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你不舍,明天你怎么能夠得到更多呢?這就是“要想取之,必先予之”。可是,世上總有人常常只想取之,不想予之;只想得,不想舍,貪得無厭,最后的結果是失去更多。所以,“舍”是“得”的前提,敢“大舍”的人才能“大得”。
有一個人出門辦事,跋山涉水,非常辛苦。一天晚上,他經(jīng)過險峻的懸崖,一不小心,掉到深谷里去。這個人眼看生命危在旦夕,雙手在空中攀抓,剛好抓住崖壁上枯樹的老枝,總算保住了生命,但人卻懸蕩在半空中,上下不得。正當他進退維谷、不斷祈求佛陀營救的時候,忽然看到慈悲的佛陀站在懸崖上慈祥地看著自己。他如同見到救星一般,立刻請求佛陀說:“佛陀!求求您大發(fā)慈悲,救救我吧!”
佛陀慈祥地說:“我救你可以,但是你要聽我的話,我才有辦法救你?!蹦莻€人忙說:“佛陀,到了這種地步,我怎么敢不聽您的話呢?隨便您說什么,我全都聽您的?!边@時佛陀說:“好吧!既然這樣,請你把攀住樹枝的手放下!”那人一聽,心想,把手一放,勢必掉到萬丈深淵,跌得粉身碎骨,哪里還能保得住性命?因此更加抓緊樹枝不放。無論佛陀怎么說,他都不肯放手。佛陀看到他執(zhí)迷不悟,說:“既然你如此執(zhí)迷不悟,誰也救不了你?!?/p>
這個人上也上不去,松也不敢松手,最后又累又餓而死,他不知道他其實離地面只有幾米高,地面上也只有松軟的土和
樹葉。放手了也許他就得救了。
世上有很多人最舍不得的就是這個“我”,很多領導者也是如此。心中只有“我”,抓住權力不放,事必躬親,這樣他能不累嗎?而這也將阻礙企業(yè)的發(fā)展壯大。敢舍愿舍,就像這個人松開樹枝,解脫自我,那么他就得到一個全新的“我”,這就是“舍得”的智慧。
懂得授權,因為在你“松手”舍棄自我的一瞬間,在你做到了一般人都不敢大舍的舉動之后,你提升了自己,達到了另一種高度,同時也成就和成全了下屬,你就進入了另一種境界。
所以,“舍”是“得”。
(2)退
退是進,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
“知退”和“善退”是領導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藝術。適度退讓,在許多場合都不失為一種爭取主動、扭轉時局的上策,也是領導者必備的謀略之一。只有知道進退、善于進退的領導者,才能運籌帷幄,妥善解決矛盾,使事物朝著有利于實現(xiàn)自己預期目標的方向發(fā)展。
以退為進,如果你培養(yǎng)了更多的領導者,你就可以當總經(jīng)理了;如果你培養(yǎng)了更多的總經(jīng)理,你就可以當董事長了;如果你培養(yǎng)了更多的董事長,你就可以當董事局主席了。你能退嗎?你能退出20%的股份,等于就激發(fā)了20個人為你奮斗的決心!你舍得退嗎?所以,我送給你三個字——退是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