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科舉功名一場空(9)

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 作者:史景遷


  黃貞父既然無法親自調(diào)教張岱,張汝霖也就盡力來栽培他。張汝霖收藏的書冊、抄本十分豐富,張岱也不避諱,曾說到家中藏書的一部分如何成為他所擁有?!坝嗉胰婪e書三萬余卷,大父詔余曰:‘諸孫中惟爾好書,爾要看者,隨意攜去?!嗪喬臀墓Т蟾傅ゃU所及有手澤存焉者,匯以請,大父喜,命舁去,約二千余卷?!?6(譯按:“卷”是一種合訂的單位,舉凡十二、六十或者更多頁數(shù),其數(shù)不拘,裝訂成大小不等的冊本。)
  
  據(jù)張岱后來記述,祖父教他讀書,方法并不拘泥。照當時的考試規(guī)矩,考生第一場考“四書”,這是從12世紀末朱熹集注便訂下來的;第二場考“五經(jīng)”,相傳乃是孔子在公元前5世紀輯成。每個學生必須從“五經(jīng)”擇一來深入鉆研。照張岱所言,祖父專精《易經(jīng)》。第三場考“策問”,題目從四書五經(jīng)而出,但應就當時切身所需的經(jīng)世濟民之論加以抒發(fā)。
  
  最優(yōu)秀的學子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浩繁的經(jīng)文注釋上頭,但張岱說,祖父不許他依隨俗套:“余幼遵大父教,不讀朱注。凡看經(jīng)書,未嘗敢以各家注疏橫據(jù)胸中。”張岱從祖父身上學到,若是靠注疏,只能抓到一成原意而已,必須靠靈光乍現(xiàn)——這個想法在16世紀末的某些讀書人之間很盛行。張岱回想當年讀書時,“正襟危坐,朗誦白文數(shù)十余過,其意義忽然有省。間有不能強解者,無意無義,貯之胸中,或一年,或二年,或讀他書,或聽人議論,或見山川、云物、鳥獸、蟲魚,觸目驚心,忽于此書有悟,取而出之”。27
  
  靈光乍現(xiàn)的片刻可遇而不可求,就算是苦思注疏也不可得,只能“直于途次之中邂逅遇之也”,且是出奇遇合,譬如見道旁蛇群相斗,或大娘舞劍器,悟出筆法。張岱寫道:“其所遇之奧竅,真有不可得而自解者矣。推而究之,色聲香味,觸發(fā)中間,無不有遇之一竅,特留以待深心明眼之人,邂逅相遇,遂成莫逆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