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成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
常恐秋節(jié)至,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沈宛想起了班婕妤的這首《怨歌行》。團扇是用齊地出產(chǎn)的絲綢精心裁制的,如霜似雪,形如滿月,皎潔而團圓。這樣的尤物“出入君懷袖”,與君形影不離。但為什么,每一把團扇都會等到秋天,每一個癡情的女子都會等到訣別。人之于人,若始終只如初見時的美好,若始終能保持初見時的感覺,團扇便永遠是皎潔而團圓的。
不,不是每一個,沈宛不是,容若也不是?!暗乳e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詞中這樣的感嘆,只是對人世間凡夫俗子的嘲諷,反襯出一對癡情人的無奈。是的,是無奈,容若始終無法留住自己想要留住的。
她來京城尋他,在京城黏他,回江南等他,但拼來的才會是人生,等來的只能是命運。
好在她終于讀得懂他。詞的下闕,“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這是唐明皇和楊玉環(huán)的故事,書里寫過,戲里唱過,她在及笄之年就已經(jīng)知道了。驪山華清宮的長生殿里,唐明皇和楊玉環(huán)在七夕之夜私語盟約,白樂天描寫這個場景,說“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但好景總是不長,馬嵬坡楊妃縊死,后來在一個多愁的雨季,唐明皇凄涼入蜀,夜晚于棧道雨中聞鈴,百感交集,依此音作了一曲《雨霖鈴》,這便是《雨霖鈴》詞牌的來歷。
這兩句詞,沈宛久久地讀著“終不怨”這三個字。曾經(jīng)與唐明皇有過比翼連理之約的楊玉環(huán),在被賜死之前,心中可有怨懟么?史書上講過,那時候她只說了一句話:“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焙J纳矫吮呓饬?,不止如此,她甚至被那個狠心的男人親口下令縊死,但她始終無怨。只不知道,無怨,也無悔么;只不知道,口中無怨,心中也無怨么?如果答案都是“是”,癡心女子的極致恐怕莫過于此了吧?
沈宛重讀愛人的詞句,透過所有迷惑人的字眼與典故,慢慢看清著愛人的無奈與執(zhí)著--無奈是對命運的無奈:我們終須決絕,無緣聚首;執(zhí)著是對愛情的執(zhí)著:縱然訣別一世,初心永遠不改?!绑P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是的,有過了“驪山語罷清宵半”的刻骨纏綿,縱然生當淚雨零鈴的生離死別,口中心里,也始終沒有一個怨字。
但是,“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唐明皇這個“薄幸錦衣郎”總算有過和愛侶有過“比翼連枝”呢喃私語的繾綣一幕,而我們,在永恒的悲劇、永恒的訣別面前,竟連這樣一個幸福的瞬間都不曾有過呢!
突然間,她看到一個孩子從身邊跑了過去,邊跑邊跳,騎著竹馬,跑出了大門,跑出了院墻,跑過了梅雨的帷幕。這一刻,她忽然嗅到了丁香的味道,芭蕉卻也脈脈地展開了。沈宛忽然想起了唐朝詩人司空圖的一句詩:“雨洗芭蕉葉上詩,獨來憑檻晚晴時。”嗯,正是應(yīng)景呢,在這芭蕉葉上題什么詩才好呢?李商隱的“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嗎?不,詩還要用李商隱的詩,但一定要改作另一句了:“芭蕉開綠扇,菡萏薦紅衣。”不為什么,只為芭蕉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