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大權(quán)在握的李斯,制定了一系列規(guī)定和處罰。總結(jié)起來,可稱為“兩個凡是”:凡是秦國以外的史書,一律燒掉;凡是博士收藏的《詩》、《書》一律燒掉。有談?wù)摗对姟?、《書》者,在鬧市區(qū)處死,暴尸街頭;有厚古薄今、以古非今者,全族處死;官吏包庇知情不報,同罪處置;得令后三十日之內(nèi)不焚書者,面上刺字,發(fā)配去修長城。
次年,也就是焚書的第二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下令,將咸陽的儒生四百六十余人活埋。這一“坑儒”事件和“焚書”事件,合起來就是中國歷史上重大而著名的“焚書坑儒”。對中國文化、人類文明都是一次空前的大摧殘。
在這一浩大的摧殘中,秦始皇的暴政顯而易見,而李斯的推波助瀾也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李斯這樣干的目的,一方面當(dāng)然是迎合秦始皇的心理,另一方面,則完全是為了自己,他要從精神上徹底打垮和消滅異己和競爭對手。面對如此暴戾的摧殘,有識之士和學(xué)者誰還敢來秦國呢。李斯也是學(xué)者出身,而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文化人殘害文化,文化人背叛文化,古今罕見。
由此可見,李斯的一生,是追求榮華富貴的一生。秦帝國的命運和自己的仕途前程相比,李斯顯然更在乎后者。因此,他也不可能提醒秦始皇。要知道,秦始皇最忌諱聽到“死”,李斯是不會不獻媚,反而費盡心機說出恐嚇預(yù)言的。
趙高和李斯的嫌疑排除了,秦始皇的親信集團中還有什么人呢?還有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大臣蒙毅。
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會設(shè)置這個騙局嗎?在案發(fā)當(dāng)時似乎找不到他們沒有嫌疑的證據(jù)。但是,在二世胡亥登基以后,這兩個人勸諫胡亥,卻被羞辱,之后二人自殺。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們在乎自己的名聲,超過對秦帝國命運的關(guān)心。這樣的人,也不會想盡辦法去提醒秦始皇的。
說到這里,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派人在華陰縣平舒道送玉璧留恐嚇預(yù)言的人,是秦帝國忠臣中的忠臣。在秦始皇身體精神狀態(tài)每況愈下,又一味妄想成仙,企圖長生不老,聽不進任何諫言的時候,這個對秦帝國命運憂心忡忡的人,絞盡腦汁想出了這樣一種方式提醒秦始皇早立太子。
有時候,欺騙并不一定是惡行,騙局也不一定是害人。
那么,這個人會是蒙毅嗎?
先說蒙氏家族,這個家族與秦帝國淵源頗深,蒙毅的祖父蒙驁早先是從齊國來到秦國,而后在秦國統(tǒng)兵作戰(zhàn)。為秦國攻城略地,先后奪得幾十座城池,為始皇統(tǒng)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妒酚洝酚涊d:“始皇甚尊寵蒙氏,信任賢之。而親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則參乘,入則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nèi)謀,名為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币馑季褪钦f,秦始皇非常信任蒙恬、蒙毅兩兄弟,委派蒙恬在外擔(dān)當(dāng)軍事重任,威震匈奴;蒙毅則在內(nèi)為上卿,為秦始皇出謀劃策??梢娒墒霞易宓臋?quán)勢多么顯赫,三世皆為重臣,朝中幾乎無人敢與之爭鋒。
當(dāng)然,蒙恬、蒙毅兩兄弟也是忠臣。蒙毅長期在朝中,對秦始皇的一切狀況了如指掌。他完全有可能設(shè)立騙局提醒秦始皇。但是,沒有任何確鑿的證據(jù)證明是蒙毅一手策劃的。另外,還有一個疑點,秦始皇在沙丘病重之時,蒙毅完全可以利用祭拜山川祈福的機會,把皇帝病重的消息通報給北方邊陲的蒙恬和扶蘇。但是,他沒有任何行動。試想,如果是他派人撈起玉璧,假扮使者制造這起騙局的話,那么在最后的關(guān)鍵時刻,他又怎么不采取任何行動呢?
這個騙局的所有嫌疑人似乎都不可能作案?!敖衲曜纨埶馈笨植李A(yù)言的制造者,終究是一個無法解開的歷史之謎。我們能夠知道,或者能夠推測的,僅僅是這個幕后策劃者,是秦帝國的忠臣,對秦始皇忠心不二。很遺憾。
更遺憾的是,這個忠心耿耿的人,只達到了一個目的,就是讓秦始皇對預(yù)言信以為真了。但是,秦始皇并沒有如他所愿開始考慮身后事,安排冊立太子什么的,反而讓秦始皇對死亡更加恐懼,根本沒心思考慮自己死后國家怎么辦。恐慌之下,就占卜,得到的卦辭是出游、遷徙,二選一方可保住性命。一個皇帝當(dāng)然不能隨隨便便搬家。搬家就意味著遷都。早在商鞅變法時,秦國由櫟陽遷都于咸陽,莫非你要遷回去不成?顯然不實際。只得選擇出游,至于遷徙嘛,自己不行,就讓別人代替,下令三萬人家遷徙到毗鄰匈奴的北河榆中。這些人長途跋涉,飽受風(fēng)霜苦寒,秦始皇才不管呢,他已經(jīng)迷信到家了,他很忙,他在籌備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