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倫不只諷刺這個現象,也實踐這首歌的精神:因為ABC的節(jié)目抵制西格,所以迪倫和瓊·貝茨也拒絕參加。
一九六三年,他被邀請參加當時全國最紅的綜藝節(jié)目(這是他第一次上全國性節(jié)目),CBS的蘇利文秀——一年后披頭士在這個節(jié)目中的表演將征服全美。迪倫準備演唱《約翰·伯區(qū)的狂想藍調》,但電視臺希望他唱別的歌。他拒絕,于是表演被取消13。這件事讓他在“村子”中、在紐約的民歌與左翼社群中的聲望更高。迪倫果然是這個世代的伍迪。
一九六四年一月,迪倫發(fā)行新專輯《時代變了》。里面有更多的抗議歌曲,讓這張專輯成為新世代最壯闊的政治宣言。
許多人墻壁上掛起了唱片黑白封面上迪倫蒼郁的面孔。沒有人會懷疑,一個六○年代反叛力量的代表,一個體現著青年理想主義的時代代言人,正挺立在混濁的時代洪流中。
在這張新專輯《時代變了》中,專輯同名歌曲如同《隨風而逝》一般,企圖召喚人們拒絕成為舊思想的俘虜,勇敢向新時代起義。
他大聲宣告,時代正在快速變遷,沒有人可以擋住歷史前進的腳步。
他警告政客,要傾聽人們的吶喊,不要阻擋在路上。在你們辦公室的外面,一場戰(zhàn)爭正在進行,它將撼動你們的墻壁,讓你們無法再安逸地閉上眼睛。
他更警告父母,不要批評你不了解的東西。你的兒女已經不是你能掌控的。如果你不能伸出手幫忙,那就不要成為變遷的阻礙。
而所有人都要知道:
你最好趕快開始奮力往前泅泳
否則你就會如大石般沉落海里
迪倫很清楚自己寫這首歌的企圖。他說,這當然是一首有目的的歌。“我知道我想要說什么,對誰說。我想要寫出一首偉大的歌曲,一種主題性的歌?!?/p>
的確,一九六四年,青年理想主義開始更熾烈地蔓延。夏天,民權運動組織者展開了“自由之夏”,北方大學生去南方參與民權運動;冬天,柏克萊大學展開言論自由運動,抗議學校禁止反越戰(zhàn)抗議行動,八百多名學生被警察逮捕。次年四月,全國性學運組織SDS發(fā)動第一次的全國反戰(zhàn)游行。這些都只是六○年代后半頁更壯闊的青年革命的開始……
《時代變了》是《自由自在的迪倫》的延續(xù),有為時代定調的主題曲,有給蘇西的情歌,也有更多的政治和社會歌曲,不論是反戰(zhàn)或是民權運動。
對于戰(zhàn)爭的反省,在之前批判過殺戮戰(zhàn)場上的血腥(《約翰·布朗》),與戰(zhàn)爭機器如何在年輕大兵的血液中賺取權力和金錢(《戰(zhàn)爭的主人》)之后,他更進一步在《上帝在我們這一邊》(With God on Our Side)這首歌中,深沉地反思美國的帝國主義與宗教和道德的關系。
歌中敘事者說,歷史課本教導我們這個國家的偉大軍事歷史:我們征服了印第安人,趕走了墨西哥人,并經歷兩次世界大戰(zhàn),而上帝都是站在我們這一邊?,F在,我們又有了新的敵人:
我們被教育一生要恨俄國人 / 如果有另外一場戰(zhàn)爭爆發(fā) / 我們一定跟俄國人拼了……因為上帝在我身邊
但是,迪倫在最后仍祈求和平:
我所感到的迷惑 / 沒有任何唇舌可以說清
言語充塞我的腦袋 / 然后跌落地上
如果上帝站在我們這邊 / 他將阻止下一場戰(zhàn)爭發(fā)生14
他也書寫對社會經濟的矛盾的關注?!侗眹{調》(North Country Blues)描述明尼蘇達州北方一個以礦業(yè)為主的小鎮(zhèn)。敘事者是一個礦工的太太,她緩緩道出采礦的危險以及生活的困頓:她的父親和兄弟都因為礦災而遇難,先生也在礦場關閉后,終日飲酒過日,然后消失了,剩下她帶著三個孩子過活。短短一首歌,抒情地分析了經濟變遷對勞動者的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