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結(jié)時弄毫墨以自排遣
“無窮天地無窮感,坐對斜陽看浮云?!边@位來人間歇腳的居士,原以為已看破紅塵,卻一直仍承受著極大的煎熬苦楚。這煎熬苦楚,臺靜農(nóng)常常通過書法表現(xiàn)出來。正如他在《臺靜農(nóng)書藝集序》中寫道:“戰(zhàn)后來臺北,教學讀書之余,每感郁結(jié),意不能靜,唯時弄毫墨以自排遣,但不愿人知。”本來,書法不是文學作品,像臺靜農(nóng)奇逸的草書,端凝而流動的隸書,其表達的思想感情較隱晦,但從臺靜農(nóng)在行書的夾緊結(jié)體中另有一種反力的開張、視覺上的張力特別強這一點來說,又使人隱隱感到他的書法是批判社會的武器。正是在政治高壓的年代里,臺靜農(nóng)的書法在點、捺、撇中留著生命的墨淚斑駁與如刀的劍戟鋒芒。像莊伯和一類讀者,便常常體會出臺靜農(nóng)書法的奧妙處,“覺得他寫字筆法有如逆水行舟,好像船夫在激流中撐竿;在克服了運筆的困難之后,出現(xiàn)的自非甜美而是帶點苦澀卻十分耐人尋味的美感”。再進一步說,臺靜農(nóng)的字“也有如盤樹老根,飽嘗風霜,卻顯露了一股克服滄桑后的堅忍生命力”。
臺靜農(nóng)平時最喜歡明代末期倪元璐的書畫。他的書法風格有部分與倪元璐相近,但主要還是他與時代掙扎的結(jié)果。在混濁的政治下,他常常書寫六朝詩文,如向秀的《思舊賦》,寫嵇康的孤傲自負,寫嵇康臨刑的“顧視日影”,在字體中有壓抑,并有反壓抑的奮張的努力,筆勢行走如刀,蔣勛認為這是臺靜農(nóng)南渡后完成個人風格的重要轉(zhuǎn)捩。13
對臺靜農(nóng)書法的藝術(shù)風格,龔鵬程在《里仁之哀》中作過很好的概括:“結(jié)體疏而怪,用筆剞而險,戈戟森然,鉤磔特甚,貌似銅墻鐵壁,實則甚為媚麗?!保?香港散文家董橋則這樣形容:“臺靜農(nóng)的字,高雅周到,放浪而不失分寸,許多地方固執(zhí)得可愛,卻永遠去不掉那幾分寂寞的神態(tài)。這樣的人和字,確是很深情的,不隨隨便便出去開書展是對的。他的字里有太多的心事,把心事滿滿掛在展覽廳里畢竟有點唐突?!?5 “沈尹默的字有亭臺樓閣的氣息;魯迅的字完全適合攤在文人紀念館里;郭沫若的字是宮廷長廊上南書房行走的得意步伐;而臺先生的字則只能跟有緣的人對坐窗前談心。我天天夜半回來,走進書齋,總看到他獨自兀坐,像有話說,又不想說。臺先生一直在那里?!?6
正因為臺靜農(nóng)作為書法家的聲譽與作為教育家的聲譽一樣崇高,故向他索字的人排成長龍。他開始時也從不讓人失望。他這“盡管拿去”的從容與寬慈,時間一長便不堪重負,有如“老牛破車不勝其辛苦”。他感嘆說:“現(xiàn)在應(yīng)酬太多,這人也來找寫個字,那人也來找題個詞;還有些惡劣的,直說不必題款,不必題款是什么意思?就是他要拿去賣的。應(yīng)付不完,簡直傷腦筋。”17鑒于這種情況,他于1985年元月在《聯(lián)合報》以《我與書藝》為題發(fā)表了“告老宣言”:
近年來使我煩膩的是為人題書簽,昔人著作請其知交或同道者為之題署,字之好壞不重要,重要的在著者與題者的關(guān)系,聲氣相投,原是可愛的風尚。我遇到這種情形,往往欣然下筆,寫來不覺流露出彼此的交情。
相反的,供人家封面裝飾,甚至廣告作用,則我所感到的比放進籠子里掛在空中還要難過。
有時我想,寧愿寫一幅字送給對方,他只有放在家中,不像一本書出入市場或示眾于書販攤上。學生對我說:“老師的字常在書攤上露面?!碧煺娴胤窒砹宋业囊环輼s譽感。而我的朋友卻說:“土地公似的,有求必應(yīng)?!甭犃宋业膶W生與朋友的話,只有報之以苦笑。
《左傳·成公二年》中有一句話“人生實難”,陶淵明臨命之前的自祭文竟拿來當自己的話,陶公猶且如此,何況若區(qū)區(qū)者。話又說回來了,既“為人役使”,也得有免于服役的時候。以退休之身又服役了十余年,能說不該“告老”嗎?準此,從今1985年始,一概謝絕這一差使,套一句老話:“知我罪我”,只有聽之而已……
要不要這樣寫,臺靜農(nóng)猶豫了好久,主要是怕得罪人。后來他橫下一條心寫了再說。不僅如此,在對索字者要不要收潤筆費上,他也有過考慮,后來還是收了一些。這也是從生計出發(fā)考慮,何況這本是勞動所得,也就心安理足了。但如果由此像李敖那樣認為他“老而貪鄙”,那就大錯特錯了。對那些預(yù)先奉致的潤筆費而無法按時交貨時,他會將潤資全部退還。還有,他母親在臺大去世時,親友奠儀只收外函,現(xiàn)金如數(shù)交出,由此可見他待人處世的原則。
