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與溝通:與別人分享夢想
每個人都有一套累積人脈的方式,但是,到底要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人脈競爭力,那把鑰匙在什么地方呢?要提升人脈競爭力有許多技巧,但是,前提是一個人必須先具備“自信與溝通的能力”,他的氣場才顯得自然,也不為難自己。你需要自信,但自信不是用嘴說說就可以,我們還要在實踐中去體現(xiàn)自己的氣場,提高自己的實際價值。
你的舒適圈(comfort zone)--在不同場合中感覺到自在的程度有多大?一個沒有自信的人,他的舒適圈會很小,就像站在木樁上跳舞,雖努力在動,卻邁不開腿,他總是害怕被拒絕,就像李淑蘭和蒙婭。因此,她們不愿主動走出去和人交往,氣場黯淡,若有若無,吸引力只存在于對自己最親密的人,對她們來說,拓展人脈只是妄想。
比如在雞尾酒會或婚宴場合,歐洲人和美國人在出發(fā)前都會先吃點東西,并提早到達現(xiàn)場,因為那里是他們認識到更多陌生人和提升人脈的好機會。這已是西方人的傳統(tǒng)意識,就像我與茱迪的第二次婚姻,婚禮時來了足有兩千名客人,簡直就像一個交誼酒會,婚禮反而像是一次花絮,一個陪襯。但我絲毫不介意,因為我認識了約翰教授和塞納博士,就在那天,我們提到了要向全世界推廣“每個人都有吸引力”運動的計劃。
也許對東方人來說,大家對這種場合都會有些害羞,覺得太過嚴肅,除了前來捧場別無所求,每個人都會正襟危坐,惜字如金,即使有交流,也更像是打哈哈。嘿,那真是很沒意思,是一種人脈的浪費,就像打開一扇門,里面裝滿金子,但你什么都不取,又把門關閉了,繼續(xù)一無所有。我參加過中國朋友的婚禮,就在舊金山,很多中國人不但會遲到,在宴會上還只會找認識的人交談,甚至他們是好友圍坐一桌,避免碰到陌生人。當我端著酒杯過去,熱情地向他們打招呼,看到的大多是羞澀和冷淡的眼神。啊,我想,這些人的氣場真是不合時宜,像座冰山,要知道這里可是婚禮,為什么不能主動地成為朋友呢?難道陌生人的標簽注定要帶一輩子嗎?
“盡管許多機會就在身邊,但我們總是白白地讓它流失。”我對塞納說,“當你需要我時,也許才想起就在幾個月前的一個酒會上,我們本可以早早地成為朋友?!?/p>
塞納笑道:“這就是很多人白白錯失婚禮交際的原因,他們并不清楚,即便是嚴肅的場合,你只要滿懷信心,并愿意和別人分享夢想,也能打開自己的人脈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