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歲時被母親拋棄意味著什么?

村上春樹論:精讀《海邊的卡夫卡》 作者:(日)小森陽一


四歲時被母親拋棄意味著什么?

卡夫卡少年四歲時被母親拋棄,他對于離家出走的母親和一起被帶走的姐姐沒有任何印象。我們將在這里探討小說《海邊的卡夫卡》關(guān)于主人公的這個基本設定的含義,并對這一設定與使用語言的人獲得語言能力的過程疊合起來進行比較。因為,小說《海邊的卡夫卡》的故事結(jié)構(gòu)是以俄狄浦斯神話和弗洛伊德定義的俄狄浦斯情結(jié)模式為基礎(chǔ)的,所以這樣的分析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驟。

人在母親體內(nèi)時,便開始有了基本的感知機能和體驗記憶。

在母親體內(nèi)的時期,應該是整個人生中最為幸福的階段。營養(yǎng)的吸收和排泄全部通過母親的臍帶完成,嬰兒無須為生存做任何事情。浮游在羊水中的胎兒,感受著與母親之間親密的一體化狀態(tài)。在這種未分化狀態(tài)持續(xù)了十個月之后,胎兒通過產(chǎn)道接觸到外部世界。除了逆產(chǎn)的情況之外,大部分胎兒從頭部進入產(chǎn)道,這時胎兒的頭骨將感受到未曾有過的疼痛感。如果是難產(chǎn)的話,這種初次體驗到的疼痛感甚至將持續(xù)幾個小時。頭部出來之后,身體便會隨之感受到被強烈擠壓的劇痛。

所有人在出生時都會經(jīng)歷這種疼痛體驗,這一點十分重要。提到生產(chǎn)時的痛苦,都只局限于生產(chǎn)的女性。而出生時的痛苦,雖有個體間的差異,卻是男女平等的。經(jīng)受了全身骨骼被擠壓的疼痛感,陷入混亂狀態(tài)的胎兒在被生出的瞬間,第一次將空氣吸入肺部,此后嬰兒必須開始自主呼吸。

初次呼入的空氣如鋼針一般刺痛著鮮嫩的肺細胞。一連串接踵而至的疼痛感,伴隨著降生后的第一聲喘息,使嬰兒發(fā)出了“哇”的一聲哭啼。

新生兒在出生后六個月期間,當感受到來自饑餓或便溺的不適時,便會發(fā)出呱呱哭啼,以此向身邊大人警示自己生命的危機,大人便會基于自己的責任作出反應,為嬰兒授乳或更換尿布。

哺乳時以口唇為中心,更換尿布時則以下半身為中心,嬰兒將感受到與成人的整個的身體性接觸。在成人的呵護下,使嬰兒發(fā)出警示信息的不快體驗轉(zhuǎn)換為快感體驗,嬰兒從哭啼時致命的不安中解放出來,當不安完全消失后便進入睡眠狀態(tài)。成人在呵護嬰兒的過程中,對嬰兒發(fā)出“好好好!”、“哇,真是好孩子!”等充滿慈愛的語言,在這種聲音的激勵下,嬰兒獲得了在成人環(huán)境中生存下去的愿望。而生命力正是這種愿望的直接轉(zhuǎn)化,成人贊嘆的聲音和語言,成為新生兒獲取生命力的源泉。

六個月之后,新生兒開始翻身和慢慢爬行,事態(tài)便會驟然發(fā)生變化。隨著離乳食攝取量的增加,嬰兒漸漸同乳房,這一維系自己生命并能夠由不快向快感方向引導自己的重要欲望對象相分離。在與母親的乳房分離時,嬰兒會感受到強烈的不安。而與母親之間彼此未分化的關(guān)系被逐漸疏離的時期,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口唇期”(口欲期)。

六個月后的嬰兒,經(jīng)常試圖將自己拿到的東西放進嘴里吮吸、舔食,這時便會受到周圍成人的“不行!”、“臟!”、“快放下!”之類的警告。這些銳利刺耳的聲音迎面而至,每每使嬰兒感到不安并發(fā)出“哇哇”的啼哭。這時,嬰兒便會在身體中喚起自己出生時的混亂狀態(tài)和不安記憶,并以這種不快為契機不再去做被禁止的事情。

但是,這個階段的嬰兒還不能夠完全理解“不行!”、“臟!”、“快放下!”等聲音的含義,只是對這些從未聽到過的尖銳聲音感到驚慌、恐懼而反射性地發(fā)出“哇哇”的哭聲,并以哭聲為媒介閃現(xiàn)出降生時體驗到的痛苦、不安的感知記憶。只不過是這一結(jié)果,令他不再去做被禁止的事情而已,也就是說這仍然非常近似于條件反射的狀態(tài)。

不難理解,對于剛開始自己活動的嬰兒,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初次體驗。所以被警告“不行!”、“快放下!”的,作為嘗試后受到阻止的事情暫且存放在記憶中,而沒有受到警告的,則作為自己已嘗試過的感知體驗存儲起來。

弗洛伊德所說的“禁忌”,其程度在任何一個人類集團中都恰如向掌握語言之前的嬰兒發(fā)出的尖銳刺耳卻不容分辯的禁止指令一樣。在同語言含義本身所完全不同的層面上,讓嬰兒不再做他嘗試去做的事情。對于嬰兒來說,不再去做的事和做過的事之間,其關(guān)系是非對稱性的。

對于人來說,“允許事項”與“禁止事項”之間的區(qū)別,正是這樣在掌握語言之前的階段,即以語言為媒介將體驗通過語言化積累為經(jīng)驗性記憶之前的階段,通過感知體驗印刻到記憶之中的。這一階段,同剛出生之后的鳥類等動物身上同樣能見到的記憶“刻印”(printing,灌輸)屬于同一層次。初期階段的“允許事項”和“禁止事項”之間的區(qū)別,是以非對稱的方式同時印刻到身心之中的。

法律規(guī)定不允許侵犯個人良心的自由(憲法第十九條①),其原因正在于此。因為良心,是在身體與精神處于未分節(jié)狀態(tài)下,由嬰兒與成人之間的社會性關(guān)系的總和形成的,如果遭到粗暴的破壞,將會導致其全部人格與身心的瓦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