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玲 新醫(yī)改回歸公益性(4)

中國的困惑 作者:王魯湘


政府“購買服務”

新醫(yī)改方案提出了“購買服務”,國家要大量地投錢。“購買服務”是英國人艾倫邁娜發(fā)明的。她是當年撒切爾夫人醫(yī)改委員會的主席,英國八十年代引入的“購買服務”就是由她直接操作的。但是應該說英國的“購買服務”實踐是失敗的,艾倫邁娜2007年參加我們國務院召開的醫(yī)改研討會時曾大聲疾呼,你們一定要從當年英國的教訓中吸取經驗,因為醫(yī)療太復雜了,太難購買了。

現(xiàn)在的疾病按病種分就有上萬種,而且一種病與另一種病之間的邊界很模糊。比如一個感冒,它的治療可以是讓你回去喝水,不用什么檢查;也可以讓你做全套的檢查,甚至照個CT、核磁都有可能。所以艾倫邁娜說,購買服務成本巨大。醫(yī)療契約是個失靈的領域,而購買服務的基礎是買和賣的合約,如果契約失靈,是買不了服務的。

她舉了個例子,她說英國最開始實施購買服務的時候只有一頁紙的合約,一個月以后就無數頁了,一年以后這個契約一個屋子都堆不下了。她說疾病太復雜了,購買服務的成本太高了。

哈佛大學衛(wèi)生經濟學家蕭慶倫教授跟蹤了八十年代以后順著英國購買服務模式實踐的所有國家,發(fā)現(xiàn)購買服務不光英國沒成功,世界各國的實踐也沒有成功的案例。所以我們現(xiàn)在提出購買服務的時候,可能得好好想一想,我們有什么招兒比別人做得更好。

實際上,現(xiàn)在國際上醫(yī)療成本控制得比較好的國家,通常使用的是直接提供醫(yī)療服務的模式。醫(yī)療的復雜性在于它提供的服務太復雜,而且不確定性非常大。購買服務要控制的是產品和服務市場,但事實上很難控制,因為產品和服務太多了,買不完,而且醫(yī)生還可以造出來。比如這個病明明是普通肺炎,你按病種付費我就給你升一級,變成病毒性肺炎,反正我總能有招兒來對付你。

為什么直接提供服務更有效呢?因為直接提供服務換了一個市場,把交易成本內部化或最小化了。服務的市場太復雜,沒辦法控制,沒辦法購買;但是反過頭來,要素的市場,也就是投入品的市場是可以控制的。醫(yī)院最大的投入品其實是醫(yī)生,人力資本是最大的投入品,然后才是設備、大樓、醫(yī)療設施。投入品的市場是有限的,是可控的。這就是為什么現(xiàn)在各個國家都走向直接辦醫(yī)院,直接提供服務,其實是找了一個交易成本更小、更可控的方法。你把投入品的市場控制住了,實際上就把成本控制住了。我覺得要特別警惕我們會變成政府買單的市場化,政府大量投入了,但如果大家都想來分一杯羹,而不是把這個錢變成老百姓的福利,老百姓可能就得不到實際的好處。

這方面美國提供了教訓。美國在1965年建立窮人醫(yī)療保險和老年醫(yī)療保險以后,醫(yī)療費用就沒辦法控制了,因為都是政府在買單,而醫(yī)療服務是市場化的,很難控制住費用。美國政府也想了各種招兒,包括按病種付費等,但還是控制不住。

我們最近做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在2008年大面積地推廣城鎮(zhèn)居民醫(yī)療保險以后,在門診就診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住院率大幅上升,幾乎翻了一番,城鄉(xiāng)都是這樣。這一方面是過去壓抑的需求釋放了出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保險是保住院的,可能會刺激出額外的誘導需求,而這個需求是對資源的浪費。我們下一步一定要想辦法控制這部分誘導需求,如果控制不住,就會重蹈醫(yī)療費用不斷上漲的覆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