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贊成有幾千人學經(jīng),成為佛學知識分子,你看是不是他們同時還要學些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懂得政治、科學、文化及一般知識。……佛學不可不學。我們辦了佛學院,兩年畢業(yè),專搞政治。我看這個辦法不行,得搞四年,再拿兩年專門研究佛學。政治上好,在佛學方面卻沒有學問,還是不行的。⑥
這里,毛澤東強調(diào)的還是“又紅又?!?,政治與業(yè)務的統(tǒng)一。
出神入化用佛典
在毛澤東的著作和講話中,經(jīng)常引用佛經(jīng)中或與佛教有關的成語、典故,如“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一相情愿”、“一知半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在劫難逃”、“引玉之磚”、“口頭禪”、“對牛彈琴”、“空中樓閣”、“閉門造車”、“五體投地”、“敲骨吸髓”、“拖泥帶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回頭是岸”、“三災八難”、“牛鬼蛇神”、“同床異夢”、“隔靴抓癢”、“無事不登三寶殿”,等等。這一方面使文章、講話文采斐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毛澤東涉獵過很多佛教典籍。
下面,僅擇其中的9條略作介紹。
(1)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在《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中,當毛澤東談到貧農(nóng)是農(nóng)村苦戰(zhàn)奮斗的主要力量,他們積極加入農(nóng)會時,寫道:
富農(nóng)帶著譏笑的聲調(diào)說道:“你們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有什么不進農(nóng)會!”
《五燈會元》卷十三《云居膺禪師法嗣·揚州豐化和尚》中記載:一僧人問:“上無片瓦,下無卓錐時如何?”豐化和尚答:“莫飄露么?”又據(jù)《傳燈錄》:“夾山問船子和尚,如何是道者?曰: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薄白垮F”即置錐。此語往往用來形容人貧窮至極。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是由佛典中的成語“上無片瓦,下無卓錐”衍化而來。
毛澤東用此語來說明貧苦農(nóng)民在反動勢力的剝削壓迫下,一無所有的赤貧狀態(tài)。
(2)一相情愿
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毛澤東在談到軍事指揮員要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偵察手段,將偵察得來的情況通過思考加工,然后才能形成正確判斷時說:
粗心大意的軍事家,不去這樣做,把軍事計劃建立在一相情愿的基礎之上,這種計劃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實際的。
“一相情愿”亦作“一廂情愿”。源自佛教典籍《百喻經(jīng)》,說的是一個愚人愛上美麗的公主,卻不顧公主根本不認識他這一事實,只想和公主結(jié)婚,結(jié)果害了單相思病。此語多指單方面的愿望或計劃。
毛澤東在這里用此語來說明那種不從實際出發(fā),單從個人主觀想象出發(fā)的主觀主義的軍事計劃是空想的,實現(xiàn)不了的。
(3)在劫難逃
《論持久戰(zhàn)》一文中,毛澤東在談到日軍對中國的公開掠奪時說:
敵人的這一野蠻政策,還要施之于更深的內(nèi)地。他的胃口很旺,不愿停止戰(zhàn)爭。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日本內(nèi)閣宣言的方針,至今堅決執(zhí)行,也不能不執(zhí)行,這就激怒了一切階層的中國人。這是根據(jù)敵人戰(zhàn)爭的退步性野蠻性而來的,“在劫難逃”,于是形成了絕對的敵對。
“劫”為梵語“劫波”音譯之省略,意譯為“遠大時節(jié)”,與“剎那”相對?!敖佟笨煞执蟆⒅?、小三劫,一大劫為128億年,一中劫為32億年,一小劫為1600萬年。佛教認為,世界從生成到壞滅為一個中劫的時間。后來“劫”衍化為“劫數(shù)”,指厄運、注定的災難?!霸诮匐y逃”即從此而來,謂注定要遭受的災難,難以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