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所有文化悲觀主義的警告相反,人類智力沒有下降,反而普遍上升了。這不僅歸因于全球所有國家都不斷上升的教育水平,也要歸因于“智力普及”。人類每年對學校教育的“輸入”在21世紀翻了20倍。76%的成年人如今都能閱讀。這在20世紀90年代還只是64%,而在60年代只有42%。在漫長而復雜的過程中,整體來說,人類變得越來越聰明,即使教育體系偶爾是不充足的。
然而,如果涉及衡量人類精神和“意識”發(fā)展的標準,正如在測試中顯示的那樣,教育水平和“經典的”智力商數(shù)還未能形成可靠的標準。
認知能力通過社會復雜性和傳媒得到發(fā)展。傳媒反之通過認知的影響而“變革”。因此,很少能夠實現(xiàn)一種完全的取代,實現(xiàn)的只是進一步的發(fā)展和新的共生。電視沒有廢除電影院,互聯(lián)網也沒有使書本變得多余。傳媒空間越來越廣闊、越來越多樣化,更重要的是越來越互動。它已經變成了一種重新塑造人類精神的虛擬世界。確切地說,它包括以下這些參數(shù):
提出正確的問題(反認識)。如果所有“信息”都是可收集的、可查閱的、可下載的,學習方式便從重復變成了適應。這里最好用“谷歌技術”作說明?!肮雀琛比吮仨氈?,知識是與關鍵詞相結合并“編碼”的。必須正確地表述問題,以得到有意義的回答。于是,反認識通過“超認知”體系已經立即“獲知”了一些東西,也就是“空想的”知識。
編制正確的聯(lián)系(網絡化)。21世紀的工作世界由能力互補的臨時團隊構成。團隊不是因為等同性,而是因為相互補充的區(qū)別而存在。這也適用于自我認識和單一特性的世界觀,它們往往被愛的教程摧毀了。依靠這種新方法,我們被安置在一種“聯(lián)系中”——并超越了文化、語言和思想的狹窄界限。
自我影響和情緒智力。最終,產生了將世界聯(lián)網的傳媒和全球文化。在其中,我們能夠獲知更多有關我們自身的意識,我們的熱情、弱點和界限。心理學家談論著“自我強大”,同樣在這個“前沿”,新的傳媒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因為傳媒為我們在無窮的模擬中實現(xiàn)了實驗行為,實現(xiàn)了重新識別,并正好反映出了我們自身。
如果沒有返程票,我們面前就不會存在向虛擬空間的移居。我們能在其中進一步發(fā)展智力的虛擬空間,只是好奇的、拓寬人類精神的“練習空間”。我們的未來不是數(shù)字僵尸,而是現(xiàn)實中的漫步者。登錄與退出登錄、界面瀏覽,這是21世紀的核心文化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