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訃告詞匯表只好由我來發(fā)明了。寫這一段文字的時候正好趕上圣帕特里克節(jié) ,闡釋語義的好日子。對訃告這一行來說,這一天也相當不壞:《電訊報》有一則聳動性的訃告,喪主是個有易裝癖的演藝人員,以前替希特勒打過仗,做過變性手術(shù),后來在奧地利當了一名職業(yè)口哨藝人,總算找到了人生的歸宿;在澳大利亞,唯一一位原住民法官去世;在美國德克薩斯,一個女人去世,她生前在精神病院住院長達五十一年,起因是父母不許她出門跳舞去。我將以它們以及這一天的其他訃告為例,解釋我誠惶誠恐呈上的這本小小的詞匯表。
就從我一直稱為“那個句子”的部分開始吧。英國訃告里,“那個句子”是這樣出現(xiàn)的:
珍尼特?施密德日前于維也納去世,終年80歲。她是一位職業(yè)口哨演奏者,曾與弗蘭克?辛納屈、埃迪斯?菲弗、馬林?迪特里希合作演出;出生的時候,她是個男人,曾在希特勒的國防軍中服役、參戰(zhàn),后來在開羅一家診所做了變性手術(shù)。
(載于《每日電訊報》)
這一小段話內(nèi)容很復(fù)雜,但很有看頭,就像迸出一簇火花,亮閃閃的火星朝四面八方濺射。單憑“職業(yè)口哨演奏者”這一句,這條訃告就已經(jīng)很有意思了,更別說里面還有希特勒、弗蘭克?辛納屈。變性手術(shù)更是匪夷所思。(在開羅診所做的?。c題的“于維也納去世,終年80歲”位置靠前 ,這是英國風格。
再看看美國訃告:
詹姆斯?R?加菲爾德二世,現(xiàn)代克利夫蘭汽車大展之父,美國前總統(tǒng)的曾孫,本周二因心臟病發(fā)作死于威洛比西湖醫(yī)院。
(載于《克利夫蘭老實人報》,作者艾倫娜?巴拉尼克)
好一句“現(xiàn)代克利夫蘭汽車大展之父”。上帝保佑你,艾倫那,總結(jié)得真漂亮!但這一句到底叫它什么?同位從句?這個語法名詞表示它是個漂漂亮亮的名詞性附屬句,和另一句齊頭并肩,共同修飾同一個對象。這個名稱不太準確,再說同位從句這個術(shù)語干巴巴的也不好玩,而我們需要給訃告的各個組成部分起一些好玩的名字。在上面這段話里,死者描述部分比刻在墓碑上的描述句稍稍復(fù)雜一些,但說到底都是一回事,對不對?簡潔明了的一兩句話,總結(jié)死者生平,以供后人憑吊。所以,就把它稱為“墓志銘”如何?想想看,一個心急火燎的編輯完全可以這么說,“主題和墓志銘我都弄好了,誰來趕緊把全文搞出來?”鑿在墓碑上的那一兩句話,當然是訃告中最重要的部分。
跟在墓志銘后面的通常是亡故情況的報告,就是因為這個,這位人士的大名才會出現(xiàn)在訃聞版。
鮑勃?貝利爾法官于周二去世,享年60。他所從事的法律工作極富開拓性,但三十年前吸入的有害粉塵縮短了他的壽命,也使這份工作中道而絕。
(美聯(lián)社,作者金?阿靈頓)
英國報紙往往刪繁就簡,將這個部分剝得只剩死亡日期、地點、年齡。如果死亡原因老一套,沒什么故事可講,連死因也一并刪除。英國人私下里承認,美國佬對醫(yī)學(xué)細節(jié)的熱衷讓他們覺得惡心。盡管我自己喜歡了解讓死者撒手人寰的疾病災(zāi)禍,但我還是得承認,英國人也有他們的道理?!都~約時報》上就有這么一則,本來挺好的一篇訃告,卻讀得我心驚膽顫?!啊瓗讉€月前患血液感染,正在康復(fù),卻因嘔吐后窒息而死?!毖蛧I吐——哎喲喂。“這種細節(jié)一段接著一段,”休?馬辛伯格曾經(jīng)抱怨道,“沒完沒了,直到你心想,‘我可真的再也受不了了’。”千真萬確!那么,你覺得應(yīng)該給這部分內(nèi)容起個什么名字?壞消息,算不算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