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蜂群思維(1)

失控 作者:(美)凱文·凱利


馬克沒有猶豫。他扔下工具迅速進入蜂群,他的光頭馬上處于蜜蜂旋風的中心。他小跑著與蜂群同步穿過了院子。戴著蜜蜂光環(huán),馬克跳過一個又一個籬笆。此刻,他正跑步跟上那響聲如雷的動物,他的頭在它的腹部晃蕩。他們一起穿過公路,迅速通過一片開闊地,接著,他又跳過一個籬笆。他累了,蜜蜂還不累,它們加快了速度。這個載著蜂群的男人滑下山崗,滑進一片沼澤。他和蜜蜂猶如一頭沼澤魔鬼,嗡嗡叫著,盤旋著,在瘴氣中翻騰。馬克在污泥中拚命搖晃著努力保持平衡。這時,蜜蜂仿佛得到某種信號,加快了速度。它們除去了馬克頭上的光環(huán),留下濕漉漉的他獨自站在那里,“氣喘吁吁,快樂而驚愕?!狈淙罕3种R眼的高度,從地面漂過,好似被釋放的精靈,越過高速公路,消失在昏暗的松樹林中。

“‘蜂群的靈魂’在哪里……它在何處駐留?”早在1901年,作家墨利斯·梅特林克[1]就發(fā)出了這樣的疑問:“這里由誰統(tǒng)治,由誰發(fā)布命令,由誰預見未來……?” 現(xiàn)在我們已經能確定統(tǒng)治者不是蜂后。當蜂群從蜂巢前面狹小的出口涌出時,蜂后只能跟著。蜂后的女兒負責選擇蜂群應該何時何地安頓下來。五、六只無名工蜂在前方偵察,核查可能安置蜂巢的樹洞和墻洞。他們回來后,用約定的舞蹈向休息的蜂群報告。在報告中,偵察員的舞蹈越夸張,說明她主張使用的地點越好。接著,一些頭目們根據舞蹈的強烈程度核查幾個備選地點,并以加入偵察員旋轉舞蹈的方式表示同意。這就引導更多跟風者前往占上風的候選地點視察,回來之后再加入看法一致的偵察員的喧鬧舞蹈,表達自己的選擇。

除去偵查員外,極少有蜜蜂會去探查多個地點。蜜蜂看到一條信息:“去那兒,那是個好地方?!彼鼈內タ催^之后回來舞蹈說,“是的,真是個好地方?!蓖ㄟ^這種重復強調,所屬意的地點吸引了更多的探訪者,由此又有更多的探訪者加入進來。按照收益遞增的法則,得票越多,反對越少。漸漸地,以滾雪球的方式形成一個大的群舞,成為舞曲終章的主宰。最大的蜂群獲勝。

這是一個白癡的選舉大廳,由白癡選舉白癡,其產生的效果卻極為驚人。這是民主制度的真髓,是徹底的分布式管理。曲終幕閉,按照民眾的選擇,蜂群挾帶著蜂后和雷鳴般的嗡嗡聲,向著通過群選確定的目標前進。蜂后非常謙恭地跟隨著。如果她能思考,她可能會記得自己只不過是個村姑,與受命(誰的命令?)選擇她的保姆是血親姐妹。最初她只不過是個普通幼體,然后由其保姆以蜂王漿作為食物來喂養(yǎng),從灰姑娘變成了蜂后。是什么樣的因緣選擇這個幼體作為女王呢?又是誰選擇了這負責挑選的人呢?

“是由蜂群選擇的?!蓖つD·惠勒[2]的回答解答了人們的疑惑。威廉·莫頓·惠勒是古典學派生態(tài)學家和昆蟲學家,最早創(chuàng)立了社會性昆蟲研究領域。在1911年寫的一篇爆炸性短文(刊登在《形態(tài)學雜志》上的《作為有機體的蟻群》)中,惠勒斷言,無論從哪個重要且科學的層面上來看,昆蟲群體都不僅僅是類似于有機體,它就是一個有機體。他寫道:“就像一個細胞或者一個人,它表現(xiàn)為一個一元整體,在空間中保持自己的特性以抗拒解體……既不是一種物事,也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種持續(xù)的波涌或進程?!?/p>

這是一個由兩萬個群氓合并成的整體。



[1] 墨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時劇作家、詩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劇作《盲人》、《青鳥》,散文集《雙重的花園》、《死亡》、《螞蟻的生活》等。1911年作品《花的智慧》獲諾貝爾文學獎 。

[2] 威廉·莫頓·惠勒(William Morton Wheeler,1865~1937):美國昆蟲學家、蟻學家,哈佛大學教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