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上的藝術家和電影工作者
關于莫瑞蒂電影的另一個廣為傳播的觀點(這種觀點通常與聲稱他的影片是自傳的觀點糾纏不清)是,他制作關于電影及電影工作者的影片。為了確定莫瑞蒂作為一個電影工作者的獨特態(tài)度,將他的影片放入影片中再現(xiàn)藝術家和導演的更為廣闊背景之中去是很有必要的。在“藝術家神話與傳媒天才,瘋狂與藝術史”(“Artists mythologies and media genius,madness and art history”)一文中,格麗塞爾達?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通過集中探討一個特殊個案--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確立了藝術史中藝術家之再現(xiàn)的主要特點。波洛克認為,作為“現(xiàn)代藝術家”的范型,凡?高典型地顯示了,藝術家是如何在藝術史書籍甚至大眾傳媒中被描繪的。她將之總結為“精神傳記”(psycho-biography):“圍繞著他(凡?高)的生平和作品,發(fā)展出了一種看似形式獨特的話語--這是探討藝術家及其作品的特殊方式,它們被看成仿佛僅僅是作者不同尋常的個性和天才的反響或回應”(1980,第62頁)。因此,藝術家的特點就是不知節(jié)制、狂熱、病態(tài)、怪異,歸根結底,就是孤獨和悲劇,而他的藝術被認為反映了這些人格層面。波洛克的藝術觀接近馬克思主義觀點,她強調藝術品與社會、經(jīng)濟和政治史之間的關系,對把瘋狂看做是凡?高和其他任何畫家作品的主要因素的觀念持高度批判的立場。她說:“瘋狂與藝術的話語切斷了藝術和藝術家與歷史的聯(lián)系,使缺乏藝術史所要求的專業(yè)知識的人不再能夠理解它們?!保?980,第65頁)大眾傳媒和電影尤其喜歡追隨藝術史書籍來描繪藝術家的生平(甚至不惜損害其作品),把藝術家極端的個性人格看做是其藝術的關鍵因素,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影響,比如社會政治環(huán)境。
約翰?A. 沃克(John A. Walker)在《銀幕上的藝術和藝術家》(Art and Artists on Screen,1993)一書中贊同說,精神傳記不僅被藝術史家,也被電影導演認為是理解藝術家作品的關鍵所在。沃克研究了大量表現(xiàn)真實或假想的藝術家的影片,發(fā)現(xiàn)它們同樣喜歡強調藝術家和社會之間的裂痕:
這種裂痕帶來了一系列藝術家是不同于普通人的造物的觀念:他們才華橫溢、行為古怪、放蕩不羈、精神錯亂、遺世獨立、犯上作亂、攻擊傳統(tǒng),他們是資產(chǎn)階級的災難(然而吊詭的是,他們通常要依賴后者的財政支持)……藝術家在他們的實踐中保存了社會在總體上已經(jīng)失落的某些事物,譬如對自己作品的控制,在工作中體會到的驕傲和快感。他們仍然與無意識的欲望和驅力--色情、倒錯、淫穢和褻瀆神明--保持著聯(lián)系,而“正?!钡纳鐣呀?jīng)放逐或壓抑了它們。他們也征用古老和原始的形式--異教信仰、巫術、煉金術、秘傳術、薩滿教,等等,這是理性而科學的社會認為自己已經(jīng)超越了的事物。從而,藝術家成為主流社會已放棄了的價值的儲藏庫。(Walker,1993,第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