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易傳》的結(jié)構(gòu)(2)

大易識階 作者:米鴻賓


另:通行本《說卦》前三節(jié),又見于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系辭》。

四、《文言》

《易經(jīng)》是以陰陽現(xiàn)象解說社會的專書。八卦可以攝諸乾坤兩卦之中,乾坤表象陰陽。

陰陽是兩種不同的氣,相反而相成的氣。所以,八卦所表象的八種元素,又都可以歸諸于陰陽兩氣之中。以陰陽的概念統(tǒng)馭一切現(xiàn)象,所以陰陽就是終極原則。因此,故于乾坤兩卦中,作《文言》來解析陰陽的內(nèi)在品德,并對乾坤兩卦卦辭和爻辭作專門的解釋;其實也就是解析六十四卦的陰陽本性。

根據(jù)歷代的解釋,陰陽這兩種相反的“氣”,不是靜的體,而是動的用;于動中見之,不能于靜中識之。六十四卦無非陰陽所變,也無非就是陰陽之氣。須注意的是:陰陽二氣不專指人類而言,而是包括人類鬼神以及其他各種動物。由此可知。死生變化非常復(fù)雜,如不研究周易,則不能了解。

陽,為流轉(zhuǎn)恒變之原則;陰,為攝聚翕寧之原則;即一種物質(zhì)之相反的兩種精神。

天地萬物,無非陰陽間的關(guān)系,而陰陽間的關(guān)系都是“感”,即“咸”卦的“咸”。感非為感情之意,而是一個動名詞,“情”由“感”起,《荀子 大略》篇說:“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剛下。聘士之義,親迎之道,重始也。”指出咸卦體現(xiàn)夫婦之道。這些都與孔子《易傳》的觀點一致,即解《易》注重義理。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所謂“情”,即是“感”的結(jié)果,有感而后有關(guān)系,有關(guān)系而后有情有表意;感不同,關(guān)系也不同,而表意也不同。由陰陽之關(guān)系,可以見出陰陽之本性來。

《文言》中解釋乾卦的稱之謂乾文言,解釋坤卦的稱之謂坤文言。

孔穎達疏:“當謂釋二卦之經(jīng)文,故稱《文言》”(《周易正義 乾》)。其主旨在于借闡發(fā)天地之德,說明君臣上下、進退存亡之道,以及修身、齊家、治平之理。其中多處吸取前人解《易》的言論,例如釋乾卦“元亨利貞”的一段話,便是錄自《左傳》襄公九年穆姜對隨卦的解說。

《文言》,首先是站在“文”的角度來闡述。做學(xué)問講究文理并舉,現(xiàn)在的大學(xué)教育也分成文科和理科。

關(guān)于文、理,古代有其特指,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神韻所在。

五、《彖傳》

六十四卦皆由陰陽參伍錯綜而成,故有一錯綜之相即有一卦之成。錯綜即變,卦亦變,其特殊的表意也產(chǎn)生變化,解析這個圖像所昭示的意義者為《彖傳》。

《彖》,又稱《彖傳》、《彖辭》,隨經(jīng)文分為上、下兩篇。它解釋了六十四卦的卦名、卦意、卦辭,講述(斷定)六爻卦的整體意義,但沒有解釋爻辭。

“彖”相傳為一種能咬斷金屬的猛獸。唐孔穎達疏依漢魏以來的注釋,訓(xùn)為“斷”,為斷定一卦之義。

他認為“彖辭”解卦象和卦辭,有三說:

1、取象,以八卦所象征的事物解釋卦義。

2、取義,取卦的義理或德行,解釋卦象和卦辭。

3、析位,以爻象在全卦中所處的地位,說明卦辭的涵義。其中包括當位、中位、應(yīng)位、承乘、剛?cè)嵬鶃淼日f。

彖,是斷其“內(nèi)在品德”;象,是表征其“外在品德”。彖,是界說,定義;象,是表征,暗示,類推,舉例。象是認識,彖是知曉。由了象、彖,則世界可以解說,認知始有可能。

六、《象傳》

《象傳》也稱為爻辭,是取八卦所象征,解說卦象之所往。它也是隨《易經(jīng)》的經(jīng)文分為上、下兩篇,通過六爻卦中三爻或一爻等局部的物點來解釋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爻辭,這就是它與《彖辭》和《系辭》的區(qū)別。

一般來說,我們把總的解釋一卦的卦象和卦意的稱之為大象,把分別解釋一卦各意的爻象和爻辭的稱之為小象。因為對卦意和卦象采取的是取象之說,故稱之為《象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