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毛澤東智品諸子(18)

毛澤東品國學 作者:盧志丹


在毛澤東的論述中,“愚公移山”的象征指稱是相當明顯的。方七百里、高萬仞的太行、王屋二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兩座大山;九旬老人及其家人挖山不止--中國共產黨的斗爭;上帝及神話傳說中夸娥氏兩個有巨力的兒子--人民大眾。從斗爭對象、歷史任務到革命者的意志、信念和力量來源,形成了一個完整而恰當的對應結構。這是對這則寓言故事的非常巧妙又非常成功的理解和引申。

1964年3月24日,在同薄一波的談話中,說到要多讀書時,毛澤東又提到:愚公移山,是有道理的,在一百萬年或者幾百萬年以內,山是可以平的。愚公說得對,他死后有他的兒子,子子孫孫一直發(fā)展下去,而山不增高,總有被鏟平的一天。

毛澤東不信上帝,但他卻不時談論上帝。他特別喜歡把人民大眾喻為上帝。即使到晚年,也是這樣。1975年10月8日會見南斯拉夫外賓時就徑直說:“人民就是上帝?!边@從一個側面說明毛澤東的一個重要思想:只要我們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這個“上帝”,我們的事業(yè)就會無往不勝;只要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正確的,是為絕大多數人民大眾謀利益的,我們就會感動這個“上帝”,就會團結這個“上帝”,并依靠“上帝”去搬掉各式各樣橫亙在我們面前的“大山”,使我們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毛澤東的文章中,還活用過《列子》中的“千變萬化”、“杞人憂天”這兩個成語典故。

“千變萬化”出于《列子·湯問》。

西周時,有一次,遠方給周穆王獻來一位能工巧匠,名叫偃師。穆王問他有什么本領,偃師回答說,他已經造出了一些東西,想請大王先看一看。穆王讓他改日再來。第二天,偃師拜見穆王,并把他所造的能歌善舞的假人一起帶了來,穆王很驚奇地看著這些能歌善舞的假人。于是,這些假人在偃師的操縱下開始了活動。他們合乎旋律地唱歌,有節(jié)奏地跳舞,真是“千變萬化,惟意所適”?!扒ё內f化”用來形容事物或現象的變化多端,不可捉摸。

毛澤東在《矛盾論》一文中指出:

這種神話中的(還有童話中的)千變萬化的故事,雖然因為它們想象出人們征服自然力等等,而能夠吸引人們的喜歡,并且最好的神話具有“永久的魅力”(馬克思),但神話并不是根據具體的矛盾之一定的條件而構成的,所以它們并不是現實之科學的反映。①

毛澤東在這里用“千變萬化”形容神話故事的豐富多彩和它們紛繁復雜的變化。

“杞人憂天”典出《列子·天瑞》: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即杞國有一個人,總是擔心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無寄身之地,竟愁得覺也睡不著,飯也吃不下。

唐代李白《梁甫吟》中運用了這一典故,有“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的詩句。意思是,唐玄宗看不見他的一片赤誠之心,使他在政治上遭到排擠,但他還像杞國人怕天塌下來一樣,關心著國事。后人用“杞人憂天”比喻那種不必要的或無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毛澤東曾在一次講話中說:

我們有些同志,就有那么一些怕,又怕房子塌下來,又怕天塌下來。從古以來,只有“杞人憂天”,就是那個河南人怕天塌下來。除了他以外,從來就沒有人怕天塌下來的。②

毛澤東借用“杞人憂天”一語說明,群眾的絕大多數是擁護黨的。怕群眾是沒有道理的,擔心天下大亂,就像“杞人憂天”一樣是沒有根據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