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不僅僅是食物,而是更好的生活品質(zhì)!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的30年餐飲史告訴我們:人們越不關心食物,就越關心餐飲;人們不再為了飽腹而去飯店,而是為了更高的生活品質(zhì)去飯店;人們愿意花費比食物本身更貴的金錢成本,去享受餐飲帶來的生活品質(zhì)。
1978~1994年中國人均GDP從190美元增長到467美元,增長了277美元;餐飲市場零售額從54億元增長到1 175億元,增長了1 121億元。即大約人均GDP每增長1元拉動餐飲增長4元。
1994~2007年中國人均GDP從467美元增長到2 360美元,增長了1 893美元;餐飲市場零售額從1 175億元增長到12 345億元,增長了11 170億元。即大約人均GDP每增長1元拉動餐飲增長6元!
可見,人均GDP的增長對餐飲的拉動不是勻速度,而是加速度!
所以餐飲市場在1994年之前用16年才達到1 000億元,1994年之后卻只用了13年就達到了1?2萬億元。
因此,3 500美元與2 170美元的區(qū)別,不僅是前者比后者增長了60%,還意味著餐飲業(yè)200%~300%的增長。
不用擔心人均GDP增長對餐飲的拉動作用會減慢。
以美國為例,美國人均GDP已超過40 000美元,它的餐飲業(yè)還能保持高速增長:2004年餐飲業(yè)產(chǎn)值比1995年增長了77%,到2010年,這個產(chǎn)值還能在2004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由此我們可以推斷,目前中國人均GDP的水平,使它對餐飲市場的拉動一定是繼續(xù)加速的!
城市外來人口為餐飲市場提供新動力
如前所述,到2020年新增城市人口2?7億人,這些人主要是由非城市人口轉(zhuǎn)移而來。這就意味著起碼10年內(nèi)他們都是我們常說的“外來人口”,而同時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也大大加快。
而正是這些外來人口,不斷推動著城市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餐飲口味、餐飲渠道和餐飲形式。因為這些外來人口有不同口味的需求、不同心理的需求和不同價格的需求。
大部分外來人口,由于住房、經(jīng)濟以及工作等諸多條件的限制,常常無法自己做飯,往往依靠各式各樣的飯店解決肚子和口味問題。以上海為例,各大菜系一應俱全,而且總規(guī)模一點也不比本幫菜差。為什么?就是因為上海的1 800萬人中有660萬的外來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