“無窮天地無窮感,坐對斜陽看浮云?!边@位來人間歇腳的居士,原以為已看破紅塵,卻一直仍承受著極大的煎熬苦楚。這煎熬苦楚,臺靜農(nóng)常常通過書法表現(xiàn)出來。正如他在《臺靜農(nóng)書藝集序》中寫道:“戰(zhàn)后來臺北,教學讀書之余,每感郁結(jié),意不能靜,唯時弄毫墨以自排遣,但不愿人知。”本來,書法不是文學作品,像臺靜農(nóng)奇逸的草書,端凝而流動的隸書,其表達的思想感情較隱晦,但從臺靜農(nóng)在行書的夾緊結(jié)體中另有一種反力的開張、視覺上的張力特別強這一點來說,又使人隱隱感到他的書法是批判社會的武器。正是在政治高壓的年代里,臺靜農(nóng)的書法在點、捺、撇中留著生命的墨淚斑駁與如刀的劍戟鋒芒。像莊伯和一類讀者,便常常體會出臺靜農(nóng)書法的奧妙處,“覺得他寫字筆法有如逆水行舟,好像船夫在激流中撐竿;在克服了運筆的困難之后,出現(xiàn)的自非甜美而是帶點苦澀卻十分耐人尋味的美感”。再進一步說,臺靜農(nóng)的字“也有如盤樹老根,飽嘗風霜,卻顯露了一股克服滄桑后的堅忍生命力”。
臺靜農(nóng)平時最喜歡明代末期倪元璐的書畫。他的書法風格有部分與倪元璐相近,但主要還是他與時代掙扎的結(jié)果。在混濁的政治下,他常常書寫六朝詩文,如向秀的《思舊賦》,寫嵇康的孤傲自負,寫嵇康臨刑的“顧視日影”,在字體中有壓抑,并有反壓抑的奮張的努力,筆勢行走如刀,蔣勛認為這是臺靜農(nóng)南渡后完成個人風格的重要轉(zhuǎn)捩。13
對臺靜農(nóng)書法的藝術(shù)風格,龔鵬程在《里仁之哀》中作過很好的概括:“結(jié)體疏而怪,用筆剞而險,戈戟森然,鉤磔特甚,貌似銅墻鐵壁,實則甚為媚麗?!保?香港散文家董橋則這樣形容:“臺靜農(nóng)的字,高雅周到,放浪而不失分寸,許多地方固執(zhí)得可愛,卻永遠去不掉那幾分寂寞的神態(tài)。這樣的人和字,確是很深情的,不隨隨便便出去開書展是對的。他的字里有太多的心事,把心事滿滿掛在展覽廳里畢竟有點唐突?!?5 “沈尹默的字有亭臺樓閣的氣息;魯迅的字完全適合攤在文人紀念館里;郭沫若的字是宮廷長廊上南書房行走的得意步伐;而臺先生的字則只能跟有緣的人對坐窗前談心。我天天夜半回來,走進書齋,總看到他獨自兀坐,像有話說,又不想說。臺先生一直在那里?!?6
正因為臺靜農(nóng)作為書法家的聲譽與作為教育家的聲譽一樣崇高,故向他索字的人排成長龍。他開始時也從不讓人失望。他這“盡管拿去”的從容與寬慈,時間一長便不堪重負,有如“老牛破車不勝其辛苦”。他感嘆說:“現(xiàn)在應(yīng)酬太多,這人也來找寫個字,那人也來找題個詞;還有些惡劣的,直說不必題款,不必題款是什么意思?就是他要拿去賣的。應(yīng)付不完,簡直傷腦筋。”17鑒于這種情況,他于1985年元月在《聯(lián)合報》以《我與書藝》為題發(fā)表了“告老宣言”:
近年來使我煩膩的是為人題書簽,昔人著作請其知交或同道者為之題署,字之好壞不重要,重要的在著者與題者的關(guān)系,聲氣相投,原是可愛的風尚。我遇到這種情形,往往欣然下筆,寫來不覺流露出彼此的交情。
相反的,供人家封面裝飾,甚至廣告作用,則我所感到的比放進籠子里掛在空中還要難過。
有時我想,寧愿寫一幅字送給對方,他只有放在家中,不像一本書出入市場或示眾于書販攤上。學生對我說:“老師的字常在書攤上露面?!碧煺娴胤窒砹宋业囊环輼s譽感。而我的朋友卻說:“土地公似的,有求必應(yīng)?!甭犃宋业膶W生與朋友的話,只有報之以苦笑。
《左傳·成公二年》中有一句話“人生實難”,陶淵明臨命之前的自祭文竟拿來當自己的話,陶公猶且如此,何況若區(qū)區(qū)者。話又說回來了,既“為人役使”,也得有免于服役的時候。以退休之身又服役了十余年,能說不該“告老”嗎?準此,從今1985年始,一概謝絕這一差使,套一句老話:“知我罪我”,只有聽之而已……
要不要這樣寫,臺靜農(nóng)猶豫了好久,主要是怕得罪人。后來他橫下一條心寫了再說。不僅如此,在對索字者要不要收潤筆費上,他也有過考慮,后來還是收了一些。這也是從生計出發(fā)考慮,何況這本是勞動所得,也就心安理足了。但如果由此像李敖那樣認為他“老而貪鄙”,那就大錯特錯了。對那些預(yù)先奉致的潤筆費而無法按時交貨時,他會將潤資全部退還。還有,他母親在臺大去世時,親友奠儀只收外函,現(xiàn)金如數(shù)交出,由此可見他待人處世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