:有花紋的薄絲綢。樣:樣式。[7]茜:多年生蔓草,根色黃赤,可做紅色染料。[8]日炙:陽光烤曬。[9]嬋娟:色態(tài)美好。涵:包含。宿露:前夜的露珠。[10]爛漫:光彩分布的樣子。抵:頂得上。[11]襟情合:心曠神怡。襟:襟抱,胸懷。情:感情,情緒。合:合而為一,和合。
今譯:紅牡丹一朵挨一朵,一重壓一重,/花色在燃燒護花柵欄,映襯虛空。/披著晨光,展露楚楚動人的秀色,/依著晚煙,呈現昏昏欲睡的醉容。/清晨我還在驚怪紅霞降落臺階,/夜晚我又疑心是紅燭跳出燈籠。/繞花漫步,感覺地面照得發(fā)赤,/移近就坐,發(fā)現衣衫也被染紅。/繁密的花朵開出美麗好艷好艷,/茂盛的植株透出香氣好濃好濃。/用錦繡裁剪,不能模擬它的樣式,/用茜草浸染,顏色豈能相同!/那嬌嫩勁兒害怕被人們看得減損,/那鮮亮勁兒擔心被烈日烤得消融。/風姿綽約,涵容著良宵的甘露,/光彩煥發(fā),可壓過和暖的春風。/縱情觀賞,只覺得心曠神怡,/觸景吟詩,思緒與大自然感通。/游人興盡歸來,個個不想再動彈,/黃鶯眷戀芳姿,放聲啼囀不窮。/世間萬物都比不上牡丹的珍貴,/它的價值即使千金重幣也難以抵充。/如今花期已過,再也沒有牡丹,/假如還有,那只能在天上仙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