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鄭和下西洋的終結(2)

被誤解的中國:看明清時代和今天 作者:梁柏力


至于地緣政治方面的考慮,在明成祖后期也出現(xiàn)了變化。帖木兒帝國那時已經(jīng)崩潰,對明帝國不再構成威脅,因此明朝無須繼續(xù)拉攏西洋諸國來對付它。況且,鄭和在海外宣揚國威,招引很多貢使來華,卻同時惹來了很多麻煩,令朝廷應接不暇48,因此明朝有必要減少朝貢次數(shù)。

下西洋的另一目的是尋找建文帝。建文帝在明成祖舉兵奪取皇位時失蹤,明成祖懷疑他可能逃到了海外,所以急于打聽他的下落。但如今20多年過去了,仍然沒有他的消息,建文帝大概已經(jīng)死了,因此也不再那么迫切地需要尋找他的蹤跡。

再加上明成祖在位時耗費了國家很多財富。他五次親征蒙古,把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并六次派遣鄭和下西洋,這些都屬耗資巨大的壯舉。因此明宣宗即位后,便需要削減政府開支。在鄭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后,宣宗決定終止出使西洋,保留資源來應付北方蒙古的威脅49。

出使西洋雖然終止,但明朝和西洋的貿易卻沒有終止。西洋諸國與明朝之間的朝貢貿易繼續(xù)進行,而非法的私人海上貿易更日益興盛。有跡象顯示,這些合法與不合法的貿易足夠滿足市場需求――主要依靠東南亞和印度輸入的胡椒的價格,在17世紀初(萬歷天啟年間)已降至15世紀(宣德年間)的1/1050,這說明出使西洋終止后,仍然有大量胡椒從東南亞和印度輸入中國。

問題的癥結在于,中國和東南亞及西洋之間的貿易不足以導致中國出現(xiàn)突破51。東南亞和西洋的市場太小,對中國不能產(chǎn)生重大刺激作用52;新大陸的發(fā)現(xiàn)可以起到這個作用(見第十章第四節(jié)),但由于風向關系和距離太遠,即使出使西洋沒有終止,中國的官方或私人船隊能夠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機會也是微乎其微(見第六章第二節(ji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