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具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這種刺激對我來說是不是有害的評價。對于給自己評價成為“害”、“損”、“威脅”的事物就是“有問題”的事物,就成為壓力源了。
另一方面是,對于發(fā)生的刺激,考慮自己是否可以處理的評價。就是即使感覺到刺激也會想著“嗯,應(yīng)該可以應(yīng)付”,這樣也就不是什么壓力源了,如果感覺應(yīng)對困難,就會成為較大的壓力源。
換句話說,有些人對刺激會比實際情況感到更大威脅,有這樣傾向的人比那些對壓力沒有自信不敢面對的人更容易感覺到壓力。
這種“評價”的差距,作為壓力上的差距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呢?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實例。
案例:有兩名即將參加高考的學(xué)生(A君和B君),A君因為其父母總是對他說“一定要考個好大學(xué)”,會強烈地感覺到“如果考試失敗,人生也就失敗了”,這種不安感與日俱增。而B君的想法是“考試雖然重要,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這次失敗的話再重新來過就可以了”,因此他并不會感到很強的壓力。
請您看右邊頁面,面對考試失敗,A君和B君的評價(“有害性”即是否構(gòu)成威脅、“應(yīng)對可能性”即是否可以彌補)不同,由此可以明白兩者產(chǎn)生的壓力大小也是不同的。
刺 A君和B君的不同
激 面對考試臨近
A君 B君
考試失敗=人生失敗 考試只是人生的一次關(guān)鍵經(jīng)歷
評價 大威脅 小威脅
不可彌補 可以重新來過
反映 急躁 不安 失眠 沒有較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