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人的亂世情結提起日本戰(zhàn)國,相信即使沒有接觸過歷史,許多光榮游戲玩家或大河劇的愛好者,也能滔滔不絕地報出一串人名:織田信長、武田信玄、德川家康、豐臣秀吉、上杉謙信等等,甚至也能說出一些歷史掌故:一夜城、三支箭、川中島合戰(zhàn)、本能寺之變等等。的確,日本戰(zhàn)國時代對日本的影響非常深刻,在日本許多影視文化作品中會頻繁出現戰(zhàn)國故事,甚至在時裝劇的對白中也會出現和戰(zhàn)國時代相關的典故。隨著日本文化的傳播,這些故事便傳播至臨邦。
另一個對日本人影響非常深刻的時代就是中國的三國時代,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等人的名字和事跡許多日本人都了如指掌,對其的熟悉程度不亞于中國人。在日本的地鐵中,也能看到不少人手持一本“口袋書”看得津津有味,其中比較流行的“口袋書”題材就是中國的三國故事。日本的影視動漫作品中也有不少三國題材的作品,最著名的莫過于動漫大師橫山光輝的《三國志》,也有不少惡搞的作品,比如《一騎當千》、《鋼鐵三國志》等。不論是正經的還是惡搞的,都能看出日本人對三國時代的熱衷。
中國人往往喜歡大一統王朝,比如秦漢氣魄,隋唐之風。而日本人則更喜歡戰(zhàn)國、三國這樣的亂世,這倒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事實上,日本人對亂世的青睞跟日本的社會狀況有密切的關系。二戰(zhàn)以后,日本開始全力發(fā)展經濟,但日本是個島國,自然資源極度缺乏,而且面臨著人口數量和老齡化的壓力,小小的島嶼上擠著一億人口,這對社會的運載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普通的日本上班族也往往承受著非常大的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勵志的作品就應運而生。許多日本現代的影視、動漫、文學作品中都有這種勵志的主題,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GTO》、《東京愛情故事》、《義經》、《利家與松》,到最近的《火影忍者》、《鋼之煉金術師》、《風林火山》等等。主人公往往一開始被設定為一個相對弱勢的角色,然后通過自己的一系列努力獲得某個目標或稱號。日本人對這類作品也樂此不疲,他們在這些作品中獲得了生活的動力。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亂世往往意味著舊的社會秩序的大破壞,傳統的社會理念和社會體系崩潰,因此往往能夠涌現一些出類拔萃的人物,而這些人物的人生經歷恰是勵志作品的好題材。舉個例子,光榮游戲公司出品了《太閣立志傳》系列游戲,從名字看,這個游戲就是希望玩家能夠在玩的過程中獲得勵志的啟發(fā)。游戲主角是戰(zhàn)國史上著名的豐臣秀吉,他從一介農夫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關白,這一段人生經歷本身就是一段非常好的勵志教材。又如一些著名的大河劇,《義經》、《武田信玄》、《功名十字路》等等,也都把主角的個人奮斗過程做為主線,極力突出主角的個人經歷而不是歷史事件,這也算是大河劇的一個典型特色吧。
由此可見,日本人對亂世的愛好,實際上和他們的社會狀況密切相關,現代的日本人面臨著更大的社會壓力,更需要一些亂世英雄來作為他們人生的偶像,所以,展現亂世的作品才會這樣層出不窮。
二、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在二戰(zhàn)接近尾聲的時候,美國人本尼迪克特應美國戰(zhàn)時情報局的要求做了一個有關日本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的調查報告,這份報告后來被證明非常有用,因此在戰(zhàn)后,這份報告被作者加上了前后兩章出版,這本研究日本民族性的西方名著就是《菊與刀》。
這本著作雖然是一部“急就章”,在許多方面流于膚淺,甚至有些過于直觀的看法,但畢竟闡述了作者作為一個西方人對日本這個東方國度的看法,作者認為日本人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民族,他們的性格和心理中充滿了矛盾,所以,作者用兩個標志性的圖騰:代表日本皇室的菊花和代表日本武士的刀來分別代表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雙重心理的兩面。
在許多中國人的心目中,日本人的性格走向兩個極端:一方面,他們謙恭溫良,見面時頻頻鞠躬,坐的時候用跪姿,說話的時候用敬語;另一方面,他們尚武好斗,許多人都對日本武士的剖腹自殺印象深刻,西鄉(xiāng)隆盛等人的故事也說明這個民族的血液中有著好斗、勇武、桀驁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