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忠于君主,更忠于思想(2)

國學大師之死 作者:同道


1908年11月14日,一心變法而不得的光緒皇帝逝世,時年37歲。消息傳來,康有為“泣血呼踴,號于昊天”。他對光緒帝傾注了太多的感情與期望,一心盼望他能夠復政,繼續(xù)未竟的變法大業(yè)。然而就在事情獲得轉(zhuǎn)機時,光緒皇帝卻過早去世,這不能不讓康有為痛心。康有為認定是袁世凱害死光緒帝的。當初袁世凱出賣皇帝、鎮(zhèn)壓維新派,現(xiàn)在看到光緒帝就要復位,為了防止報復,毅然殺死皇帝是理所當然的。如此一推理,新仇舊恨一齊涌上心頭,便決定發(fā)起討伐袁世凱的運動。

辛亥革命成功之后,清帝溥儀下詔退位,康有為仍不妥協(xié),創(chuàng)辦《不忍》雜志,以期喚起國人支持他的“虛君共和”。袁世凱就任大總統(tǒng)后,試圖邀請康有為回國主持孔教會事宜,遭到了康有為拒絕??祷貒?,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特別是接受“二十一條”口誅筆伐,同時主張武力倒袁。

倒袁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康有為就撰寫了《為國家籌安定者》一文,為清室復辟大造輿論,多次宣傳“非復辟不能救中國”。后又積極支持張勛復辟,但其主張不為張勛所接受,自己只得了個并無實權(quán)的弼德院副院長之位,一怒之下辭職南歸。溥儀在鬧演了12天的復辟丑劇后,再次宣布退位,康有為終究未能保住他的“將帥”,聲譽也一落千丈,最終對政治產(chǎn)生了倦意,開始寄情山水,漫游神州大地。

1922年1月,康有為游歷杭州時,看了一出《光緒痛史》的戲。當看到臺上光緒催促康有為出京逃命,康有為誓與圣上同生共死一幕時,臺下的康有為淚流滿面?;叵肫鸸嚿蠒鴷r的意氣風發(fā)、戊戌變法時的揮斥方遒,而如今卻只能寄情山水,為世人所不解,禁不住苦嘆道:“人生百年悠忽而過,欲建功立業(yè),何其難呀!”此時的他,不得不面對人生理想的幻滅,承認他終生為之奮斗的偉大使命將永遠不能實現(xiàn):“先帝遇害早亡,革命禍亂神州,大同之夢看來是遙不可及了?!?/p>

從表面上看,康有為似乎是一個冥頑不化的?;逝?,實際上,康有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始終堅信自己的思想和信仰??涤袨檎f:“春秋之義,有據(jù)亂世、升平世、太平世?!币罁?jù)這一理論,他主張通過君主立憲實現(xiàn)民主共和,也就是從升平世進入太平世。他斷言,太平世即大同社會,大同社會即民主共和。當時的中國正處于亂世,并不適合直接進入到太平世,必須以君主立憲作為過渡。由此可見,君主立憲只是康有為基于改造現(xiàn)實而提出的一種路徑,他的最終理想是要在全世界實現(xiàn)大同。如果說,在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僅企圖做小規(guī)模的重建工作的話,那么在《大同書》中,他則定下了極大的改革計劃,其影響的深遠,非同時代的任何人所能比擬。

但是,先知的命運往往是不被人所理解的。對此,李敖有這樣一段話:

他寫的《大同書》,20萬字之多,是對世界未來最詳盡的設(shè)計。他19世紀在中國搞變法,卻在21世紀為世界畫藍圖,這才是先知。先知的眼光就是要遠,在人們只關(guān)心朝廷的時候,他關(guān)心到中國;在人們只關(guān)心中國的時候,他又關(guān)心到世界。他總是朝前去了,可是人們還回首朝背后指點他,他覺得好孤立?,F(xiàn)在的人們只知道欣賞過去的他;只有未來的人們,才能追懷現(xiàn)在的他。那時候,他早已不在人世了——這就是先知的下場,他只有未來,卻只能活在現(xiàn)在。

倘若康有為還活著的話,他一定會視李敖為知己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