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次見到裝設了送游客上山的纜車,不以為然,因為山景破了相。我們是駕車登山的。每位游客收十元,但收錢的人見到我的白發(fā),說 “阿伯,你不用付錢了 ”我的太太聽到就搶說 “我也是阿婆,不用付錢吧?!笔斟X的人不管,收她一份我想,白云白發(fā)兩堪哀 我又想,六十五歲了,還沒有去申請香港的長者津貼,豈不是便宜了老友圣誕權
白云山之行后,到海珠中路看五十多年前的故居。房子到今天還沒有改建,但鄰近的杏花巷,我兒童時放風箏的地方,已沒有空曠地,蓋的房子很舊,看來是六十年代的建筑物。在故居斜對面,海珠中路與惠福路交界處的得心酒樓,竟然還在,還是五十多年
前的老建筑。睹店思情,我們?nèi)诉M去吃午餐。那是一九四五年我第一次到過的酒樓,而那時可能已經(jīng)營了很久了。
這么多年連名字也沒有改的酒樓,在香港恐怕一家也找不到,更何況得心歷盡滄桑,經(jīng)過什么日本仔呀,國民黨呀,公私合營呀,國營呀,承包呀種種。今天的得心,內(nèi)里的陳設比五十多年前清潔得多,而食品價廉物美,是我這次到廣州最可口的食肆。據(jù)說生意非常好,酒樓三層日夜全滿五次。管理的人聽到我在五十六年前到過那里,把我看作武陵人,皆前來問訊??上б粫r間我忘記了問他們今天的經(jīng)營產(chǎn)權是怎樣的。
午餐后到上 下九路一行。那是昔日廣州最旺盛之區(qū)。今天改作“步行街”,人頭之多,可謂奇觀。所謂“步行街”,是禁止車輛行駛的街道。這概念可能起自日本,近幾年在國內(nèi)頗流行,是一個聰明的生意眼。以陳舊不堪的房子掛帥,他們簡單地修補一下,而最重要的是把外墻涂上了各種不同的顏色,使人有新潮藝術的感受。去年在武漢見到以同樣手法處理的步行街,更有看頭,因為那里的舊房子是古老的歐洲建筑物。
我認為香港政府要考慮把舊尖沙咀 旺角等地區(qū)的狹窄街道改作步行街,請一些色彩專家為之新潮一下。這會是吸引游客的相宜玩意。到了晚上,在白天鵝賓館訂了酒席宴請姊姊一家。市場掛帥,再不用走后門了。俯視珠江,環(huán)境優(yōu)雅,菜式平平,價錢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