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邊緣到中心(1)

夢與日記:南尼-莫瑞蒂的電影 作者:(英)埃娃·馬齊耶斯卡


從邊緣到中心

由于他“超凡的魅力和明星般的地位”,莫瑞蒂被一名批評家定義為“意大利最后的歌劇女伶”(Young,2002a,第57頁)。他毫無疑問是一個明星,而且由于最近新樹立起的政治激進主義名氣,又使他在銀幕外散發(fā)著魅力。在2002年2月2日羅馬納佛那廣場(Piazza Navona)舉行的一場政治集會的尾聲,莫瑞蒂出人意料地登上主席臺,譴責左翼領袖們缺乏實效,為眾多意大利左翼選民長期壓抑的憤怒提供了宣泄,此后,他成為反貝盧斯科尼現(xiàn)政府的群眾運動中一名最激進且富代表性的領袖。對那些熟悉并喜愛他的作品的人來說,這種公共領域的爆發(fā)和個人承諾,顯然是他影片中貫穿始終的批判與政治話語的延續(xù)與激化。但對其他很多不喜歡莫瑞蒂的電影的人來說,他如今這種激進行為即便不是不適當?shù)母缮妫彩撬臉O度自戀的一個標志--在他們看來,藝術家應該待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應把心思花在那些被認為是外在于“藝術領域”的言論上。

這種觀點的分歧,也象征著莫瑞蒂和他的影片從他初登影壇那一天起在意大利被接受的道路。觀眾對他總是要么贊同要么完全反對,這場游戲顯然排除了保持中間位置的可能性。必須指出的是,導演自己也助長了這條裂痕,尤其在職業(yè)生涯的初期,莫瑞蒂的立場非常清晰,他公開批評意大利電影產(chǎn)業(yè)和諸如“意大利式喜劇”等廣受歡迎的主流類型片的缺點,充滿熱情地把自己標榜為停滯不前的意大利電影景觀中惟一值得注意的新生力量。莫瑞蒂這么招人討厭,不僅因為他在影片和采訪中從來口無遮攔,盡情發(fā)表自己對電影、對當代意大利文化和社會、對左翼和右翼政黨的觀點,而且從一開始,他就創(chuàng)造和扮演了一個有著強烈自傳性質的吹毛求疵、難以馴服的角色,先后名之為米凱萊?阿皮切拉(這個姓氏來自她母親的閨名)、堂?朱利奧、南尼和喬萬尼(他出生證上的名字),他這樣做也就把自己放在了他的電影話語的最前沿,暴露在眾多批評面前。譬如我們已經(jīng)談到,將導演與他所飾演的主人公的直接等同,正是《金色的夢》這樣的影片遭到商業(yè)慘敗的原因之一--而意味深長的是,正是在這部影片中莫瑞蒂顯得完全是“自己”,他在其中飾演一名電影工作者,因為他那部關于年青一代的處女作的成功而備受贊譽。許多人將《金色的夢》中米凱萊?阿皮切拉的自戀和令人難堪的行為貼在了莫瑞蒂的銀幕外人格上,這樣做也并非全無道理。當然,莫瑞蒂自己也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們相信,莫瑞蒂是在有意地剝削媒體,從而讓自己免遭媒體剝削。我們將在本書中陸續(xù)指出并詳盡說明,這位導演的最偉大成就不在于他能夠在影片中呈現(xiàn)一幅誠實的自畫像,而是他抹除了自己銀幕上下人格之間的界線,從而探究并挑戰(zhàn)了自傳本身的意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