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王先生同桌
王國維與人交往,除了談學問或正事,很少閑聊,更不會對人講應酬話。如果有人請他看一件古銅器,他看了是假的,就會說“靠不住的”,而請他看的人無論怎么說這個古器色澤如何古雅,清綠的如何瑩徹,文字如何精致,什么書上有類似的著錄,并將這些提供給他做參考,再請他仔細看一下,他看了以后依然會說:“靠不住的。”不附和,也不駁難。
王國維的外表也總是嚴肅冷峻的。趙元任的太太楊步偉對他頗有些害怕。楊步偉是個直爽的大嗓門,但見了王國維卻總是噤不出聲。王國維五十壽誕時,清華大學的同事辦了三桌酒席祝壽,趙太太硬是避讓著不和王國維同桌:“不!不!我不跟王先生一桌。”果然,王國維那一席一直都是默默不語,而趙太太那桌卻笑語不絕。
◎羅王失和始末
在王國維從日本回國之前,羅王兩家就定下了姻親關系。羅振玉將他的第三個女兒許配給了王國維的長子潛明,由于兩個孩子自小一起長大,雖是父母之命,倒也你情我愿。自此,兩家關系更加密切了。羅振玉與王國維二人性格截然不同,羅精力過人,從16歲就開始管理家政,事無巨細一一經(jīng)心,一直到中老年,是一位家長制的獨裁者。而王不同,性氣和平,緘默不言,一心埋頭讀書治學,除了兒女婚姻大事,其余都不過問,他的繼室潘夫人則是理家能手。潛明對于原本是表姐的潘夫人變成后母很不高興,婚后夫婦倆與潘氏常有矛盾,王國維對此卻渾然不覺。
1926年,潛明因病醫(yī)治無效在上海早逝,王國維夫婦從北京赴上海料理喪事,而羅振玉從天津先行趕到。喪事完了之后,羅女對潘夫人主辦的喪禮有些微詞,羅很生氣王國維偏聽婦言,擔心女兒在婆家吃虧,當晚,未同王商量就帶著女兒回了天津。這件事情對王國維打擊很大,他回到北京后憤憤說:“難道我連自己兒媳婦都養(yǎng)不起了嗎?”在書房默坐半晌后,拿出羅振玉素日來信燒了許多?!傲_王失和”由此而起。由于在上海時,羅振玉的女兒曾變賣首飾給潛明治病,王國維回京后就籌錢要寄還羅家。正好,潛明所在的上海海關發(fā)了3000元的撫恤金,王國維就把錢寄到天津,可羅振玉卻不讓收,原封不動寄了回來,王國維又寄了回去,并附信說羅拒收無理,羅才不得不收下。從此兩人再未通信或謀面。那個錢羅后來用做刊印王國維的《觀堂遺書》了。
1.浙江海寧
1877年生于浙江海寧。幼年喪母,身體多病。不喜八股,喜讀《漢書》、喜吟詩,為“海寧四才子”之一;1892年肄業(yè)于杭州崇文書院;1893年、1897兩次赴杭州應鄉(xiāng)試不中,放棄科舉。
2.海寧 → 上海
戊戌變法后,到上海任《時務報》書記;入羅振玉等創(chuàng)辦的東文學社學習,受業(yè)于藤田豐八等,漸為羅振玉所知;《時務報》關閉后,入東文學社半工半讀;受日本老師影響,讀叔本華、康德等人的書,萌發(fā)研治西洋哲學的念頭。
3.上海 → 武昌
1900年,庚子事變,東文學社停辦。旋即,隨農(nóng)務局總理兼農(nóng)校監(jiān)督羅振玉赴武昌,任武昌農(nóng)校日籍教員翻譯。
4.武昌 → 日本
1900年底,由羅氏資助,東渡日本東京物理學校習數(shù)理,學習日語、英語;1902年春,始讀社會學、心理學、邏輯學、哲學等書,尤關注人生問題。
5.日本 → 蘇州
1902年夏,由羅振玉推薦,赴江蘇南通張謇創(chuàng)辦的通州師范學堂任教;1904年,赴羅振玉創(chuàng)辦的蘇州師范學堂任教,通讀康德、叔本華之書,深受影響。
6.蘇州 → 北京
1907年4月到北京,任學部圖書編譯局編譯,主編譯及審定教科書等事,開始由哲學轉向文學,并有志于戲曲研究,著有《曲錄》、《宋元戲曲考》、《人間詞話》等,對當時文藝界頗有影響。其間三度回鄉(xiāng)奔喪,第一次是1906年父親病故,第二次是1907年妻子辭世,第三次是1908年母親辭世。
7.北京 → 日本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羅振玉、王國維各率全家避居日本達五年之久,以遺老自居。受羅振玉提點,轉而專攻經(jīng)史小學,研究甲骨文、金文、古史等,著述豐厚。
8.日本 → 上海
1916年2月,攜長子回國,應哈同之聘,主持《學術叢編》;1917年1月下旬,被羅振玉招至日本;2月返滬任倉圣明智大學經(jīng)學教授,期間發(fā)表了多篇學術著作,并三次拒絕北大文科教授的聘任。
9.上海 → 北京
1922年4月,受命任遜帝溥儀南書房行走,清理景陽宮等處藏書。1924年11月,馮玉祥部逼宮,王國維隨駕前后。1925年受聘為清華國學院導師,治學轉入西北地理及元史。1927年,北伐軍起,自沉昆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