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刻骨銘心的亞洲金融危機(2)

中國經濟十年螺旋 作者:中央電視臺《中國財經報道》


 

1. 直接觸發(fā)因素

第一,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fā)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qū)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qū)的貨幣,從而在短期內獲取暴利。

1997年10月,一些馬來西亞人燒毀了喬治·索羅斯的塑像,索羅斯被認為引爆了東南亞金融危機。

第二,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yōu)榱宋赓Y,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第三,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

第四,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2. 內在基礎性因素

(1)透支性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發(fā)展中國家的共同愿望。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夠充足時,為了繼續(xù)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但由于經濟發(fā)展的不順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有些國家已不具備還債能力。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的只是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至于韓國,由于大企業(yè)從銀行獲得資金過于容易,造成一旦企業(yè)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的狀況。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

(2)市場體制發(fā)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干預過度,特別是干預金融系統(tǒng)的貸款投向和項目;二是金融體制特別是監(jiān)管體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俺隹谔娲毙湍J绞莵喼薏簧賴医洕晒Φ闹匾?。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當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成本會提高,出口會受到抑制,引起這些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二是當這一出口導向戰(zhàn)略成為眾多國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時,會形成它們之間的相互擠壓;三是產品的階梯性進步是繼續(xù)實行出口替代的必備條件,僅靠資源的廉價優(yōu)勢是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了高速增長之后,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3. 世界經濟因素

(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經濟聯(lián)系越來越密切,但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比如,民族國家間利益沖撞加劇、資本流動能力增強、防范危機的難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制,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仍然是發(fā)達國家生產高技術產品和開發(fā)高新技術,產品的技術含量逐級向欠發(fā)達、不發(fā)達國家下降,最不發(fā)達國家只能做裝配工作和生產初級產品。在交換領域,發(fā)達國家能用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和壟斷高價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國。

亞洲金融危機發(fā)展階段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fā),這場危機的發(fā)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1998年年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