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年底,“房奴”、“車奴”和“卡奴”等新詞匯開始悄悄地流行起來,它們形象地反映了當今的人們在現(xiàn)代消費信貸生活中所出現(xiàn)的支付壓力難以承受的社會現(xiàn)象。而一項權威機構的調(diào)查表明,近八成中國公民買房的貸款在40萬元以上,其中,大約有30%以上的家庭,按揭貸款支付占月收入的比重已經(jīng)超過了50%;而且,高達98.09%背有房貸的人,心理上都會產(chǎn)生焦慮情緒,甚至有些情緒已經(jīng)上升到精神抑郁、錯亂和尋求短見的嚴重程度。另外一項對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大學生的購房調(diào)查卻顯示,九成的受訪學生表示“不清楚”信用卡的循環(huán)利息,75%的學生算不出銀行貸款利息金額。那么,今天消費信貸生活中“負翁”群體的出現(xiàn)是否就是因為這些當事者的“無知”所致?還是因為中國缺乏保證超前消費生活方式所需要的健全的信貸文化和信貸體系?甚至是否還存在更進一步的深層次的經(jīng)濟原因?
以下,筆者將從經(jīng)濟學的視角來分析上述疑問,同時還將進一步展望信貸經(jīng)濟在中國的發(fā)展前景和所面臨的挑戰(zhàn)。
一、超前消費無可厚非,但消費的“度”不應該超越。
每次,在金融學課程的第一講中,我總喜歡拿出那則曾經(jīng)風靡一時、深入人心的美國老太太與中國老太太在天堂的對話,來講解現(xiàn)代金融學所探討的最本質(zhì)的問題。雖然,中國老太太花了大半生的時間為買房而積蓄,自己享受新房的快樂時間看上去遠遠不如美國老太太那種年輕時向銀行借錢而提前購房的超前消費模式,但是,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和幸福”觀的選擇,我們無法判斷哪一種方式最優(yōu)。
因為,中國老太太的快樂可能來自于能夠事前驗證為購房所付出的每一次有意義的勞動以及每一筆勞動收入,可能來自于讓自己的孩子共同享受改善居住條件所帶來的家庭快樂,也可能來自于沒有對未來收入變化的那份恐懼。只要中國老太太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滿意、感到快樂,那我們就無法指責這種消費方式落伍!對于超前消費而言,也是如此。美國老太太的選擇可能來自于自己能夠盡早感受到不需要父母的呵護而獨立生活所帶來的快樂,也可能是因為有償債的壓力而使自己未來的生活和工作更具有挑戰(zhàn)性??傊@種選擇只要對當事人來說是快樂、合理的,那就沒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原因。但是不可理解的是,當今中國社會,尤其在年輕人之中為什么要把超前消費當做“時尚”,卻去取笑和鄙視中國老太太的消費方式?尤其可悲的是,沒有美國老太太的價值觀和社會環(huán)境而一味去模仿美國老太太的消費方式,結果,“超前消費”的流行詞不知不覺就被“房奴”、“車奴”和“卡奴”這類悲哀的詞匯所替代了。
因此,從消費者層面上來說,為了不使自己為“超前消費”付出慘重的代價,首先就必須事前對“超前消費”模式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金融學理論無論是對中國老太太的儲蓄型消費還是美國老太太的負債型消費都強調(diào)了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人們一生的消費支出不能超過其一生所能獲得的收入!但是,對這個“度”的把握和認識從上述調(diào)查的結果中也能看出是很成問題的。有很多人只想到“超前消費”,想出各種法子來實現(xiàn)超前消費,結果當事后銀行的“催款單”堆積起來的時候,他們才開始意識到“度”的存在,才被“度”的無情和懲罰的力量壓得喘不過氣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超前消費的風險教育應該在全民中普及和強化。
其次,必須加強超前消費“度”的管理。在科學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之前,國家應該加大力度約束超前消費的行為。目前有幾個社會現(xiàn)象尤其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視:一是很多年輕人把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和工作環(huán)境看成是永久不變的,這種“貨幣錯覺”問題就很容易導致超前消費規(guī)模增大而沒有“度”的約束。二是許多人被消費信貸的便利性所麻痹。尤其是在信用卡管理和個人信用評級還不健全的情況下,消費的快樂和超支的懲罰是不同步發(fā)生的,甚至強度也是不對稱的。這就會滋長很多人帶著“投機”心理進行超前消費。結果當這種問題形成社會合力而爆發(fā)時,它所造成的社會損失就是不可估量的。2003年年底爆發(fā)的韓國信用卡危機應該成為我們最好的反面教材。三是超前消費的權利和義務不對稱使得“度”的約束變得更加困難。比如,買房人為了討好住房人的歡心想盡辦法高檔消費,而住房人只考慮自己是否擁有這個財產(chǎn)的一部分所有權而放松對買房人超前消費的“度”的約束,結果這種滿足虛榮心的超前消費行為讓買房人自己淪落為“房奴”。四是把房地產(chǎn)的繁榮景象認為是永久持續(xù)的現(xiàn)象,超過自己財富能力地進行房地產(chǎn)投資,結果因為宏觀調(diào)控或者景氣周期的變化,又或者房地產(chǎn)投資監(jiān)管的實施而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負債包袱。五是認為超前消費已經(jīng)是社會風潮,未來收入的風險不是個人的風險,而是社會整體的風險,所以一旦出問題,國家肯定不會袖手旁觀。于是,隨大流的超前消費比比皆是。如今這種道德風險行為已經(jīng)開始損害到中國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從這個意義上講,建立良好的社會誠信意識的重要性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