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賞心樂事喬家苑(5)

作者:薛冰


“返京倒也不必,只須拍一電報上京,待回電到了,即可定奪。一來一回,有三天足夠了?!敝苊魃胶蔚嚷斆?,解釋之余,又不動聲色地點了朱三爺一句:“莫非貴府上急等錢用?那我就盡早去辦吧。”

朱三爺一向白晰的面皮紅了一紅,證實了周明山的猜測。兩人都不再多說,遂約好三日后見面。其實周明山更不愿延宕,他沒想到朱三爺這么好說話,輕而易舉就讓他把價格壓到了二萬兩以下,所以越發(fā)擔心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來攪了局。但是這三天的架子,是非拿一拿不可的,做生意就是這么回事,上趕得太急了,也容易崩;況且他還不能十分肯定,這真是一筆好生意。

朱三爺從桌上取過那方折箋,依舊籠在袖中,起身送周明山下樓。出了門,走到銀杏樹下,周明山忽然回身,抬頭細看那匾上“飲水”二字后面的署款,只見寫的是“道光壬寅九月,金陵喬文秋”,押尾一方篆文朱印。不待他開口,朱三爺便介紹道:“這是喬家大太爺?shù)氖止P。喬家兩位太爺當年衣錦榮歸,就著人建這宅院,隔年九月落成。一應(yīng)匾對,多是大太爺所書?!?/p>

周明山道:“不知這‘飲水’二字的命意,是何說法?”

“無非是飲水思源之義,喬家兄弟功名,源于讀書;再則‘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古人用來喻讀書之樂,大約總是讀書的意思吧?!敝烊隣斀獬暗卣f:“如今開起茶館來,倒也算得切題?!?/p>

周明山忍俊不禁,笑出聲來。

朱三爺直把周明山送出園門,送過照壁,在北門橋口雇了一頭黑驢送他回南市樓,看著那一人一騎拐過估衣廊去了,才轉(zhuǎn)身回家。

古玩行中人外出收貨,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游商小販,本金不多,生意不大,專跑野鄉(xiāng)僻壤收買舊物,打一張布幌,敲一面小鑼,甚至繪出古物圖形張貼,招引鄉(xiāng)民土著與之交易,往往亦能有意外收獲。而敦古齋這樣名號老店的伙友,前往他鄉(xiāng)收貨,主要是從南北藏品調(diào)劑中賺取差價,故此多身懷重金,為免生枝節(jié),橫遭意外,往往只在行內(nèi)走動,斷不肯圖利而涉險;即有熟人引薦,與生人接觸,初時也多選在茶樓酒館等公眾場合,不會輕易登門入室。

周明山雖是敦古齋的二掌柜,卻以為人生在世,相逢就是緣分,不拘三教九流,他都廣相交結(jié),誠心相待,并不企求由此就促成交易,滋生利潤。這是他為人的豁達厚道之處。就說這位朱三爺,雖然三天兩頭在夫子廟奇玩街泡著,可口碑并不佳。因他一沒有錢,二沒有貨,三不長眼,只會耳進口出,現(xiàn)買現(xiàn)賣,播弄些閑言碎語混充學問,最為生意人所忌憚。故此金陵古玩行內(nèi)人,一面提防著他,一面又不愿開罪于他,多是虛與應(yīng)酬;偶或有因他摻和作成了生意的,還要分些薄潤給他,也算是敬鬼神而遠之。周明山雖曉得朱三爺?shù)钠⑿?,并不因此冷淡他,邀朋友去茶樓酒館小酌時,往往招呼他同行。朱三爺是中過秀才的人,嘴上不說,心里何嘗不明白,所以有喬家這樣的好生意,會特別作成周明山。

周明山畢竟老于江湖,盡管喬家飲水樓上的幾件三代青銅器,已是親眼所見,確屬珍玩,仍不敢十分放心。以他的經(jīng)驗,在伸手向懷里掏銀票之際,必定還要再問自己一回,這筆交易是不是真的值得做。古玩行里玩的就是眼光,技高一籌、識寶揀漏的事情并不少見,可眼下這注揀大漏的好交易,成功得似乎過于輕易了,沒準會有什么隱患埋伏在哪里,他不能不慎加審察。當然,關(guān)于這注生意的實情,是一絲一毫也不能透露出去的。他既不便找上喬家去打聽,是不是托朱三爺在賣古董,也不能讓金陵同行意識到他在關(guān)注北門橋喬家,只能旁敲側(cè)擊。好在朱三爺話多,說了喬家、朱家不少舊事。但古玩交易中,賣家編故事是常有的事,輕信這種故事的買家多半會上當。所以這些話不能依朱三爺一個人說了就算,周明山還要聽聽別人的講法,倘若里頭已摻虛帶謊,這筆生意就有七分可疑;倘若朱三爺說的確是實情,此事便有九分可為。好在道光迄今,時隔不過六十年,無論喬家兄弟的雙雙聯(lián)捷,還是喬二太爺?shù)挠晌飨頄|床,都太富于戲劇性,斷不至于已被人完全忘記。

周明山往日所結(jié)交的市廛友人,這時就派上了用場。南市樓的老茶房張魁,永和園的帳房先生李如方,魁光閣樓上說評書的楊慕柳,提到北門橋喬家的軼聞逸事,隨口都能來上一段。

張魁說的一節(jié)趣事,叫作“我養(yǎng)的兒子我曉得”。

道是那年秋闈放榜,喬文秋、喬文燁兄弟二人,去夫子廟貢院前看榜,還沒有轉(zhuǎn)回頭,捷報已經(jīng)送到雞鵝巷喬家門前。其時喬家老父早已亡故,只有一個半瞎的老母親在家守門。好在喬媽媽耳朵不聾,喬家又只是兩間臨街的淺房,故而聽得真真切切,是“喬老爺文秋高中第九十四名舉人”。兩個兒子臨出門時,特為留下了兩吊青錢,囑咐母親打賞報喜人。喬媽媽眼瞎心里亮,曉得那只是圖個吉兆喜頭的意思,沒成想果然用得著它。此時喬媽媽滿心歡喜,顫巍巍地提著兩吊錢,摸出門來,正要雙手遞將過去,忽然心中一動,扣下一吊,只拿一吊錢給人。

那報喜人眼看著兩吊小錢,已是意猶未足,此時只得一吊,不免開口爭競。喬媽媽道,不是我舍不得這一吊錢,只是兒子臨出門時,只留得這些在此,若都給了你,我就沒有了。

報喜人說,老夫人忒糊涂了!喬老爺既高中了舉人,將來華堂大屋,使婢喚仆,穿金戴銀,享不盡的富貴榮華在后頭,你老人家何苦與小人爭這一吊錢。

喬媽媽說,我才是不糊涂。我兩個兒子去趕考,若都給了你,一刻兒老二也中了,豈不是沒錢打賞么。

旁邊看熱鬧的人聽著,忍不住一齊都笑了起來,說是看不出這喬媽媽,竟有如此貪心!寒門小戶的,能中上一個舉人,已是祖上的盛德,她倒想兩個兒子一齊高中呢--就算喬家兩個兒子都有舉人的命,也未必就巧巧都應(yīng)在這一科上。那報子也跟著笑了一回,湊趣地說,我就破功夫在這守著,若是喬家老二果真中了,我認這一吊錢的命;若是再沒有來報喜的,那一吊錢還該歸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