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自己的意識引領各個輪穴發(fā)聲時,雙眼應該閉上。要是用鍵盤或者錄音機引導時,應該把它們放在一個容易夠到的地方。
不管是用自己的意識還是用外在工具輔助發(fā)聲,都不需要每次都在7個輪穴處發(fā)聲。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或精神狀態(tài),覺得哪塊需要治療或排除阻礙,就在哪個輪穴發(fā)聲。一般練習輪穴發(fā)聲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要是專門練習一個輪穴發(fā)聲時間最多為10分鐘。
雙人發(fā)聲練習
兩人面對面坐在椅子上,距離以兩人的手臂能接觸到為準。這個姿勢可能要求一個人的腿放在另一個人的腿之間。把手臂放在雙腿上,這樣手臂就不容易酸。其中一個人的一只手掌掌心朝上,另一只手掌心朝下,讓你的伙伴做相反的練習。在發(fā)聲時,兩人的聲音盡可能地融合,注意力集中在發(fā)聲的輪穴上。
變換方式:一個人可以躺在地板、床或練習桌子上,雙手放在身體兩側,用枕頭墊在頭下面。另一個人站在或跪在旁邊,輕輕地把伙伴的雙手放在發(fā)聲的輪穴上,直到感覺聲音傳到心輪穴為止。剩下三個輪穴,就可以站在、坐在或跪在伙伴的頭后方。聲音到喉輪穴時,把手放在靠近喉嚨的上胸部;到額輪穴時,則把手放在伙伴的前額;到頂輪穴,則把頭捧在掌心??赡艿脑?,可以依次在每個輪穴練習發(fā)聲。
輪穴發(fā)聲補充法
輪穴發(fā)聲的一種補充方法就是把一些元音集中在輔音發(fā)音部位。這在密宗瑜伽的首字母發(fā)音里就有集中體現(xiàn)。確保每個輔音發(fā)音都跟榨果汁聲音一樣,盡可能地延長和用力。每個發(fā)音都可以伴隨一些類似于太極的動作,這樣治療效果就會更好。整套動作做下來,每個輪穴大概要3—5分鐘,要是專門爭對一兩個輪穴,10分鐘就夠了。
以下是針對各個輪穴具體的練習指導:
1. 根輪穴
發(fā)音: 嗚—嗚—嗚……—啦
以固定的節(jié)奏在嗓子中發(fā)深深的共鳴音,比如一秒鐘發(fā)一個音,或者更慢。最后發(fā)“啦”音,它聽起來很有力,并在嘆息中消失。
動作: 左腳向前一步,右腳向后,然后以近90度角轉向左。這個姿勢也可以相反來做。向前傾斜彎下身體,把手向前伸向地板,好像你要挖掘地面,然后將身體回到豎直狀態(tài),頭要昂起,前腳一部分抬離地面,而后腳跟接觸地面。這些動作都是在“鳴”聲有節(jié)奏地發(fā)出時要做的,直到“啦”發(fā)音停止才停止。保持這個姿勢20秒,在發(fā)“嗚”音時吸氣,然后在“啦”音用鼻子呼氣。
2. 腹輪穴
發(fā)音:嗡—嗡—嗡……
這個聲音有些像某類昆蟲的叫聲。發(fā)音時使你的上下嘴唇閉上,感受它們的麻刺和振動??焖俚匕l(fā)“嗡”的音(大概每秒4次),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呼吸。在每次循環(huán)的末尾讓聲音慢慢消逝。
動作:正常地站著,保持雙腳平衡,雙膝放松。手臂沿身體垂下來,放在腰部,離身體5厘米左右。向前伸手仿佛手指要向前交叉起來,在它們接觸之前,把手指向外翻,這樣你就做成了祈禱的姿勢,手之間有3厘米距離。當手離開身體時,手掌向下翻,雙手分離,讓手保持在腰部的高度。雙手返回初始位置時,在空中劃一個圓弧。在動作的全過程中詠唱“嗡”這個音,然后像以前敘述的那樣,讓聲音慢慢消逝。在每一次循環(huán)的末尾暫停一下,用心去聽聲音,感覺它還停留在你的唇上。在每個循環(huán)之間停頓10秒。
3. 臍輪穴
發(fā)音:呃—呃—呃……—啦
“呃”的發(fā)音要有力,好像你很難受,在每次循環(huán)的末尾,“啦”音要大聲地吟唱出來,然后向下滑落,聲音慢慢消逝。
動作:開始時手放在身體兩側,手掌朝向后方。 向外舉起左手,輕輕地移到身體后面,并逐漸上升,然后在身前做畫圓動作。當雙手在身前相遇時,手掌要翻向上到達頭部以上。在整個過程中,聲音“呃”一直在被重復。手掌要有一個向外推的小動作,仿佛在把陳腐的能量扔掉。在做推的動作的同時,“啦”音要被吟唱。 保持手掌向上的姿勢,在發(fā)“呃”音時吸氣,然后在發(fā)“啦”音時呼氣20秒,接著重復整套動作。在重復動作時,讓手掌面向后方緩緩下降,像前面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