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陳獨秀的去職與胡適的評說
不過,新文化運動的反對派似乎不滿足于“文斗”,據(jù)說林紓還想“藉重武力壓倒新派”。
劉半農(nóng)曾追憶說:“衛(wèi)道的林紓先生卻要于作文之外,借助于實力--就是他的‘荊生將軍’,而我們稱為小徐的徐樹錚。這樣,文字之獄的黑影就漸漸的向我們頭上壓迫而來。我們就無時無日不在栗栗危懼之中過活?!眲朕r(nóng):《初期白話論稿·序自》,收《半農(nóng)雜文集》,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5年版。
李大釗、陳獨秀、周作人都曾在不同場合下言說過這種危機感。甚至傳言,皖系軍閥欲借機催殘北大。陳獨秀曾說:“安福俱樂部當權時,即無日不思與北大反對,蔡先生之精神力用之于對付反對者三分之二,用之于整理校務者僅三分之一耳?!标惇毿悖骸对跉g送蔡元培出國宴會上致詞》,《時報》1920年11月24日。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1919年2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2號上,立即發(fā)表了一則重要啟事:
近來外面的人往往把《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混為一談,因此發(fā)生種種無謂的謠言?,F(xiàn)在我們特別聲明:《新青年》編輯和做文章的人雖然有幾個在大學做教員,但是這個雜志完全是私人的組織。我們的議論完全歸我們自己負責,和北京大學毫不相干。此布。
雖不妨視之為主編堅持以“雜志”為中心,不想依附其他任何勢力的意向,這與陳獨秀注重“學術獨立之神圣”,蔡元培提倡“學術自由”的原則相吻合。不過值此危難之際,既非作此表白的時候,也無必要“反用欲蓋彌彰的策略”與北大套近乎。因而更多的是針對保守派的猛烈攻擊,希望減輕學校壓力的策略性考慮。亦即蔡元培“公私之間,自有界限”的意思。果然一時間四方“集矢”于陳獨秀。這才是陳獨秀之所以為陳獨秀的形象。行筆至此,我不知道自己怎么想起了魯迅的一段名言:
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唐俟(魯迅):《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新青年》第6卷第6號(1919年11月1日)。
章士釗說:“仲甫為天生領袖,一決定事,不能動搖?!编崒W稼:《辦〈青年雜志〉前陳獨秀生活的片斷》,臺灣《傳記文學》第13卷第4期(1968年10月1日)。作為新文化運動精神領袖的陳獨秀,更是位“肩住黑暗的閘門”的勇士。
對于陳獨秀來說,公開論戰(zhàn),即便集矢一身,他也能從容應戰(zhàn)??膳碌氖菍Ψ健耙锌繖鄤荨敝唷鞍抵性熘{”。
3月10日,胡適致函“北大日刊”辟謠:“這兩個星期以來,外面發(fā)一種謠言,說文科陳學長及胡適等四人,被政府干涉,驅逐出校,并有逮捕的話,并說陳學長已逃至天津。這個謠言愈傳愈遠,竟由北京電傳到上海各報,惹起了許多人的注意。這事乃是全無根據(jù)的謠言?!薄侗本┐髮W日刊》第328號(1919年3月10日)。
3月16日陳獨秀在《關于北京大學的謠言》一文中,詳盡引用了京、滬各報有關謠言的報道:
上海《時事新報》說道:“今以出版物之關系,而國立之大學教員被驅逐,則思想自由何在?學說自由何在?以堂堂一國學術精華所萃之學府,無端遭此侮辱,吾不遑為陳、胡諸君惜,吾不禁為吾國學術前途危。愿全國學界對于此事速加以確實調(diào)查,而謀取以對付之方法,毋使莊嚴神圣之教育機關,永被此暗無天日之虐待也?!?/p>
上?!吨腥A新報》說道:“北京大學教授陳獨秀等創(chuàng)文學革命之論,那般老腐敗怕威信失墜,飯碗打破,遂拼命為軌道外的反對,利用他狗屁不值人家一錢的權力,要想用‘驅逐’二字嚇人。這本來是他們的人格問題,真不值污我這枝筆。”
《中華新報》又說道:“北京非首善之區(qū)乎?大學校非所謂神圣之學府乎?今之當局者非以文治號召中外者乎?其待士也如此。嗚呼!我有以知其前途矣。”
《中華新報》又說道:“自此事之起,輿論界及一般新教育界,當然義憤之極,以為這是辱沒了學者,四君等當然不能受此奇恥。惟記者以為究竟是誰的恥辱?與其曰受者之恥辱,毋寧曰施者之恥辱,與其曰四君等之恥辱,毋寧曰中國全體民族之恥辱?!?/p>
上海《民國日報》說道:“自蔡孑民君長北京大學而后,殘清腐敗,始掃地以盡(中略),而其出版品如《新青年》、《新潮》等,尤于舉世簡陋自封之中,獨開中國學術思想之新紀元。舉國學者,方奔赴弗遑,作同聲之應,以相發(fā)揮光大,培國家之大本,立學術之宏基,不圖發(fā)軔方始,主其事者之數(shù)人,竟為惡政治勢力所擯,而遂棄此大學以去也。”
北京《晨報》說道:“思想自由,講學自由,尤屬神圣不可侵犯之事,安得以強力遏抑?稍文明之國家,當不至有此怪謬之事實。故連日每有所聞,未敢據(jù)以登載。嗣經(jīng)詳細調(diào)查,知此說實絕無影響。不過因頑舊者流,疾視新派,又不能光明磊落在學理上相為辯爭,故造此流言,聊且快意而已?!?/p>
北京《國民公報》說道:“今日之新思想,實有一種不可過抑之潛勢力。必欲逆此勢力而與之抗,徒然增一番新舊之沖突而已。(中略)昧者不察,對于新者,嫉之若仇。果使舊思想在今日有可以存之理由,記者亦將是認之,而無如其否也。記者往嘗讀書,常懷一疑問,聞孔、孟之言,何以不許人有是否于其間?昔日之帝王實以是術愚民,今而后非其時矣?!?/p>
陳獨秀有傾向地篩選若干媒體的言論,從中不難看出關于北大“新青年”派的謠言來勢何其洶涌。陳獨秀說:“《新青年》所討論的,不過是文學、孔教、戲劇、守節(jié)、扶乩這幾個很平常的問題,并不算什么新奇的議論。以后世界新思想的潮流,將要涌到中國來的很多。我盼望大家只可據(jù)理爭辯,不用那‘倚靠權勢’、‘暗地造謠’兩種武器才好。”陳獨秀:《關于北京大學的謠言》,《每周評論》第13號(1919年3月16日)。
陳獨秀以《新青年》提倡新文化,鼓吹科學、民主,引起北大校內(nèi)外保守勢力的驚恐與反對。林紓僅一特殊代表人物,保守勢力遠非他一人。若僅他一人,就不會掀起如許波瀾。
1919年3月26日,大總統(tǒng)徐世昌指令教育總長傅增湘致函蔡元培,批評《新青年》、《新潮》等雜志,“時論糾紛,喜為抨擊,設有悠悠之詞,波及全體,尤為演進新機之累?!?/p>
接著是參議員張元奇等趁機起哄,張赴教育部約見教育總長,要求教育部取締《新青年》、《新潮》等刊物,否則將“將由國會提出彈劾教育總長案”,實則是要彈劾蔡元培,脅迫蔡元培處置陳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