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北大與新青年(3)

北京的紅塵舊夢 作者:劉東黎


   老北大與新青年(3)
  
  北大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專有許許多多奇奇怪怪的課,在別的學校絕不會開的,例如梵文,例如佛學。有學生回憶說:“北大經(jīng)常用最重的待遇禮聘這種絕學的學者,一年只開一門課,每星期講一兩點鐘,而這種課常常只有一個人聽。這在經(jīng)濟的算盤上講,也許是不劃算的,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北大是全國最高學府啊,這里再不養(yǎng)這種專家,則中國文化的某一方面也許就絕種了。”(摘自《過去的大學》)
  
  北大在蔡元培任上就有了學生自治,這個傳統(tǒng)也是開創(chuàng)性的。蔡元培鼓勵學生組建自己的社團,傅斯年和羅家倫組織了新潮社,許德珩和其他學生組織了國民社,還有比如毛澤東在北大參加過的新聞研究會等等。這些社團除開展一些活動之外,還舉行其他一些文化活動,比如出書、辦各種刊物等,都得到了蔡元培的支持。他鼓勵學生們藉其所參加的社團來互相砥礪,讓北大校園從此呈現(xiàn)一種爭奇斗艷、各抒所見的風氣和面貌。
  
  1912年,蔡元培發(fā)表《對于新教育之意見》:“政治家是以謀現(xiàn)世幸福為其目的,而教育家則以人類的‘終極關懷’為其追求。故而前者常常顧及現(xiàn)實,而后者往往慮及久遠?!贝文?,他又提出:“教育事業(yè)應當完全交與教育家,保有獨立的資格,毫不受各派政黨或各派教會的影響?!?br>  
  蔡元培在大學的領導體制上亦有不凡創(chuàng)新。他在北大推行教授治校,即由教授自己來管理學校,這在當時中國自然是史無前例的。北大在他的授意下成立了評議會,作為學校最高的立法機構,決定學校的大政方針。這個評議會的成員,大多是學校里的教授,這些成員亦是由教授自己選舉產(chǎn)生,任期一年,年滿可以連選連任。各系的教授會也是這種情況,全部由選舉產(chǎn)生,教授之間互選產(chǎn)生一名主任。這樣,學校的教學、教務工作,全部是由教授會、評議會來決定,校長說了不算,只起后勤保障作用,為教授們服務。
  
  蔡元培為《教育大辭書》所寫“大學教育”詞條里這樣寫道:“近代思想自由之公例,既被公認,能完全實現(xiàn)之者,卻惟大學。大學教員所發(fā)表之思想,不但不受任何宗教或政黨之拘束,亦不受任何著名學者之牽制。茍其確有所見,而言之成理,則雖在一校中,兩相反對之學說,不妨同時并行,而一任學生之比較選擇,此大學之所以為大也?!睂λ枷胱杂傻暮葱l(wèi)之苦心可見一斑。梁漱溟曾說:“核論蔡先生一生,沒有什么其它成就,既不以某一種學問見長,亦無一樁事功表現(xiàn)”,“只在開出一種風氣,釀成一大潮流,影響到全國,收果于后世”。
  
  蔡元培的個人品德亦無可挑剔。1912年,他和李石曾等人曾經(jīng)發(fā)起過一個“進德會”,定下三條基本戒條:不賭、不嫖、不娶妾;五條可以選認的戒條:不作官吏、不作議員、不飲酒、不食肉、不吸煙。他到北大后,也提倡進德會的這些戒條,吸引了不少老師、學生參加,他自己也身體力行。他把進德會會員分幾個等級,自己列名為乙種:除了做到不賭、不嫖、不娶妾,還做到不做官、不做議員兩條。戒酒、戒肉、戒煙他不能完全做到。全部八條都能做到的是甲種。追念斯人,總會讓我們想起一首令人惘然的小詩:
  
  無論歲月的塵埃如何起落飛揚,黯淡了多少偶像的色彩;無論時間的流水如何一去不返,動搖了多少權威的根基;既非權威、亦非偶像的蔡先生卻魅力不減,風神依舊;因為,自有后來者“以口為碑,以心為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