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何晏。他同王弼一樣,也是一個引道入儒的哲學家,曾注《論語》,在當時很通行。后來朱注出現(xiàn),何注漸衰,然在經(jīng)學界,仍有很大的權(quán)威。何晏以前的《論語》注,盡皆散失,惟何注獨受尊崇,其思想支配到程朱一派。朱雖亦注《論語》,但不出何晏范圍。王、何二人,都是對漢儒起革命,所作論文極多,可惜皆不傳了。何著《圣人無喜怒哀樂論》,王著《駁論》,全篇今失,只剩百余字,見《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有許多問題,古人所不講的,喜怒哀樂也就是其中之一,魏晉間人很喜歡提出這類問題。
三、鐘會。他是一個軍事家,同時又是一個學者。曾作《四本論》,講才性的關(guān)系,持論極為精核,原文喪失。《世說新語?文學》篇說:“鐘會撰《四本論》,始畢,甚欲使嵇公一見。置懷中。既定,畏其難,懷不敢出,于戶外遙擲便回急走?!弊ⅲ骸啊段褐尽吩唬簳摬判酝?,傳于世。四本者,言才性同、才性異、才性合、才性離也。尚書傅嘏論同,中書令李豐論異,侍郎鐘會論合,屯騎校尉王廣論離,文多不載?!痹诋敃r很流行的,可惜我們看不見了。此類問題,孟子、荀卿以后,久未提及,他們才作翻案,四家各執(zhí)一說,在學術(shù)界上很有光彩。自王、何起,直至南朝的宋、齊、梁、陳,都承繼這種學風,喜歡研究才性、形神一類的問題。
四、嵇康、阮籍。他們同王弼、何晏一樣,都是講虛無、喜清談,至其著作,見于《漢魏六朝百三家集》的很不少。嵇康好老莊之學,研究養(yǎng)性服食一類的事情,嘗著《養(yǎng)生論》、《聲無哀樂論》,以道家的話,調(diào)和儒家。阮籍詩作得很多,從詩里面,可以看出他的見解的一部分,散文有《達莊論》,闡明無為之貴。嵇、阮同當時的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號稱竹林七賢,都是調(diào)和儒老、蔑棄禮法一流的人物,彼此互相標榜,衍為一時風氣。
五、陶淵明。他是一個大詩人,思想極其恬靜,人格極其高尚,同時他又是一個儒家,崇法孔子的話很多。他的論文有《歸去來辭》、《桃花源記》等,可以看出他厭惡當時的污濁社會,游心于世外的理想生活。他的詩很多,做得都很好。關(guān)于討論哲學問題的,有《形神問答詩》,可見其個人思想所在,又可以見社會風尚所在。
六、潘尼、顧榮。他們兩人,是宋學很遠的源泉。潘尼作《安身論》,根據(jù)老子的哲理,大講無欲,并以無欲解釋儒家經(jīng)典。顧榮作《太極論》,亦根據(jù)道家哲理,大講陰陽消長,并以太極解釋宇宙萬有。后來周濂溪一派,即從潘、顧二人而出,無極太極之辯,亦成為宋代一大問題,可見得宋學淵源之遠了。
魏晉儒學,最主要的,大致有此八家,即王弼、何晏、鐘會、阮籍、嵇康、陶淵明、潘尼、顧榮。此外如葛洪的《神仙論》,鮑敬言的《無君說》,紀瞻的《太極說》,亦皆各有各的見解,蔚為魏晉哲學的大觀?,F(xiàn)在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只得從略。